会计电算化教案—— 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编制会计报表
- 格式:doc
- 大小:302.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2课时总教案数: 74授课班级周次星期节次12会计班一一 3、4节[课题名称]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知识的重要性2、了解本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章节.3、了解机房上计算机课的要求。
4、了解学习本门课程后对于从事财会专业人员的重要性。
[教学分析与准备]1、PPT讲解说明2、课时安排2课时(45分钟×2)3、教学环境计算机6号机房[学习过程] PPT讲解说明[课堂小结]了解到学习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为接下去的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要性.[课外作业]预习第一章[教学后记]所有学生都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EXCEL方面的知识,所以往后的学习应该比较容易掌握。
第3、4课时总教案数:授课班级周次星期节次12会计班一三 1、2节[课题名称]建立财务数据工作表(2)[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了解Excel工作表、工作簿、数据列表、单元格(区域)掌握2、操作技能目标掌握单元格、单元格区域的选取掌握单元格中输入字符、数值设置行高、列宽、单元格格式[教学分析与准备]1、教学重点单元格的操作2、教学难点单元格的操作3、教学策略本课通过上机操作,分知识点向学生演示操作细节,使学生熟练各操作过程.4、课时安排2课时(45分钟×2)5、教学环境计算机6号机房[学习过程]加表头斜线探索(案例演示)实训任务发下去的练习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工作表数据列表和单元格选取及其设置,懂得建立工作表和对工作表进行相应的格式设置和相关操作。
[课外作业]理论作业:作业本[教学后记]由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有一定的基础,只是不熟练操作,通过讲解、师范和练习后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第5、6课时总教案数:授课班级周次星期节次12会计班二一 3、4节[课题名称]建立财务数据工作表(3)[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了解单元格字符、数值、序列数据的输入方法2、操作技能目标掌握在单元格中输入字符掌握在单元格中输入数值掌握序列数据的输入[教学分析与准备]1、教学重点输入字符、数值2、教学难点序列数据的输入3、教学策略本课通过上机操作,分知识点向学生演示操作细节,使学生熟练各操作过程。
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财务分析掌握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基本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财务比率分析公式设计;【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交互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财务分析内容的知识回顾呈现新课:实例应用——财务分析的应用(一)财务比率分析例8-21:在进行本节第二部分的学习时,我们曾经建立了“会计报表”工作簿。
在这个工作簿中插入第五个工作表,取名为分析表。
分析表中的内容如图8-28所示。
图8-28 财务比率分析和图形分析分析表中的有关公式及数据格式定义如下:B5=资产负债表!D18/资产负债表!H20B7=(资产负债表!D18-资产负债表!D14)/资产负债表!H20B9=资产负债表!H30/资产负债表!D41B11=资产负债表!H30/资产负债表!H40B13=利润表!C20/利润表!C5E4=资产负债表!D5E5=资产负债表!D7E6=资产负债表!D10E7=资产负债表!D11E8=资产负债表!D12E9=资产负债表!D14E10=资产负债表!D22E11=资产负债表!D32E12=资产负债表!D34E13=资产负债表!D35E14=SUM(E4:E13)F4=E4/E14F5=E5/E14F6=E6/E14F7=E7/E14F8=E8/E14F9=E9/E14F10=E10/E14F11=E11/E14F12=E12/E14F13=E13/E14F14=E14/E14B5、B7单元的格式为数值,保留两位小数。
B9、B11、B13单元以及F4:F14区域为百分比格式下保留两位小数。
(二)图形分析的应用Excel提供了14种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和立体图,每种类型的图形又包含若干个子类型。
丰富而又易用的绘图工具给财会人员进行直观的图形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8-22:下面就以图8-28中的数据为基础,说明图形分析工具的应用方法。
1.选择数据区域•选中“会计报表”工作簿的“分析表”(图8-28所示的)中的D3:D14和F3:F14这两个不连续区域。
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基【教学重点、难点】Excel的数据链接和函数【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交互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介绍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价值……引起学生兴趣。
现代会计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部分组成,会计电算化的第一步是账务处理,解决了财务会计问题,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第二步是在管理会计方面下功夫,在这一点上,Excel是一个最好的通用工具。
呈现新课(采用多媒体方式)——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基础一、Excel的窗口界面Excel的窗口有三种:应用程序窗口、文档窗口、对话框窗口。
应用程序窗口是主窗口,文档窗口是应用程序窗口的子窗口。
在应用程序窗口中可以建立和打开多个文档窗口,关闭应用程序窗口,文档窗口随之关闭,而只关闭文档窗口,应用程序窗口并未关闭。
对话框是一种特殊的窗口,不能最大化和最小化。
启动Excel后的主界面窗口如图8-1所示。
(一)标题栏标题栏位于整个窗口的最上方。
标题栏左边是Excel的控制图标,双击控制图标可以直接关闭Excel应用程序,单击或者右击控制图标,将弹出快捷菜单。
控制图标右边显示的是Excel应用程序名称和当前打开工作簿的名称。
标题栏最右边的三个控制按钮分别是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
(二)菜单栏标题栏下面是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数据】、【窗口】、【帮助】九个菜单项,每个菜单项中含有相应的子菜单,用鼠标单击就可以执行相应的命令。
图8-1 Excel主窗口界面(三)工具栏菜单栏下面是工具栏,工具栏中的小图标对应着菜单中相应的命令,熟练使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可以实现快速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工具栏按钮的增加和隐藏,需要选择和取消【视图】—【工具栏】菜单下的选项。
工具按钮若已被增加到工具栏上,但不能直接看到,则意味着工具按钮被折叠,单击“工具栏选项”,可从中选定需要的工具按钮。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同时实现财务信息准确记录与快速处理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出现,为会计工作的精简和高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现代社会,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求职的重要技能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份会计电算化教案——手把手教你运用EXCEL实现会计电算化。
一、Excel基础知识1、Excel的界面和基本操作Excel的界面分为工作区、功能区和快速访问工具栏。
其中工作区是我们输入数据、进行计算和数据分析的主要区域。
功能区主要是提供一些功能操作按钮,比如复制、粘贴、格式等。
快速访问工具栏是对我们常用的操作进行快速的访问,比如保存、撤销等。
2、Excel的基本公式Excel中的公式是进行计算的重要部分,学会基本的公式是我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
主要有以下几个公式:sum()--求和公式:=sum(A1:A10),表示求A1到A10单元格内数据的和。
average()--平均值公式:=average(A1:A10),表示求A1到A10单元格内数据的平均值。
max()、min()--最值公式:=max(A1:A10),表示求A1到A10单元格内数据的最大值;=min(A1:A10),表示求A1到A10单元格内数据的最小值。
count()--计数公式:=count(A1:A10),表示A1到A10单元格内不为空的数据个数。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1、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会计电算化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利用Excel软件建立一个会计分录表格,在表格中填写公司每一笔交易的账户、金额等基本信息。
分录表格的建立可以避免手工分录的错误和漏写遗漏等问题,并可以方便的进行汇总和分析,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
2、财务报表利用Excel软件可以方便的制作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可以方便地自动生成,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公司内部部门等进行不同维度和角度的分析。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通过学习《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课程,培养会计基础理论扎实,能成熟使用excel等工具,独立承担企业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的性质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是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学课。
本课程的目的将EXCEL与会计处理实务结合起来,针对会计的三大处理流程,以及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往来账管理等会计实务,做了较为系统、详细的介绍,以帮助学生掌握利用EXCEL解决会计实务中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以高等职业教育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岗位为标准,以实际操作能力等基本业务为课程主线,以专业教学法原理、方法、过程为载体,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采用教学理论与学生实训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倡导以学生应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利用EXCEL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建议本课程课时为96课时。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1 与前导课程的关系表2 与同步课程的关系表3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五、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较为系统地掌握EXCEL2003的基本概念以及EXCEL在会计凭证制作、日记账和分类账、会计报表编制三大会计处理流程、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往来账管理等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对照范例文件进行实际操作,迅速掌握利用EXCEL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方法和诀窍,最终开发、建立自己的会计管理系统。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高效、准确地从事会计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应用EXCEL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的全貌。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时也能使学生理用EXCEL进行账务处理的分析思路,拓展知识面,发展思维空间。
Excel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编制会计报表
【教学重点、难点】
报表取数公式定义
报表取数公式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讲解+学生操作——交互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Excel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思路
1.准备数据
会计报表的数据取得有两个途径:一是将财务核算的结果导入到Excel中,二是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取数公式,从Excel会计账务处理的会计分录工作表中自动获取。
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依据的会计分录调整表直接录入到Excel工作表中。
2.编制会计报表
(1)设计相应的取数和计算公式,根据余额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
(2)设计相应的取数和计算公式,根据发生额数据编制利润表。
(3)设置相应的取数和计算公式,根据调整分录表编制现金流量表。
呈现新课
实例应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新建一个工作簿,命名为“会计报表”。
工作簿中如果只有三个工作表,还需插入一个,并将它们分别命名为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利润表。
科目余额表如图8-9所示,资产负债表如图8-10所示,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如图8-11所示,利润表如图8-12所示。
图8-9 科目余额表
图8-10 资产负债表
图8-11 损益科目发生额表
图8-12 利润表
1.定义资产负债表中的取数公式
D5=科目余额表!B3+科目余额表!B4+科目余额表!B5
D7=科目余额表!B6
D10=科目余额表!B7+科目余额表!B8
D11=科目余额表!B9
D12=科目余额表!B10
D14=科目余额表!B11+科目余额表!B12+科目余额表!B13+科目余额表!B14+科目余额
表!B15
D18=SUM(D5:D17)
D20=科目余额表!B16
D22=D20+D21
D24=科目余额表!B17
D25=科目余额表!B18
D26=D24+D25
D28=D26+D27
D29=科目余额表!B19
D30=科目余额表!B20
D32=SUM(D28:D31)
D34=科目余额表!B21
D35=科目余额表!B22
D37=D34+D35+D36
D41=D18+D22+D32+D37+D40
H5=科目余额表!D3
H6=科目余额表!D4
H7=科目余额表!D5
H9=科目余额表!D6
H10=科目余额表!D7
H11=科目余额表!D8
H12=科目余额表!D9
H13=科目余额表!D10
H14=科目余额表!D11
H20=SUM(H5:H18)
H22=科目余额表!D12
H27=SUM(H22:H26)
H30=H20+H27
H33=科目余额表!D13
H35=H33-H34
H37=科目余额表!D14
H39=科目余额表!D15
H40=H35+H36+H37+H39
H41=H30+H40
2.定义利润表中的取数公式
(1)本月数栏目公式的定义
C5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C4
C6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5
C7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6
C8 =C5-C6-C7
C10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7
C11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8
C12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9
C13 =C8+C9-C10-C11-C12
C14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C10
C16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C11
C17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12
C18 =C13+C14+C15+C16-C17
C19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表!B13
C20 =C18-C19
(2)本年累计数栏目公式的定义
D5=C5+上月利润表!D5
注意:这里的上月利润表为泛指,实际应用须使用具有实际意义的名称。
在编制中期和年度利润表时,由于数据的统计期间与以上不同,因此,需要依照其数据来源的实际情况定义相应单元的取数公式。
教学评估及改进:
1.教学效果评价
2.存在问题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