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精编试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3.86 KB
- 文档页数: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精编试讲稿》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导入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一个知识竞猜题。
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第一,他聪颖过人,九岁能缀千言,十六岁中举人。
第二,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第三,他著有长达千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第四,XX年春晚的一个武术表演节目中,有一段台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也是由这位先生提出来的。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
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 梁启超。
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喋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
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
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秋实2、概括形象根据你们的课前预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目中的任公形象。
幽默风趣。
博学广文。
可爱率真。
这些都是同学们读完文章之后最初的感受,到底任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回到1921年,某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清华大学的大礼堂里,在千人的翘首企盼中,任公先生出场了。
板书:岀场第三段现在我们来齐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读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描写梁任公的句子,并且分析一下这些描写体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特点。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 作者从身材、容貌、衣着、风度、神情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肖像和气质,表现他沉着稳重、神采飞扬的个性。
从描写角度来说,他是正面描写。
从外貌和内在两方面进行描写。
这是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借鉴的。
刚才这位同学说,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岀先生神采奕奕。
大家可能不知道,1921年的时候,梁任公先生的身体己经出现了严重的不适,他的好友曾恳请先生不要再登台演讲,甚至他的一些好友,还组成了一个梁任公先生保命会。
从这可以看出来,先生的身体的确是不好了,但是你们从文章中能看岀先生的颓败之势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优秀5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篇一课文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向学生):请大家再说一句“各位老师好”!生:各位老师好。
(师板书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大家提两个小小要求:一、朗读课文的时候,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时候,挺起胸,声音要响亮;二、你必须使用麦克风,不用麦克风不说话。
记住没有?生:记住了。
师:现在我们看看文章的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是梁实秋。
梁任公,梁实秋,这两个人物,同学们了解吗?谁来介绍?噢,沈浩同学。
生:在我的印象中,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是变法的策划……师:仅仅是变法的策划者吗?什么变法?生:百日维新。
师:百日维新是什么变法呢?生:……(其他生:戊戌变法)师:邓丹霞同学,你还想补充吗?生:他是广东新会人,他是康有为的徒弟。
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
师:好,补充了一些答案,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呢?欧英,除了他们的答案之外你还有什么补充吗,对梁任公?生:他曾经在政治、军事、哲学和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学、音韵学方面做过演讲,还和他的师傅康有为,一起倡导过变法维新。
合称为康梁。
师:很好。
大家看看下面的注释。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那么我们这里梁任公是他的什么?生(齐):号。
师:好,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室”是他的书斋,也是他居住的地方。
广东新会人,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学者。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全集》,这是课本上一个简介,和刚才我们同学们搜索的资料合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梁启超先生的一个概况。
梁实秋是谁?有同学知道吗?举手!好,唐建波同学。
生: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志华,浙江杭远人(生笑),生于北京。
师:浙江什么地方人?生:浙江杭县人。
师:是杭县,(笑)要读准,不要搞错了地点。
好,同学们,其实梁实秋是个大人物。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介绍了,他还是中国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
还有一点。
在历史上,他和鲁迅发生过……生:激烈的争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生活经历,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
这篇课文通过梁实秋的回忆,生动地描绘了梁任公先生在演讲时的风采和魅力,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渊博的学识、自由洒脱的个性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范例。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最后,梁任公先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写作手法还不够熟悉,对于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挖掘。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梁任公先生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和贡献可能了解较少,这会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梁实秋和梁任公的相关知识。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感受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魅力。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受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猜猜他是谁。
我对他有四个描述: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提示: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
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导入
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一个知识竞猜题。
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第一,他聪颖过人,九岁能缀千言,十六岁中举人。
第二,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第三,他著有长达千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第四,2013年春晚的一个武术表演节目中,有一段台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也是由这位先生提出来的。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板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秋实
2、概括形象
根据你们的课前预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目中的任公形象?
幽默风趣。
博学广文。
可爱率真。
这些都是同学们读完文章之后最初的感受,到底任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回到1921年,某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清华大学的大礼堂里,在千人的翘首企盼中,任公先生出场了。
板书:出场
第三段
现在我们来齐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读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描写梁任公的句子,并且分析一下这些描写体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特点?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
作者从身材、容貌、衣着、风度、神情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肖像和气质,表现他沉着稳重、神采飞扬的个性。
从描写角度来说,他是正面描写。
从外貌和内在两方面进行描写。
这是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借鉴的。
刚才这位同学说,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神采奕奕。
大家可能不知道,1921年的时候,梁任公先生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适,他的好友曾恳请先生不要再登台演讲,甚至他的一些好友,还组成了一个梁任公先生保命会。
从这可以看出来,先生的身体的确是不好了,但是你们从文章中能看出先生的颓败之势吗?不能。
先生就是一个精神力量战胜一切的人,一个一登讲台就神采飞扬的人。
第四段
大家一起看到第四段。
梁任公先生走上讲台,打开讲稿,眼睛向下一扫,讲出了他的开场白。
非常遗憾,我们现在没有影像资料一睹先生的风采,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模仿先生的语言动作中,去感受先生的魅力。
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段,说说写了作者怎样的特点。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谦逊、幽默风趣、“可是也有一点咯。
”自负。
令人耳目一新,和普通的沉闷演讲不一样,可以让大家一下就对他的演讲感兴趣。
刚刚大家都分析的很好,那请一位同学上来根据这段描写,领会梁任公的演讲神态,上讲台
来模仿一下。
好,这位同学上来,很好,请回。
这位同学模仿的很有意思,他不仅模仿了先生的样眼光一扫,轻轻点头的动作,甚至还注意到了先生国语不标准的特点,模仿得非常好。
七段
同学们能不能找找,文章当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描写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动作段落呢?
第七段和第八段。
同学们找的非常好。
这里也正式写到了梁任公的演讲。
到底先生在正式演讲中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演讲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七段。
大家读完这段之后,给你们映像最深刻的是梁任公的什么?用手敲打秃头,是一个动作细节描写。
表现先生他真诚可爱率真。
这个细节写活了一个人物。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这充分说明了梁任公先生特别有感染力,听众都能跟着他的思路走。
这段一开始讲的是梁任公的博闻强记。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呢?
随时引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大家找的非常的准。
八段
到了第八段,情感却有所不同了,大家现在一起来读一下第八段。
多么富有情感的一段话,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也能在作文中写出这样富有情感的文字。
我们注意到这段的第一句话,用“表演”二字写出了任公的演讲感情丰富,极具感染力,从侧面表现出任公对文学的热爱。
为什么任公在演讲的时候感情那么丰富呢?这跟他的演讲内容有关,请同学们找找,文章当中都写到了哪些演讲内容。
箜篌引、桃花扇、杜诗
我们刚刚分析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么多特点,那么在梁实秋眼中,梁任公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本文的最后一段。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刚刚有学问和文采,我们都总结出来了,哪里体现出了热心肠呢?
自己的身体状况虽然不好,但是仍然呈现了完美的演讲
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角,他的热心肠是对国家的一腔热血。
说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通过品文来品人。
文章都是从细节上来描写人物,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课后请同学们以身边的同学或老师为描写对象,隐去姓名,抓住人物主要特点,以《他》为题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