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不寐
- 格式:ppt
- 大小:322.50 KB
- 文档页数:36
《中医内科学不寐》课件•不寐概述与中医认识•常见证型与治法•经典方剂与药物应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目•养生保健与预防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录01不寐概述与中医认识不寐定义及流行病学不寐定义不寐即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流行病学不寐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妇女和脑力工作者中更为常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寐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历史沿革中医对不寐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不寐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证候特征中医将不寐分为虚实两大类。
实证多因火邪、痰热、瘀血等扰乱心神所致,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虚证多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导致心神失养,表现为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
病因病机分析病因不寐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病后体虚等。
其中,情志失调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如肝气郁结、心火亢盛等均可导致不寐。
病机不寐的病机主要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如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阳上亢等均可导致心神不宁,进而引发不寐。
辨证论治原则与方法辨证论治原则根据不寐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首先辨明虚实,然后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中药内服或外用,如养心安神类中药、疏肝解郁类中药等;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以及心理调适、生活调理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02常见证型与治法03方药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有黄连、生地、当归、甘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等。
01症状表现心烦不寐,躁扰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专长到中医内科学到不寐中医专长是指中医师在某个特定领域具备深入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中医内科学则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内科疾病。
在中医内科学领域中,不寐(insomnia)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困扰许多人的症状。
不寐是指人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或者无法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一系列身体和心理问题的症状。
中医学认为,不寐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或痰湿内生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中医师在治疗不寐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因以及身体状况。
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中医师能够准确地辨别出患者的体虚还是体实、气血是否充足、寒热盛衰等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内科学中,治疗不寐常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中药调理是指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等症状,选用具有安神、养血、补气等药材,通过草药的药性、功效和配伍方法,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以及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治疗不寐时,中医师常常会选择关元、神门、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以安抚神经系统,增强睡眠质量。
此外,中医内科学中还注重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如忌辛辣刺激食物、适量吃些养血安神的食物等,帮助患者调养身体。
同时,中医师还会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纾解焦虑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治疗不寐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
由于不寐病因复杂,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都不相同,因此,中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和修正。
治疗不寐需要持之以恒、耐心和时间,患者也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中医内科学——不寐1、不寐的基本病机是A. 本虚标实,气血失调B. 阳盛阴衰,阴阳失调C. 阳气不足,阴寒内盛D. 气血凝滞,心脉痹阻E. 气机逆乱,升降失常2、治疗不寐痰热内扰证,应首选A. 黄连温胆汤B. 朱砂安神丸C. 安神定志丸D. 黄连阿胶汤E. 甘麦大枣汤3、患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疗应首选A. 酸枣仁汤B. 归脾汤C. 交泰丸D. 天王补心丹E. 安神定志丸4、不寐的病位主要在A. 心B. 脑C. 肝D. 脾E. 肾5、患者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其治法是A. 清泻肝火,宁心安神B. 清泻肝火,镇惊安神C. 疏肝泄热,佐以安神D. 清肝利胆,安神定志E. 清心凉肝,镇惊宁神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而阴阳气血之来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
故阴阳失调,则心神失养,导致不寐。
故阳盛阴衰,阴阳失调是不寐的基本病机(B对)。
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肝脾肾虚。
标实是指气,血,痰,津液,水的壅结。
一般,初期肝脾失调。
正损不著,一标实为多后期肝脾损伤,病久及肾,以本虚为主,不是不寐的基本病机(A错)。
阳气不足,阴寒内盛,不能温养脏腑,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少,与不寐的基本病机相反(C错)。
气血凝滞,心脉痹阻,是指心脏脉络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痹阻不通所表现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或手臂,时发时止(D错)。
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即脏腑的功能,其形式为升、降、出、入,从生理上维护人体机能的平衡;从病理上,气机逆乱则病理产物骤生;故气机逆乱是气机失调的严重形式,不是不寐的基本病机(E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