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42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重点2鉴赏诗歌意境☆☆☆☆☆重点3鉴赏诗歌的意象☆☆☆☆☆重点4鉴赏诗歌艺术风格☆☆☆☆☆【重点详解】重点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分析诗歌思想情感【例题】1.《登岳阳楼》的首联“昔闻”和“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旅夜书怀》中“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2.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对点练习】(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重点2:鉴赏诗歌的意境【要点解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和萧德藻《登岳阳楼》的比较阅读(附答案)阅读用以下两首诗完成问题14-16。
(8分)杜甫登上岳阳楼。
他以前听过洞庭水,现在去了岳阳楼。
吴楚东南裂,天地日夜浮动。
亲友无话可说,老病有孤舟。
在关山的北边,有一股泪流。
邓小平岳阳楼,肖德读了以下两首诗并完成14-16问题(8树枝)邓岳阳大厦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友无话可说,老病有孤舟。
在关山的北边,有一股泪流。
登岳阳楼萧德藻如果你不去广袤的世界,你会成为一个流浪者。
三夜朗客,一日洞庭秋色。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十四.“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与王之涣《登鹤雀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解释是不正确的()(2分)a杜诗的“孤舟”句和萧诗的“易良”句描述了两位乘船在湖面上漂流的诗人的生活。
b杜诗《倚轩》和萧诗《望山》都表达了诗人因无限美而产生的情感。
c这两首诗的标题相同。
二者都表达了诗人“不为自己悲伤”的英雄情怀,都是通过爬楼梯来关注国家安全的。
d杜诗以爬楼梯开始,以悲叹家庭和国家的困难结束。
萧的诗以行走江湖开始,以爬楼梯和路虎揽胜结束。
16你喜欢哪首诗?请选择一个角度,告诉我你的理由。
(4树枝)参考答案: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十四-十六题。
(8分)14千里之外更上一层楼(2分)15.c(2树枝)(杜诗是,小诗不是)十六.杜诗可从以下角度赏析:立意高 (不以一己喜悲,更多关注天下)、颔联气势雄浑、“坼”和“浮”字的精炼准确等。
萧诗可从结构新奇 (全诗只写了未登楼前的所见,而以末句对比出之)、颈联的清新飘逸角度赏析(4分)。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群文阅读线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的三篇作品。
“忧国忧民” 是少陵诗歌的重要题材,这其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乱世飘零、生活窘困的人生上的漂泊,更有他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痛惜国难民生的心灵的漂泊,读懂读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本节课将对这些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
【课程目标】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考纲要求:能读懂诗歌,能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方面解读诗歌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梳理字词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视频、小组探究等多种形式,从形象、语言、手法、思想等方面解读诗歌丰富内涵。
情感与态度:体味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体悟诗人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意象,析手法,理解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难点:体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学情】学情分析:经过单元目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置身诗镜,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加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部分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1、平台:腾讯课堂2、课件:课件使用focusky 软件制作,三维立体的动态效果加上水墨画的清新典雅,与古典文学更加契合。
3、软件:充分利用互动课堂中“画笔”“计时器”“随机挑人”等功能,使课堂气氛紧张活跃而高效。
4、资源:互动课堂相关教学资源、《品读——杜甫和李白》(节选视频)、《杜甫:旅夜书怀》(康震、王立群短评视频)【教学方法】教法:学案导学法、问题驱动法、指导点拨法学法:诵读领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 、查阅资料,回顾杜甫生平经历、创作背景。
教学视点•110“沉郁顿挫”中的苍凉——群文阅读之《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内容摘要 诗圣杜甫的诗歌登上了现实主义高峰,坎坷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诗风,在“沉郁顿挫”中,我们看到了他的仁者之心和中和处世之态。
因此,在学习诗歌时,要知人论诗,知世论事。
关键词 杜甫;沉郁顿挫;知人论诗1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登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 教学设想这三首诗是杜甫晚年生活的写照,其传达的情感复杂含蓄,但漂泊孤独、忧国苦闷却是共有的。
此外,这三首诗都能体现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因此,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对杜甫同一时期,同一风格的三首诗品读。
3 教学目标了解杜甫晚年生活经历及对其诗风的影响。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诵读体悟这三首诗所表达的苦闷与忧思。
4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味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我们的目光仿佛凝滞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秋天,一位老者于落木萧萧中登高四望。
他,流离半世,孤苦无依,如沙鸥飘零;他,年迈多病,栖息孤舟,仍心系天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诗圣”杜甫,从《登岳阳楼》《登高》《旅夜书怀》三首诗中领略其“沉郁顿挫”诗风中的苍凉。
“沉郁”指感情深沉,意境苍凉;“顿挫”指语言跌宕起伏,韵律曲折有力。
(师生再一次配乐深情诵读)5.2 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中看“沉郁顿挫”的诗风预习:学生查阅资料明确杜甫的人生经历及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
分组讨论:杜甫晚年的生活经历与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之间的关系。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1.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答案】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
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
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4届江苏苏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解佩令•登大别山【清】史承谦澄江如练,碧峰孤拥。
指晴川、片帆催送。
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
东连彭蠡,斜通嶓冢。
古山川、楚天遥控。
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
恨茫茫,北云南梦。
(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答案】描写了山、江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远眺或俯视的角度来描写所见之景;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1点1分,任意3点给3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特别是要注意题目的理解。
本题是要答出“澄江如练,碧峰孤拥”这两句在写景上的特点,易答成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描写的特点,主要从角度、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这两方面来考虑。
从描写的角度上来看,是远望,也是俯视;修辞上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4分)【答案】“古山川、楚天遥控”这句话,描写了诗人站在山巅所看到的景象,远处古老的、寥廓的山川历历在目,似被楚天牢牢地控制住了,(1分)这个“控”字,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形象地突出了大别山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