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
- 格式:pdf
- 大小:99.89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评课稿一、教材概述《优美的汉字》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教材。
本文从汉字这一重要的国粹入手,旨在通过赏析、感悟优美的汉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学习常见的汉字的构造和形音义;•掌握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汉字字形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字体书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常见汉字的构造和形音义的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汉字形音义的理解和应用;•书法技巧的培养和实践。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分钟)•引入《优美的汉字》这篇文章,向学生展示一些漂亮的汉字,并让他们对汉字的美丽进行简单的讨论。
2. 导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利用多媒体素材,向学生简要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等。
3. 解读汉字的构造和形音义(15分钟)•以常见的汉字为例,对照字形图解,解读汉字的构造和形音义的关系,并引导学生通过构造来理解汉字的意义。
4. 学习书法的基本概念(15分钟)•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如笔画、结构、姿势等,并辅以示范动作,让学生了解书法的特点和要求。
5. 创作美丽的汉字(20分钟)•分发毛笔和字帖,让学生跟随示范一字一字地书写汉字,并注意描摹汉字的结构和笔画的流畅。
6. 书写汉字的评比和展示(20分钟)•将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比,并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7.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布置书写汉字练习的作业。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判和总结,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案优美的汉字
优美的汉字
一、学习内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种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精妙。
二、汉字的魅力:
什幺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一)汉字的意境美。
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
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听听那冷雨》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
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牵动少男少女们纯真的爱;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意境享受,也传达出作者的豪迈。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必修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1.整体上了解中国古老的汉字,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2.积累有关汉字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整体上了解中国古老的汉字(二)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老汉字文化的兴趣【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种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它有着无法比拟的神奇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去感受汉字带给我们的无穷的魅力。
二、课文讲解(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一般我们都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
(展示甲骨文图片)甲骨文通行于商代,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现,当时的那个地方是当时商王都的遗址——殷墟。
那些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当时商王朝占卜的记录,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甲骨卜辞。
不过商代人有时也在这些占卜用的甲骨或者一般兽骨上刻记一些与占卜无关的文字,严格讲起来,甲骨文文字大约有4500个,其中1/3以上现在是可以认读的。
所以,从字数和结构方式上看,甲骨文已经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了。
(二)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一产生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其中有数量的增减和笔画简繁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汉字形体的变化。
从我们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开始,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这期间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熟悉不同形体的汉字具有的特点:1.甲骨文:象形程度高,字体方向不稳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象形程度仍比较高,但已有了线条化的趋势。
3.大篆:也叫籀文,上承金文,下启小篆。
4.小篆: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原文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原文《优美的汉字》是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课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语文,欢迎参考阅读!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在劳动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迄今为止甲骨片已发现10万片以上,单字大约有4500个,其中已经认识的约占1/3。
不过我国考古人员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文物上,也发现了依照实物描绘出来的“象形字”,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多年。
发掘半坡遗址时,发现了约6000年前半坡人创造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这可以看做是更加原始的中国文字。
“图画字”或“象形字”就是汉字最早的.样子。
像“日、月、鱼、鸟、马、鹿、花、草”等许多文字都是对原物的描写,字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所指事物的形貌特征。
二、汉字的形体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
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
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
两个阶段的分野是小篆到隶书的转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不同形体汉字的特点:1、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
象形程度较高,字形的方向相当不固定。
2、金文。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金文的象形程度仍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线条化是指粗笔变细、方形圆形的团块变为线条;平直化指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不相连的线条连成了一笔。
3、大篆。
大篆也叫籀文,是西周晚期的文字。
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4、小篆。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能力目标: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指导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以及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