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斯柴油发动机系统流程图
- 格式:pdf
- 大小:676.85 KB
- 文档页数:17
QSK45和QSK60 系统图解 - 概述第D 节 - 系统图解 第D-1页燃油系统流程图燃油系统1. 来自燃油箱的燃油进口2. 燃油滤清器3. 至燃油泵的燃油供应4. 通过燃油切断阀流向发动机的燃油流5. 燃油泵供往燃油切断阀的燃油6. 供往左侧燃油块的燃油(内部)7. 至喷油器的燃油供油油道8. 燃油歧管9. 燃油回流管 10. 燃油块11. 至喷油器的正时供油 12. 喷油器13. 右侧燃油回流管 14. 左侧燃油回流管15. 供往右侧燃油块的燃油(内部) 16. 燃油流回燃油箱润滑系统流程图润滑系统 7. 压力调节阀 8. 机油泵9. 供往机油滤清器座的机油 10. 减压阀11. 从油底壳经集油槽吸油管到机油泵的机油供应12. 机油流经机油滤清器座 13. 机油滤清器1. 从机油滤清器座供往机油冷却器的机油2. 主油道3. 从机油冷却器流回的机油4. 机油冷却器5. 流入机油冷却器的机油6. 供往曲轴的机油活塞冷却、连杆和顶置机构1. 供往涡轮增压器的机油2. 供往右侧活塞冷却喷嘴的机油3. 右侧活塞冷却喷嘴调压器4. 供往右侧顶置机构的机油5. 来自机油冷却器的机油6. 供往主油道的机油7. 供往左侧顶置机构的机油8. 左侧活塞冷却喷嘴调压器9. 活塞冷却喷嘴10. 供往凸轮轴和凸轮随动件的机油11. 供往摇臂的机油前齿轮系1. 主油道2. 供往惰轮的机油3. 供往附件传动装置的机油4. 供往齿轮室盖的机油5. 供往Rockford风扇离合器的机油6. 供往水泵传动装置的机油注:机油通过缸体流向惰轮(2)。
全流量机油滤清器座1. 来自机油泵的机油2. 从机油滤清器座供往机油滤清器的机油3. 机油滤清器4. 旁通阀- 开启位置5. 从机油滤清器至机油滤清器座的机油6. 供往机油冷却器的机油7. 旁通阀- 关闭位置冷却系统流程图冷却系统 (图示为QSK45发动机) 1. 流向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液 2. 流向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 3. 流向冷却液滤清器的冷却液 4. 来自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流 5.流向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6. 来自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流7. LTA 水泵8. 水泵冷却液入口 9. 冷却液旁通流回水泵 10. 流向中冷器芯的冷却液 11. 来自中冷器芯的冷却液流12. 从节温器壳体流向中冷器的冷却液 13. 从中冷器流向节温器壳体的冷却液冷却系统(续)(图示为QSK45发动机)1. 冷却液进口2. 水泵3. 绕机油冷却器周围流动的冷却液4. 流向缸套的冷却液5. 绕缸套周围流动的冷却液6. 流向缸盖的冷却液7. 经水歧管流向节温器壳体的冷却液8. 从涡轮增压器流回的冷却液9. 供往涡轮增压器的冷却液QSK45冷却系统简图8.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9. 水管接头10.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11. LTA节温器壳体12. LTA水泵13. 膨胀/加注水箱14. 发动机散热器15. LTA散热器1. 发动机水泵2. 右后方中冷器和右前方中冷器3. 右侧缸套和缸盖4. 机油冷却器5. 左侧缸套和缸盖6. 发动机V形腔7. 旁通管QSK60冷却系统简图-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2. 水管接头3.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4. LTA节温器壳体5. LTA水泵6. 膨胀/加注水箱7. 发动机散热器8. LTA散热器9. 发动机水泵10. 右后方和右前方中冷器11. 右侧缸套和缸盖12. 机油冷却器13. 左侧缸套和缸盖14. 发动机V形腔15. 旁通管QSK60冷却系统略图- 双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2. 水管接头3. 前部中间冷却器4.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5. LTA节温器壳体6. LTA水泵7. 膨胀/加注水箱8. 发动机散热器9. LTA散热器10. 发动机水泵11. 右后方中冷器和右前方中冷器12. 右侧缸套和缸盖机油冷却器13. 机油冷却器14. 后部中间冷却器15. 左侧缸套和缸盖16. 发动机V形腔17. 旁通管LTA 节温器开启 LTA 节温器关闭08600178LTA 节温器壳体流程 (所示为QSK45发动机)1. 来自右侧中冷器2. 至发动机散热器3. 至LTA 散热器4. 来自LTA 散热器5. 来自左侧中冷器6. 旁通水管(至水泵)进气系统流程图QSK60进气系统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至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2. 至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空气3. 涡轮增压空气通过中冷器4. 至进气道的中冷空气注:与QSK45相似(每侧有一个涡轮增压器,前、后中冷器共用跨接管接头)QSK60进气系统- 双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4. 通往低压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5. 至中间冷却器的涡轮增压空气6. 中间冷却器7. 通往高压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1. 至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空气2. 涡轮增压空气通过中冷器3. 空气进入气缸排气系统流程图QSK45排气系统-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2. 排气道3. 排气歧管QSK60排气系统-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排气歧管2. 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3. 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4. 排气法兰出口QSK60排气系统- 双级涡轮增压中间冷却和中冷式发动机1. 排气歧管2. 高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3. 高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至低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4. 低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压缩空气系统流程图08600183空气压缩机冷却液、润滑油和空气流程1. 进气口2. 空气出口3. 润滑油流回油底壳4. 润滑油供应5. 冷却液进口6. 冷却液出口。
2康明斯PT燃油系统总体介绍3—16页PT燃油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7—51PT系统喷油器52—71M11发动机燃油系统71—90电控柴油发动机简介91—104ISM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结构原理105--1283康明斯重型发动机具体是指M系列11升发动机X系列15升发动机在中国还有N系列14升发动机这几种系列机械式发动机都使用PT燃油系统电控发动机都由PT燃油系统发展演变而成ISM/QSM电控发动机使用特殊的泵喷嘴结构ISX/QSX使用两个正时执行器和两个油轨计量执行器控制燃油的计量和定时而供给喷油器和燃烧室的燃油量决定了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
4在世界范围内仅仅只有美国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一家采用这种独特的PT供油系统它是康明斯公司的专利。
1954年开始装在康明斯发动机上它是一种较先进的燃油系统。
PT燃油系统是康明斯柴油机区别于其他柴油机的标志。
其鉴别字母”PT”是“压力”和“时间”的缩写。
PT 5一PT燃油系统的基本原理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功用:柴油机供油系的功用是根据柴油机的工作要求定时、定量、定压地将雾化质量良好的柴油按一定的喷油规律喷入汽缸内并使其与空气迅速良好地混合和燃烧它工作的情况对柴油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要了解一类供油系统必须搞清楚该系统是以什么喷油规律在什么时候以多大的压力向汽缸内喷入多少燃油的问题。
现在介绍PT燃油系统的燃油确定结构特点及使用与操作。
6简单的液压原理帕斯卡原理1.在充满流体的系统中任何压力的变化立即等量的传到整个系统。
2.流体通过某一截面的流量与流体压力、允许通过时间和通过的截面面积正比。
若通流时间和通流截面不变其流量与其压力成正比例若压力和截面不变其流量与时间成正比例若压力和时间不变则流量与截面成正比例。
即Q∝PTA7水箱水泵水阀水桶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图所示显然水桶里所收集到水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水的压力水泵转速、管路阻力●流动时间●通道面积阀门开度康明斯PT燃油系统就是根据这一简单液压原理来设计的8相当于水箱水泵水阀水桶油箱油泵油嘴油杯9由此得出结论油杯中的油量就取决于燃油压力计量时间计量孔的大小10计量时间实际上是柱塞打开计量孔到关闭计量孔的这段时间间隔。
康明斯B、C系列柴油发动机康明斯公司的主要产品康明斯公司生产的发动机产品涵盖100马力到6000马力的各种机型,主要包括:康明斯B、C系列;L10系列;M11;N11;V903系列等重型发动机以及K38、K50等大型工程用发动机。
除发动机外,康明斯公司还生产经营发动机附件产品及配套产品,如增压器、发电机、滤清器等。
发动机铭牌上的主要内容发动机型号;发动机系列号;CPL号—控制零件目录;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进、排气门间隙;喷油器调整参数;其它:如发火次序、排放标准、出厂日期等等。
基本结构型式和排量⒈直列、水冷、直喷式、四冲程⒉缸径×冲程(mm)B系列:102 ×120C系列:114 ×135⒊排量(L):4B:3.96B:5.96C:8.3B 、C机主要性能指标机型额定功率(kW)最大扭矩(N·m)最低油耗(g/kW ·h)干重(kg)6BT 118 558 215 3996BTA 132 610 210 4116BTAA 155 658 205 3996CT 157 759 210 603---612 6CTA 179 881 207 603---612 6CTAA 210 1125 206 603---612 6BT6CTAA6BTA系列 B C机型6BT6BTA6BTAA6CT6CTA6CTAAkW118132155157179221Ps160180210212243300扭矩5586106587598811125B、C系列发动机结构特点B、C系列发动机都具有强度合理、结构紧凑、简单,零部件品种及数量少,重量轻,高效节能等特点。
⑴采取几种零件组合在一起的设计,减少了零件数量,增加了零件的通用性,省去了不少复杂零件;如:水泵壳、机油泵壳、水泵进水管、机油冷却器壳——组合在缸体内;进气歧管、节温器座、冷却水小循环管、燃油滤清器座——组合在缸盖内。
康明斯M11发动机PT燃油系统培训课件在世界范围内,仅仅只有美国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一家采用这种独特的PT供油系统,它是该公司的专利。
1954年开始装在康明斯发动机上,因此、它是一种较新的燃油系统。
PT燃油系统是康明斯柴油机区别于其他柴油机的标志。
其鉴别字母”PT”是”压力和时间的缩写。
参考用油管尺寸 STC型PT 喷油器的特点 STC型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STC型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STC型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PT燃油系统原理图 PT/STC燃油系统流向图 AFC(冒烟限制器)无空气螺钉 AFC控制柱塞 AFC弹簧膜片油去电磁阀油从油门轴来来自进气歧管的空气压力无空气状态 AFC(冒烟限制器)无空气螺钉 AFC控制柱塞 AFC 弹簧膜片油去电磁阀油从油门轴来来自进气歧管的空气压力空气工作状态 A . AFC无空气位置:我们知道发动机启动和低怠速运转时,其进气歧管的压力很低,这时较硬的AFC弹簧不能被压缩。
因此,AFC控制柱塞靠近AFC盖板的一端,其AFC油道被柱塞台肩所堵塞,燃油只能从无空气针伐与节流孔之间的环形通道流向电磁伐,拧动无空气调节针伐,就可以改变环形通道的大小,从而控制该种工况下的燃油流量与压力,柱塞的这种位置,称作“无空气位置”。
B . AFC控制柱塞的开启位置:随着增压器转速增加,进气歧管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时气室的高压气体将作用于AFC膜片上,克服弹簧力使AFC柱塞移向远离盖板的一端。
随着柱塞的移动,柱塞上的锥面使其油道逐步打开,燃油经该通道进入电磁伐,这样从油门轴来的燃油可由两个油道(无空气调节针伐及柱塞锥面)进入电磁伐。
无空气调节针伐调整好后,其油道的大小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柱塞处的油孔大小,因为AFC装置气室的进口是用一根管子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通的,即AFC气室里的空气压力与进气歧管内的压力是相等的,随着空气压力继续增加,油孔也打开更大,直到通过此处的燃油节流损失最小,气室里空气压力就使AFC柱塞保持在最大油量位置(即油门轴全开,全负荷时)。
ISC/ISL 系统流程图机油流程-11 机油泵2 压力调节阀关闭3 压力调节阀开启4 来自机油泵5 流向机油泵6 流向油底壳7 机油冷却器8 机油滤清器旁通阀9 机油滤清器旁通阀关闭10 机油滤清器旁通阀关闭11 流向机油滤清器12 全流滤芯13 来自机油滤清器14 主油道机油流程-21 机油滤清器2 流向涡轮增压器3 流出涡轮增压器4 流向主油道机油流程-371.流出机油冷却器2.主油道3. 流向凸轮轴4. 流向活塞冷却喷嘴5. 来自主油道6. 流向连杆轴承7. J形活塞冷却喷嘴机油流程-41 来自凸轮轴衬套2 底座油槽3 摇臂支座4 摇臂轴5 摇臂轴孔6 摇臂冷却液流程1 来自水箱2 水泵吸入3 流过机油冷却器4 缸体下水岐管5 水滤器入口6 水滤器出口7 流向缸盖8 流出缸盖9 缸体上水岐管10 节温器旁通11 流回水箱1 流向涡轮增压器2 流向中冷器3 空空中冷器4 进气岐管5 进气阀门1 排气阀门2 排气岐管3 涡轮增压器4 涡轮增压器排气出口1.进气2. 喷嘴环开启3. 低速排气流4. 喷嘴环关闭5. 高速排气流开启关闭废气旁通门执行器燃油流向-11. 来自油箱12. 高压燃油泵2. OEM 滤清器(带油水分离)(10 微米) 13. 流出高压燃油泵3. OEM 燃油供应14. 高压泵回流接头4. 燃油流向电子油泵15. 高压油轨5. ECM 冷却盘16. 高压油管6. 电子油泵(安装于ECM上)17. 高压过渡管7. 流出电子油泵18. 喷油器8. 齿轮泵19. 高压卸压阀9. 从齿轮泵流向滤清器20. 喷油器回油管10. 压力侧滤清器(3 微米)21.流回油箱11. 流向燃油泵执行器Fuel Flow -2Fuel PumpFuel Pump Drain Line2 micron Fuel FilterInjector Drain LineECM Cooling PlateHigh Pressure Relief Valve Drain LineECMECM Cooling PlateFuel Lift PumpFuel Supply ConnectionFuel Drain ConnectionECM Cooling Plate Check Valve8 -Fuel Inlet to High PressurePump2 -Fuel Inlet to ECMCooling Plate 1 -Fuel Inlet4 -Fuel Inlet to Gear Pump 6 -Fuel Inlet to Fuel Filter3 -Fuel Outlet From ECM Cooling Plate5 -Fuel Outlet From Gear Pump7 -Fuel OutletFrom Fuel FilterFuel Pump ActuatorFuel Gear PumpCam HousingHigh Pressure Outlet FittingFuel Pump Actuator HousingInlet Restriction Service PortGear Pump InletGear Pump OutletHigh Pressure Pump HeadNew Drain Line ConfigurationIntake Side Engine View (CM850 Control Module)1. Air intake connection9. Crankcase breather oil drain tube2. Crankcase breather10. Starter3. Intake air heater11. Engine oil drain plug4. Turbocharger control valve12. Fuel lift pump5. Fuel rail13. 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ECM)6. Fuel drain manifold14. Air compressor7. Fuel filter15. Engine data plate8. Crankcase breather draft tube16. High-pressure pumpExhaust Side Engine View (CM850 Control Module)1. Exhaust manifold8. Coolant outlet connection2. Turbocharger (VGT shown)9. Coolant heater port3.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actuator10. Coolant inlet connection4. Crankcase breather11. Lubricating oil cooler5. Rocker lever cover12. Lubricating oil filter6. Engine oil fill13. Dipstick location7. Rocker lever housing14. Flywheel housing。
康明斯柴油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1.康明斯柴油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康明斯柴油机为四冲程高速柴油机。
它由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1.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柴油机进行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机构,它包括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大部分。
1.1.1.机体组的主要组成与功用(1)机体组主要由汽缸体、曲轴箱、汽缸套、汽缸垫、油底壳和汽缸盖等组成。
(2)机体组是柴油机的骨架,是安装所有零部件与保证运动零件正常运转的基础。
康明斯NTA855型柴油机汽缸体为灰铸铁铸造,结构形式为整体龙门式,即汽缸体与上曲轴箱连为一体,它的外部和内部安装着柴油机的所有零件。
它的上面有汽缸盖封闭汽缸上部,并与活塞顶部构成燃烧室。
它的下部为下曲轴箱和油底壳连为一体的油底壳。
NTA855型柴油机的汽缸套采用单体可拆卸湿式缸套。
这种湿式缸套外圆表面直接和冷却水相接触,冷却效果好。
它采用两缸一盖,每个缸均采用四个气门。
汽缸盖一侧有进气道,两缸的进气道共用一个进气口并与一个单独的进气管相通。
缸盖另一侧有排气道,分别通过各缸的排气口与排气歧管相连。
汽缸盖上面装有气门导管、丁字压板、导杆、气门弹簧等。
1.1.2.活塞连杆组的组成与功用(1)活塞连杆组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及连杆轴承等零件组成。
(2)活塞与汽缸盖、汽缸壁等共同组成燃烧室,承受气体压力并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以推动曲轴旋转。
康明斯NTA855型柴油机的活塞由耐热性和耐磨性良好的共晶硅铝合金制成。
有较高的抗疲劳强度、导热性好等优点。
它属于直接喷射式燃烧室,在活塞顶部有ω形凹坑。
NTA855型柴油机有三道气环、一道油环。
第一道气环断面为梯形,称为筒面梯形环,由可锻铸铁制成。
第二道气环由球墨铸铁制成,断面为梯形,扭曲形及环外表面有2°锥角的组合形。
第三道气环也由球墨铸铁制成,断面为梯形扭曲形与缸壁接触面呈2°锥角。
油环为合金铸铁制成,两面有较大的倒角,与缸壁相接触的环外表面镀铬,在油环的内面安装有螺旋弹簧胀圈。
QSK45和QSK60 系统图解 - 概述
第D 节 - 系统图解 第D-1页
燃油系统流程图
燃油系统
1. 来自燃油箱的燃油进口
2. 燃油滤清器
3. 至燃油泵的燃油供应
4. 通过燃油切断阀流向发动机的燃油流
5. 燃油泵供往燃油切断阀的燃油
6. 供往左侧燃油块的燃油(内部)
7. 至喷油器的燃油供油油道
8. 燃油歧管
9. 燃油回流管 10. 燃油块
11. 至喷油器的正时供油 12. 喷油器 13. 右侧燃油回流管 14. 左侧燃油回流管
15. 供往右侧燃油块的燃油(内部) 16. 燃油流回燃油箱
润滑系统流程图
1. 从机油滤清器座供往机油冷却器的机油
2. 主油道
3. 从机油冷却器流回的机油
4. 机油冷却器
5. 流入机油冷却器的机油
6. 供往曲轴的机油
润滑系统 7. 压力调节阀 8. 机油泵
9. 供往机油滤清器座的机油 10. 减压阀
11. 从油底壳经集油槽吸油管到机油泵的机油供应
12. 机油流经机油滤清器座 13. 机油滤清器
活塞冷却、连杆和顶置机构
1. 供往涡轮增压器的机油
2. 供往右侧活塞冷却喷嘴的机油
3. 右侧活塞冷却喷嘴调压器
4. 供往右侧顶置机构的机油
5. 来自机油冷却器的机油
6. 供往主油道的机油
7. 供往左侧顶置机构的机油
8. 左侧活塞冷却喷嘴调压器
9. 活塞冷却喷嘴
10. 供往凸轮轴和凸轮随动件的机油
11. 供往摇臂的机油
前齿轮系 1. 主油道 2. 供往惰轮的机油 3. 供往附件传动装置的机油
4. 供往齿轮室盖的机油
5. 供往Rockford 风扇离合器的机油
6. 供往水泵传动装置的机油
注:机油通过缸体流向惰轮(2)。
全流量机油滤清器座
1. 来自机油泵的机油
2. 从机油滤清器座供往机油滤清器的机油
3. 机油滤清器
4. 旁通阀 - 开启位置
5. 从机油滤清器至机油滤清器座的机油
6. 供往机油冷却器的机油
7. 旁通阀 - 关闭位置
冷却系统流程图
冷却系统 (图示为QSK45发动机) 1. 流向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液 2. 流向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 3. 流向冷却液滤清器的冷却液 4. 来自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流 5.
流向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
6. 来自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流
7. LTA 水泵
8. 水泵冷却液入口 9. 冷却液旁通流回水泵 10. 流向中冷器芯的冷却液 11. 来自中冷器芯的冷却液流 12. 从节温器壳体流向中冷器的冷却液 13. 从中冷器流向节温器壳体的冷却液
冷却系统(续)
(图示为QSK45发动机)
1. 冷却液进口
2. 水泵
3. 绕机油冷却器周围流动的冷却液
4. 流向缸套的冷却液
5. 绕缸套周围流动的冷却液
6. 流向缸盖的冷却液
7. 经水歧管流向节温器壳体的冷却液
8. 从涡轮增压器流回的冷却液
9. 供往涡轮增压器的冷却液
QSK45冷却系统简图 8.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 9. 水管接头
10.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11. LTA 节温器壳体 12. LTA 水泵 13. 膨胀/加注水箱 14. 发动机散热器 15. LTA 散热器
1. 发动机水泵
2. 右后方中冷器和右前方中冷器
3. 右侧缸套和缸盖
4. 机油冷却器
5. 左侧缸套和缸盖
6. 发动机V 形腔
7. 旁通管
QSK60冷却系统简图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
2. 水管接头
3.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4. LTA 节温器壳体
5. LTA 水泵
6. 膨胀/加注水箱
7. 发动机散热器
8. LTA 散热器
9. 发动机水泵
10. 右后方和右前方中冷器11. 右侧缸套和缸盖 12. 机油冷却器 13. 左侧缸套和缸盖 14. 发动机V 形腔 15. 旁通管
QSK60冷却系统略图 - 双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
2. 水管接头
3. 前部中间冷却器
4.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5. LTA 节温器壳体
6. LTA 水泵
7. 膨胀/加注水箱
8. 发动机散热器
9. LTA 散热器 10. 发动机水泵
11. 右后方中冷器和右前方中冷器 12. 右侧缸套和缸盖机油冷却器 13. 机油冷却器 14. 后部中间冷却器 15. 左侧缸套和缸盖 16. 发动机V 形腔 17. 旁通管
LTA
节温器开启 LTA
节温器关闭
08600178
LTA 节温器壳体流程 (所示为QSK45发动机)
1. 来自右侧中冷器
2. 至发动机散热器
3. 至LTA 散热器
4. 来自LTA 散热器
5. 来自左侧中冷器
6. 旁通水管(至水泵)
进气系统流程图
QSK60进气系统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至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 2. 至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空气 3. 涡轮增压空气通过中冷器 4. 至进气道的中冷空气
注:与QSK45相似(每侧有一个涡轮增压器,前、后中冷器共用跨接管接头)
QSK60进气系统 - 双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4. 通往低压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
5. 至中间冷却器的涡轮增压空气
6. 中间冷却器
7. 通往高压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1. 至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空气
2. 涡轮增压空气通过中冷器
3. 空气进入气缸
排气系统流程图
QSK45排气系统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
2. 排气道
3. 排气歧管
QSK60排气系统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排气歧管
2. 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
3. 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
4. 排气法兰出口
QSK60排气系统 - 双级涡轮增压中间冷却和中冷式发动机
1. 排气歧管
2. 高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
3. 高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至低压
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
4. 低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
压缩空气系统流程图
08600183
空气压缩机冷却液、润滑油和空气流程
1. 进气口
2. 空气出口
3. 润滑油流回油底壳
4. 润滑油供应
5. 冷却液进口
6. 冷却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