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作业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9
循证医学案例分析作业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进行医疗决策的一种方法。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最新的科学研究为依据,不断优化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
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的循证医学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循证医学的应用过程。
病例描述,一名50岁男性患者,因为胸痛和呼吸困难到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冠心病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同时,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液生化指标也提示存在冠心病的可能性。
传统医学观点认为,对于这样的冠心病高危患者,应该立即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
然而,循证医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医疗决策应该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对于冠心病高危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不是必然的选择。
相反,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可能是同样有效甚至更合适的选择。
因此,在面对这名患者时,我们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具体病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患者的个体化需求等。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医疗决策。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评估,以实现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目标。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循证医学的应用过程。
循证医学不是简单地依据传统的医学经验和观点,也不是盲目地追随最新的研究成果,而是要在临床实践中,结合科学研究、临床经验和患者的需求,进行医疗决策。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医疗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总之,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最新科学研究的临床实践方法,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证据为依据,不断优化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
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循证医学作业案例PICO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医疗决策和临床实践过程中,以最新的、最可靠的、最适合患者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进行医疗决策和临床实践的一种方法。
PICO是循证医学中用于构建临床问题的一个常用框架,它包括问题的四个要素,问题(Patient/Population)、干预(Intervention)、对照(Comparison)、结果(Outcome)。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PICO框架为基础,介绍一个循证医学作业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PICO框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病例背景,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医院接受治疗,最近出现了反复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PICO框架来构建临床问题,以指导我们的治疗决策和临床实践。
1. 问题(Patient/Population),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男性患者。
2. 干预(Intervention),呼吸治疗。
3. 对照(Comparison),传统治疗方法。
4. 结果(Outcome),呼吸困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
基于上述PICO框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以下临床问题,在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男性患者中,采用呼吸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是否能够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收集相关的临床证据,以指导我们的治疗决策。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文献检索,寻找已有的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以了解呼吸治疗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进行临床实验或观察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呼吸治疗对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所获得的临床证据,制定针对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在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作为证据来源,避免受到偏倚和误导。
循证医学作业(一)文献检索练习
检索题目: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是否比常规非溶栓治疗有更好的预后
说明
1.该作业报告的格式仅供参考,其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题目和检索情况调整。
各检索工具尽可能选用相同年限,以便相互比较。
(如果课题相关文献较少,年限可设多年)
2.编写检索式包括写出:检索方式、检索字段、检索运算符、检索词。
3.每一种检索工具检出的文献列出3-5条密切相关题录。
题录包括以下事项:第一著者、文献标题、文献出处(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可以参考以下标准格式填写:
中文期刊论文:李少兰,陈玉琼,陈瑞珍,等.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现代临床护理.2008,8(8):43-46
英文期刊论文: Harvey W.Anomalies and curiosities of cardiology and cardiologists. Am J Cardio.1984,53(1):900-915。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意义和应用前景。
循证医学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估和综合现有的医学证据,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的方法。
而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则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症,综合各类证据和专家经验,制定出的一系列临床操作指南。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在广泛征求国内外中医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多轮专家评审,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
这一系列指南主要涵盖了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症方面的临床实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和操作指引。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意义不仅在于规范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通过对中医药的临床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估,也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借鉴。
对于中医药的应用前景而言,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中医药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和可信赖。
同时,指南的逐步完善和更新也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支持和方向。
综上所述,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待该指南能够为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提供准确、科学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介绍和分析: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背景和目的,并说明文章的结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2.1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背景。
《循证医学PICO》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ICO框架的四个步骤及其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PICO框架分析临床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PICO框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PICO框架的四个步骤及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PICO框架分析临床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白板、 markers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临床案例,引发学生对循证医学和PICO框架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PICO框架的四个步骤,包括问题的定义、干预措施的选择、比较的设定和结果的评估。
3. 实例分析:以一个实际临床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PICO框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临床问题,运用PICO框架进行分析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5. 反馈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PICO框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PICO框架问题 (Problem)干预 (Intervention)比较 (Comparison)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PICO框架的四个步骤及其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性。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循证医学的其他相关概念,如证据等级和元分析,以提高自己在临床决策中的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际临床案例的练习,巩固PICO框架的应用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临床决策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临床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PICO框架的应用技巧。
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PICO框架进行分析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ICO框架的四个步骤及其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性。
循证医学案例分析作业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最新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方法,它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明智的医疗决策。
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循证医学案例来深入了解这种方法的应用。
案例背景: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因长期高血压和糖尿病在当地医院就诊。
她的主治医生根据她的病情开了一种新的降压药物给她,但她在服用后出现了严重的头晕和恶心症状。
她对这种药物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循证医学分析: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我们需要对这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这种新的降压药物进行评估,包括其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替代药物或治疗方案,以及它们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我们需要综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偏好,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1. 对新降压药物的评估,通过查阅最新的临床研究和药物数据库,我们发现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率较高,尤其是在老年人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中。
因此,该药物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风险。
2. 替代药物或治疗方案,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数据库,我们找到了几种与该药物相同疗效但安全性更高的替代药物,其中一种药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老年人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表现良好。
3. 个体化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史和不良反应,我们与患者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解释了不同治疗方案的利弊,并最终与患者共同制定了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替代药物的使用、剂量调整和监测计划。
结论:通过循证医学的分析,我们为这位患者制定了一个更合理、更安全的治疗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经验教训。
总结: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最新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明智的医疗决策。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循证医学的原则和应用,也为我们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循证医学作业范文第1篇循证医学是医学界近年提及率最高的词之一。
从临床、科研、教学到学术交流,从做什么检查、下什么诊断到给什么治疗……一些医师开口闭口都是循证医学。
似乎离了循证医学的医学,就不再是合乎时代的医学。
更有些人,虽然也将循证医学挂在嘴上,但实际上却觉得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之间仿佛隔着一层纱,透着些许“阳春白雪”似的高不可攀和神秘,提则提矣,懂却不懂,用更不用。
将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常挂于口,铭记于心,自然好。
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循证医学的真正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需要,所以产生循证医学到底是什么?这是李教授在讲学和接受采访过程中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
她说,如果要用最短的文字来描述循证医学,那就是――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从单因性疾病向多因性疾病改变,因此相应的治疗也就变成了综合性治疗。
在综合性治疗中,每一种干预措施可能都只产生很小的疗效,因此对其评价就必须要借助特定方法,即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1948年,英国人进行了人类第一项链霉素治疗结核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证实链霉素疗效非常好。
如此确切的疗效,再加上如此严格的研究方法,使其结果很快得到公认。
从此,RCT被确立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最有效方法。
但是,尽管使用的都是RCT,不同研究者针对同一个问题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问题就这样产生了:每项RCT都号称是最高级别的证据,都是权威专家做出来的,那么,面对各不相同的结果,临床医师应该相信谁?类似的问题越积越多,于是,方法学应运而生。
方法学可以保证把应用相同干预措施治疗相同疾病的所有高质量临床研究都集中起来,最终拿出一个结论,从而来解决临床医师无所适从的问题。
循证医学的实施也需要一系列方法学来保驾护航。
临床试验的设计、执行和质量控制需要方法学,以保证设计出来的试验是科学、真实、符合临床实际。
借助方法学,才能把世界上此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临床研究都收集起来,严格评价后进行质量评价,若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就拿出一个量化的结论,若不能做统计学分析,就拿出一个描述性结论。
循证医学作业一例待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循证治疗D6C13 李嘉荣148212201病例背景:患者女性,45岁。
主诉:呼吸困难1月,加重1周,痰中带血2天。
现病史:1月前,患者做家务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无喘息喘鸣、咳嗽咯血、胸闷胸痛,当时未予处理,此后上述症状持续并加重,1周前咳嗽较频繁,为呛咳,单声,咳白色粘液痰,快步行走及上楼梯时出现呼吸困难,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天前无诱因下咳出粉红色痰,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肛周疼痛。
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胸片示“肺水肿”,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于今日到我院急诊就诊,查心脏彩超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收入我科。
患者自起病以来,大小便正常,饮食可,精神可,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减轻。
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9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8/72mmHg。
一般情况尚好,自动体位。
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肺部听诊双下肺广泛湿罗音,心脏听诊心尖处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向左腋下左肩胛处传导。
腹部平坦,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腹部肿块。
双侧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征(—)。
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入院后检查:心脏多普勒超声示:LAS:42mm LVD:42mm RVD:20mm RAS:29mm IVSD:10mm LVPWD:10mm AO:29 PA:25 TV(返流):3.0m/s MV(返流):3.5m/s EF:70%B: 左房增大,余房室比例正常,二尖瓣瓣环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三尖瓣关闭裂隙。
肺动脉内径增宽。
CDFI: 收缩期二、三尖瓣瓣上呈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返流束。
根据连续多普勒三尖瓣返流压差估测肺动脉压约46mmHg。
一、提出临床问题患者先内科治疗缓解肺水肿,后需经外科治疗根治,现认为该患者需行二尖瓣置换术,在不考虑经济条件情况下,可以选择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
两者差异是:机械瓣膜使用时间长,而且不易劳损,短期再次手术机会小,20年后可能需要更换,但需终身服用华法林;生物瓣膜术后不需抗凝,视个体差异可能终身无需再次手术,或者因排斥会在短期内出现钙化需要再次手术。
循证医学作业案例PICO一、引言•循证医学的定义•PICO模型的概念和作用二、PICO模型介绍1.P(问题/患者/人群)–描述患者群体–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等2.I(干预措施)–描述干预措施–可以是药物、手术、训练等3.C(对照组/比较干预)–描述对照组或比较干预的方式–可能是安慰剂、传统治疗等4.O(结果)–描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可以是治疗效果、生存率等三、案例分析1. P(问题/患者/人群)•就诊儿童:6-12岁•存在多种过敏症状,如鼻塞、喷嚏、咳嗽等2. I(干预措施)•所有参与儿童接受变态反应原检测3. C(对照组/比较干预)•仅对照组儿童接受传统的皮肤划痕测试4. O(结果)•比较两组儿童的过敏症状改善情况•分析变态反应原检测对过敏症状的预测性四、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六所儿童医院的一级流行病学科门诊就诊的患儿•样本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儿童五、数据收集与分析1.数据收集–儿童接受变态反应原检测和传统的皮肤划痕测试–记录过敏症状及其严重程度2.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儿童的过敏症状进行比较–进行回归分析,评估变态反应原检测对过敏症状的预测性六、研究结果1.儿童过敏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研究组中,过敏症状改善占比XX%–对照组中,过敏症状改善占比XX%–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过敏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变态反应原检测对过敏症状的预测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态反应原检测结果与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5,P<0.01)七、讨论与结论1.对比两组儿童的过敏症状改善情况,研究组接受变态反应原检测的儿童明显更好,表明变态反应原检测对于改善过敏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2.结果还显示,变态反应原检测结果与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说明变态反应原检测可以预测过敏症状的表现。
3.本研究结果为儿童过敏症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建议临床医生在儿童过敏症状的处理中,优先考虑进行变态反应原检测。
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循证医学文献评价疾病案例患者,男性,53岁,一年前发现胃部不适,有烧灼感。
多年吸烟、饮酒史,近期饮酒后会加剧疼痛感,近日在某人民医院确诊为胃溃疡。
医生建议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对患胃溃疡的男性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否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的疗效?二、证据检索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维普资讯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检索策略:埃索美拉唑AND奥美拉唑AND胃溃疡3.检索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4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三、评价证据题目: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作者:胡慧胡海燕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杂志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3期86页I.[原文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方法80例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治疗组前2周给予埃索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治疗6周;对照组前2周给予奥美拉唑为主的HD根除三联方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奥美拉唑治疗6周。
评价和比较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溃疡的愈合率、Hp的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溃疡愈合有效率、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本地区临床推广。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幽门螺杆菌II.[原文剖析]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1.1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循证医学案例分析作业循证医学是一种以临床实践为基础,运用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来指导医疗决策的方法。
通过结合临床经验、患者价值和最新的研究证据,循证医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下面我将以一个循证医学案例分析为例,来说明循证医学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面临着复杂的疾病和多种治疗选择。
假设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糖尿病患者,他已经在口服药物治疗下血糖控制不佳。
我们需要在焦虑症而没有抗抑郁药害怕低血糖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进一步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最新的糖尿病治疗指南和相关的研究证据。
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知识,糖尿病2型的常规治疗通常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药物。
当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时,应考虑联合使用胰岛素。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相关的研究证据。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检索最新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来获取高质量的研究证据。
通过筛选相关的文献,我们可以找到一项最新的系统评价,该评价比较了口服药物与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2型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来做出最终的治疗决策。
根据最新的系统评价,口服药物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但也增加了低血糖和其他副作用的风险。
考虑到患者的情况,我们决定先调整口服药物剂量和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和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通过运用最新的研究证据,循证医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循证医学也提醒医生要注意研究证据的局限性,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来做出最终的治疗决策。
循证医学作业08级临床临床1班姓名:伍志权学号:0810150149病例:患者,男,15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入院。
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不明显,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查:血常规示:WBC 18.7×10^9,B超示:麦氏点可见液性暗区,急性阑尾炎?诊断:急性阑尾炎。
给予抗炎治疗后,有下腹疼痛有所好转,复查血常规示:WBC 13.8×10^9,医生建议行阑尾切除术,但患者家属希望保守治疗,想了解阑尾炎手术治疗有何益处。
一、提出临床问题:缓解期阑尾炎是否行手术治疗?二、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1.患者/疾病(P):青年男性,急性阑尾炎。
.干预措施(I):手术治疗。
.对照措施(C):保守治疗。
.结局指标(O):治愈。
三、检索相关研究证据1.明确治疗性问题最好的研究设计是什么需查询是否有与上述临床问题相关的RCT的系统评价,即查询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来解决临床问题。
2.选择数据库1).首先选择经过专家筛选的二次文献▶Best Evidence▶Clinical Evidence▶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Ovid EBM Reviews2).如上述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应证据,可考虑检索原始文献数据库▶PubMed :Clinical Queries▶EMBASE3.制定检索策略关键词:Teenagers ,appendicitis,The surgical treatment,Conservative treatment检索式:Teenagers AND appendicitis AND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效用1.单项治疗性研究的真实性评价1).研究对象是否进行随机化分组?2).分配方案是否进行了隐藏?3).实验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着做的基线可比性如何?4),研究对象的随访是否完整?5).随访时间是否足够?6).统计分析是否按最初的分组进行?7).对研究对象、研究执行者和资料分析者是否采用盲法?8).除试验措施外,不同组间接受的其他处理是否一致? 2.文献临床重要性评价1). 治疗措施的效应大小如何?2). 治疗措施效应值的精确性如何?3.文献的适用性评价1). 研究结果是否适用我的患者?2). 治疗措施在我的医院能否实施?3). 患者从中获得的利弊如何?4). 患者对治疗结果和治疗方案的价值观和期望是什么?5). 研究结果是否能解决患者家属的疑问?。
循证医学作业1、什么是循证医学?答:循证医学(英语:Evidence-based medicine,缩写为EBM)是指任何临床的诊疗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
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
2、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是什么?他们的证据级别如何?答:常见的临床研究类型有1。
随机对照试验,论证强度为最强金标准,属于临床证据中的Ⅰ级证据。
2。
Meta分析,论证强度为临床证据分级中的Ⅰ级证据.3。
对列研究,论证强度一般,为临床证据分级中的Ⅱ级证据.4、回顾性研究(也叫病例对照研究),论证强度一般,为临床证据分级中的Ⅱ级以下证据.3、证据的质量分级分别是什么?答:循证医学的证据质量分级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1、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I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II-1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的证据; * II—3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
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英国的国家医疗保健服务部(National Health Service) 使用另外一套以字母标识的证据分级体系。
上面的美国式分级体系仅适用于治疗获干预.而在评价诊断准确性、疾病自然史和预后等方面也需要多种研究提供证据.为此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提出了另外一套证据评价体系,可用于预防、诊断、预后、治疗和危害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评价:* A级证据:具有一致性的、在不同群体中得到验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队列研究、全或无结论式研究、临床决策规则; * B级证据:具有一致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生态性研究、结果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是A级证据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 C级证据:病例序列研究或B级证据外推得出的结论;* D级证据:没有关键性评价的专家意见,或是基于基础医学研究得出的证据。
循证医学作业案例PICOPICO循证医学作业案例。
在医学领域,循证医学是一种通过系统性研究最佳的临床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方法。
PICO是循证医学中常用的问题构建模型,它包括问题(P,Patient/Population)、干预(I,Intervention)、对比(C,Comparison)和结果(O,Outcome)。
通过PICO模型,可以更好地构建出一个明确的、可研究的临床问题,有助于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进行临床实践和研究。
下面,我们将以一个具体的循证医学作业案例来说明PICO模型的应用。
假设我们面临这样一个临床问题,对于18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的成年人,长期服用利血平(Lisinopril)是否能降低心衰发作的风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患者群体的特征(P),即18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的成年人。
接着,我们需要确定干预措施(I),即长期服用利血平。
然后,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对比组(C),可以选择安慰剂或其他降压药物作为对比。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结果(O),即降低心衰发作的风险。
通过PICO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地构建出这个临床问题,在18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的成年人中,长期服用利血平(Lisinopril)相比于安慰剂或其他降压药物,是否能显著降低心衰发作的风险?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文献检索,寻找相关的临床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PICO模型中的关键词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筛选出相关的研究。
比如,对于患者群体(P),我们可以使用"high blood pressure"、"hypertension"、"adult"等关键词;对于干预措施(I),我们可以使用"Lisinopril"、"ACE inhibitor"等关键词;对于对比组(C),我们可以使用"placebo"、"other antihypertensive drugs"等关键词;对于结果(O),我们可以使用"heart failure"、"cardiovascular events"等关键词。
循证医学第三版教学设计1. 前言本教学设计旨在为教授循证医学第三版的教师提供一些指导。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严密科学证据的医学实践方法,是当前医疗界的热门话题。
循证医学第三版是一本权威的教材,深入阐述了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指导。
本教学设计将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循证医学第三版,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理解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筛选和评估临床研究文献的方法;3.能够设计和执行循证医学研究;4.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按照循证医学第三版的章节顺序,介绍以下内容。
第一章:循证医学基础1.循证医学的历史和定义;2.如何构建好的临床问题;3.如何使用获得本地证据。
第二章:获取证据1.如何选择和使用文献数据库;2.如何进行合理的文献检索;3.如何进行文献筛选和评估。
第三章:研究设计和统计学1.研究设计的概述;2.研究设计的优劣;3.统计分析和结果的解释。
第四章:临床应用1.基于证据的临床实践;2.阅读和解释临床研究;3.如何应用临床实践指南。
4.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方法:1.课堂授课:教师将按照教学内容,讲解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应用,介绍相关案例和实践指导;2.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将进行文献筛选和评估的练习,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3.研究设计和执行:学生将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设计和执行循证医学研究;4.实践演练:学生将进行基于证据的临床实践练习。
5. 评估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考试:通过考试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论文写作:学生将撰写一篇循证医学研究论文,并进行口头阐述;3.案例分析:学生将对一个循证医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解释。
6. 总结本教学设计旨在为教授循证医学第三版的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循证医学第三版是一本权威的教材,本教学设计将按照其章节结构,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