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55.59 KB
- 文档页数:4
国内外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与启示城市水源地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水源地的水质与水量,世界各国对城市水源地周边的工业生产普遍进行了严格限制,同时对水源地居民因生态保护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国内福建、浙江等省也对构建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研究国内外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经验,对于我省加强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范例1、美国纽约市政府饮用水源补偿计划。
美国是个高度崇尚市场经济的国家。
为加大水源涵养地农民对水土保持的积极性,美国在水源地保护方面建立了以水权交易制度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上下游之间或水源涵养地与清洁水使用者之间的环境产权交易市场,来解决上下游公民之间的利益矛盾。
如纽约市90%的饮用水来自于离该市200公里的特拉华州的乡村,那儿有7.7万人和350多个奶牛场。
1989年美国颁布了一项新的法律,规定饮用水要么经过过滤,要么实施微生物含量最小化的水域管理计划。
建立新的过滤厂纽约市需要花费70至90亿美元,为了避免这笔庞大的花费,1992年纽约市政府与水源地农民和森林所有者达成生态补偿协议。
协议规定,采用最佳生产模式(不破坏水源水质)的奶农和森林经营者可以获得400万美元的补偿金,而这些钱足以弥补他们的额外生产成本;同时,纽约市政府还向改进和重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改进供水设备或者大坝的人支付4.7亿美元的补偿。
尽管这是一个自愿参加的协议,但由于较好地考虑了水源保护者的利益,因此超过85%的农民和水源环境相关方参加该计划并领取了补偿金,使该计划取得了全面成功。
2、法国威泰尔矿泉水公司水源地保护项目。
20世纪80年代,位于法国东北部的莱茵河-默兹河流域水源质量受到当地农业活动的严重威胁,依赖该地区干净水源制作天然矿泉水的公司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设立过滤工厂,要么迁移到新的水源地,而威泰尔矿泉水公司采取了保护原有水源地的方法来减少成本。
他(湖、水库等);员工:全职员工80名、兼职60名;预算:56亿英镑;人口:25,500,大多集中在4个村庄;土地权属:83%私有;14.5%林业公司所有;1.5%国家信托公司所有;1%国家公园所有。
北约克摩尔斯农业计划(North York Moors Farm Scheme)是英国1985年环境法要求在农场经营中优先考虑生态保护的实施案例。
1990年,北约克摩尔斯农业计划开始实施。
依据1981年英国《野生动植物和农村法》第39条的规定,农场主和国家公园主管机关按照自愿参与原则达成协议,目的是对促进并增强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价值的农场主提供补偿。
该计划一共达成了108份协议;包括了90%符合条件的农场主和7441公顷土地;经费从1990作为该计划基础的法律在计划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1年英国《野生动植物和农村法》第39条规定:“(1)相应主管机关(如国家公园)为了保护或增强自然景观的优美或其他无论是位于乡村还是在其他区域的土地的宜人美感价值,或是为了增进自然景观带给公众的快乐,可以与有兴趣的任意土地经营人在特定时期或无期间限制的时间内达成契约。
…可以包括由相应主管机关根据对契约的目的而明确的必要的或有利于实现保护目的的附带的和结果性的义务规定(包括由一方向另一方做出补偿)”。
该计划的成效是多元的,在转移增加生产的压力、鼓励低密度种植、确保环境保护、刺激地方就业、保持个体农场主管理其农场事务生态实践提供补贴。
为了获得政府的补贴和对实施专门措施的额外奖励,自1993年以来农民们致力于提供持续性生态服务的努力。
1996年《联邦农业法》进行了修订。
1996年的宪法修订案也将直接收入所得与生态管理的最低要求联系在一起,此修订在公众投票中得到78%的民众的支持。
这同时反映出此后出台的与保护生态相关的农业政策获得了公众的高度支持。
1992年重建法》依据农业的可持续性对三个层次的农业发展提供财政和补偿支持:第一层次是支持特定的生物类型,如广阔的草地和牧场、高杆果树和树篱;第二层次是支持比保护性农业更高的生态标准的农业生产。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生态补偿的概念生态补偿”(EcologicalCompensation )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生态补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是指对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以及因上述行为得到的生态价值效益而进行奖励的方式;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破坏行为以及因为破坏行为而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惩罚的方式,也包括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人的处罚。
狭义的生态补偿则主要指对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以及因上述行为得到的生态价值效益而进行奖励的方式。
两种定义都是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以此达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目的。
因此,笔者认为生态补偿的概念:就是国家或社会中生态受益人(破坏人)对提供生态服务者(生态利益受损者)所进行补偿的行为。
二、国外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政府提供补偿金由政府提供补偿金的草原生态补偿模式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实践中的重要补偿方式。
1933 年美国颁布《保护性调整方案》和“农业保护计划”,这项计划由政府直接提供财政资金对农民在退耕过程中的损失进行补偿。
1956 年美国又颁布《农业法案》该法案中的农田退耕计划又称“土地银行计划”同样是由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对农民附带条件的短期退耕进行财政补贴。
在纽约,美国政府对生态补偿资金的提供承担主要责任。
如在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当中,政府为了提高上游居民的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制定了经济补偿政策,资金由下游受益区的政府提供。
这种由“政府购买草原生态效益,提供补偿金”的政策对生态补偿提供了积极的研究意义。
瑞典同样对退耕还草进行高额财政补贴,其对劣等地退耕种草造林的补助率达到50%。
德国政府也对生态农业或生物农业规定了补贴政策,对符合补助规定的土地按照每年每公顷450 马克的标准进行补助。
二)利用税收支持生态补偿上世纪70 年代以来,生态税收制度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之中发展开来。
国外生态税收以能源税为主体,并辅以其他多种类型的税收种类,大体可以分为五类:废气税、垃圾税、噪音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
作者: 张燕清[1] 龚高健[2]
作者机构: [1]福建社会科学院 [2]福建省新闻出版局
出版物刊名: 发展研究
页码: 107-11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生态补偿政策 生态补偿制度 国外经验 借鉴作用
摘要:一些国家在生态补偿政策制定和实践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对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是生态补偿建设的主导力量;市场作用的发挥是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完善的法律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是实现生态补偿的重要方式;社区参与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 补充;严格有效的生态补偿约束机制不可或缺.。
一、流域生态补偿的概述流域生态补偿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它是由生态学、经济学、法学三学科交叉而衍生出来的一个交叉概念。
目前法学界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概念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学者周大杰等认为“流域生态补偿是中央和下游发达地区对于保护环境敏感区而失去发展机会的上游地区以优惠政策、资金、实物等形式的补偿制度”;钱水苗认为“流域生态补偿是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在流域内上下游各个地区之间实施的以直接支付生态补偿金为内容的行为”;李磊认为“流域生态补偿是指流域上下游之间基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受损和受益的不公平,由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给予一定补偿,补偿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代价”。
为了实现全流域内上下游及各地区之间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更好的体现全流域内的公平和正义,笔者认为对于流域生态补偿应该这样界定:流域生态补偿是指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受益者向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供者(生态投入或失去可能的发展机会)给予的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的补偿。
二、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一)流域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我国是开展流域管理比较早的国家,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原因在于: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职能单管理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手段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履行职能所必须的自主管理权、经济实力、制约手段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有效监测的机制,以及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使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虚化;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行业管理与统一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职责权限交叉不清,矛盾重重。
流域水行政管理机构和水资源保护机构并存,水资源的量与质两个方面的管理被人为分割;流域内大型供水及引水工程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管理,尚未形成流域统一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利益相关方参与不足,用水户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没有形成权威的流域协商决策和协调议事的机制,公众权益得不到保障。
目前流域水资源竞相开发、分散管理的问题较为严重,流域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难以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不能对全流域水资源实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也没有将水资源的管理纳入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