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贴敷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咳嗽贴的原理是什么
咳嗽贴的原理是通过贴在胸前或背部,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达到治疗咳嗽的效果。
咳嗽贴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治疗咳嗽的药物成分,如川贝、冬凌草、百部等。
这些药物成分在贴片通过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后,通过循环系统分布到全身,并通过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来缓解咳嗽症状。
具体而言,咳嗽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促进支气管扩张,减少炎症反应,舒张气道,促进痰液排出等。
此外,部分咳嗽贴还含有一定的止咳成分,可以抑制咳嗽中枢,减少咳嗽频率和程度。
此外,贴片本身的温热作用也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
温热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肌肉疼痛,有效舒缓肺部疼痛和不适感。
综上所述,咳嗽贴的原理主要通过药物成分的渗透,改善支气管症状,以及外部温热作用的缓解,来减轻咳嗽症状,并帮助恢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2019年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优势病种总结优化一、基本情况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9年1月,我科在开展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439例,占总临床路径的46.4%,平均住院日_6.11__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43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37.3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48.46%,特色疗法使用率9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64例(37.3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13例(48.46%),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5例(8%),针灸治疗7例(2.8%),内科基础治疗439例(100%),其他疗法408例(93%)。
三、应用情况分析随着我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病患者逐渐增加,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疗效不断显现。
从实际情况看,治疗难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咳嗽病患者多为中老龄甚至是高龄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合并身体其它系统疾病损害较普遍,心脑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影响,治疗难度大。
下一年度,科室将加大咳嗽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患者在缓解期康复锻炼及预防急性发作。
同时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疏肝益肾,心脑肾同治,攻补兼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强调远期疗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多数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
对口服中药汤剂、针灸等中医外治法较抵触。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咳嗽西医病名: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2020年第38卷第1期2020Vol.38No.1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感染后咳嗽的中西医诊治进展孔娜1,张建2*(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咳嗽作为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其作用机制是方便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有害因子,若发生频繁剧烈的咳嗽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活动。
感染后咳嗽(PIC)是亚急性咳嗽中最常见的原因,以病毒感冒引起的咳嗽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常因运动、吸入冷空气或讲话时诱发加重。
中西医诊治PIC的文献报道颇多,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指导临床诊治水平,兹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关键词:感染;咳嗽;中西医诊治;呼吸道分泌物咳嗽作为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其作用机制是方便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有害因子,若发生频繁剧烈的咳嗽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活动。
咳嗽按病程长短可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1]。
其中,感染后咳嗽(PIC)是亚急性咳嗽中最常见的原因[2-3]。
PIC是指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3-5]。
最为常见的咳嗽是以病毒感冒引起的,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常因运动、吸入冷空气或讲话时诱发加重。
相关文献表明,有大约三分之一的PIC患者咳嗽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咳嗽。
中西医诊治PIC的文献报道颇多,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指导临床诊治水平,兹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1中西医治疗感染后咳嗽的诊治进展1.1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机制1.1.1中医对感染后咳嗽病因病机的阐述咳嗽既可以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又可作为一种疾病单独存在。
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80例疗效观察
陈和金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9(030)008
【摘要】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2006年1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止咳散加减治疗80例各种证型咳嗽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1.1.1西医诊断标准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③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⑥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陈和金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溪县中医医院内科,四川,南溪,64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1
【相关文献】
1.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 [J], 尹超群;杨卫华;黎小崇
2.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40例疗效观察 [J], 王蓓蓓;罗光伟;
3.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40例疗效观察 [J], 王蓓蓓;罗光伟
4.穴位贴敷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观察 [J], 尹超群;杨卫华;黎小崇
5.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寒袭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龚艳玲;张秋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风邪犯肺证风寒恋肺证风热郁肺证风燥伤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 76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2021年第 6卷第 4期 2021 Vol.6 No.4 大医生 中医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99·止嗽散加减方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效果分析黄 蕾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300)【摘要】目的 分析止嗽散加减方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9月在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2例感冒后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止嗽散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55% (P <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止嗽散加减方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显著,可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大幅度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止嗽散;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2665.2021.04.099.02作者简介:黄蕾,大学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日常生活中,感冒后咳嗽是一种常见病症。
其主要是由于在感冒好转后,患者的支气管黏膜受感冒影响,受到较大损伤,而恢复时间又较长,在此期间就可能会有持续两周左右的咳嗽症状出现[1-2]。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抗生素等西药进行治疗,但长时间使用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效果减退,使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同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肺病科中医优势病种感冒后咳嗽诊疗方案一、概述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
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导致此类咳嗽,有文献统称为感染后咳嗽。
按照过去的定义感冒后咳嗽归属于慢性咳嗽,现在则属于亚急性咳嗽的范畴。
中医病名:咳嗽病,西医病名:感冒后咳嗽。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或亚急性咳嗽的患者。
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3.主要体征:肺部无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诱导痰检测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
【中医辩证】1.风邪犯肺证: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痒,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恋肺证: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有夜咳,口不干,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3.风热郁肺证: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4.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3)药物对症治疗,如阿斯美、孟鲁司特等。
2.中医辨证施治(1)风邪犯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利咽;推荐方药:风咳汤加减,炙麻黄、紫苏子、紫苏叶、炙枇杷叶、紫菀、杏仁、射干、牛蒡子、蝉蜕、地龙、僵蚕;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等。
(2)风寒恋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散寒止咳;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杏仁、桔梗、白前、苏叶、紫菀、甘草;中成药:通宣理肺丸等。
(3)风热郁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清热止咳;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
2020年第4卷第13期2020Vbl.4No.13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m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经验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中药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探析陈华琼(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中山528400)摘要:咳嗽的辨证、病机较多,治疗较为复杂。
缪英年名老中医临证中药治疗咳嗽时经验丰富,可辨新感外邪还是感邪已久;辨呕吐、喘、咽喉不利等兼证,辨有痰无痰、少痰多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是否有宿疾。
临证用药特点:新感外邪者,祛邪止咳;外感兼见呕吐者,和中化湿止咳;受风后干咳无痰者,疏风润肺止咳;受风寒者,疏风止咳;入里化热痰热时,清热化痰止咳;咳嗽兼喘者,温肺化 饮为法。
现将缪老辨证论治咳嗽的经验进行浅探,以期为中医治疗咳嗽提供新思賂。
关键词:咳嗽;临床经验;辨证论治;经验探析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13.0122.03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为肺系病主要证 候之一。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多为痰声并见, 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⑴。
常见于西医上呼吸道感 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卩]。
咳嗽成因复杂,治疗棘手,如《症因脉治》云:“百病惟咳嗽难治”。
临床将其分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而言,风为 六淫之首,余邪多伴风邪入侵,故咳嗽中外感类常以风邪为先驱,或夹寒,或夹燥,或夹热,传统观念中以风夹寒 邪者为多固。
及至分证论治时,外感咳嗽又主要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三大证型⑷。
缪英年老师根据其对岭南地区临床患者的治疗和观察,认识到临证时对感冒后咳嗽的患者,以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尚不足以概括 岭南地区感冒后咳嗽的情况,对辨证要点加以提炼、丰富 并取得实效固。
现将缪老辨证论治咳嗽的经验进行浅探, 以飨同道。
1基本辨证要点1.1辨新感外邪还是感邪已久缪老师临证治疗咳嗽时, 必先详询缓急,辨新感外邪还是感邪已有时日,是否仍具 恶寒发热等表证。
谢少龙教授治疗咳嗽经验介绍作者:魏巍谢少龙陈小云林作俊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年第10期摘要:介绍谢少龙主任医师治疗咳嗽经验交流,该文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谢少龙;咳嗽;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0-0104-02谢少龙,肇庆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临证30余载,临床思想活跃,博古通今,致力于中医的发展,四处寻求拜访名医,整理各家所长,验证于临床,其在治疗咳嗽病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咳嗽,乃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单独发病,也可以在其他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如心衰等,本文主要论述以咳嗽为主的疾病。
临床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其中外感咳嗽较多。
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新咳,久咳和顽咳。
近年来根据病因病程分为感染咳嗽和感染后咳嗽或感冒后咳嗽。
临床治疗上中西医各有千秋,但中医方法更多,包括中药、针灸、穴位贴敷、推拿等,更具特色。
1 病因病机11 十咳九寒谢老认为,咳嗽临证多以风寒为主。
咳嗽病位在肺,与五脏六腑相关,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它脏腑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于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其中肺寒者多。
新咳以外风为主,兼夹寒、湿、燥、热等,小儿则夹有食积,久咳、顽咳以内风为主,或者外风未散而内外风邪相干为病。
正如《景岳全书·咳嗽》所载“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而近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姜燕等[1]对20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近行调查分析,其中风寒束肺证最多,占425%,风热犯肺证、风邪犯肺证及风燥犯肺证的人数相差不大,各占总人数的215%、190%和170%。
究其原因考虑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西药中抗感染药物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人体更易发生虚寒;二是市售治疗呼吸道感染中成药多具清热解毒功效[2],寒邪致病之人服用后,人体阳气会进一步的损伤,从而导致阳气受寒闭阻,寒饮伏肺,引发咳嗽。
咳嗽(感冒后咳嗽、感染后咳嗽)中医护理常规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
初期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临床辩证分为:风邪犯肺证.风寒恋肺证、风热郁肺证、风燥伤肺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安静、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
2.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作好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5.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或痰呈黄绿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二、辩证施护(一)外感咳嗽:1、风邪犯肺证证候: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痒,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
2、风寒恋肺证证候: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有夜咳,口不干,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外感咳嗽护理:1.夜间尽量不要开冷气睡,如开冷气应在摄氏25度左右,最好穿上袜子。
2.不穿敞领口的上衣睡。
注意保护领至肩关节部位。
3.少在家里赤脚行动,应穿上拖鞋。
(二)风热咳嗽:1、风热郁肺证证候: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2、风燥伤肺证证候: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在小儿慢性咳嗽中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经络贴法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疗效。
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慢性咳嗽儿童分成两组,一组是参考组(n=34),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是研究组(n=34),在参考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将两组的康复进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消失,肺啰音消失,咳嗽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的情况均未见显著性(P>0.0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法对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小儿;慢性咳嗽;引言在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儿童咳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这类儿童一般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对孩子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静脉给药和口服药虽然疗效不错,但是存在着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多、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静脉穿刺等问题。
近年来,中医治疗儿童干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儿童出现慢性咳嗽的症状主要是由于变异性哮喘、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胃食管反流以及吸入异物等引起的,在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通常会选用一些止咳的药物,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疗效。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相应的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中药治疗已被普遍运用于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之中。
针灸贴敷术是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能明显缓解儿童临床症状,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儿童慢性咳嗽儿童为对象进行了试验,目的是确定针灸疗法对儿童的恢复过程所产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慢性咳嗽的儿童,使用了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参照组和研究组。
参考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4~12岁,平均(8.36±1.52)岁,病程10~36周,平均(17.45±6.34)周。
咳嗽病(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贴敷效果分析
一、评价标准
以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分值=日间计分+夜间计分。
计分日间咳嗽症状夜间咳嗽症状
0 无咳嗽无咳嗽
1 1~2次短暂咳嗽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
2 2次以上短暂咳嗽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
3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
4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
5 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严重咳嗽不能入睡
三、临床效果评价
痊愈:79%
显效:10%
有效:3%
无效8%
四、效果分析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而外感咳嗽为六淫犯肺,病位主要在肺,以邪实为主,治宜宣肺祛邪。
但应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施治。
由于肺为脏腑之华盖位高居于膈上,药力易达病所故用药宜清扬,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需要注意的是,外感咳嗽忌敛肺止咳,或病起即予补涩,否则易使外邪内郁,肺气不畅,痰浊不易排出,咳嗽愈重。
辩证首当分清外感与内伤,进而根据咳嗽的声音与发作时间及其痰的色、质、量等辨其病性。
咳嗽既是肺气上逆,亦是祛邪外达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故治疗不能单纯性的见咳止咳,必须按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外感新病属于邪实,治应祛邪宣肺;咳嗽病久则邪实正虚,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疗法。
外感咳嗽一般均应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邪祛正安。
在我科治疗的患者中,辩证分型以风寒恋肺和风热郁肺证为主,中医贴敷,疗效确切,一般疗程在一周左右,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持续中医健康宣教,去除不良生活习惯,深化患者对咳嗽的认识,患者受益颇深。
总之,本科中医贴敷,治疗方案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深受患者好评。
急性咳嗽病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在改善症状方面,优势明显,但是若明显感染则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应注意优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