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附子:四逆汤加味治疗肾结石!(附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115.27 KB
- 文档页数:1
吴附⼦:四逆汤加味治疗肾结⽯!(附案例)
见⽯不治⽯,从扶阳⼊⼿,⽤⼤剂四逆汤加味,体现了扶阳的威⼒。
⽼中医吴佩衡,⾸任云南省中医院院长,因擅使附⼦、⼈称“吴附⼦”,以下是其治疗严重肾结⽯的⼀个案例,案例中,吴附⼦没有使⽤海⾦砂、⾦钱草这⼀类通淋排⽯的常⽤药物,⽽专注扶阳,患者痊愈。所体现的是整体调理,扶阳驱邪纯中医思维,⽽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西⽅医学循证思维。
肾结⽯(中医名“⽯淋”)案例
黄某,男,44岁。以腰痛数年⽽住某医院治疗,经 X 线摄⽚检查,右肾肾盂有10粒结⽯影像,⼩如花椒,⼤⾄蚕⾖,诊断为“肾结⽯”。
因其⾝体虚弱不能耐受外科⼿术,出院延“吴附⼦”诊治。
症状:
腰痛已久,时有所发,痛如绞作,延及腰腹,下引宗筋,痛甚则神怯⽽畏寒肢冷。⼩腹胀痛,⼩便短涩。饮⾷⽋佳,精神缺乏。
辨证:
⾆苔⽩滑⽽厚腻,脉沉迟⽆⼒。辨为肾脏寒极,寒湿不化,内结成⽯。
治疗思路:
以温肾扶阳温化之法主之,投以四逆汤加味:
附⽚60 g,⼲姜40 g,桂枝30 g,茯苓30 g,上⾁桂10 g(研末,泡⽔兑⼊),杜仲10 g,北细⾟6g,⽢草6 g。
服药11剂后,相继经尿道排出结⽯4粒,其中1粒较⼤者,排出时嵌于尿道⼝,尿线中断,其痛⾮常,经⽤镊⼦夹出。X 线复查,尚余6粒结⽯,但影像均较前为⼩,原⼤如蚕⾖者已不复见。
调⽅:
肾寒⽇久,腰尚冷痛,继以扶阳温化主之:
附⽚100 g,⼲姜50 g,北细⾟6 g,薏苡仁30 g,桂枝30 g,狗脊10 g,上⾁桂10 g(研末,泡⽔兑⼊),⽢草10 g。
因服药有效,信⼼不移,连服不断,病情⼤减,⾷增神健,体质⼤为好转,前后相继数⼗剂,腰痛已不复作,开始恢复⼯作。
再以上⽅加减,数⽉后,最后⼀粒结⽯亦随尿排出。
编后:见⽯不治⽯,⽽能成功排⽯,靠的是“治之但扶其真元”的⽕神⼼法,从扶阳⼊⼿,⽤⼤剂四逆汤加味,体现了扶阳的威⼒。全案始终未⽤⼀味排⽯药,专从阴寒湿盛着眼,投以⼤剂附、姜,不治⽯⽽治⼈。
吴佩衡医案所体现的是辨证准确,果敢命⽅的医者仁⼼。
注意:⽂中处⽅仅供参考,请务必遵医嘱服⽤。中医⼈,应有所担当,⼤胆创新,为患者服务,为中医传承发展服务。
欢迎中医⼈、中医爱好者、患者带案例讨论。扫码⽂后⼆维码微信联系。
作者:吴佩衡(四川会理⼈,1886-1971,云南省医学院⾸任院长,经⽅⼤家,善⽤四逆汤,擅⽤附⼦、⼤剂量、突破常规⽤量、⽽疗效神奇,在业界有“吴附⼦“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