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民族纹样1
- 格式:ppt
- 大小:24.30 MB
- 文档页数:27
用中国是文明古国,在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纹样,成为令国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吉祥纹样的发展可大致分为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6个时期。
新石器时期有折线纹、三角纹、漩涡纹等偏向几何形态的纹样;青铜时代的代表性纹样是主要应用于青铜器装饰的饕餮纹、云雷纹;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忍冬纹最为流行;到了唐代,传统吉祥纹样迸发出强大的自信,造型大气、色彩明艳的牡丹纹就是最显著的代表;宋元时期,写实风格的吉祥纹样占主流地位,题材以花鸟为主,纹样风格也更具装饰性;明清时期的宫廷吉祥纹样风格趋于仿古,表现形式趋于程式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过度追求精致的理念下,这一时期的纹样缺乏灵动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内涵丰富、造型多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探究,推陈出新,薪火相传。
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这些传统吉祥纹样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灵感,也创新设计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所以,本文将对这些设计作品进行归纳分析,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概述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
94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mmon Chinese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tterns in Life文周媛史河(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生活中的设计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经历了长期的创新和发展,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寓意美好。
在生活中,传统吉祥纹样的应用比较常见,精选4种有代表性的纹样进行运用分析。
(一)祥云纹祥云纹是我国出现的一种较早的装饰纹样,在科二、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生气,反而是流行于民间的吉祥纹样给人朴实、新颖的感受。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经过历代的演变创新,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类别,比如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动物纹、符号纹等。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民族纹样,生活中的文化传承。
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纹样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服饰、建筑、工
艺品甚至日常用品中。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民族纹样是一种特定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每一个
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它们代表着民族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这些纹样,我们可以窥探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
在服饰方面,民族纹样常常出现在传统服饰中。
比如中国的汉服、藏服、蒙古
服等,都以独特的纹样装饰,展现出各自民族的风采和魅力。
这些纹样不仅美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
在建筑和工艺品中,民族纹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中国的古建筑中常常出现的螭首、凤凰、云纹等,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它们不仅美化了建筑,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工艺品中,民族纹样更是发挥了无限的创意和想象,比如蒙古族的刺绣、藏族的唐卡等,都以独特的纹样展现出民族的艺术魅力。
民族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它们承载着民族的
历史和传统,传达着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民族纹样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珍惜和传承民族纹样,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纹样,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文字介绍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对于民族纹样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充满热情,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纹样,认识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各民族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
2.难点:能够运用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体现个人的独特见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纹样图片,直观地展示纹样的特点和应用;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民族纹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的新知识:介绍各民族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基础知识。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纹样的规律,然后进行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制作纹样。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各民族纹样的特点、意义和应用,以及实践活动的要求。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五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通过对民族纹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民族纹样的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2. 民族纹样创作和设计的技巧和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民族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民族纹样有初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民族纹样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创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2. 副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53. 内容: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技巧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民族纹样的作品。
2. 让学生收集一些民族纹样的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民族纹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民族纹样的创作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二、教学重难点:图形中2、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普通手套和有民族纹样的手套。
比一比,两种手套的纹样有什么不同?小结:民族纹样的手套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1)出示:民族风的服饰、鞋、包。
体会: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2)出示:名族风的家居布艺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3、认识民族纹样(1)美在变化与统一A.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
B.出示:彝族刺绣肚兜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肚兜上有什么纹样?花纹是怎样构成的?小结: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C.出示几何民族纹样。
(2)美在对称与平衡出示:白族扎染方巾想一想: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均衡式,旋转式等(3)美在吉祥的寓意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4)美在浓郁的色彩色彩丰富浓郁,对比强烈。
红色象征热情豪放。
黑色象征严肃、尊贵。
黄色象征和平、亲切。
绿色象征生机、希望。
蓝色象征智慧、宁静。
紫色象征高贵、勇气。
5. 学生作品赏析①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②变中求整,平中求奇4、实践探索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4、作业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5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纹样,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如汉族的云纹、回族的缠头纹、藏族的八宝图案等。
这些纹样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身边的图案和纹样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民族纹样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纹样,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欣赏和评述民族纹样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民族纹样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各民族纹样的特点和寓意。
2.运用民族纹样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各民族纹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纹样的特点。
2.讲解法:教师讲解各民族纹样的寓意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纹样文化。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民族纹样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纹样的看法和创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民族纹样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图片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民族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民族纹样的美。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纹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各民族纹样的寓意和创作方法,如汉族的云纹代表吉祥如意,回族的缠头纹象征团结等。
同时,展示各民族纹样的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纹样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纹样的看法和创作心得。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这一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的扎染工艺,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民族纹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扎染的历史、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以及如何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运用到扎染作品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扎染工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和特点,知道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学会创作简单的扎染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运用到扎染作品中,以及如何处理扎染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基本技巧。
2.示范法:展示扎染作品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探索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作法:分组进行扎染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扎染作品、染色剂、布料、剪刀、针线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废旧布料、剪刀、针线等。
3.教学课件:扎染的历史、特点、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扎染的历史和特点,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制作过程。
同时,展示相关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扎染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扎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生活中的纹样1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生活中的纹样1教案生活中的纹样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单独纹样、适合纹样的概念,感受纹样的艺术美。
2.学习纹样设计的方法,掌握纹样设计的步骤,能画出多种形式的适合纹样。
3.通过学习,养成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审美眼光,能用纹样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单独纹样的变化方法,适合纹样的基本概念和骨式变化的学习。
2.适合纹样的设计与绘制。
三、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纹样作品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色笔、纸盘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展示白色无图台灯和有纹样的台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
2.发现右边台灯有漂亮的纹样。
再由此引到纹样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图片展示(衣食住行、传统纹样、古代鱼纹盆等)教师总结,从日常生活常见的东西中感受纹样特有的魅力和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之广泛,有了纹样的装饰使得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
从而引入课题《生活中的纹样》。
(二)欣赏图片,了解概念,分析技法1.回顾课件,让生答纹样的概念,教师总结:纹样的概念——纹样也称花纹,纹饰,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
2.图片展示,问题纹样都有哪些题材?师生结合图片共同总结:纹样题材:植物、动物、风景、人物师问:那么纹样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答:大自然3、提问:我们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那么这些纹样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生:(七嘴八舌发言)师:我们结合马蹄莲的变身记来看一看。
(PPT图片展示四种变化方法,让学生来发现、总结)师:那我们再看看接下来的玫瑰花女士又进行了怎样的变形呢?图片展示(玫瑰花点、线、面的不同变形)教师总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简化、变形、夸张、添加(点、线、面)、几何化等方法练习一:展示图片,让学生任选其一设计出它的单独纹样。
6.对比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区别,从而引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7.介绍适合纹样的其他外形。
8.互动环节:连一连,找出这些适合纹样的设计的规律,使学生熟悉适合纹样的设计骨式。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
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波斯锦传入后,约7、8世纪时我国也曾模仿织造。
不论其产于何地,凡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 silks)。
明和阗青玉连珠纹转心佩清初,白玉连珠纹西汉连珠纹昭明镜2、云雷纹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
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青铜器、瓷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
云雷纹织物春秋战国云雷纹玉璧战国云雷纹镜3、回纹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因纹样如“回”字,故名“回纹”。
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线条作方折形卷曲。
作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俗称“对对回纹”;织锦纹样中有把回纹以四方连续组合的,俗称为“回回锦”。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民族纹样–扎染》这一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感受扎染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介绍了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配备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图案和纹样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在美术课上也接触过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活动。
但是,对于扎染这一传统技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扎染技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对民族纹样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原因:扎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需要时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手工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讲解:详细讲解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配合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扎染。
3.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按照讲解的步骤和方法,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4.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民族纹样作品。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扎染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制作方法等关键信息,以及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