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1、 晚清思想家王韬【题像】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
江苏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人。
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
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
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
1870年返香港。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记游》。
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
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1894年为孙中山修改《上李鸿章书》,并修书介绍于李鸿章的幕友罗丰禄、徐秋畦等。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2、夏曾佑夏曾佑(1863~1924) 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
字遂卿﹐一作穗卿﹐号别士﹑碎佛。
浙江杭州人。
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
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吏地知识和自然知识。
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
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
入民国﹐一度退居﹐後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在一起研讨“新学”。
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
1.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
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2.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字正卿。
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
光绪五年(1879),调北洋水师。
六年,随丁汝昌赴英接舰,驾驶扬威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任该舰管带。
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带致远巡洋舰。
十四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同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
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
(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
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28年。
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字裴村。
四川富顺人。
进士,授刑部主事。
为官清廉,不媚权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阅后震恐,不敢代递。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刘志丹学院:班级:学号:姓名:2016年6月研究报告题目陕北人民的好儿子——刘志丹人物生平简介: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
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
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
1932年成立红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
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成立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
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
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
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1936年,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志永久纪念。
1940年,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县城北修建了志丹陵园,1943年陵园建成,将志丹灵柩运回志丹县。
从曾国藩看为人处世之道摘要: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耕家庭,但却成就了一代大将之才,文通程朱理学,武能制太平天国起义。
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为人处事的大道理。
本篇论文从他的生平简介开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详述了三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事。
从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的人物剖析开始,渐渐的了解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
并通过他的一生,看到了我们普世价值中对于人生起伏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般释然。
人物简介: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
五岁启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
早年多次应试不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此后仕途平坦,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
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生母去世,丁忧回籍。
此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气势正盛。
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旨。
经郭嵩焘力劝,离家前往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
一月后,太平军攻占江宁且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军。
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贞祥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
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
9月2日,洪杨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
两年后,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
十年(1860年),湘军围安庆。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1860——1969)江苏义宁(今修水县)人,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张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是中国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创者,造就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著有《文心雕龙讲疏》《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等,带有党性政治色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著名史学研究家,在《诗经》《尚书》以及史前史阶段颇有研究,曾发表论文《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汉代学术史略》、《王肃的五帝说及其对于郑玄的感生说与六天说的扫除工作》、《三统说的演变》、《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夏史三论》、《九州之戎与戎禹》、《鲧禹的传说》等篇。
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先秦诸于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等。
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儒家人文主义史学家的代表,他从历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学认识的独特性对历史认识问题作了阐述。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中国近现代史林则徐:封建地主阶级代表。
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
(1)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到达广州暗访密查,缉拿烟贩。
(3)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4)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积极防御,使英军无隙可乘。
(6)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学习他以国家危亡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清朝地方官员。
(1)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3)187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还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建设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4)作为爱国者的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和建设新疆上功不可没,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
(5)与其相关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6)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奏稿》(7)“天地正气”——左宗棠题字刻石。
(藏陕西西安碑林)(8)学习他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P151.力主收复新疆。
2.1876年,率领清军分路进入新疆,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
3.协助曾纪泽收复伊犁。
4.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邓世昌:清朝将领,致远舰的管带。
爱国民族英雄。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2)名言:“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3)光绪帝为其题词:“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学习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鸿章:清朝官员。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个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它发生在1919年,其背景是巴黎和会以及中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这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失去了自主权和领土。
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对此的抗议和反对。
这个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五四运动激发了许多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事件。
这个党成立于1921年,其背景是中国社会的动荡和革命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政治力量。
这个党致力于解决农民和工人的问题,反对旧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势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并最终导致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毛泽东的思想和领导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倡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长征中领导共产党脱离了内战的失败并最终取得胜利。
毛泽东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运动,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事件和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热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组织力量,而毛泽东的思想和领导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事件和人物使得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实现了独立和现代化的转变。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例如辛亥革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建国初期的改革开放等等。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前言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的贡献为世人瞩目。
本文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进行传记和评价,探讨他们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一、孙中山(1866-1925)1. 传记孙中山,字逸仙,祖籍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
他以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者而闻名于世。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 评价•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他主张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提倡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价值观,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
他倡导科学、民主和现代化的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树立了目标。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先驱。
他致力于统一中国,提出“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口号,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毛泽东(1893-1976)1. 传记毛泽东,字润之,祖籍湖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决策,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 评价•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革命。
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保障。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策略。
这种策略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根据地,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他的错误判断和决策,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死亡和社会动荡,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大灾难。
三、邓小平(1904-1997)1. 传记邓小平,祖籍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是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使中国踏上现代化的道路。
2. 评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研究人物传记是一种通过对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个性、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描述和评价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我们了解历史、总结经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近现代是个动荡的时期,众多杰出的人物浮现于历史的舞台上。
研究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不仅可以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吸收其思想精华,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传记的研究意义近现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戏剧性和变革性的时期之一。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革命和战争,涌现出了许多传奇人物,他们背负着民族之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奋斗终身。
他们的故事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更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责任之感和奋斗之志,让我们更加珍视和维护好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另外,传记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大量的传记文献对于学术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真实,更反映了某个时代的文化、思想、风俗和政治形势。
通过对传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变革,也可以探究和解释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心态、动机和意识形态。
二、传记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关于传记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有不同的见解。
从一般意义上讲,传记研究需要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和独立自主的原则,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的真实面貌,避免主观臆断和传说杂谈的干扰。
在实际的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比如:1、历史考据法。
历史考据法是传记研究的基础,它侧重于对传记文献中的历史事实、时间、地点等方面进行精确的梳理和验证,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则是将不同的人物传记进行综合比较,以查找不同人物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得出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3、心理分析法。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与革命事件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时期之一,涵盖了从晚清末年到建国初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中国的现代国家面貌,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期里,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革命事件,本文将就其中的一些进行概述。
一、清末民初1. 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之一。
他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
孙中山致力于推翻清朝政权,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2. 辛亥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辛亥革命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后续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青年运动。
这场运动的核心是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利益被剥夺的不满,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
五四运动激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文化革命。
这场运动反对传统封建文化,倡导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等通过发表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文章和演讲,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为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
三、抗日战争1.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是日本入侵中国的导火索。
在这次事变中,日军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进而导致全面战争爆发。
卢沟桥事变引发了全国性的抵抗和反日浪潮,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2.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艰苦、最艰巨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人物简介1.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被誉为民族英雄。
2.梁启超(1873-1929):思想家、政治家,主张推进科学、民主和法治,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
3.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社会批判使他成为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
4.周恩来(1898-1976):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5.蒋介石(1887-1975):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6.毛泽东(1893-1976):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领导人。
7.傅作义(1897-1974):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将领,为中国近代史的反侵略斗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8.周恩来(1898-1976):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9.蔡元培(1868-1940):教育家、政治家,倡导教育改革,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0.钱学森(1911-2009):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1.郭沫若(1892-1978):著名诗人、学者和政治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2.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13.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著有《子夜》、《春蚕》等经典作品。
14.严复(1854-1921):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开办《燕京日报》等刊物,推动新闻思想的发展。
15.翁同龢(1844-1905):中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主张兴办实业、发展民族经济。
16.赵世炎(1882-1968):中国近代政治家和外交家,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7.黄兴(1874-1916):中国革命家,湖南起义的领导人,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或是政治家、军事将领、文学家、艺术家,或是科学家、教育家等等。
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果对于了解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以及探索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研究成为了学术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研究方法上看,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研究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在历史资料的收集上,研究者往往需要广泛搜集各种书籍、档案、报纸杂志和亲友的口述等资料,甚至有时还要进行地方调查。
这是因为近现代中国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许多历史材料丧失或遭到破坏,因此,在进行人物传记研究时,需要耐心且细致地寻找一些零散的资料片段,重建人物的生平事迹。
其次,在解读历史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对所研究的人物背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往往受到众多的因素影响,除了个人的意志和才能之外,还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
例如,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孙中山,其成长经历与他家庭背景、内外国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如果只针对孙中山本人进行研究,那么很难充分理解他的思想与选择。
在研究的早期,学者往往侧重于对这些人物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贡献进行评价,这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动荡、战争等特殊背景所决定的。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对这些人物的思想与精神世界进行解析,以及对他们的人格魅力进行探索与评价。
例如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不仅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思想触及了人们的内心,同时也表现出抗拒压迫的勇气与精神力量,这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的重要表现。
当然,在进行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研究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英雄化或贬低受研究对象。
一个合格的学者应当以中立的态度进行研究,并力图还原历史真相。
例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政治局势和文化变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到众多争议的人物进行传记研究,需要研究者客观分析其思想和行动,并以严谨的态度评价其历史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刘志丹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110515129姓名:王玉珏2013年6月中国陕西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刘志丹姓名:学号:摘要:每一段历史中,都有其杰出的人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爱国将领,他们都应该被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牢牢铭记在心中,去敬重去瞻仰去怀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时刻装着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坚韧不拔。
刘志丹——作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因本人籍贯所在地历史事件不多且众所周知,进行研究调查的同学也颇多,所以选择了较为熟悉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名人来进行研究探讨。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刘志丹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刘志丹红军爱国将领正文:人物简介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1],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
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
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2]。
一、茅海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中国通史》,第11册,人民出版社,2007年,作者之一《戊戌变法史事考》(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5年《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5年;2005年新版《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6年新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8年中文繁体字版《清代全史》,第7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方志出版社,2007年新版;作者之一《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传》,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二、张海鹏,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
编着有《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中国近代史研究》等。
三、戚其章(1925年3月—2012年10月7日),山东省威海市人。
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
1990年《甲午战争史》出版后,他开始致力于把甲午战争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
2009年,戚其章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了《甲午战争新讲》,2011年,出版了《中国近代史新讲》。
著有:《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北洋舰队》等。
四、桑兵,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
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目前主要关注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日关系(以民间团体和学者为中心)等领域。
尤其以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为重点。
桑兵教授长期从事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近代中日关系以及清代以来的史学与学术研究。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感想
思政122 何谓能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这门课是这个学期甚至大学一来上的比较特殊的一门课,课程的开展也对于我的发展帮助很大。
首先一点,这门课程老师上课时并没有字很多的PPT,也没有很枯燥乏味的教案,完全是讲到哪里上到哪里。
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这种百家讲坛式的讲课方式,能够很大一部分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对于我以后要从事的教师职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借鉴。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感触:小学课堂最具活力,中学课堂次之,大学课堂则索然无味。
这是因为中小学课堂里有生动的故事,好玩的游戏,学生喜欢,大学课堂则反之。
也曾有学生这样对我说:“老师,课堂上可以给我们多讲几个故事,或者多搞一些小活动吗?这样我们会学得更开心的。
”可见,青少年学生爱在玩中学,爱在乐中思考。
灌输式的教育是平淡的,而故事是生动地讲述出来的,可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招引下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讲,更加积极地思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这个课程,它可以讲的很学术,也可以讲的很具有故事性,如何将一个历史人物饱满的塑造起来,就不能仅仅只讲他的光荣事迹,那些人尽皆知的故事。
阳光会造就阴影,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一个人。
会使他更形象,认识的人也会觉得更深刻。
之所以说故事教学超越了教材,这是因为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是依据教材设置的,但素材的选择已经超越了教材。
超越教材不能让学生甩开教材,而是让学生从教材出发,超越教材的局限,最后再回归教材,感悟与反思所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能把学生惯出竖着两只耳朵学习的坏习惯。
恐怕很多人都有喜新厌旧这种习惯,老师和学生手上都拿着一本同样的教材,我们都看过了,新鲜感早过去了,课堂上我们再照葫芦画瓢式的讲一遍,用两个字说“没劲”,数一数低下了几个脑袋就知道了。
而故事是依据教材而编,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故事当中,将教学重难点演变成曲折的故事情节,可以真正实现“超越教材、用活教材、回归教材”。
而且,老师并没有主动的去判定一个人的对错与否。
而是将他的生平全都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
多读历史,读史使人明智,一点都不假,当你对历史极为了解了,你也就能洞察任何一个人了。
因为你接触的人完全没有你读到的人多,通过历史来提升自己,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