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与白血病
- 格式:pptx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36
砒霜疗法”治愈白血病砒霜历来被视为剧毒物质,口服砒霜治疗癌症仿佛武侠小说中“以毒攻毒” 的情节。
但不久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员陈赛娟牵头完成的“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项目荣获上海自然科学特等奖。
陈赛娟团队的工作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美国血液界将其称之为“上海方案” 。
据媒体报道,陈赛娟团队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世界多个血液中心,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是肿瘤治疗史上的成功典范。
其协同靶向治疗方法主要是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辅以化疗,前者是维生素 A 的衍生物,没有化疗副作用,后者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疗法” 。
砒霜治癌早有先例白血病俗称“血癌”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
白血病大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白血病又可分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陈赛娟告诉记者,儿童的白血病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成人则以髓细胞白血病为主要类型。
她的团队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髓系白血病领域,尤其针对其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APL曾被认为是最为凶险的一类白血病,病人病发时常常能够自己走进医院,却会在极短时间内被家人目送着“离开”。
传统化疗对APL治疗效果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极大杀伤力,病人往往在接受化疗后会产生严重出血,而导致早期死亡。
APL的5年存活率曾一度只有10%—15%。
十余年来,陈赛娟团队致力于白血病发病原理和靶向治疗研究,其最突出研究成果是首创砷剂(俗称砒霜)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协同靶向治疗APL,使其成为第一个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其团队在世界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7篇SCI论文,并先后入选2010年及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恶性肿瘤是不治之症的观念,使最凶险的APL实现了从高死亡率向高治愈率的转变,为其他类型白血病及实体瘤治疗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思路,并将协同靶向治疗思路进一步扩展至其他类型白血病乃至实体瘤,也为国际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成功典范。
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医科大学(110001) 李 昕 孙 旭三氧化二砷(A s2O3,ATO)是天然存在的一种剧毒物质,为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
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使用A s2O3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现A s2O3可诱导APL细胞凋亡和部分分化[1]。
随着A s2O3治疗白血病作用机制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是临床医学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此就As2O3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并按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予以分类描述。
1 诱导细胞凋亡1 1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其产物 目前已经发现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30多种,As2O3可以调节某些基因及其产物而诱导细胞凋亡。
Bax的产物可拮抗A s2O3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NB4和HL 60细胞内的TF、P A I 1和P A I 2的表达。
Bax的基因产物可拮抗Bc l 2的作用,A s2O3作用后可以下调Bcl 2的表达,从而降低B cl 2/B ax基因比率引起细胞凋亡[2 3]。
p73在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4],A s2O3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联合作用显著提高NB4细胞的凋亡率,且p73是p53失活细胞中主要的凋亡基因[5],说明调节p73蛋白表达和功能可能会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位。
p53是抑癌基因,其基因产物能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As2O3作用后p53表达上调,其可能机制为降低内源性Bcl 2蛋白的表达或提高Bax的表达,也可能As2O3作用于p53 鼠双微体(p53 m d m2)信号通路后p53表达增加,从而引发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6]。
A s2O3也作用于凋亡相关的酶,ZI P激酶(ZI PK)是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有源性的促凋亡蛋白激酶,ZI P K能将促凋亡蛋白(Daxx)招募到P M L原癌基因机构区(PODs),并在PODs上识别并结合D axx。
三氧化二砷的作用原理三氧化二砷,这名字一听是不是有点神秘又有点吓人呢?嘿,可别小瞧了这个化学物质,它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原理呢。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是学医的,有一次我们聊天就说到了这个三氧化二砷。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我说:“这三氧化二砷不就是传说中的砒霜吗?那可是毒药啊,能有啥好作用?”我朋友就笑了笑说:“你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就开始给我讲起来。
三氧化二砷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可是有着神奇的功效。
它就像一个精准的小战士,专门去对付那些病变的细胞。
你看啊,正常的细胞就像一群规规矩矩的小市民,每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该分裂的时候分裂,该休息的时候休息。
可是白血病细胞呢,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坏蛋,疯狂地分裂,根本不受控制。
这时候三氧化二砷就上场了。
三氧化二砷进入人体后,它会和白血病细胞里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结合。
这就好比是一把钥匙找到了一把特殊的锁。
一旦结合上了,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
它会干扰白血病细胞的一些代谢过程。
就好像是在这个调皮捣蛋的小坏蛋的工作车间里搞破坏,打乱它们的生产流程。
让这些白血病细胞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疯狂地分裂和生长。
哎呀,你说这是不是很神奇?这就像一个聪明的侦探,悄悄地潜入敌人的内部,然后把敌人的老窝给搅得一团乱。
再说说在工业上吧。
我有个亲戚在工厂工作,他说他们厂里有时候也会用到三氧化二砷。
在工业上,三氧化二砷可以用来做一些金属的提炼。
比如说在提炼铜的时候,三氧化二砷就像是一个小助手。
它可以和一些杂质发生反应,把那些杂质给去除掉。
就像我们打扫房间的时候,用扫帚把灰尘和垃圾扫走一样。
这样就能得到更纯净的铜啦。
不过呢,我们可不能忘记三氧化二砷是有毒性的。
这毒性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恶魔。
如果不小心误食或者接触过量,那可就糟糕了。
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有个人误把含有三氧化二砷的东西当成普通食物吃了,结果病得特别严重。
这就告诉我们,对待三氧化二砷一定要小心谨慎。
在农业方面,三氧化二砷也有它的用处。
教授用砒霜治白血病你对砒霜中毒急救了解多少?
小编希望教授用砒霜治白血病你对砒霜中毒急救了解多少?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近日,83岁的张亭栋教授用砒霜研制出了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因此获得了本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那你对砒霜的了解有多少?人在砒霜中毒后,该如何进行急救?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砒霜中毒的急救安全常识。
9月19日,2015年度求是颁奖典礼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血液病专家、83岁的张亭栋教授,因研制出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药物而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那么,你对砒霜的生活常识了解多少?知道砒霜中毒后怎么急救吗?
据了解,获2015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张亭栋,1932年11月生于河北,是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
他从上世纪70年代基于中医药方开始探索研究,并于90年代与上海血液病学研究所等单位进一步开展研究,确认三氧化二砷是药剂中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
他的发现通过与合作者的研究推广后,成为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之一。
什么是砒霜?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
究竟是谁发明了砒霜治疗白血病?『谁发明了砒霜治疗白血病之问,是问谁首先创新出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这一独特疗法;而不是指,谁首先发现砒霜抗癌或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机理;也不是指谁改进了砒霜疗法,使之更安全有效;更不是指,谁推广了或扩大砒霜疗法的知名度。
』编者按Editor''s notes2011年,中国两位科学家屠呦呦和张亭栋在本土获得“GSK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同年屠呦呦再获拉斯克奖,四年后,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同期受到关注的张亭栋,则和另一项赢得世界尊重的发现有关。
——利用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的联合靶向治疗,将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血液疾病,达到基本治愈。
之后“砒霜治疗白血病”斩获无数国际大奖,但发明人及知识产权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
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他们做出关键发现时中国处在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关——当时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个人署名的文献报告不被鼓励。
而与国际科学、医学界交流的缺乏和语言障碍又使得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没有被重要文献及时引用。
譬如,在过去很多年里,青蒿素的发现都被强调是集体成果。
所幸,诺奖将青蒿素的发明人之争做了终结。
本文作者李永明长期关注“砒霜治疗白血病”这一话题,他从史实出发撰写了厘清这项重大发现来龙去脉的文章,希望史清事自明。
南方周末刊登此文,亦希望供关心砒霜疗法的人士参考。
撰文丨李永明编辑丨袁端端-01-“发明人”和“发明什么”的争议是谁发明了砒霜治疗白血病?目前还不十分明确。
砒霜的纯品叫三氧化二砷,溶水后叫亚砷酸。
有关砒霜治疗白血病发明权争议的官司曾从黑龙江地方法院打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法于2009年对诉讼有过判决,但并未回答发明人争议。
在网上搜索“砒霜治疗白血病发明人”,会跳出很多信息,包括不同的人物报道、学术文章、博客评论,及因该研究获奖的消息。
这并不罕见。
几乎每个诺奖背后都有关于这项科技发明和知识产权争议的故事。
比如,美国Waksman教授在发现链霉素并于1952年获诺奖后,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师徒发明权之争。
三氧化二砷毒理
三氧化二砷(As2O3)是一种常见的毒性物质,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
以下是三氧化二砷的毒理作用:
1. 细胞毒性:三氧化二砷可以进入人体细胞,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呼吸作用。
它可以影响细胞内的酶活性,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并造成DNA损伤和细胞凋亡。
2. 白血病:三氧化二砷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但它本身也能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它会干扰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液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发育,最终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3. 肝脏损伤:三氧化二砷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被转化为无机砷。
无机砷对肝脏组织具有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
长期暴露于三氧化二砷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4. 神经系统损伤:三氧化二砷经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异常。
长期暴露于三氧化二砷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感觉障碍、运动失调等。
5. 肺损害:三氧化二砷的颗粒很容易被吸入到呼吸道中,对肺组织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
长期吸入三氧化二砷可能导致慢性肺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
总之,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避免长期接触和暴露于该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张亭栋:用砒霜治疗白血病作者:张严平熊琳来源:《大众科学》2015年第11期2015年9月19日,2015求是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血液病专家、83岁的张亭栋教授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张亭栋,是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他一生研究的“最爱”,就是砒霜。
对于砒霜,这一家喻户晓、谈之色变的剧毒物,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还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可疗伤治病。
那么,张亭栋是如何走上用砒霜治疗白血病、“以毒攻毒”的道路的?剧毒的砒霜又是怎样在他手中变成了治病的良药?砒霜静脉注射“第一针”“将中药剧毒药物砒霜直接注射到人体静脉,这种尝试在当时无法想象。
”张亭栋回忆当年的研发过程时,如是说。
也正因当年的大胆尝试,业内医生给他这针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古今中外第一针”。
这第一针的启蒙,始于1972年。
那一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一个公社卫生院传出了能治疗癌症的消息。
省卫生厅为核实情况派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外科、中医、药剂科和胸科的5人专家组前往调查,同时具有中西医研究背景的张亭栋被任命为组长。
张亭栋和同事们前脚刚跨进公社卫生院,就被住院的癌症患者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争相诉说自己的病情:大肠癌患者说不便秘了,肝癌患者说不疼了,宫颈癌患者说不出血了。
正说得热闹,一位老人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对着专家组的赵教授问了一句:“赵教授,你咋来啦?”“怎么?您是?”“俺在你那儿看过食道癌啊!那时候连饭都吃不下,以为没戏了,手术也没做就回来了。
现在俺好多了,一顿饭能吃俩馒头!”专家组立即将这位患者送往县医院透视检查,结果发现他的食道内肿瘤萎缩,堵塞得到有效缓解。
眼前的事实让专家组难以置信。
仔细追问下才知道,原来,林甸县一位老中医用砒霜、轻粉和蟾酥等中药组方治淋巴结核,开始是用药捻子,后来由一位药剂师改为针剂。
药剂师罹患皮肤癌的母亲正是使用了这个药方,涂拭患处1个多月后奇迹般痊愈。
因为卫生院最早是在1971年3月开始使用这种肌肉注射针剂来治疗癌症的,所以,人们将其命名为“713”。
砒霜白血病原理嘿呀,宝子们!今天咱来唠唠一个超级神奇又有点吓人的事儿,那就是砒霜和白血病之间的原理。
你可别一听砒霜就吓得不行,这里面的故事可老有趣了。
咱先说说白血病这小恶魔。
白血病啊,简单来讲就是身体里的造血细胞出了大问题。
正常情况下呢,咱身体里的造血干细胞就像一个个勤劳的小工匠,不停地制造出健康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啥的。
可是白血病这坏家伙一来,就把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工作给搅得乱七八糟。
造血干细胞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大量制造那些不正常的白细胞,而且这些白细胞还都是些没什么用的坏家伙,不仅不能像正常白细胞那样保卫身体,还在身体里捣乱,把正常的细胞生存空间都给挤占了。
这时候呢,砒霜就闪亮登场啦。
砒霜啊,在以前那可是出了名的毒药,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一沾就死人的那种。
但是呢,在现代医学的魔法棒下,它却成了对付白血病的一个秘密武器。
砒霜对付白血病的原理就像是一场精准的狙击战。
砒霜里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它能够特别巧妙地找到白血病细胞。
你想啊,白血病细胞就像一群躲在身体里的坏蛋,藏得可隐蔽了。
但是三氧化二砷就像一个超级侦探,它能识别出白血病细胞表面那些特殊的标记。
一旦发现目标,就毫不留情地黏上去。
然后呢,这三氧化二砷就开始在白血病细胞内部搞破坏。
它会干扰白血病细胞里的很多小零件,比如说那些控制细胞生长、分裂的信号通路。
就好比是在白血病细胞这个小工厂里,把控制生产线的开关都给弄乱了。
那些本来疯狂生产不正常白细胞的生产线一下子就瘫痪了,白血病细胞就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肆意生长和分裂啦。
而且啊,砒霜还能让白血病细胞发生一种叫“凋亡”的现象。
这凋亡就像是细胞的自我毁灭程序。
正常情况下,细胞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生长、死亡的。
可是白血病细胞就像耍赖皮一样,该死亡的时候不死。
砒霜就像是一个严厉的监工,强行启动了白血病细胞的自我毁灭程序,让它们一个个乖乖地走向死亡。
不过呢,用砒霜治疗白血病可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毕竟砒霜是毒药啊,用多了那可不得了。
砒霜的功效与作用砒霜,化学式为As2O3,是一种剧毒的无机物质。
它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具有一系列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砒霜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砒霜具有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砒霜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诱导癌细胞凋亡。
其抗癌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等机制实现。
研究还发现,砒霜可以增强其他抗癌药物的疗效,可以与放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其次,砒霜具有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砒霜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抑制病毒感染的扩散。
例如,砒霜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病毒的复制。
此外,砒霜还可以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此外,砒霜还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砒霜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砒霜可以破坏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及核酸等结构,从而阻断其生物代谢过程,抑制其繁殖和生长。
因此,砒霜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肺炎、念珠菌感染等。
此外,砒霜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砒霜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并抑制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砒霜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清除自由基等方式,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减缓细胞老化的过程。
除上述作用外,砒霜还具有镇痛作用。
研究表明,砒霜可以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对疼痛传导途径的干预,减轻疼痛症状。
砒霜可以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肿瘤性疼痛等疼痛疾病。
但由于砒霜的剧毒性,使用时需谨慎。
此外,砒霜还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砒霜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并减轻炎症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
砒霜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弱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等方式,发挥抗炎作用。
因此,砒霜也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总体而言,砒霜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抗氧化、镇痛和抗炎等多种作用。
然而,砒霜的剧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使用。
亚砷酸使用方法亚砷酸(又称砒霜)是一种有毒物质,但在医学和农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亚砷酸的使用方法,以保证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医学应用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亚砷酸可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白血病的效果。
在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进行静脉注射。
2.治疗癌症:亚砷酸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
使用时,需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请注意,使用亚砷酸治疗癌症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杀虫剂:亚砷酸可用于治疗头虱、疥疮等寄生虫感染。
使用时,需将亚砷酸与洗发水或沐浴露混合,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使用。
二、农业应用1.杀虫剂:亚砷酸可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等。
使用时,可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虫害严重程度,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将亚砷酸与水混合后喷洒在作物上。
2.杀鼠剂:亚砷酸可用于制作杀鼠剂。
将亚砷酸与食物混合,放置在老鼠出没的地方,以达到灭鼠目的。
使用时,需注意远离儿童和家禽家畜。
三、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
2.切勿口服亚砷酸,以防中毒。
3.存储时,应远离火源、热源和儿童。
4.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防吸入或接触到亚砷酸。
5.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如有必要使用,请遵医嘱。
6. 若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请立即就医。
总之,亚砷酸在医学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在使用过程中,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同时,注意防范潜在风险,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砒霜怎么治疗白血病文章目录*一、砒霜怎么治疗白血病1. 砒霜怎么治疗白血病2. 白血病产生的原因3. 白血病骨髓移植过程*二、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三、白血病的饮食注意砒霜怎么治疗白血病1、砒霜怎么治疗白血病砒霜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毒药,然而砒霜也是白血病的救命药。
砒霜,即三氧化二砷一旦进入体后能迅速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同时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
砒霜对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患者效果最好。
早在1990年,他的该项研究就推广到全国,其后推广到全世界,而且成为今天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之一。
急性脊髓白血病病人是由于体内遗传因子突变而产生了一种畸形蛋白质,而因为这种畸形蛋白质导致了白血球的正常产生与死亡受到干扰。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砷的三氧化合物也就是砒霜,能够使得畸形蛋白质产生自我消灭的能力,让白血球的生长恢复正常,这样从根本上改善病情。
2、白血病产生的原因白血病的出现和一些化学物质有一定的联系,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是:汽油中的苯。
遗传是诱发急性白血病的一种,受人体的遗传基因与染色体等影响的。
病毒因素也是导致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之一,它能造成很多疾病的入侵人们的身体,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平时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接触到那些具有辐射性的物质,像电离、X线等。
如果长期接触该物质会导致白血病的出现。
长时间的食用含有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和不干净的水源,就十分容易使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发病。
如果滥用药物,都会造成白血病的发生,大家一定要注意。
3、白血病骨髓移植过程白血病最有效的治疗就是骨髓移植,要经历五个关卡,首先移植化疗关卡;其次是移植关卡;第三是移植后是否出现免疫排斥关卡;第四感染关卡;第五移植后化疗关卡,如果依次能顺利通过以上关卡的话,那么说明骨髓移植已经成功了大半,接下来就要接受时间的考验,如果半年内经过基因检查,在患者体内发现供髓者的基因表达,且骨髓、血象及重要脏器检查指标正常,没有出现明显异常,那么就算造血干细胞移植百分百成功。
以毒攻毒,三氧化二砷治愈白血病历史全纪录!砷在元素周期表中是第33号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无机砷主要有红砷(四硫化四砷,俗称雄黄)、黄砷(三硫化二砷,俗称雌黄)及经过提炼的白砷(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
长期以来,砷的医学价值和人体毒性可看成是一把双刃剑。
《本草纲目》载“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
但历代本草古籍中均将砒霜列为“以毒攻毒”之良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是全国使用民间偏方——砒霜治白血病的第一人,他和科研人员研制发明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治愈率达91%,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是目前治疗APL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并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确定为APL复发的首选用药。
这是中国学者研究中医“以毒攻毒”医理和运用“以毒攻毒”中药治疗癌症获得成功的继承创新典范。
1.砷的药用历史溯源早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砷剂治疗疾病的记载,书中介绍了砷丸对疟疾相关周期性发热的治疗。
在中国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雄黄可以治疗类似痈的皮肤病。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有砒石“烂肉,蚀瘀腐瘰疬”的记录。
除中国以外,2000多年前在西方,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也曾应用雄黄、雌黄治疗皮肤溃疡。
其后另一位希腊医生迪奥斯科里季斯指出,砷剂虽然可以引起脱发,但是同时可以清除疥疮、虱子和许多可能发展为癌症的皮肤病变。
由此可见,用砷剂解毒,治疗皮肤病及癌症自古有之,但是真正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还是要从一次偶然的事件说起。
2.三氧化二砷的发现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一个政策是为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从城市医院派遣“流动医疗队”到乡村服务,医疗队走访多个村庄,医疗队成员轮换;另一个政策是强调中国传统医药的作用。
这两项政策的交汇导致当时很多具有很好疗效的偏方被发现,三氧化二砷的发现就得益于此。
砷化合物与白血病的治疗王书沅公共卫生学院05级2班摘要 砷的化合物者会引起中毒。
通常说的砷中毒,实为砷化物、特别是又名砒霜的三氧化二砷,口服1mg即发生中毒。
砷的化合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的方法。
在体外的实验中,砒霜不仅能作用于早幼粒白血病癌细胞,而且还有剂量依赖的双重效果,即在较大剂量时诱导细胞凋亡,而在较低剂量时则诱导细胞分化。
但据最近报道,治疗白血病的不是砒霜,而是另一种砷化合物——雄黄。
关键词 砷化合物白血病砒霜西方化学史家认为单质砷是在1250年前后,由日尔曼炼金术士阿尔伯特(Albertus M.)用砷化物制得的,但我国化学史家则指出,公元4世纪前半叶,东晋炼丹术士葛洪(287~363)已经制出单质砷。
到明代,我国已能大量生产砒霜,当时的生产作坊,年产可达15万千克。
我国古代伟大的化学先驱——葛洪及其炼丹炉砷,又名砒,砷为重金属毒物,蕴含在岩层中,渗入地下水和煤层。
正常人体组织中也含有微量的砷。
本来金属砷因不溶解于水,是没有毒性。
但砷的化合物者会引起中毒。
通常说的砷中毒,实为砷化物、特别是又名砒霜的三氧化二砷,口服1mg即发生中毒。
当年大郎不也死于砒霜之毒。
砷化合物还可经皮肤或创面吸收而中毒。
长期接触砷化物可引起慢性中毒。
砷化氢吸入后引起急性溶血。
职业性砷化物中毒见于金属冶炼、玻璃、陶瓷、制笔、印染及制药等生产工人。
砷中毒亦见于生活性意外事故。
日常生活中,砒霜常用于他杀或自杀,也有由砒霜引起灾难事故的。
老百姓打深井取水或者敞罩燃烧高含砷煤,砷便侵入人体,导致皮肤角化、癌变和全身慢性中毒,最终死亡。
在日本发生了轰动世界的森永奶粉事件,由于该公司出售的奶粉中,混入(2.0×10-6~3.0×10-6)%的5价砷化合物,当婴儿每天摄入1.3~3.6mg的砷,在2~3周后, 就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中毒,出现肝肿涨、皮肤黑化,急性肾功能及心脏功能障碍。
在我国,儿童用蜡笔中也存在砷含量超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