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观
- 格式:docx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8
观《医道无界》心得体会范文五篇51位援外专家倒在55年援外的征途上,这是何等的壮烈又是何等的情怀才能让一代又一代援外人前赴后继,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伟大情怀,我为自己身为这1/2.5万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前辈们的情怀和实际行动是我工作的榜样和动力,我必将沿着他们的足迹做好一名“援外人”。
2022年8月21日下午14时,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党员与中层干部一同观看了《医道无界》记录片。
全片分《非洲在召唤》、《抗击埃博拉》、《白衣天使》、《大爱无疆》四集内容。
全面反映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后,55年医疗援助非洲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记录了两万多名医疗队员践行崇高精神,牢记祖国重托,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当地民众服务,加深了中国与受援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记录了非洲人民爱护中国医疗队、帮助医疗队、紧急时用生命保护医疗队员的感人情节;也记录了中国政府无论面对突发的重大疫情,还是协助受援国日常的公共卫生,事无巨细,表现出一个负责任国家的担当精神。
大家感想颇多,感受到了我们医务人员均克服条件简陋、气候不适、语言不通等困难,与死神赛跑,在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员深情回忆起国家战乱时,非洲当地人用身体为中国医生遮挡子弹;在枪声不绝的南苏丹,中国医疗队坚持工作,为每一位病患送去康复的希望;在加纳,中国医疗队协助当地医生掌握先进医疗技术,通过来中国学习和当地医院辅导,培养了一支“不走的中国医疗队”,成为西非地区最好的心外科中心;在印度洋岛国科摩罗,中国医疗队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工作,消灭了当地恶性传染病疟疾的发病;2022年,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突然爆发,这对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为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应上级部门号召,8月22日下午,富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在岗职工在门诊大厅观看电视纪录片《医道无界》。
四集的纪录片,全面反映了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后,55年来中国医疗援助非洲所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展现了中国两万多名医疗队员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创新主题作文创意无界超越想象力的边界创意无界超越想象力的边界创意是人类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它的力量可以超越想象力的边界,拓展人类的认知和可能性。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创意无疑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创意的本质、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超越想象力的边界。
一、创意的本质创意是指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产物。
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通过对问题的重新定义、提问和研究,寻找到非传统的解决方案。
创意的本质不仅包括独立思考,还需要激发想象力,跳出固定的思维框架,勇于尝试和创造。
二、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指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突破和创造,为社会带来新的价值。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它可以推动科技、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创新能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升社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创新的难点和挑战虽然创新的力量无限,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难点和挑战。
首先,创新需要打破常规,面对创造性的风险和未知领域。
这需要个人和组织敢于冒险和承受失败,需要建立一种允许失败的文化氛围。
其次,创新需要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观点相互融合。
最后,创新需要有效的资源投入和创新环境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四、超越想象力的边界创意的力量可以超越想象力的边界,创造出让人们瞠目结舌的作品和发现。
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设计师利用创意思维和创新技术,突破传统的界限,创造出了众多的奇迹。
比如,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探索到无人能达到的高空和远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智能的生活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的突破,让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未曾有过的场景。
五、如何培养创意思维创意思维是可以培养和锻炼的。
首先,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其次,鼓励多角度思考和观察,跳出传统思维的边界,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
五观心得体会五观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法,它是指观想佛、观想佛土、观念身、观生死和观法。
在修行五观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的体验和感悟。
首先,观想佛是一种让人内心平静的方法。
佛像是我们在修行中用来寻求心灵力量的工具。
通过观想佛,我们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并恢复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我曾在观想佛时,感觉到自己全身都被一股温暖的力量笼罩着,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它让人感到极度舒适,仿佛像是坐在一片草原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其次,观想佛土是一种让人感受到生命变化无常的方法。
通过观想佛土,我们可以领悟到生命的无常性,从而唤起自己对生命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在我修行中的某一天,我突然感觉到生命的短暂,感受到各种生命与自己强大的联系,那些身体的感觉和内心的情感极难形容,但在此刻,我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被平静和柔和的力量所笼罩。
观念身是一种让人了解自我本质的方法。
在观念身的修行中,我们会觉察到身体的真实状况,并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本质,让自己的心灵彻底解放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在观念身的修行中,我发现自己是如此地紧张和扭曲,仿佛自己的躯体都是由一根缆绳束缚着,但是我也明白,这是不必要的束缚,那时候整个人都在一股强大且清晰的力量中释放出来,感觉自在自足。
观生死是一种让人认清生死的本质,使人从大苦中解脱的方法。
通过观生死,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的无情与死亡的必然,更加明白生命中的珍贵与真谛。
在观生死的修行中,我和其他修行者们,请降心境,郑重地感受到生命的神圣性和珍贵性,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预测性。
在这个卑微小而脆弱的生命中,我们只有永恒的珍惜它,才能更好地拥有它。
最后,观法是一种用道德法规来引领人的修行方法。
通过观法,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偏差,并且明确道德和良知的重要性。
在观法的修行中,我感到自己的内心贯穿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的来源,正是对正义、价值和道德的尽心追求。
五观是禅宗中一种非常重要而神秘的修行方法。
五观心得体会佛教的五观是指:身观、受观、心观、法观、般若观。
这五种观念都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提高修行的方法。
在我个人的修行中,对这五观有了一些体会和体悟。
1.身观身观是指观察身体的本质和真实性。
在我修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身体,发现它的变化和无常。
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因此不能过度依附身体和感觉,不能认为自己的身体和感觉是永恒的。
通过身观,可以减少对身体的焦虑和执着。
2.受观受观是指观察感受的本质和真实性。
受观的核心内容是观察到生命体验的短暂性、无常和它所引起的痛苦。
我们通过受观,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3.心观心观是指观察自己内心的本质和真实性。
人们一般有一种认知,即我们的心灵是永恒和不变的,但这并不完全正确。
我们通过更深入的心观,可以发现我们的内心其实也是不断变化的。
比如,有时候内心会感到焦虑或不安,但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情感可能会消失。
因此,我们不应该对自己内心的情感过度依赖,也不能过度认为自己的内心是永恒和不变的。
4.法观法观是指观察法性的本质和真实性。
通常,我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改变的,但通过法观,可以发现世间万物的本质是空无,具有变化和无常性。
通过法观,我们可以摆脱对宇宙万物的过度执着。
5.般若观般若观是最深层次的观念,指的是观察到宇宙本性的本质和真实性。
般若观是超越因果的直觉和理解,比之其他的观念更难以理解和领悟。
通过般若观,我们可以真正理解宇宙的本质和真实性,得到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以上是我在修行中对五观的体会和体悟。
五观可以提高我们的修行水平,增加对世间的理解和认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达到内心平静、超越痛苦的目的。
认知语法中的“有界”和“无界”概念提要本文从探究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的原因着手,论述人在认知上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具体反映。
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动作在时间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性状在程度或量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这些并行的对立关系不仅统一解释了与数量词起制约作用有关的一系列语法现象,而且对词类理论有很重要的意义。
1.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是陆俭明先生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的。
这种制约作用按陆文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某些句法组合没有数量词就不能成立或是不自由的,二是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
为论述方便,现将陆文中列举的主要事实归纳如下:①某些句法组合没有数量词就不能成立(用*标示)或是不自由的(用(*)标示)。
(1)双宾语结构,如果间接宾语是表示位移终点的处所或是表示“给予”的对象,那么直接宾语得带数量词。
*盛碗里鱼盛碗里两条鱼(*)送学校油画(送学校油画的是五五年的毕业生) 送学校一幅油画(2)双宾语结构,如果直接宾语是结果宾语,那么这个结果宾语得带数量词。
*(蚊子)叮了小王大包叮了小王两个大包*捂了孩子痒子捂了孩子一身痒子(3)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的动补结构后面带上名词性宾语(包括施事宾语)形成的这种动宾结构,宾语得带数量词。
(*)打破玻璃(打破玻璃的人找到了吗?) 打破两块玻璃(*)飞进来苍蝇(飞进来苍蝇就打) 飞进来一个苍蝇(4)“动词+了+名词”这种动宾结构,作宾语的名词得带数量词。
(*)吃了苹果(吃了苹果又吃梨) 吃了一个苹果(5)非谓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作定语(不带“的”)的偏正结构,其中心语一定得带数量词。
*雪白衣服雪白一件衣服*白花花胡子白花花一大把胡子*热热儿茶热热儿一碗茶*干干净净鞋干干净净一双鞋②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6)表示动态行为的处所主语句“主[处所]+动词+着+宾”,其宾语成分排斥数量词。
参观无界美术馆观后感我参观了无界美术馆,这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空间。
整个美术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奇幻的艺术之旅。
进入美术馆的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异次元的世界。
漂浮的艺术作品在我身边穿梭,不断变换着形状和颜色,让人目不暇接。
与传统美术馆不同的是,这里的艺术作品并非静态的存在,而是通过投影技术在空气中呈现出来,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在美术馆的不同展厅中,我看到了许多具有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
其中一件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是一个巨大的花朵,由无数个小花朵组成。
当我靠近它时,花朵在我的身边绽放,犹如一场绚烂的烟花秀。
我甚至可以通过手势来控制花朵的颜色和形状,这种互动感让我觉得自己参与了艺术创作的过程。
除了艺术作品的展示,美术馆还设置了一个体验区域,让观众可以亲身感受到虚拟现实技术的魅力。
我戴上VR眼镜,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可以在这个世界里自由探索,与虚拟角色互动。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只可爱的小龙,它伸出舌头给我舔了一下,让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虚拟现实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参观完无界美术馆,我对数字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传统艺术形式有其局限性,而数字技术的运用让艺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更好地表达艺术家的创意和思想。
在无界美术馆的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总的来说,无界美术馆的参观让我眼界大开,对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让艺术作品更加立体,观众也可以通过互动与艺术作品产生联系。
这种全新的艺术体验给人以惊喜和震撼,让我对未来的艺术世界充满了期待。
认知语言中的“有界”与“无界”“有界”与“无界”这一对概念的提出最早是Bloomfiled ,他将普通名词分为无界名词与有界名词,也就相当于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其区别特征是内部一致性、可拓展性、可复制性。
而真正将“有界”与“无界”理论与中国语法结合的是沈家煊先生,他在1995年《中国语文》的第五期上发表了《“有界”与“无界”》这篇文章,将“有界”与“无界”理论从名词拓展到了动词、形容词,并列举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难以解释的问题,以有界与无界理论做了合理的诠释,自此,有界与无界理论开始广泛进入中国语言学家的视野。
众多专家学者对有界与无界理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都集中于有界与无界理论背后的心理机制、对有界名词无界名词分类标准的界定、有界无界理论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以及运用有界无界理论进行数量词对句法限制等问题的解释.(一)名词的有界与无界沈家煊先生将事物名词的有界与无界区别特征概括为三点:一同质性二伸缩性三可重复性,与Bloomfiled的分类标准虽表述有异但实质大致相同。
沈也提到有界与无界的对立在语法上的典型反映就是可数与不可数的对立。
一些学者对有界名词与无界名词的分类标准提出了不同意见,如龙涛先生提出有界无界名词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也要有“定型”判断,他以“纸”、“布”、“饭”、“路”等为例(文中称为“纸”类名词)指出它们属于同质名词,却表示有界事物,证明沈的理论不全面,进而提出了“定型”理论,他提出现代汉语所表示的有界事物是一种空间外形突显、并且外形定型的事物,它可以包括同质的空间定型事物。
但显然这两种判断标准都不能将所有的名词准确的进行有界与无界的分类。
他们概述的大都是词汇范畴层面上的事物名词,而汉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事物名词。
还有基于语境的汉语名词的有界与无界,主要以人的感知和认识为准,具有太多的主观性。
如“一条路”按照沈家煊先生定性理论和龙涛先生的定型理论应该属于有界名词,而在胡振远、李浓著的文章里解释说,由于路的无限延伸性,那么它是无界名词。
无
界
观
赵芳节
2017.10.1
简述:
无界观是赵芳节先生经过十余年的装饰行业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的一套完整的建筑与室内设计思维方式与运行方法。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与探索学习:
无界观的三个层面:
一、界:(无界观的理论体系,即思维模式)意无界,境有界。
当下的艺术跨界,中界的游离,均无法脱离已知划定的界,无界观则是无视所有界线,抛弃风格,抛弃元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规则和格调。
二、法:(无界观的设计方法,即形态手法)形意之间,境随形转,笔未到,意先行;形转意,意转境,境转神,神转韵,韵转性。
三、性:(无界观的设计使命,即探索感知生命和自然)自然和生命的哲学,应用有形有感的世界调动生命五感之上的第六感:生命的冥想。
一、界的定义与突破
图1-1,赵芳节作品:东方韵の徽常美
其实我们不管是设计还是生活都充满了各种界限,比如建筑装饰有风格的界限、人类有肤色种族的界限、贫富的界限、风格又有地域的界限等等,总之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有形和无形的各种界限;而这种界限是在当地的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中长期积累产生的,甚至说看起来基本无法改变,比如美国黑人和白人这种种族的界限,虽然奥巴马上台改变了不少,不过人们内心的界
限却无法抹去。
我曾经问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华裔朋友,你和白人能不能做朋友?他说不可能做真正的朋友,在美国和日本人、韩国人都可以却唯独和美国人不行,这就是种族的界限。
当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虽然充满了各种界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有效的利用;虽然有时这种界限会限制我们的思路,但是也有时候会成为我们的工具。
界限有时候是用来遵守的规则,有时候却是用来突破的瓶颈。
那下面这套作品来打个比方,我们来看看里面有那些风格元素:1、有徽派的马头墙元素;2、有巴塞罗那椅;3、有和式的榻榻米;4、有中式的天花线条和地毯;5、有现代简约的整体厨房;等等。
设计师把这些互不相关的元素组合到了这里却得到了一幅比较和谐的画面,这就是突破已知边界,形成新的格调。
其实设计师本身并不是去走风格的路线,而是把场景当成一幅画来做的,如果你把他看成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来读是不是更能读懂这套作品呢?因为突破了风格的界限,但是又要有风格的定义,所以作者将其定为泛东方风格,因为这套作品早就超越了简单的混搭层面。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好的设计应该像水一样没有自己的风格。
二、法的规则与探索
无界观的设计法则,即形态手法:有些设计师的个人简介会写我不是做造型的,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这里提到的造型就是我们比较直观的形,那么我们的形其实从画面体现来说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这么简单,当然说是解决问题也勉强可以说的通,前提是你能够发现问题。
我们的形其实是为后面的意境来做准备的。
高手其实是会藏形的,你会很难发现他的设计手法。
道法自然,好的设计就像大自然一样无形无相。
图2-1 贾伟作品:高山流水香台
我们的国画有句话叫做笔未到,意先行。
说的就是形意之间的关系,适当的留白画面更美。
上图是贾伟老师的流香道作品:高山流水。
以石代山,以烟代水,高山流水,画面唯美。
形意之间,境随形转,笔未到,意先行;形转意,意转境,境转神,神转韵,韵转性。
我们的形是为了后面的意来做铺垫的,我们的意又是为了境来做铺垫的,依此类推就是无界观的形态手法。
图2-2 吴冠中作品:旧时江南
从吴冠中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留白以及随意到近似潦草的笔触,带给我们一种非常悠闲随意的江南感受。
而下图中杭州的最美回迁房简直是再现吴冠中的画作,就像是生活在画中
的感受,美到心醉。
图2-3 孟凡浩作品:杭州最美回迁房
图2-4 孟凡浩作品:杭州最美回迁房
三、性,生命的冥想
当我们的建筑探索了形-意-境-神-韵的五个层面,我们会返回来反思。
正如彭涛所说安放肉体的
建筑太多了,我们需要一个安放心灵的建筑。
图3-1 彭涛在建筑内打坐
在云南的山水之间隐藏着这样一栋神秘的建筑柏涛塔建筑集,为了这个可以安放心灵的空间彭涛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财力和心血才得以建成。
图3-2、3-3柏涛塔建筑外观及内景
或许有些时候我们给自己的心灵对话需要一个载体,有可能是大自然的山水,有可能是一个满足诸多因素的建筑。
而我们也在这条路上做着尝试和探索。
图3-4 韩文强作品某私人空间
图3-5 韩文强作品某私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