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高考复习诗歌人物形象
- 格式:pptx
- 大小:177.48 KB
- 文档页数:22
【导语】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诗⼈辈出,它以其凝练的语⾔、含蓄⽽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了⼀个崇⾼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尤其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时期的标志--唐诗宋词元曲更令我们⽬不暇接。
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些鉴赏⽅法。
为了帮助⼤家应对⾼考,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总结鉴赏古代诗歌的⽅法和规律,⽆忧考准备了《2018年⾼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全集》,供⼤家参考!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教学⽬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
教学时数:⼀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阅读下⾯的两⾸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星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译⽂】远远的牵⽜星 远远的牵⽜星,灿烂的织⼥星。
举起柔美雪⽩的双⼿,札札地穿梭织布。
⼀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下。
河汉⼜清⼜浅,相隔⼜有多远呢?只隔⼀条⼜清⼜浅的河,含情脉脉⽽不能相互说话。
《⾚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乔:东吴的美⼥⼤乔和⼩乔 诗意:⼀⽀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磨⼜洗发现这是当年⾚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乔和⼩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
有四⾔、五⾔、六⾔、七⾔各体,后世使⽤五、七⾔的较多。
例: ⼭居秋暝(王维) 空⼭新⾬后,天⽓晚来秋。
(⾸联) (对仗)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颔联) (对仗)⽵喧归浣⼥,莲动下渔⾈。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热点1 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关键点。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步骤】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选择的,一般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
这些景物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感情。
如:热点2 景物形象【特别提醒】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以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讲)考向一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2)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例:【2018年高考某某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X使君①X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X使君,指唐代诗人X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X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5分)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10.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
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11.对X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X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分析近三年的某某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的第一题,可以发现,其实这几年在第一题的设置上一直很稳定,2015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2016年“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017年“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2018年“根据前两联,概括X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都是针对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圈出题干中的引文,如今年的“闲”,理解其意思,即“闲适”或“没事干”,然后圈出诗句中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概括表现并分析具体的原因。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专题26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
“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
从近几年高考的情况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高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
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3)请分析两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
2.从考查内容上看。
高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
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
考向一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州歌头·项羽庙李冠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
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注】①余、耳:陈余、张耳,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人物。
②泉扃:九泉,地下。
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描绘出了项羽叱咤风云、英武无比却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形象。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几句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征战天下的英雄形象,而“兵散月明。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与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2.能够完整规范地审题答题。
【考点梳理】人物形象专题可细分为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人物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作用分析以及人物形象相关探究题四类考点。
其一,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与分析要需要注意四点:(1)要综合考虑,不可以偏概全:在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划出文本中人物言行、作者的议论、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人物事迹的语句,抓住描写方法(正面如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细节等,侧面如环境烘托、其他形象的反衬正衬、象征隐喻等),联系背景进行概括分类;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积累术语),用主谓句概括。
(2)文本意识:要符合文本逻辑,不可凭空想象。
(3)扣题意识:注意是“性格特点”、“形象特点”、“精神品质”还是“形象的主要特点突出特点”,是“结合全文”还是针对局部,是“分析”还是“概括”。
(4)规范答题:①总:是一个……(表示性格、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信息)+身份,+形象的意义(如果可以);②分1:特点1+具体分析1;②分2:特点2+具体分析2;③…其二,人物描写手法分析需要注意两点:(1)建构起完整的人物描写手法框架,并能够准确地判断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所用的描写手法;(2)规范答题:①手法1。
具体分析1;②手法2。
具体分析2;③手法3。
具体分析3…(注意分析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其三,人物形象作用分析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特殊人物“我”的作用,核心点在于: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推进情节或使情节突转,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具有社会意义和启示作用;2.次要人物的作用先关注其本身的作用,其次关注在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能够和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主题;3.特殊人物“我”是叙述者有人称的作用,是参与者使真实,是线索人物贯穿文章内容,是代言者体验者表达主旨和作者情感倾向。
【导语】⼗年寒窗,开出芬芳;⼗年磨剑,努⼒未变;⼗年坚守,成功守候。
⼗年的风⾬兼程奋⼒追逐,让梦想现实的时刻。
祝努⼒备考,⾦榜题名,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8年⾼考语⽂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篇】》供您查阅。
【篇⼀】 ⼀、阅读下⾯这⾸词,完成1-2题。
千秋岁·⽔边沙外① 秦观 ⽔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带。
⼈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
携⼿处,今谁在?⽇边③清梦断,镜⾥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
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列。
③⽇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边。
1.下列对这⾸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四句描写了⼀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边清梦断”指诗⼈⽩⽇梦断,词⼈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不可回,愁苦⽆限。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了借代、⽐喻、夸张等修辞⼿法,以茫⽆边际的⼤海写出了词⼈愁之⼴之深。
E.全词语⾔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凄美,⽆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深。
2.本词抒发了词⼈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 ⼆、阅读下⾯这⾸诗,完成3—4题(11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恐冰容不⼊时。
故作⼩红桃杏⾊,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未肯随春态,酒晕⽆端上⽟肌。
诗⽼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指苏轼的前辈诗⼈⽯曼卿,⽯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绿叶,辨杏有青枝” 3、对这⾸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使⽤拟⼈⼿法,以红梅⾃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未能及早开放。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议论文人物素材20个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议论文人物素材20个 ? 屈原(适用范围: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个性品质、责任奉献)他,长剑佩腰,纵横中原,问天索地,踌躇满志;他,朝搴木兰,夕揽宿莽,奔波效劳,鞠躬尽瘁。
然而,子兰谄言,郑袖惑内,艾萧太盛,椒兰甚少,骐骥不跃,美政弗行,举世皆醉,万民同苦。
勇气与理想尽灭,悲愤与绝望交加,他掩脸长泣,衣襟浪浪。
落日染红汨罗江,他,一跃冲进万里涛。
只把清高的节操留在世上,却让伟大的思想长存历史。
2 贾谊(适用范围:个人和集体、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忠诚)万籁俱寂,剔亮的露珠顺着野草滴落在洛阳干涸的沙石上。
寒雾飘渺,一个凛然的身影随风飘摇,那是赴任的贾生。
在他身后,一轮血红的旭日挣出水面,傲立于汉朝昏黄的天宇中。
月光融融,西风萧萧。
长沙王府里你正为战祸初平、百废待兴,诸侯割据、危机四伏的现实而愁眉不展。
借着这秦时的遗风残月,你满腔热血如江水滔滔,在心中汇聚成那惊世旷古的《过秦论》。
秋波浮动莫名湖畔,业绩初显。
你却独倚寒窗,将自己三十四岁的生命浸没于怀王之死的深深自责中,无尽的泪水融入滔滔历史长河,洗净千古多少赤胆忠心 3 司马迁(适用范围:忍辱负重、生命的意义、责任奉献、个人与历史) 就在着手写《史记》之际,“李陵之祸”不期而至。
狱中的寒风刺骨,毒卒拷打使他几欲自杀。
他仍心存侥幸,期盼着武帝开恩,却等来了“诬上”的罪名。
腐刑、亲朋远离、酷吏凌辱让他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遭到摧残。
然而,他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遭遇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动力,隐忍苟活,弃小义,雪大耻,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名垂后世。
4 曹植(适用范围:才华与命运、恃才傲物与人生发展、政治大于亲情、独善其身)他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曾博得曹操的欢心,曾充满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情;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仁人志士无不敬仰。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及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承受生活贫困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旧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及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样,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及抒情严密关联,脉络清楚。
(2)诗中最终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忆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行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苦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逆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体无完肤。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如《氓》中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观猎》中将军的形象。
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并简要分析。
2.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典型例题】(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②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③。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④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③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④熏风:东南风。
上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应关注诗句本身,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不仅要关注人物的肖像,更要注意诗句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精神风貌。
本词中的人物意象即词人的自我形象。
上片一二句是对作者的外貌刻画,结合作者所处时代来看,词人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短发长须、眉毛棱角高突,病容憔悴怪异,这与当时人们的长辫有明显差别,这也正是作者精神思想的表现,表示出自己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说明自己不忘明朝遗民的身份,体现了作者的勇气和傲岸和民族气节。
尽管此时生活环境恶劣艰苦,但自己的意志就如山上石罅中生长的青藤一样坚韧顽强。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