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诗歌真题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9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野歌《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作品名称野歌创作年代中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者李贺作品原文野歌1鸦翎羽箭山桑弓2,仰天射落衔芦鸿3。
麻衣黑肥冲北风4,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5,枯荣不等嗔天公6。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7。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Ⅱ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2017——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锦(广西用卷外)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共12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10. 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 分)2017 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7 题。
(共 12 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 1】树杪:树梢。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17) 同样是描绘山峡, 《晓行巴峡》 与下列诗句相比, 在运用意象、 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6 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 11 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3 分) 王昌龄《古意》 ) 晁补之《吴松道中》 ) 耒《感春》) 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1.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 分)三、【新课标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 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最新全国卷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B.诗人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细节,表现出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敬意。
C.诗歌中融入了《竹枝词》的元素,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D.诗歌的节奏明快欢快,表现出农民们生活的乐观和向上。
15.诗歌中的“郢中歌”和《竹枝词》都是古代音乐作品,它们在诗歌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6分)诗歌中的“郢中歌”和《竹枝词》都是古代音乐作品,它们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B.诗人眺望远处,田埂在波光中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描绘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劳作的场景和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歌 XXXXXX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XXX。
XXX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XXX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XXX的方式与XXX《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条条看即烟濛濛,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白话翻译)二、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一、(2018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2018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18年全国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18年高考诗歌真题汇编试题版1.(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2.(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3.(全国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小题。
(9分)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C.诗中的“春蚕食叶声”是一种比喻,暗示着考生在考场上的紧张和焦虑。
D.诗人XXX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却有群公们的精准评判,使他感到欣慰。
E.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群公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评判是公正而精准的。
改写)这首诗描写了礼部贡院的进士考试场景,作者XXX通过写景、写人、写心理等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喜悦、自卑和感激之情。
其中,诗的第一句以“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XXX”形象地描绘了考场的肃穆和怡人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则将考生比作战士,表现了他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群公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评判是公正而精准的,使得作者感到欣慰。
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身后文章的期望。
D.作者在诗中批评了社会上的富贵之人,认为他们无法得到真正的文学成就。
E.作者在诗中展现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努力和成果的自豪。
C.礼部考试选送的考生都来自各地,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标准。
D.朝廷对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参与选材工作,需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诗中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被后世广为称道,其精妙之处在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蚕食叶子时的声音和场景。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XXX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他的诗歌创作水平。
B.XXX常常私下模仿XXX的诗歌,这反映了XXX的创作水平很高。
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
D.作者在诗中批评了社会上的贵族,认为他们无法真正获得文学成就。
E.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感激之情,同时也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成果和努力。
C.XXX在诗中称呼XXX为“短李”,暗示他对XXX的诗歌创作不太认可。
D.作者坚信自己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是否在当时得到认可。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7题。
(共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另U 离情。
注释: 【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3分)(王昌龄《古意》) (晁补之《吴松道中》) (张耒《感春》)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郦道元《水经注》) (杜甫《秋兴八首》)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11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