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41.37 KB
- 文档页数:2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育秧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重要措施。
下面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流程及技术要求。
一、流程1. 准备播种地:选择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地。
在播种前进行耕地整理和排水处理,确保田地适宜播种。
2. 播种准备:准备好合适的水稻种子,选择良种,经过清理和糠麸涂覆处理。
同时准备好其他所需的种子处理设备、播种机械等。
3. 种子处理:将种子进行除糠、除短、除虫、除雄等处理,同时对种子进行浸种、涂覆、固化等处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率。
4. 播种:使用机械播种机进行播种,确保种子间距均匀、密度适宜。
在播种的注入适量的水分,使种子充分吸水发芽。
5. 浸水管理:在播种后,及时进行灌水,保持适宜的水位,加快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6. 返青管理:当秧苗出土后,及时开沟返青,保持田间水势和通风,促进秧苗生长。
7. 除草管理:对秧田进行除草处理,采用机械化除草机械进行除草,减少劳动量。
8.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育秧田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田间草情况,判断除草时机。
9.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田间巡视,发现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育秧的影响。
10. 育秧结束: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和数量时,进行插秧,完成水稻机械化育秧的工作。
二、技术要求1. 种子选择:选择品种良好、晶粒饱满、无病害的水稻种子。
种子要经过处理,保证其质量。
2. 播种机械:选择适合水稻播种的机械设备,确保播种均匀、密度适宜。
3.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田间条件,合理确定播种密度,保证每亩播种量的准确。
10. 秧苗管理:在育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控,保证秧苗生长健壮、茁壮成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3期母颖慧一、规范化育秧。
规范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硬盘育秧三种。
规范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
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状、无病无杂。
(一)育秧前期准备1、床土准备: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或淤泥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值5-6)的营养土。
培育每亩大田用秧需备足营养土10公斤,集中堆闷。
2、种子准备:(1)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双季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
(2)种子处理。
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
机械播种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的种芽长不超过2毫米。
3、苗床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苗床)。
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厘米,秧沟宽约25厘米、深约15厘米,四周沟宽约30厘米以上、深约25厘米,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二)播种。
为了确保规范化育秧质量,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宜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播种方法。
1、工艺流程:铺放育秧载体一装床土一洒水—播种一覆土。
2、确定播种期: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推算出适宜的播种期。
3、铺放载体:育秧载体有软盘、硬盘和有孔地膜。
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每亩机插大田约需15-25张软(硬)盘。
双膜育秧按每亩大田准备长5米左右、幅宽1.5米的有孔地膜,孔距一般为2厘米x3厘米,孔径2-3毫米。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
将软(硬)盘紧密排放于苗床上。
双膜育秧将打孔地膜平铺于苗床上,四周用木条固定,以控制床土厚度。
4、装床土:在育秧载体上铺放床土,土层2厘米左右,表面平整,并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育秧方式是手工育秧,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机械化育秧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
下面将介绍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流程:整地、播种、培育、移栽和管理。
整地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一步,通过耕整机进行耕地整平和杂草处理,以为后续的播种和栽培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播种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二步,是将水稻种子通过播种机均匀地撒播在田地上。
播种机一般采用行动显示一次完成撒种、压实和覆土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培育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三步,通过水田管理机具进行浸水管理、喷药、杂草除治等操作,以保证育秧期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移栽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四步,通过移栽机将育秧好的水稻苗移植至主田。
移栽机一般采用自动插秧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均匀和准确的移栽操作。
管理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最后一步,包括施肥、杂草防治、病虫害防治等。
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喷药车、施肥机等农机具进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机具的选用:选择合适的耕整机、播种机、移栽机和管理机,能够满足不同环境和作业需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操作技术:熟练掌握机械化育秧机具的操作技术,包括耕整、播种、培育、移栽和管理等操作。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减少操作错误。
3.注意施工顺序:按照先整地、再播种、然后培育、最后移栽和管理的顺序进行作业,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环节上的错误和混乱。
4.注意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作业质量,保证每个环节的作业效果符合要求。
比如播种要均匀、培育要到位、移栽要准确等。
5.安全生产: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生产,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机械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水稻机械化育秧是提高水稻育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还需要加强机具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水稻机械化育秧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育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包括插秧、育秧、灌溉、施肥等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机械化育秧可以提高水稻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以期为相关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1. 土壤整地土壤整地是育秧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为了翻耕土壤,使土壤松软透气,便于水稻的生长。
机械化育秧的土壤整地通常采用旋耕机或拖拉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土壤整地工作,减少人工劳动量。
2. 水稻育秧水稻育秧是机械化育秧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育秧盘播种、苗床管理、移秧等操作。
育秧盘播种是指利用育秧盘进行播种,将水稻种子均匀地分布在育秧盘上,然后将育秧盘移至相应的育秧室进行育秧。
苗床管理包括定时浇水、施肥、防病虫害等工作,通过机械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移秧是指将育秧后的水稻幼苗移植至田间苗田或直接移植到水田中,可以通过水稻移植机等设备进行操作,提高移植的速度和效率。
3. 灌溉灌溉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机械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灌溉操作,包括定时灌溉、施肥等工作,提高灌溉效率,减少人工操作。
4.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通过机械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实现及时、有效地防治,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
5. 收割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最后一步是收割,通过水稻收割机等设备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地收割作业,减少人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1. 设备先进性水稻机械化育秧所需的设备应具备先进性,包括育秧盘播种机、水稻移植机、灌溉设备、病虫害防治设备、收割机等,这些设备应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以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
2. 操作便捷性水稻机械化育秧设备的操作应简单便捷,操作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培训即可上手操作,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试论水稻机插秧大田栽培技术规程水稻机插秧是一种高效率的大田栽培技术,它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插秧的劳动力成本,还可以提高插秧质量和生产效益。
但是,要想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高效运用,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程,下面我们就来试论一下水稻机插秧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一、田地准备在机插秧实施前,要对田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土壤整理:田地整地要保持平整,水浸时不易积水,地面不要有高低起伏、碎石、竹麻等杂物。
人工清理地面杂物,并进行草丛清理。
2、施肥:机插秧前要根据地力情况、品种要求、种植期要求,在整地施入底肥,在插秧前也要按照技术要求施适量的追肥。
3、灌溉:机插秧要在田地水深为5~10cm、水面为平坦状态下施行,田地营养水分要合理供应,不能过多湿润。
二、机械设备准备1、机器设备: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插秧机、高速旋转刀具、深松机等,机器设备的选用需要根据田地情况选择适合的设备。
2、插秧机械的完好程度:插秧机械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尽可能避免故障,给机器设备做好日常保养。
3、加油:机械设备需要加足油量,保证在机插秧过程中油量不会短缺。
同时要注意机器油质量的选择,使用高质量机油或润滑油。
三、机插秧操作规范1、根据田地情况选择和调整插秧机械,对机械加油添加润滑油。
2、在机械前后设置足够的安全警戒标志,确保机械前后均安置工人协调作业。
3、将机械驶入水面时,防滑措施要做好。
4、进行间距设定:在机插秧操作前要设置好间距,不同的品种要生根距离不一,不同的地土性质也要略作区别。
5、适量投种:要按照要求适量投种,控制每个穴洞里的种粒数量。
6、插秧密度:插秧密度要求适当,既要充分利用田地,又要保证每株植物生长良好。
7、插秧深度:插秧深度应根据营养和湿度情况恰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5-6厘米左右。
8、插秧方向:插秧的方向要与播种时一致,避免因方向不一导致深度不一影响生长。
9、机械操作人员应掌握插秧机械的性能和通常故障原因,常规检查插秧机械状态,及时检修机械设备。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一、操作规程1.秧床准备秧床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菜地或旱田地,稻田秧床应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
秧床要整平整细,颗粒不能超过直径2厘米,秧床宽度6.4厘米、长度30米左右为宜,每667平方米秧床上施磷酸二铵10千克、尿素5千克。
2.床土准备床土选择菜地土或秋翻的稻地土,用1厘米筛孔的筛子过筛,按每盘3.5千克准备,底土占2/3、盖土占1/3备用;选择腐熟的猪粪或牛粪进行过筛,将准备好的育秧底土与过筛的腐熟粪按4∶1的比例均匀混拌,拌完后进行调酸,堆积待播。
3.种子准备将优质稻种晒2天,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利于种子发芽。
为防止恶苗病的发生,用使百克或402进行浸种。
药剂浸种3天后再用清水浸种,5~7天。
将浸好的种子放在28~30℃的温度条件下催芽,勤翻动,每4小时翻1次,待70%的种子露白后,将种子移入阴凉的室内,晾芽一昼夜。
4.播种程序先将育秧底土均匀地筛到秧盘内用木板刮平,底土厚度保持在1.5~1.7厘米,播量按每盘110克干种进行播种,湿种重量大致在127克左右,种子均匀撒好后用木板轻压,使种子三面入土;用筛好的净土进行盖土,盖土厚度保持在0.8~1厘米;盖土后,头水要灌足,第2水要紧跟,一般头水灌完2天后灌第2水,不留过夜水。
5.秧田管理①待秧苗出齐后,见绿就通风,禁止通底风,在中腰通风,要早开风口,早关风口,以利于增加棚温。
②新棚膜要建在背风向阳面进行遮阳,以免秧苗灼伤。
③灌水掌握3个标准:一是早晚观察秧苗吐水,吐水正常不灌水,若不吐水,则要灌水。
二是中午观察秧苗叶片,如发白、发干表明缺水。
④用硫酸调酸的床土,播种后10天在2叶1心期间要追施化肥,每盘3克,插秧前一星期第2次追肥,用量每盘3克,用育秧土调酸基本不施肥。
二、整地要求田块要整平、耙细,泥脚深度不超过300毫米;不得有4平方米以上的田面浮出水面。
灌水后田块要求精细平整,软硬适度。
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3~4天,壤土沉淀2~3天,砂性土壤沉淀半天到1天,泥浆土要沉淀5~7天。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一、育秧阶段所需要做的物质准备育秧阶段所需要做准备的物质有塑料盘、种子、种子消毒剂、壮秧剂、营养泥,竹片、塑料薄膜。
每亩大田早稻及双晚杂交20~25盘,早稻常规25~30盘左右,单晚杂交15盘左右;种子杂交稻每亩1~1.5公斤,常规稻3~4公斤;营养泥,每盘4公斤,营养泥土壤性质选择很重要,不能选砂土也不能选粘土,要选壤土,砂土保肥、保水性能差,水稻根系不易结成毯壮,将来要整片拿出来放到插秧机里去比较困难,粘土太粘,通透性差,稻根容易缺氧,不利于水稻呼吸,营养土里不能有石头,床土要进行粉碎、过师,土粒径不大于5毫米,我们提倡冬季培肥,但现阶段已经来不及,要用壮秧剂培肥,壮秧剂具有四大功效,即培肥、消毒、调酸、促使秧苗矮壮,因此强调营养土里一定要拌壮秧剂,每包壮秧剂1.5公斤拌500~700斤左右泥土,如果营养泥现准备现用,切不可拌施无机化肥,覆盖泥里不可以拌壮秧剂;种子消毒剂用使百克,在浸种的时候防在浸种的水里,1支使百克2毫升加水6~7千克,浸5公斤种子。
二、秧田的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高,土壤肥力好,排、灌畅通的田,不要选择当季用过除草剂或除草剂残留量高的田,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100左右。
三、秧田的准备秧田要提早翻耕、灭茬,至少提前10天精做秧板,苗床宽1.4~1.5木,沟20~30厘米,沟深15厘米,秧池外围的沟20厘米深。
为使秧板平整,可带水起畦、找平,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板面达到“平、实、光、直”,秧板沉实不陷脚,板面平实无高低,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要直。
本土盘式育秧播前7~8天亩施15~20公斤复合肥耕整,耕后浅水起板,播前2~3天纵向横排两行秧盘,把壮秧剂撒入盘内,每包壮秧剂150盘左右,沟内灌半沟水,掏匀秧沟泥成浆糊状,用勺取秧沟泥均匀浇于盘中。
床土培肥床土培肥是培育中小苗壮秧的关键技术之一,除肥沃疏松的菜原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外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每亩施人畜粪2000公斤,以及复合肥60~70公斤,施后连续机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规范机械化插秧作业包括大田准备、插秧机调试、插秧作业等内容。
大田准备包括大田耕整、基肥施放、泥浆沉实等;插秧机调试包括空车试运转与检查、适应农艺要求的调整等;插秧作业包括确认作业走向和行走线路、装秧或补给秧苗等。
一、机具类型插秧机通常按操作方式和插秧速度进行分类。
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手扶式与乘坐式;按插秧速度可分为普通插秧机(曲柄连杆式)和高速插秧机(双排回转式)。
二、技术路线大田耕整→泥浆沉淀→插秧机调整→装秧→试插→插秧三、技术要求1.田面平整,田面高度差不大于3cm,表土软硬适中,无杂草杂物,稻草须压入土中。
2.施好基肥。
根据大田肥力情况,结合耕整、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肥。
3.泥浆沉实,大田耕整后以泥水分清为宜。
沉实时间的长短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实1天左右,壤土需沉实1~2天,黏土需沉实3天左右。
4.大田泥脚深度小于30cm,水深控制在1~3㎝。
5.根据需要调整插秧穴距、穴株数。
6.栽插深度控制在1.5~2.0cm以内,每穴3~4株,行要直,要求秧苗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7.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相对均匀度大于85%,作业覆盖面达98%。
四、技术措施1.插秧机调试。
插秧作业前须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检查调试,按照农艺要求确定穴距、穴株数和插植深度调整好机具,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插秧机的调试要做到“两插两检两调”:试插→检查→调整,再试插→再检查→再调整。
2.插秧作业。
插秧机田间作业,是机械插秧技术的重要环节。
选择正确的插秧行走路线,按规范操作插秧机,及时补给秧苗,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才能确保机插作业质量。
水稻工厂化育秧实施方案水稻工厂化育秧实施方案水稻工厂化育秧实施方案为加快我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解决水稻机插秧育秧难的瓶颈问题,促进水稻育秧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20xx年,我区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厂化育秧作为粮食提升行动的重点工程,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金安区水稻工厂化育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为目标,以推广机械化育秧技术为切入点,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我区实现粮食双超十亿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主要目标全区建1000亩以上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3个(市级),100亩以上水稻机插秧示范片7个(区级),滤布厂带动全区20xx年实现水稻机插秧10万亩。
三、实施地点全区3个1000亩以上工厂化育秧示范基地选址在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木南农业示范区、翁墩乡翁墩村、孙岗镇新桥村,分别由源茂农机专业合作社、新旺农机专业合作社、志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
四、建设内容1、每个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育秧大棚12亩,每亩投资1万元,需投资12万元;计36万元。
2、每个育秧基地购机械化育秧设备1台套,需投资2.7万元;计8.1万元。
3、每个基地配备秧盘1.5万张,需投资7.5万元;计22.5万元。
示范基地所需插秧机按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安排补贴,由农民自主购买。
五、推广经费工厂化育秧示范推广共需推广经费66.6万元,申请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经费中争取,主要用于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和育秧设备购置。
六、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区农机局成立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推广工作领导组,朱卫东同志任组长,廉永军、徐同艾同志任副组长,张荣斌、潘申余、郑春勇、陆秀常同志为成员,负责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推广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分别由源茂农机专业合作社、压滤机滤布新旺农机专业合作社、志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承建,合作社负责人是项目责任人。
区农机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扶育秧基地,廉永军同志联系新旺工厂化育秧基地,徐同艾同志联系志成工厂化育秧基地,张荣斌同志联系源茂工厂化育秧基地,具体负责工厂化育秧基地的建设发展工作。
水稻栽插机械化育秧技术要点作者:熊海安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六安市金安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自2004年以来,一年一个脚印,发展迅速,现全区插秧机保有量298台,2010年机插秧面积93870亩,占全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35%,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符合本区特点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日臻成熟。
育秧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一是营养土的类型实现了多样化,不仅陈墙土可以用,纯田地、地土、塘泥,或者土拌化学肥料堆闷等方式都可以采用,都能保证育出合格的成品苗,极大的方便了营养土的准备。
二是改旱地、稻场育秧人工浇水为大田旱育秧人工洇灌,效果好,极大的减小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劳动力,使较少的人管理大面积的苗床成为了可能,消除了广大农民对苗期浇水的畏难顾虑,对推广插秧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今后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1.揭风一定要及时。
当最高气温达25℃时,必须揭膜通风,最低温度低于15℃时才需要帐膜。
到五月中旬以后,温度较高,可以叫农户不要帐膜,从根本上避免烧苗。
2.底土的杀毒一定要彻底,用量每20盘至少要用40克以上敌克松兑100斤水浇透,否则苗期极易发病。
但配壮秧剂的底土不再需要杀毒。
3.当年的油菜田土、麦田土不能作营养土,因为土里有除草剂残留,对种子有害。
头年的稻茬田土、闲田土、闲地土可以用。
4.种子的芽不能大,只要破壳即可,大了容易损伤,出芽率减小,出苗不齐。
5.不同品种的水稻达到高产的条件不一平,比如新两优6号、7954、红两优166等品种,在抽穗前5天,一定要用升势、或爱苗或爱可等药喷洒预防稻曲病的发生,否则一旦发病,就严重减产。
所以农机人员在指导农户水稻生产中要切记谦虚谨慎,防止粗枝大叶,不懂的地方要向农艺专家请教,确保指导不出问题。
6.要注意观察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辨别。
比如高温烧苗、病苗、干炕苗三种死苗的区别:高温烧苗的现象是苗尖发黄发烂,高度基本一致,死苗的分布呈现规则的条状或连续的一整片,苗床的两侧和两头症状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