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结构主义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2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_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American descriptivists)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以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而著称。
这一学派的先驱是F.博厄斯和E.萨丕尔。
博厄斯既是人类学家又是语言学家。
他在《美洲印第安语手册》(191中所写的序言可以说是美国人类学家从事语言调查和研究的初步理论总结。
其中强调: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不可用其他语言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去套;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应该创立新的概念和方法。
核心人物是L.布龙菲尔德。
他的《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1926)和《语言论》(1933)为美国结构主义奠定了描写方法的基础。
在语言结构的分析中,他主张以可以观摩到的语言素材为依据,反对用非语言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并强调形式的分析和归类。
由于布龙菲尔德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结构主义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期”。
1924年由博厄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人创建的美国语言学会起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学会1925年创刊《语言》杂志,作为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喉舌,每年还在夏季举办语言学讲习班,为学者们提供学术活动的场所。
直接原因是基督教的传播和战争的需要。
伊斯兰教、佛教、婆罗门教等教派都规定其经文不能随便译成其他语文,基督教却不一样,相反要求它的教徒尽可能将其经文译成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和方言。
因此,在二十世纪初,美洲有大量基督教徒进入印第安语区学习研究印第安语等土著语言,进行布教活动.,他们当中有些还是很有语言修养的教士。
这些教士们记录土著语言,给当地人创造文字,然后用当地文字翻印福音书,客观上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新材料,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语言调查方法,从而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注意。
1911至1939年,人类学家、语言学家鲍厄斯对这些语言作了综合研究,写成很有名气的《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共三大册)。
一般认为鲍厄斯的工作,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开端。
另一个原因,也可称为次要原因,是二战爆发期间,为适应全球战争的需要,美国人需要学习大量外国语,描写语言学大师之一布龙菲尔德本人就参与编写过几种外语教材。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一、概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学流派,其产生和发展深受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并在对印第安人土著语言的研究中得以实践和应用。
这一学派的理论背景源于索绪尔对于语言系统、语言与言语、能指、所指和符号任意性的论述,这些观点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布龙菲尔德及其后继者为代表,他们主张语言学应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即言语行为,而非抽象的语言系统。
这一学派的学者们特别重视记录和分析语言的技术,以便对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印第安土著语言进行精确的描写和分析。
他们的研究方法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旨在揭示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差异。
对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认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其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上。
我们还需深入探究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即人类学家对印第安语言的田野调查,以及这一学派在发展过程中所受的其他影响,如行为主义等。
我们还需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一学派在语言学领域中的地位和贡献。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流派,对美国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初,强调对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共时的分析,尤其注重语言内部的结构规律和模式。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演进,特别是受到功能主义、认知语言学等流派的挑战,结构主义语言学一度陷入了困境,其地位和价值也受到了质疑。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和跨学科趋势的加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价值再次受到学界的关注。
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核心理念和研究方法,认为其在语言结构分析、语言类型学等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探讨其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新意义,以期为我国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可以分为多个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洛姆菲尔德。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系统,它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互相作用。
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包括音位、词汇、句法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现象向分析语言结构的转变。
2. 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查姆斯基。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天赋能力,人类天生就具有语言能力。
生成语法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过程,包括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生成的转变。
3. 语用学语用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格里斯。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行为,它的目的是传递信息。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包括语言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的情境、语言交际的效果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的转变。
4.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拉卡特。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使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方面,包括语言变异、语言变化、语言规范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的转变。
总之,语言学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单一的研究语言结构向多方面的研究转变,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