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_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
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
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
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
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
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
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
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
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
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一、概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学流派,其产生和发展深受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并在对印第安人土著语言的研究中得以实践和应用。
这一学派的理论背景源于索绪尔对于语言系统、语言与言语、能指、所指和符号任意性的论述,这些观点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布龙菲尔德及其后继者为代表,他们主张语言学应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即言语行为,而非抽象的语言系统。
这一学派的学者们特别重视记录和分析语言的技术,以便对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印第安土著语言进行精确的描写和分析。
他们的研究方法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旨在揭示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差异。
对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认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其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上。
我们还需深入探究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即人类学家对印第安语言的田野调查,以及这一学派在发展过程中所受的其他影响,如行为主义等。
我们还需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一学派在语言学领域中的地位和贡献。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流派,对美国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初,强调对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共时的分析,尤其注重语言内部的结构规律和模式。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演进,特别是受到功能主义、认知语言学等流派的挑战,结构主义语言学一度陷入了困境,其地位和价值也受到了质疑。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和跨学科趋势的加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价值再次受到学界的关注。
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核心理念和研究方法,认为其在语言结构分析、语言类型学等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探讨其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新意义,以期为我国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
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
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
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
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
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
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
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
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
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探析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美国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同其他理论一样,是伴随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产生的。
美国人类学家发现印第安人的土著语言正在消亡,苦于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应用印第安语。
在人类学家对印第安语进行收集,编撰,整理的同时,在实践中制定了一套语言程序,能够自动的发现和研究语法。
学校在编订英语教案与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生硬的划归分类,要兼顾到语言的交流性特征,在兼顾语言结构的同时划分英语词与句的分类,让英语教学更加符合实际应用。
【关键词】结构;启示;实际应用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结构主义是是二十世纪下半时期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研究方法之一。
结构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具有不同变化的概括性研究方法。
从广义的角度上讲,结构主义企图探索文化意义上的相互关系。
文化意义上的产生与再造关系,是表意系统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
结构主义者研究对象的差异,涉及到食物的准备与上餐礼仪,宗教仪式,游戏,文学与非文学类的文本。
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出文化意义中制造与再制造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并没有清晰的流派,不同的思维随时决定着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且发展复杂。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事物可以按照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作为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
结构主义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哲学学说,而是人文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里共同使用的研究方法。
目的是希望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能够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与科学化。
结构主义强调整体,整体对于部分来说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
事物作为复杂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均不能孤立的被理解,只有放置在复杂统一的关系网中,才能相互联系理解。
在任何情境中,孤立的因素本身没有意义,其意义由既定因素中的其他因素决定。
语言是符号科学,结构主义反对人性自由选择,集中于关注人类行为的各种结构组织从而决定研究。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
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
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
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
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
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
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
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
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
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一)美国结构主义学派(American structuralists)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American descriptivists)。
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以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而著称。
美国结构主义跟欧洲结构主义都强调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但又各有自己的特色。
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重视结构间的关系,美国结构主义则着重结构形式的描写。
这一学派的先驱是F.博厄斯和E.萨丕尔。
博厄斯既是人类学家又是语言学家。
他在《美洲印第安语手册》(1911)中所写的序言可以说是美国人类学家从事语言调查和研究的初步理论总结。
其中强调: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不可用其他语言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去套;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应该创立新的概念和方法。
萨丕尔也是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他的名著《语言论》(1921)把语言研究同人类心理、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他们都强调尊重美洲本地人民的言语,从而作出客观的共时系统的描写。
以后美国结构主义者致力于对语言结构作形式描写,其基本信条和传统都来自此二人。
但是从整个学派的历史看来,核心人物是L.布龙菲尔德。
他的《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1926)和《语言论》(1933)为美国结构主义奠定了描写方法的基础。
从他的著作可以看出,在历史语言学方面他接受了欧洲新语法学派的传统,但在对语言结构的共时描写方面则继承和发展了博厄斯和萨丕尔的理论和方法。
在语言结构的分析中,他主张以可以观摩到的语言素材为依据,反对用非语言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并强调形式的分析和归类。
由于布龙菲尔德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结构主义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期”。
在布龙菲尔德之后,Z.S.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1951)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和方法最为谨严的代表作。
他给语言结构分析规定了两项基本任务:①把话语里的单位(如语素)切分出来;②把有关的单位归类。
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American descriptivists)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以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而著称。
这一学派的先驱是F.博厄斯和E.萨丕尔。
博厄斯既是人类学家又是语言学家。
他在《美洲印第安语手册》(191中所写的序言可以说是美国人类学家从事语言调查和研究的初步理论总结。
其中强调: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不可用其他语言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去套;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应该创立新的概念和方法。
核心人物是L.布龙菲尔德。
他的《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1926)和《语言论》(1933)为美国结构主义奠定了描写方法的基础。
在语言结构的分析中,他主张以可以观摩到的语言素材为依据,反对用非语言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并强调形式的分析和归类。
由于布龙菲尔德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结构主义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期”。
1924年由博厄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人创建的美国语言学会起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学会1925年创刊《语言》杂志,作为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喉舌,每年还在夏季举办语言学讲习班,为学者们提供学术活动的场所。
直接原因是基督教的传播和战争的需要。
伊斯兰教、佛教、婆罗门教等教派都规定其经文不能随便译成其他语文,基督教却不一样,相反要求它的教徒尽可能将其经文译成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和方言。
因此,在二十世纪初,美洲有大量基督教徒进入印第安语区学习研究印第安语等土著语言,进行布教活动.,他们当中有些还是很有语言修养的教士。
这些教士们记录土著语言,给当地人创造文字,然后用当地文字翻印福音书,客观上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新材料,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语言调查方法,从而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注意。
1911至1939年,人类学家、语言学家鲍厄斯对这些语言作了综合研究,写成很有名气的《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共三大册)。
一般认为鲍厄斯的工作,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开端。
另一个原因,也可称为次要原因,是二战爆发期间,为适应全球战争的需要,美国人需要学习大量外国语,描写语言学大师之一布龙菲尔德本人就参与编写过几种外语教材。
以上这两种语言工作方法都是不谋而合的。
①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
美洲印第安语很多都没有文字和历史的材料,这使得这一学派一开始就不得不从口语着手进行共时的形式分析。
这种做法,跟欧洲学者着重书面文献的语文学和专搞历时研究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都有显著的不同。
②注重形式分析,避开意义这一因素。
美国结构主义在结构分析中只注意可供验证的语言形式,不考虑心理过程,也不谈社会和历史等因素。
在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上,他们认为形式的对立能决定意义的不同。
③在结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分布情况和运用替代的方法。
结构分析的任务是从一堆语言素材中切分出独立的单位(如音素、语素等)并加以归类。
在切分中,主要的依据是分布。
所谓分布,是某个单位或特征在话语里出现的各种不同位置的总和,也就是它出现于其中的一切环境的总和。
所谓替代,是在相同的环境里,某个单位能够用别的单位来替换。
④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
这一学派重视结构的层次,由此发展出直接成分分析法。
所谓
直接成分就是把句子按层次区分出它的组成部分。
例如,英语Poor John ranaway (可怜的约翰跑开了)首先分成poor John和ran away两个直接成分,然后再把poor John分成poor 和John,把ran away分成ran和away。
如果不能再往下切分时,剩下的成分就叫做“最终成分”。
上述例句的最终成分是poor、John、ran和away。
⑤建立“语素音位”。
这是把语法和语音结合而成的单位,包括出现在若干语素变体里的几个音位。
例如,英语knife/nayf/(刀,单数)和Knives/nayvz/(刀,复数)包含同一个语素的两个不同变体,一个是/f/,一个是/v/,可以用语素音位/F/总括起来,说这个语素的语音形式是/nayF/。
语素音位有助于语素的鉴别,它起了用一个概念统驭诸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