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外教育史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0(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瞽宗的教育功能是(分数:2.00)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瞽宗的功能。
《礼记.明堂位》中有“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作乐于瞽宗。
”再如《礼记.王制》中有“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郑玄作注有“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当时大学的教育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就是乐师。
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
瞽宗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3.孔子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下列选项不属于“克己”的方法的是(分数:2.00)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隐恶扬善D.言必信,行必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道德修养体系。
克己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主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也就是说,主张以同理心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进而能“隐恶扬善”。
而“言必信,行必果”则是力行。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4.“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预防性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及时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思想。
《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有:预防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相观而善、长善就失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浙江大学706中外文学史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2011年入学考试试题分析中外文学史(706)一、填空及名词解释(填空每空1分,名词解释每个5分)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斗争的序幕。
2、周作人于1921年发表《美文》,专门探讨现代散文的概念。
3、“七月诗派”的主要诗人有牛汉、绿原、曾卓等。
4、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路”的小说是《围城》。
5、胡风创作于1949到1951年的大型交响乐的长诗是《时间开始了》。
6、丙崽是韩少功作品《爸爸爸》中的人物。
7、1978年,《今天》的创刊,标志着潜藏于地下的、即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派”的现代诗潮一次公开的集体亮相:这一诗歌群体刚在文坛上出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8、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以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为代表的“自觉的现代主义者”。
该诗派也称“中国新诗派”。
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选《九叶集》后,他们就被称为“九叶诗派”。
9、新浪漫主义戏剧:五四时期,所谓新浪漫主义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以现代非理性哲学为美学基础、与传统现实主义相对抗的多种现代主义流派,梅特林克、王尔德等人以及易普生后期的象征主义戏剧都被称为新浪漫主义戏剧。
作为五四时期译介西方戏剧的一个热点,新浪漫主义反传统的写实主义文学观,追求“灵的觉醒”,注重情绪、直觉、幻想与想象,主张“由感觉所能接触的世界,去探知超感觉的世界的一种努力”。
田汉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戏剧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浪漫主义的特点。
10、第三种人:主要是指苏汶,因其发表《“第三种人”的出路》而被称为“第三种人”,他赞同“自由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
苏汶介于左翼阵营与国民党所谓的“民族主义文学”之间,反对文艺为政治服务,声援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论”。
高等师范院校《中外教育史》课程考试卷_______ 级_________ 县(市、区)_______层次专业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A.辟雍B.泮宫C.东序 D.上庠2.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A.西周B.汉代C.春秋后期 D.商代3.下列观点,由荀子提出来的是()A.性无善无不善B.性三品C.性善论D.性恶论4.“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确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 D.西晋5.“五经”是指()A.《诗》、《书》、《易》、《论语》、《孟子》B.《诗》、《书》、《易》、《礼记》、《春秋》C.《诗》、《书》、《易》、《孝经》、《春秋》D.《诗》、《书》、《易》、《周礼》、《尔雅》6.国子学创设于()A.汉朝B.东晋C.西晋 D.南北朝7.南宋四大著名书院是指()A.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B.岳麓、白鹿洞、丽泽、石鼓C.岳麓、白鹿洞、丽泽、茅山D.岳麓、白鹿洞、丽泽、嵩阳8.《师说》、《进学解》的作者是()A.颜之推B.董仲舒C.韩愈 D.柳宗元9.朱熹编著的教材中,影响最大的是()A.《四书集注》B.《小学》C.《近思录》D.《性理精义》10.《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部书的作者是()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冯桂芬11.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A.太平天国B.洋务派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D.资产阶级维新派12.1872年―1875年有120名幼童留学美国,率领他们赴美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丁日昌 D.容闳13.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了万木草堂,它的创办人是维新派人士()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 D.谭嗣同14.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A.1901年B.1903年C.1904年 D.1905年15.壬戌学制规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结构是()A.5―4―3B.7―3―2C.6―3―3D.5―3―416.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A.军人B.哲学家C.手工业者 D.农民17.在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A.主教学校B.座堂学校C.社区学校 D.堂区学校18.“骑士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中世纪的一种特殊形式的()A.学校教育B.宫廷教育C.教会教育 D.家庭教育19.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创办“快乐之家”的教育家是()A.维多里诺B.佛杰里奥C.委基乌斯 D.瓜里诺20.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是在()倡导下设立的。
2011教育学综合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2)2010年08月03日09:06来源:人民网一、选择题1.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A.道法之争 B.儒道之争 C.儒墨之争 D.名法之争2.荀子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雅儒 B.大儒 C.俗儒 D.贤士3.鸿都门学创办于()A.唐代 B.东汉 C.春秋 D.西汉4.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要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的是()A.董仲舒 B.荀子 C.王充 D.孔子5.《千字文》的作者是()A.西汉的史游 B.东汉的蔡邕 C.南北朝的周兴嗣 D.南宋时期的王应麟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7.提出"教育独立论"的是()A.蔡元培 B.严复 C.杨贤江 D.容闳8.《忏悔录》是()的著作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奥古斯丁 D.西塞罗9.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A.蒙旦 B.拉伯雷 C.莫尔 D.维多里诺10.被教育史家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的是()A.马丁路德B.布跟哈根C.梅兰克顿D.斯图谟11. 在卢梭划分的四个学龄阶段中,()的重点在于智育和劳动教育。
A.婴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2.英国《1944年教育法》也称为()A.《费里法案》B.《巴特勒法案》C.《巴尔福教育法》D.《富尔法案》13.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克伯屈 B.鲍尔斯C.狄尔泰D.斯普朗格14.在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中,认为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的是()A.劳动力市场理论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理论1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语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反应了()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2011-01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真题及答案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04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43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首先提出“染丝说”的教育家是( C )上3-47A.老子B.荀子C.墨子D.孔子3.首先提出“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35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4.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C )上3-40A.善言B.类比C.列举D.设疑5.八股取士起自( D )上4-78A.汉代B.隋代C.唐代D.明代6.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 C )上4-105A.战国时期B.秦代C.汉代D.唐代7.四次“禁毁书院”发生在( D )上4-100A.汉代B.北宋C.南宋D.明代8.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家是( A )上4-104A.朱熹B.吕祖谦C.陆九渊D.张栻9.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C )上6-181A.北洋水师学堂B.上海电报学堂C.京师同文馆D.广州同文馆10.陈鹤琴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是( B )上7-219A.实用主义B.活教育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1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 B )下1-299A.希腊学院B.吕克昂学园C.雅典学院D.阿加德米学园12.柏拉图认为要想成为哲学家,必须学习( C )下1--298A.音乐B.文法C.辩证法D.修辞13.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为( A )下2-313A.修道院学校B.宫廷学校C.堂区学校D.城市学校14.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B )下2-319A.英语B.拉丁语C.德语D.希腊语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D )下4-346A.“文法学校”B.“公学”C.“星期日学校”D.“导生制学校”16.1786年,俄国颁布的第一个实行国民免费教育的法案是( D )下4-363A.初级学校章程B.国民教育章程C.学校教育章程D.国民学校章程17.夸美纽斯编写的《世界图解》是一部( C )下5-391A.教育小说B.教育漫画C.教科书D.教育百科18.1918年,英国通过了以文教大臣命名的教育法案,该法案是( D )下6-439A.巴尔福法案B.巴特勒法案C.斯宾斯法案D.费舍法案1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最经典的代表作是( B )下7-497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C.《学校与社会》D.《明日之学校》20.前苏联著名幼儿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主张要把儿童培养成为( A )下7-520A.集体主义者B.个人主义者C.理想主义者D.社会主义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1年研讨生入学考试考试真题卷(3)•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1.标志着教育学已开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作品是____A.《大教育论》 B.《一般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参考答案:B[解析]《大教育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作品,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最早系统教育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他的《一般教育学》系统比较完好,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代表作,《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
2.思维的首要特征不包含____A.概括性 B.直观性 C.间接性 D.与言语有亲近联络参考答案:B3.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A.《一般教育学》 B.《人的教育》 C.《教育论》D.《人是教育的方针》参考答案:D4.维新运动时期,对幼儿保育方针提出“养儿体,乐儿魂,开儿常识”建议的是____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参考答案:A5.在前进主义教育运动中,杜威兴办了____A.芝加哥试验校园 B.哥伦比亚校园 C.皮肯希尔校园D.日子校园参考答案:A杜威兴办的是芝加哥试验校园。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是前进教育运动的中心。
皮肯希尔校园是罗素兴办的,日子校园是德可乐利兴办的,这两所校园都是新教育校园。
6.塞尔柱帝国时期,宰相尼采姆在巴格达等城创立尼采米亚大学,教育分____和____两科,别离培育____和____A.宗教科、实务科;逊尼派主干、文职官员 B.宗教科、军政科;什叶派主干、军政人员 C.宗教科、军政科;逊尼派主干、军政人员 D.宗教科、实务科;什叶派主干、文职官员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塞尔柱帝国时期的教育。
在塞尔柱帝国时期,政府建立了校园原则,供应教育经费。
政府办理校园,并由宰相尼采姆掌管。
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您准备考教育学,那么教育学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凯程老师特别把历年教育学考研真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更多年份的真题,同学们也不用费心去寻找,凯程官方网站就有免费提供,找客服索取即可。
凯程创建于2005年,已经有11年悠久历史,在教育学方面战绩辉煌,网站有很多学员经验谈视频,肯定对大家很有帮助,也是凯程辅导成果的展示,凯程开设有基本保录班、半年保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等课程。
下面发布的是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A.教育学 B.比较教育学 C.元教育学 D.教育哲学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A.补偿教育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回归教育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
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A.运算能力的培养 B.操作能力的培养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5.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对调。
这种做法属于A.二部制 B.工读制 C.复式教学 D.合作教学6.学制规定了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A.主导与辅助关系 B.领导与从属关系 C.合作与竞争关系 D.衔接与分工关系7.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观点属于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课程论C.要素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8.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
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主观题)与博仁资料相关度分析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近似题)——此题考查教育学原理第八部分“教学”和第九部分“德育”。
见博仁教育学基础班讲义第80页;核心习题集第37页第三部分第14题;全真模拟试题十套卷第5页第12题和第42页第10题。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德育的主要和直接的途径,德育要寓于教学过程中。
(2)德育途径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直接的道德教学即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到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导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正是对这种观点很好表述。
(3)所以,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
47、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胜之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强调不惟师说。
(原题)——此题考查中国教育史第一大部分“中国古代教育”。
见博仁教育学基础班讲义第110页;核心习题集第29页第三大题第7题和第10题。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 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学无止境和学生可以超过教师。
但这并非表明荀子强调不惟师,而事实上,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
一是从强调教师的作用出发强调尊师,教师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
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提出“师云亦云”。
(3)所以,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荀况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非不惟师48、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过程与操作条件的反射的建立过程是无根本差异的。
(原题)——此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第三部分“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见博仁教育学基础班讲义第177-178页;串讲冲刺班讲义第35页“重要的知识点清理”部分;主观题提高班讲义第36页第四大题第8小题,基本是原题。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简答(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1.简述中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种类及编写特点答:蒙养教材的种类识字教学的课本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最为著名。
诗文教学的课本以《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等最为著名。
历史教学的课本如《历史蒙求》等。
名物教学的课本如宋代的《名物蒙求》。
道德教育的课本以《性理字训》。
专门进行道德行为规范训诫的伦理类蒙学读本,以《弟子规》为典型代表。
蒙养教材的编写特点:寓思想教育和其它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
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
古代蒙学读本,韵律自然,颇有情趣,易于记诵,适应了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而且很多故事颇具教育意义。
注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百家姓》和《名物蒙求》等成为蒙学的“恒用之书”,主要在于“方便日用”。
重视汉字的特点。
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采取韵语或对偶式,使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方便诵读和记忆,又能提高儿童的兴趣。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答:朱子读书法主要内容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日熟读精思,三曰虚心静虑,四曰切己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
1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列朱子读书法之首。
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2熟读精思。
朱熹认为,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思之精。
3虚心涵泳。
朱熹强调读书学习应悉心理会作者本意,不应先入为主,妄意猜度。
4切己体察。
朱熹认为,读书不能仅在纸面上做功夫,而应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5著紧用力。
朱熹反对学习时心不在焉,松松垮垮,而是要求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
读书穷理,要有发愤忘食的精神,也就是应该抓紧时间,坚持不懈。
6居敬持志。
读书作事,均须收敛此心,“敬以自持”。
要做到“应事时,敬于应事;读书时,敬于读书”。
只有“虚明专静”、“心无不在”,才能读得进去和悟出道理来。
3.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观点答:(1)教育目的: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目的就是传递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训练智力,以便有利地指导人们的行为,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以此保证人的未来生活和未来社会的完善;(2)教育内容:要素主义强调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继承传统的“文化遗产”;(3)课程:要素主义认为课程必须以学科为核心,学生的学习必须具有系统性;(4)教学方法:要素主义认为在教学方法论上多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法思想;(5)教师:要素主义强调教师的主导、中心地位,要求教师必须受过通才教育,忠诚于教育工作。
2011中外教育史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2、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4、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和。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等。
6、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
9、英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初等教育法”颁布于年。
10、1919年法国政府通过的《阿斯蒂埃法》突出了题。
11、最早在德国出现的实科中学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主义的倾向。
12、日本明治政府文部省最早公布的重要教育法令是。
13、二十世纪初,俄国形成了以性十分明显的双轨制为特征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14、裴斯塔洛齐是十九世纪初 (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15、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二、选择题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2、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 (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D、宋朝3、“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4、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5、《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纂写的?( )A、杨贤江B、陶行知C、鲁迅D、蔡元培6、《论演说家的培养》是( )的教育著作。
A.伊拉斯谟B.斯图谟C.昆体良D.夸美纽斯7、( )国实行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A.法B.英C.美D.俄8、乌申斯基是( )国教育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A.英B.法C.俄D.美9、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洛克B.卢梭C.裴斯塔洛齐D.夸美纽斯10、“杜威学校”即杜威于1896年创设的( )实验学校。
A.旧金山B.波士顿C.纽约D.芝加哥三、简答题1、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2、简述苏湖教法。
3、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4、试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论述题1、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2、评述马卡连柯关于劳动和教学的实践与理论。
2011中外教育史考研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国学,大学,小学,乡学2、《学记》3、设科射策4、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6、童生试7、农民兼军人8、快乐之家9、187010、职业教育11、泛爱主义12、《学制令》13、等级性14、瑞士15、儿童二、选择题1、A2、C3、C4、A5、A6、C7、B8、C9、C 10、D三、简答题1、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1)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
(2)教育要指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
(3)"全人生指导"不仅对学生的在校生活要指导,对学生的校外生活也要指导。
应该指出,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是以"革命的人生观"为核心的,其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参加革命,过革命的人生。
着眼于"全人生指导",教育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狭隘的书本,学校工作就可扩张到青年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样一个广泛的视野上就更容易唤起青年对社会的责任,引导青年对革命的向往。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2、简述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
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3、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
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
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
作为另一轨道,中等教育为升大学做准备,它有自己的预备学校,是达官贵人和富裕家庭的子弟求学的轨道,以文法学校、公学和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为主体。
19世纪以后其他形式的中学、大学以及师范教育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陆续发展起来。
然而,直至二十世纪初,就读于现代中学和一般职业技术学校的英国平民子弟还是难以升学的,而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年依旧经过家庭教育或预备学校升入公学和文法学校,为将来升入大学做准备。
显然,英国教育长期存在着双轨学制。
4、试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答:高等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受到较多的重视,在18世纪60年代,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160万,到1775年也只有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
这些学院都是私立的,其中除费拉德尔菲亚学院(Philadelphia College)外,全由教会直接掌[WT]握,办学目的是培养传教士和官吏,以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圣经》、修辞学为主要课程,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的需要。
当时这些学院的布局不甚合理,密集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城市;学校规模小。
独立后,南部的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于1785年创设州立大学(公立),西部的俄亥俄州和密执安州继之。
由于国会鼓励设立州立大学,因而各州纷纷仿效。
解决了大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但此时的美国,私立高等院校依然存在,各教派为发展其势力还争相设立新的高校。
独立以后,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轻古典科目,重实用知识的趋势日益加强,到19世纪初,物理、天文、地质、地理、气象、化学、植物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都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取得了巩固的地位。
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科也逐渐进入大学课程或得到加强。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
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而且对学术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20世纪初,美国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从1902年起开始出现两年制的初级学院。
这是一种以技术教育为主,由地区(州或州以下的市)或教会、私人设立的短期大学,也称社区学院,教学条件和水平较差。
但由于学制短、专业性强而受到社会的欢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州立大学进一步壮大,私立大学更纷纷建立,高等教育继续发展,显示了大众化的强大趋势。
1935年和1940年美国大学及其学生数分别为1600所,128万人和1800所,140万人。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大学生增加25倍,此时平均每5家人中就出一名大学生。
大学和学院一般修业四年,与中小学互相衔接,形成六.三.三.四制或八四四制的学制系统,形式上是单轨的。
美国学院分普通学院和专业学院,大学除本科外还有研究院,培养硕士和博士。
美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这一时期其职业性更强了,不少高等学校大大增加职业性学科,州立大学更注意为本地的工农业生产服务。
四、论述题1、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
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
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
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
“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
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2、评述马卡连柯关于劳动和教学的实践与理论。
答: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马卡连柯既组织学员进行文化学习,又组织他们进行农业劳动和各种手工业劳动。
使一批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变成了富有革命理想、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和劳动的有文化的新人。
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教育应当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教育违法少年的重要手段,但劳动教育决不是劳动惩罚,而是使他们全面发展的正面教育,是全部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
他还进一步提出,只有生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才具有更大的教育的意义。
诚然,马卡连柯正确地肯定了劳动的教育作用,他强调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他以为不注意创造价值,劳动就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这就难免流于片面性和绝对化。
关于教学与劳动的关系,马卡连柯实行工厂与学校并存、生产与教学平行的原则,认为定时定量参加生产劳动和按时按程度参加文化学习对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同等重要的,但是他以为学生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就算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所以,尽管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他未能成功地解决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