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中外教育史第1阶段测试题

2015中外教育史第1阶段测试题

2015中外教育史第1阶段测试题
2015中外教育史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下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 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201109 层次:专升本

专业:小学教育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前苏联学者的“劳动起源说”是迄今解释教育起源问题最具影响的观点,但它也有一个弱点,就是( C )。

A. 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唯心的。

B. 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C. 混淆了劳动与教育两个概念,显得绝对而不完整。

D. 违背了“人从猿演变而来”的科学结论。

2、以口耳相传为基本形式的教育叫做(A )。

A. 形式化教育。

B. 非形式化教育。

C. 制度化教育。

D. 非制度化教育。

3、根据现有考古和历史研究的结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A )。

A. 古代埃及的学校。

B. 古代印度的学校。

C. 我国夏代的学校。

D. 古希腊的学校。

4、从我国早期学校“庠”的含义,可以看出中国学校的重要起源途径之一为(B)。

A. 军事教育。

B. 养老敬老传统。

C. 音乐教育。

D. 宗教活动。

5、古代中国、埃及等东方国家、古希腊雅典、古希腊斯巴达和古罗马的学校教育目的各有不同,分别是(D )。

A. 各级官员;政治家、商人和公民;雄辩家;军人。

B. 政治家、商人和公民;军人;各级官员;雄辩家。

C. 各级官员;培养军人;政治家、商人和公民;雄辩家。

D. 各级官员;政治家、商人和公民;军人;雄辩家。

6、古印度学校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D )。

A. 宗教教育与军事训练结合。

B. 种姓制度与军事训练结合。

C. 宗教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

D. 宗教教育与种姓制度结合。

7、西周“六艺”中的( C )是大学课程。

A. 礼、乐、射、御、书、数都。

B. 礼、乐。

C. 礼、乐、射、御。

D. 礼、乐、书、数。

8、文士学校是古埃及的一种( B )学校。

A. 官立学校。

B. 私立学校。

C. 宗教学校。

D. 家庭教育。

9、在( C ),奴隶也能当教师。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

D. 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

10、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叫做(C )。

A. “认识世界。”

B. “认识真理。”

C. “认识你自己”。

D. “认识人类。”

11、罗马帝国时期政府对教育的监督(A )。

A. 加强了。

B. 放松了。

C. 和共和时期一样。

D. 希腊化了。

12、全都主张教育内容不能局限于人文学科的一组古代教育家是( C )。

A. 孔子、墨子、柏拉图、亚历士多德。

B. 墨子、孟子、柏拉图、昆体良。

C. 墨子、柏拉图、亚历士多德、昆体良。

D. 孟子、荀子、亚历士多德、昆体良。

13、(C )主张“师道尊严”。

A. 孟子。

B. 孔子。

C. 荀子。

D. 上述四位都。

14、世界上最早倡行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是(B )。

A. 苏格拉底。

B. 孔子。

C. 亚历士多德。

D. 孟子。

15、重视音乐教育并作系统论证的第一人是(B )。

A. 昆体良。

B. 亚历士多德。

C. 夸美纽斯。

D. 苏格拉底。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由于古希腊雅典实行“和谐教育”,它的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甚至教育因此只能是业余修养,而不能作为专业、职业。

判别:对

改错:

理由:古希腊雅典“和谐教育”是为更好地培养政治家、商人和公民,社会鄙视专业、职业的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甚至教育人员。

2、西周的六艺教育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判别:错

改错:西周的六艺教育指的不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理由:西周的六艺教育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的“新六艺”,即“六书”。

3、在古罗马女性儿童也入学接受教育。

判别:对

改错:

理由:罗马男女儿童凡7岁至12岁都能入一种私立的平民学校接受教育。

4、孟子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是鼓励人们否定古人而不要去读书。

判别:错

改错:孟子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是鼓励人们读书要独立思考,不要迷信前人。理由: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通过教育来保持善性、培育“大丈夫”,同时教学中强调自学为主,因此“不读书”绝非其主张。

5、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自私自利,不能用教育来改变。

判断:错

改错: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虽然自私自利,但是可以用教育结合法治来改变。

理由:荀子认为这种作用就如同烘烤木头可以使其由直变圆(糅木为轮)一样,逐渐可以“积善积学”。但教育必须与法治结合,这就是所谓“严刑罚以戒其心”。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形式化教育。

答:这是指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教育。这种教育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场所、机构、教师、课程等外在形式,而教育也逐渐从实用化走向形式化,军事教育、

音乐教育等渐渐变成了礼仪甚至政治道德训练,文字、义理教育成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它最终被制度化教育所取代。

2、古儒学校。

答:是古代印度公元前8-4世纪间出现的一种学校。它招收7、8岁的婆罗门贵族子弟入学,以培养能阐释《吠陀经》经义的婆罗门祭司、僧侣为目的,主要学习《吠陀经》等内容。这种学校设于“古儒”家中,因而被称为“古儒学校”。

3、《学记》。

答:《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作品,形成于战国后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它全篇虽仅1200余字,但对诸如教育作用、目的、学制、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些主要问题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堪称教育学的鼻祖。

4、“反求诸己”。

答:这是中国教育家孟子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孟子从“性善论”出发,主张用自己的良知判别是非,也就是强调要有独立的社会规范再判断;同时也强调遇事不利或遇到“胜己者”,不要怨天尤人,而应先完善自己。孟子的这一观点是对孔子“每日三省”主张的继承与发展。

5、阿加德米(Academy)学园。

答:雅典教育家柏拉图所创办的一所学校,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后期。柏拉图在那里讲授哲学长达40年之久,直到逝世。“Academy”意为“学术”。这一学园属于大学性质,以其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著名,有“反诘法”、有演讲、有鼓励探究等。这种教学形式对西方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简述孔子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孔子将教育内容概括成“文、行、忠信”四个字。其中“忠信”就是“忠孝”、“诚信”的伦理道德教育,“行”就是行为、礼仪训练。“文”就是“六书”(新六艺)教育,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乐经》、《周易》和《春秋》等六种教材,孔子亲自整理、编写了围绕这“六书”,围绕它们展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理论和礼仪教育。孔子的教育内容对后来的中国教育影响很大。

2、简述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更多知识积累;二是脑体分离,产生了专门脑力劳动者—教师;三是国家产生使社会事务复杂化,产生需求;四是文字产生,提供学校规模教学条件。其中文字的产生是学校得以产生的直接条件,它的产生才使得学校教育成为现实。

五、论述题(18分)

1、试比较古希腊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答: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共同点是自由民能广泛接受教育,但因各自社会特点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特点。

斯巴达的社会特点是斯巴达人以少治多,对军事防范特别重视,因此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强悍的军人;所有达到7—18岁的男童统一由国家进行公育,女子也受训练;教育内容注重军体教育,漠视文化知识教育;教法则比较严厉。

其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社会特点是实行商业、农业奴隶主共掌国政的民主政治,对公民和社会的教育十分重视,因此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商人和公民;凡7—18岁的男性儿童均得进入文法、弦琴学校就学(女性在家庭接受教育),18岁入伍接受公民和军事训练;实行体育、美育、德育、智育并重的身心“和谐教育”—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甚至教育只能是业余修养,而不能作为专业、职业(奥运会所以必须是业余的体育比赛);总体看教法灵活。

其教育内容:7岁之前实行家庭教育;7岁后进入文法或音乐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到13岁左右,一方面继续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到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继续学习,开始工作。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到20岁,授予公民称号。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测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英语 第三阶段考试I 卷 一. 听力(共两节,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 7.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1.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buy? A. A dress B. A bag C. Some flowers 2. What is the man doing now? A. Serving in the army B. Teaching at school C. Running a restaura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city B. A town C. A school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On a bus B. In a taxi C. At the railway station 5.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g of the school food? A. Delicious B. Fresh C. Awful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题。 6.Where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A. At 32 Maple Road B. At 33 Maple Road C. At 34 Maple Road 7.What caused the accident probably? A. A driver was drunk B. A car drove straight into the opposite road C.The cars drove too fast 8.How many people are injured? A. None B. Two C. Thre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题。 9.What is Miss Clarke doing now? A. Having a meeting B. Teaching C. Writing a report 10.What is the man? A. A writer. B.A teacher C. A journalist 11. Where will the man meet Miss Clarke? A. At the school B. At a coffee shop C. At the woman ’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12.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doing next time? A. Boxing B. Boating C. Climbing 13. How did Lucy find ice skating? A. Difficult B. Interesting C. Dangerous 14.What did Catherine do during the activity week? A. She did mountain biking B. She tried climbing C. She played basketball 年级 班级 座号 姓名 ………………………………………………………………………………………………………………………………………………………………………

中外教育史试题

《中外教育史》考试试卷 1、举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中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驱。(30分) 2、试述20世纪以来欧美诸国进行的两次较大的课程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40分) 3、试评述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30分) 1. 孔子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创始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学、最天才的概括.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虽然字数不多,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苏格拉底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驱。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答: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2. 第一次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20年代未、止于50年代中期。第一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对青年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也为稳定动荡的社会秩序。这次课程改革以现代教育派,主要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课程观为基础而展开。改革的突出特点主要有四个。其一,强调教育应使人能

2015年北京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 分)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7.5 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例: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 A.A newspaper B.A magazine C.A book 答案是A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the woman like? A.Classical music B. Rock music C.Country music 2. Which sweater will the man take? A.The red one B。The blue one C. The yellow one 3.How will the man pay? A.In cash B.By credit card C.By traveler’s cheque 4.Where are the woman’s keys? A.In her pocket B.On the floor C.On the table 5.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tonight? A.Read Chapter 4 B.Study in the library C.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Travel agent and customer B.Husband and wife C.Boss and secretary 7.When will the meetings end? A.At3:00pm. B.At 5:00pm. C.At 6:30pm.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Where is the foreign language section? A.In Row 3. B.In Row 5. C.In Row 7 9.What does the man decide to borrow? A.Novels. B.Biographies. C.Magazine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y dose the man make the call? A.To ask for information B.To make an appointment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浙江省宁波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复习阶段性考试英语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复习阶段 性考试英语试题 I卷(选择题部分:共8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1.— Are you cleaning my room, Lily? —______. I can?t bear seeing your room in a mess! A. I can?t help i t B. Not at all C. You are clever D. No chance 2. My grandparents like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ey can enjoy ______ leisurely walk on the country road and feel ______ warmth of the sun on their faces. A. the; ﹨ B. a; the C. the; a D. a; ﹨ 3. Since Malaysia Airlines MH370 Flight ______ happened on March 8th, it has aroused a widespread concern around the world. A. Issue B. Affair C. Event D. Incident 4. — I ______ the chance to apply for the new post. What do you think? — I thi nk you should go for it. We?ll all back you up. A. have given B. am given C. have been given D. was given 5. There is still much to discuss. We shall, ______ , return to this issue at our next meeting. A. however B. otherwise C. therefore D. instead 6. She has expressed her hope ______ the foreign students will spread the good will and since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 that B. which C. whether D. what 7.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ppeared at the Sochi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______ China?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Olympics and Russia?s efforts to host the Games. A. signing B. symbolizing C. sponsoring D. signaling 8. Jack, what?s your main reason for choosing one restaurant ______ another? A. from B. over C. on D. by 9. I?d appreciate ______ if you can turn the radio down, for my baby is sleeping. A. it B. that C. this D. you 10.Thanks to Mrs Smith, the father and the son eventually ______after ten years? col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 took up B. picked up C. made up D. turned up 11. ______ the extreme levels of air pollution, city authorities have started to take measures to quickly reduce pollution levels and protect city dwellers. A. In spite of B. As well as C. In response to D. By means of 12. I don?t think the price of gas will go down this week, ______ ? A. will it B. don?t I C. won?t it D. do I 13. Par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reas ______ their child is having difficulty and spend extra

2014年北京英语高考听力试题及原文

(北京卷)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 分)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7.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例: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nd? A. A newspaper B. A magazine C. A book 答案是A 1. What juice does the man order? A. Lemon B. Apple C. Orange 2. What subject does the man like best? A. History. B. Biology. C. Chemistry. 3. Where is the woman from? A. Britain. B. Russia. C. America. 4. What kind of student bus pass does the woman want? A. Weekly. B. Monthly. C. Yearly. 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nuy for Mary’s birthday? A. A bicycle. B. A pen. C. A book. 第二节(共1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 听下面4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 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 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 段材料,回答第6 至7 题。 6.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 A. She has a cough. B. She has a headache. C. She has a fever. 7. How long is the medicine for? A. One day. B. Two days. C. Three days. 听第7 段材料,回答第8 至9 题。 8. What does the woman need? A. Some ink. B. A printer. C. Some paper. 9. What problem does the man have? A. He can’t send a text m essage.. B. He can’t hear the woman clearly. C. He can’t be back to the office soon. 听第8 段材料,回答第10 至12 题。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英语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 阶段考英语试题 满分:150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Long time no see!”is a very interesting sentence. When I first read this sentence from an American friend’s email, I laughed. I thought it was a typical 1 of Chinglish. Obviously it is a word-by-word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greeting with a 2__ English grammar and structure! Later on, my friend told me that it is a standard American __3 . I was 4 thrilled to believe her. So I did a 5 on Google. To my surprise, there are over 60 thousand web pages 6 “Long time no see”. This sentence has been _7__ used in emails, letters, newspapers, 8 , or any other possible place. Though it is sort of informal, it is part of the 9 Americans use daily. However, if you type this phrase in Microsoft Word, the 10 will tell you that the grammar needs to be corrected. Nobody knows the origin of this Chinglish sentence.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it came from Chinese detective named “Charlie Chan” on wide screens. Detective Chan liked to teach Americans some Chinese sentences such as “Long time no see”. It was his 11 . Soon “Long time no see” became a 12 phrase in America thanks to the popularity of these movies. Some people 13 America to a huge melting pot (大熔炉). All kinds of culture are mixed in the pot together, and they 14 the color and taste of each other. American Chinese, though a minority ethnic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_ 15 some changes in the mixed pot. 1. A example B. sign C. word D. change 2. A. correct B. practical C. broken D. handy 3. A. custom B. greeting C. habit D. proverb 4. A. much B. little C. too D. very 5. A. job B. research C. survey D. search 6. A. containing B. printing C. publishing D. expressing 7. A. widely B. hardly C. nearly D. seldom 8. A. essays B. movies C. biography D. files 9. A. sentences B. words C. culture D. language 10. A. hardware B. software C. operator D. speaker 11. A. trademark B. words C. name D. saying 12. A. ordinary B. rare C. modern D. popular 13. A. compare B. add C. join D. combine 14. A. improve B. change C. lower D. promote 15. A. assessing B. assisting C. contributing D. acquiring

中外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得名词解释:1、庶富教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平民教育思潮 4、朱子读书法 满意回答 1.指的是孔子提出的人口,经济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 3.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打破官学,开办私学,让更多的人来受教育。这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 4.是朱熹的学生提炼朱熹的训导总结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996年 中国教育史 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 1、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教育没有类的差别,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教育。 2、三纲领八条目 3、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4、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5、朱子读书法: 是朱熹的学生提炼朱熹的训导总结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口号 师:既是拜师,学习的意思。 夷:指蛮夷,当时清朝还自认为是天朝大国把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 长技:是指他们的特长,就是指西方列强的先进工业,武器等等。 制:控制,对付,制约等等这类意思。 所以全句的意思大概就是学习制造和使用洋人先进的技术(武器)来打击制约洋人。 这句话出自魏源写的那部《海国图志》。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

2015年高考英语北京卷及答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英语 本试卷共16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三节, 满分30分) 做题时, 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 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 A. A newspaper B. A magazine C. A book 答案是A ( )1.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the woman like? A. Classical music. B. Rock music. C. Country music. ( )2. Which sweater will the man take? A. The red one. B. The blue one. C. The yellow one. ( )3. How will the man pay? A. In cash. B. By credit card. C. By traveler’s cheque. ( )4. Where are the woman’s keys? A. In her pocket. B. On the floor. C. On the table. ( )5.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tonight? A. Read Chapter 4. B. Study in the library. C.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第二节(共10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15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 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每 小题5秒钟; 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

外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 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 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 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母育学校》 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 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洛克 B.弥尔顿 C.培根 D.裴斯泰洛齐 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 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 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 A.道德教育 B.要素教育 C.自然教育 D.智育教育 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

2015-2016天一大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英语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2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hospital. B. At an office. C. On a playground. 2. How much was the woman?s new phone? A. $200. B. $260. C. $460. 3.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next? A. Have a cup of coffee. B. Wait for somebody else. C. Move on to the next item. 4.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 Alice often surprises everyone. B. Alice often gets the best grade. C. Alice doesn?t study very hard. 5. 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weekend? A. He attended a meeting. B. He stayed at home. C. He watched a football match.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most sports? A. Bored. B. Frightened. C. Excited. 7.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doing finally? A. Skiing. B. Skating. C. Joggin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中外教育史试题

1996年 中国教育史 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 1、有教无类 2、三纲领八条目 3、鸿都门学 4、四书五经 5、朱子读书法 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7、同文馆 8、癸卯学制 9、杨贤江 10、陕北公学 二、回答下列各题(第一、四题必答;第二三题中选答一题;第五六题中选答一题;每人共答四题,每题15分) 1、试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 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和对教育的影响。 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 4、简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用及学习西方方面的主张,你有何评价。 6、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七艺” 2昆体良 3绅士教育 4自然适应性原则 5教育万能论 6“国防教育法” 8《巴甫雷什中学》 二: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 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1997年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孔子的“求放心” 2、荀子的“化性起伪” 3、教学相长 4、九品中正制 5、苏湖教学法 6、洪仁玕 7、京师大学堂 8、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 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 10、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 二、问答题(第一三题各15分,第二四题各20分,共70分) 1、谈秦皇汉武文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朱熹是怎样用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用的 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 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 1 “五项竞技” 2西塞罗 3修道院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 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 6费里法令 7“九五”决定 8永恒主义 二:问答(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 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

2015年北京高考英语试题解析(含精校试题+解析)

2012年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解析样稿示例 第一节单项填空 21. A9 【2015·课标北京卷】___________ the early flight, we ordered a taxi in advance and got up every early. A. Catching B. Caught C. To catch D. Catch 【答案与解析】C 考查非谓语动词。根据语境,―为了赶上早航班,我们提前订了出租车‖,用不定式表示目的,此处需要目的状语。所以,选C。 22. A11 【2015·课标北京卷】—Did you enjoy the party? —Yes, we __________well by our hosts. A. were treated B. would be treated C. treated D. had treated 【答案与解析】A 考查动词时态和语态。根据上下文,这里谈的事举行过的一次聚会,应该用过去时,再加上―我们是被主人招待的‖,所以综合考虑,这里需要用过去时的被动式,选A. 23. A9【2015·课标北京卷】The park was full of people, _____________ themselves in the sunshine. A. having enjoyed B. enjoyed C. enjoying D. to enjoy 【答案与解析】C 考查非谓语动词。enjoying为现在分词做状语,充当句子的伴随状语,与前面的people形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所以选C。 24. A15【2015·课标北京卷】Opposite is St. Paul’s Church, __________ you can hear some lovely music. A. which B. that C. when D. where 【答案与解析】D 考查定语从句。空格前面是一个表示地点的专有名词St. Paul’s Church,其后的定语从句中有主语和谓语,缺失的是表示地点的状语,相当于―在这个教堂里‖,所以选D。 25. A6 【2015·课标北京卷】He is a shy man, ___________ he is not afraid of anything or anyone. A. so B. but C. or D. as 【答案与解析】B 考查并列句的连接词。根据语境,“他是个腼腆的人,但他并不怕任何事或任何人”。but用来连接并列但语义对比的两个句子。 26. A11【2015·课标北京卷】In the last few years, China __________ great achievemen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has mad B. had made C. was making D. is making 【答案与解析】A 考查动词时态。根据时间状语in the last few years可知,在最近的几年里,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情况,所以用现在完成时。 27. A11 【2015·课标北京卷】—Did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finding Ann’s house? —Not really. She _______________ us clear directions and we were able to find it easily. A. was to give B. had given C. was giving D. would give

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英语试题

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听力 (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 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hobby. B. A plan. C. Music.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a clinic. B. At a drugstore. C. At a vegetable market. 3.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Jane A. She wasn’t hurt. B. She had an accident. C. She wore her seat belt. 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A. She was washing her face. B. She was driving. C. She was hurt. 5.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weigh now A. 153 pounds. B.160 pounds. C. 163 pound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 clinic. B. At a restaurant. C. At a drugstore. 7. What restaurant did the woman go to first last night A. Chinese. B. Italian. C. America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is the trouble with British education A. Students’ training. B. Subjects planning. C. Teachers. 9. What i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British school education A. More classrooms should be built. B. Students need more time to learn to liv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