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文化运动前期
标志: 口号: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和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内容:
四个提倡 四个反对
20世纪初国民的思想
提倡民主 封建思想仍旧根深蒂固
《药》对“人血馒头”的描写: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地说 :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cuō)起这 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 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ǎo)开了,焦皮里面窜 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 —鲁迅《药》节选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结果: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
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 革命推进一个新时期。
列宁主义。——毛泽东
三、评价新文化运动
他们打碎了身上的枷锁,
如春雷一般, 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1)“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洋务运动
(2)“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国人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新文化运动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 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