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现状及技术需求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8.76 KB
- 文档页数:3
论秦岭北麓生态产业发展一、秦岭北麓概况秦岭始称昆仑,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秦岭,天下之大阻”,从此正名为秦岭。
秦岭是中国南北方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从上古时代的伏羲、女娲、后羿的神话传说到半坡、蓝田、郧西和仰韶文明的发迹;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盛唐,秦岭高大险峻的层层山峦,有效地阻隔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刀兵威胁。
商鞅变法、蔡伦造纸、张骞出塞、玄奘西天取经、老子楼观说经,这一个个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事件使中原文化、关陇文化、秦楚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都与秦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岭北麓处于秦岭主脊与关中平原南缘之间,东经106°30′-110°35′,北纬33°04′-34°40′,呈东西走向,面积9282 km2,占秦岭山地总面积的16%,在行政区划上包含西安、宝鸡、渭南3市15个县、区(均为不完全县、区)的91个乡镇,人口69.4万。
秦岭北麓的西安市域范围为环山公路以南区域,其宝鸡、渭南市域的范围大致在沿山脚底坡线外延1 km的区域。
在地形上,这里包括了洪积扇平原、台塬、低山、中山、高山等不同地貌。
其中低山洪积扇区地势南高北低,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经济林和土特产品开发;台塬区地势平坦,土地适于农作物的生长,以经济林和农产品加工为主;浅山区地形变化较大,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家乐。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看,秦岭北麓的产业囊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制药和现代农业等诸多领域。
同时该地区的科技实力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关中聚集了众多高等院校及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近百万。
纵横交错的公路、高速路,以及陇海、宝成、西康铁路给秦岭北麓的旅游业和物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尤其是2007年开通的西汉高速公路和近几年陆续开通的郑西高铁、西宝高铁、以及即将于2017年完工的西成高铁,使秦岭北麓乃至整个秦岭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乐观的前景。
这些看似繁荣的现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早期的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开矿弃渣造成的大面积植被毁坏,修路削坡致使雨天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企业胡乱排污造成的水源污染,城镇建设导致绿地退化……这些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秦岭北麓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引言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酸甜的水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
陕西作为中国的重要果产区之一,猕猴桃产业在这里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陕西猕猴桃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以促进陕西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陕西猕猴桃产业现状1. 产量和种植面积陕西的猕猴桃产量在过去十年内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截至目前,陕西猕猴桃的年产量已达到XX吨,占据全国总产量的XX%。
同时,陕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覆盖面积已达到XX万亩,其中主要集中在XX地区。
2. 品质和口感陕西的猕猴桃质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由于陕西地理环境的优势,陕西的猕猴桃味道酸甜可口,果肉细腻多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3. 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陕西猕猴桃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
由于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对水果品质的要求提高,对猕猴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陕西的猕猴桃主要销售到国内其他省份和一些出口市场,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市场、超市和电商平台。
二、陕西猕猴桃产业存在的问题1. 品种单一目前,陕西主要种植的猕猴桃品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某一或几个优势品种上,缺乏品种多样化。
这导致了市场竞争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产业链不完整陕西的猕猴桃产业链相对不完整,除了种植和销售环节,缺少相关的原材料供应、加工和包装等环节的完善。
这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制约,限制了陕西猕猴桃产业的附加值提升。
3. 品质控制不够严格由于猕猴桃的种植和采摘等环节存在一定的技术要求,一些种植户和农民对于品质控制的意识不够强烈,导致部分猕猴桃质量无法达到市场标准,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4. 市场推广力度不够尽管陕西的猕猴桃品质较高,但由于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
这导致了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未能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三、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对策1. 培育新品种加大对猕猴桃新品种的培育力度,通过技术研发和育种工作,培育出更具市场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新品种。
猕猴桃行业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猕猴桃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的水果,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喜爱。
本篇文章将从行业研究结论和发展建议两方面对猕猴桃行业进行分析。
一、行业研究结论1.市场需求: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度提升,对天然有机水果的需求增加,猕猴桃市场潜力巨大。
2.行业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但还存在一定的品质不稳定性问题。
3.市场竞争:猕猴桃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价格战频繁,企业需通过品牌建设和创新来区别竞争对手。
二、发展建议1.提高品质:加强猕猴桃种植管理,改进果树品种和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和口感的稳定性。
加强果园管理,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2.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采取多渠道推广的方式,如线上和线下结合,如社交媒体营销、电视广告等,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3.引入新技术:猕猴桃行业可以引入新技术,如无土栽培、水培等,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提高果实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此外,可以利用果农合作社等方式,集中采购技术设备,实现共享资源,降低成本。
4.拓宽市场渠道:除了传统的批发市场和超市销售,猕猴桃行业可以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
可以与酒店、餐厅等合作,推出相关猕猴桃制品,如果汁、酸奶、果酱等,进一步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销售额。
5.加强行业合作:猕猴桃行业内部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可以成立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共同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
此外,与其他相关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如物流、冷链等,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
总结起来,猕猴桃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潜力,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通过提高品质、品牌建设和创新、引进新技术、拓宽市场渠道以及加强行业合作,猕猴桃行业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2023年猕猴桃深加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猕猴桃作为一种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水果,在近年来逐渐成为深加工行业的热门产品之一。
猕猴桃深加工产品包括果汁、果酱、果脯、干燥片等,市场前景广阔。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竞争环境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对猕猴桃深加工行业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1.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猕猴桃作为一种健康、美味的水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和喜爱度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健康更为关注,对天然、无污染、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和饮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猕猴桃深加工产品提供了市场需求的支撑。
2. 全球市场巨大猕猴桃是一种大众化水果,国内外市场均有很大的潜力。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猕猴桃深加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二、竞争环境1.行业竞争加剧随着猕猴桃深加工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2.入门门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猕猴桃深加工行业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过高的技术、设备和资本投入,这为很多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3.品牌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因素面对竞争加剧的行业环境,品牌建设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做好市场定位,确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风格和特色,以及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口碑影响力,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因素。
三、政策支持1.国家政策鼓励深加工为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对深加工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财政扶持等,加大对深加工企业的支持。
2.地方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包括对企业提供土地、资金、技术咨询等支持,适当减免企业税费负担等,加大了对猕猴桃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以上就是猕猴桃深加工行业市场环境的分析。
在猕猴桃深加工行业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该注重做好市场调研,制定适当的策略,紧抓市场机会,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一、引言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地处秦岭北麓,是我国猕猴桃的最佳优生区。
近年来,眉县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扩规模、提品质、抓营销、创品牌”的思路,全力打造猕猴桃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眉县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二、产业发展现状1. 猕猴桃产业眉县猕猴桃产业始于1978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
截至2021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2万亩,总产量51万吨,产值32亿元。
眉县猕猴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和“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 农业产业在猕猴桃产业的基础上,眉县还大力发展大樱桃、草莓、葡萄等鲜杂果、牛羊猪鸡以及中蜂等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
全县贫困户种植业规模达到1.78万亩,其中猕猴桃面积1.52万亩,养殖业规模稳定在1.2万头只。
3. 农产品加工产业眉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了以猕猴桃加工为主,其他农产品加工为辅的产业链。
目前,全县拥有猕猴桃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
三、产业发展优势1. 地理资源优势眉县地处秦岭北麓,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层深厚肥沃,为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2. 政策扶持优势眉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人才优势眉县积极发挥各类人才作用,推动产业发展。
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猕猴桃试验站,推动产业标准化和产业化。
四、产业发展建议1. 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眉县猕猴桃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2. 深化产业链条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3.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
4. 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眉县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作者:吕小锋周启清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8期摘要文章对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从陕西省的实际状况入手,对猕猴桃的生产条件,技术支持及市场状况,发展的有利条件等进行了分析。
进一步分析了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明确提出发展陕西省猕猴桃产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陕西省猕猴桃现状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1 陕西省猕猴桃的生产现状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和产量的9.48%和7.29%,猕猴桃集中栽植在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种植面积最大的周至县有34.2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3还多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县。
全省现有猕猴桃总面积有90.9万亩,总产量达到70万吨。
主栽品种:秦美、海沃德;搭配品种:亚特、徐香、红阳;试栽品种:华优、翠香、金香等。
主产区分布:西安是占64.5%、宝鸡市占29.5%、汉中市占3.7%、其他占2.3%。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高标准基地的建设。
无公害栽培技术的逐渐推广,特别是配方施肥、人工授粉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省的果品质量显著提高。
目前,全省猕猴桃平均亩产上千公斤,优质果率达到70% 以上,种植面积明显加大。
2 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优势2.1 生态优势陕西省是世界野生猕猴桃种植资源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
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必须在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下才能完成,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自然分布区域,属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阔叶与南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在这个区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植物繁茂。
陕西省猕猴桃广泛分布在秦岭北麓、渭河南岸,海拔400m-800m的地区。
这一区域是猕猴桃的最佳生长区,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没有污染,不但是猕猴桃的种植集中区,而且还是人工栽培、加工利用的发祥地,特别是秦岭北麓地区。
果农之友2023.3产业发展周至县是西安的西大门,因“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负盛名。
全县总面积2974千米2,其中山区地形面积占比达到76%,秦岭北麓面积占据西安市秦岭北麓总面积的41.8%,2021年农业产业增加值42.24亿元,增长8.7%。
周至县自然生态优越,襟山带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县域森林覆盖率为66.6%,境内河流年径流量达10亿米3。
周至县农业特色鲜明,规模特色产业以猕猴桃、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占据主导地位,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同时也是西安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地,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首批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等荣誉。
1发展成效显著周至县位于秦川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冷暖适中,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地下水源充沛,特别适宜优质猕猴桃的种植和生产。
多年来,周至县始终坚持农业兴县的理念,确立了猕猴桃产业兴县富民的支柱地位,已成长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荣获“中国猕猴桃之都”、“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先进县”等美誉,周至猕猴桃已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51.74亿元蝉联中国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
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43.2万亩,约占全国的15%,全球的12%;年产鲜果53万吨,约占全国的25%,全球的15%,年产值达60亿元;果农人均收入接近1.4万元,批准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电商和微商经营户4000余家,从事猕猴桃相关产业的人员超过30万人,形成了产销加一体化的良好经营格局(图1)。
2猕猴桃产业存在问题突出2.1果农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新技术推广缓慢周至县从事猕猴桃生产和管理的果农,年龄在55~60岁的占所有果农的75.5%以上,且初中文化程度达到93.6%,年龄大,体质弱,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任选锋1,张丽楠2,芮敏3(1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周至县分校陕西周至710400;2重庆臻创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重庆400000;3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乾县分校陕西乾县713300)摘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经过40余年的持续和大力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掌握现状,查找问题,提质增效,寻求更大发展,日益成为猕猴桃产业面临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