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世界历史上的主要战争.doc
- 格式:doc
- 大小:29.51 KB
- 文档页数:6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讲与练-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考点连接】【一】两次世界大战【二】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1、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通过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欧洲、西亚、非洲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确定了确立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评价:该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定了战后和平秩序;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持下去2、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1〕冷战政策:〔美国推行霸权主义〕〔2〕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的成立;解体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91年〕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中国应对策略: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2〕西欧经济的发展: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1993年1月1日〔世界最大经济体〕〔3〕日本的崛起:特点:①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②受1974到1975年经济危机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③80年代中后期,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正在谋求政治大国〔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归纳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战争之一。
它爆发于1914年,由多个国家和联盟之间的冲突引发。
这场战争的原因包括国家的殖民欲望、贸易争端、民族主义和防御盟友等。
主要的战斗地区包括欧洲、非洲和中东。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毁灭性和有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由纳粹德国的侵略和日本的对外扩张引发,全球各个大国和势力参与其中。
此战争的结果包括大规模杀戮、种族灭绝、以及全球秩序的重塑。
3. 冷战 (1947-1991)
冷战是两个主要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军备竞赛。
虽然没有发生直接的大规模冲突,但冷战期间却发生了一
系列的代理战争,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阿富汗战争 (2001-至今)
阿富汗战争是一场由美国和北约盟友对塔利班和恐怖主义组织作战的冲突。
这场战争始于2001年,是为了打击塔利班(支持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统治。
战争至今仍在进行中,对阿富汗和国际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 中国抗日战争 (1937-1945)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这场战争在抵抗和抗争中,定义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中国的胜利对于世界历史和东亚地区的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9年中考历史单元复习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二)剖析重、难点2.德意法西斯在二战中扩张的过程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1)进攻顺序为:先是中欧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再是向东进攻波兰,然后向西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西欧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英国等。
法国战败、英国遭到猛烈轰炸之后,德国又掉头向东进攻苏联,特别是苏联首都莫斯科、重镇斯大林格勒。
总体上呈现出逆时针进攻方向。
在法国被占领前,德国的扩张是一路顺利。
之后,德国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2)德国在扩张之初顺利进展和后来遇到挫折的原因分析:二战爆发后,英法虽然对德国宣战,但在绥靖政策的指导下,实际上是宣而不战。
原因是它们鼓励德国在灭亡波兰之后进攻苏联。
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
德国就是在这种纵容之下,出其不意地向西进攻,使得英法措手不及,出现了敦刻尔克的狼狈撤退、英国遭到猛烈轰炸甚至法国被占领的情况。
之后,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认清德国法西斯的真实意图后,不再以苏联作为主要对手,而是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敌,使德国扩张进程步步受挫。
这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1940年四五月英国遭到轰炸,法国投降。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
1943年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1)原因:第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则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很快恢复,并取得很大的发展。
第二十二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早期的世界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限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 2018·东营垦利模拟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为从头切割世界形成了三国联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公司。
以下表示图中属于三国联盟的是( )2.( 2018·大庆中考 ) 此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场典型的阵地战和耗费战,两方共伤亡 70 多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此战斗是( )A.雅克萨之战B.萨拉托加战斗C.凡尔登战斗D.太平洋战争3.( 2018·江西中考 )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 奥匈帝国 ) 为了在欧洲抢夺霸权,就依靠武力奴役另一个微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遣其成员参加一场因为分赃不均而惹起的大屠戮。
”资猜中的“大屠戮”是指( )A.亚历山大东征B.美国独立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4.( 2018·东营区模拟) “大战历时 4 年多,将30 多个国家和地域的15 亿人口卷入,飞机、坦克、毒气初次用于战争,两方死伤达 3 000 余万人,经济损失 3 400 多亿美元。
”( )对上述资料解读正确的选项是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③科技的不妥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爱惜和平,反对战争A.②③ B .③④C.②③④ D .①④5.( 2018·东营河口模拟) 列宁说:“俄国革命之因此这样简单发生,不过因为俄国遇到沙皇政府及其野蛮的压迫,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遇到战争的劫难和痛苦。
”列宁所说的革命和战争分别是( )A.二月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B.二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C.十月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D.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6.( 2018·陕西中考 )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月》中以为:“假如说法国大革命找寻的理想,传以后代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 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质结果,却比1789 年更加深远。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大练兵-全球战火再起1、德意日法西斯暴行:德国: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意:入侵埃塞尔比亚;日:南京大屠杀、731部队2、《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大战到顶峰的标志。
3、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斯大林格勒会战——不仅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4、决定建立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09抚顺中考]纳粹党为打击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制造的事件是A.二二六兵变B.国会纵火案C.七七事变D.慕尼黑阴谋【解析】此题考查德国纳粹党的暴行。
德国共产党以及其他进步力量。
德国纳粹党策划焚烧了德国国会大厦,借机嫁祸共产党。
2、[09江西中考]1938午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
”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A、德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解析】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举行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英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只能换来短暂的和平。
3、[2017·山东聊城市]右图所示军事行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第二次也界大战全面爆发C、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解析】4、[09衡阳中考]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
从图上“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与以下文献相关的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解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1〕欧洲战争策源地——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其暴行有:①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②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屠杀犹太人。
意大利的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在1922年上台,其暴行有1935年意大利入侵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2〕亚洲战争策源地——日本,在中国制造的暴行:①1937年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②建立731部队,利用活人做细菌实验。
2、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轰炸了小镇格尔尼卡。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由此创作了壁画《格尔尼卡》,揭露了法西斯的侵略暴行。
3、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首领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定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协定》的签定是二战爆发的导火线。
《慕尼黑协定》是英、法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二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5、“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全面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6、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7、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8、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9、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10、1945年,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
主要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②苏联对日作战;③成立联合国。
11、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列强的侵略和人民的抗争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一】鸦片战争〔1840、6〕1、林那么徐虎门销烟〔1〕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2〕过程:1839、6,缉拿烟贩,缴获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3〕意义:说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2、中英《南京条约》1842、8〔1〕《南京条约》内容:赔款--------2100万元。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通商口岸-----广州,福州,上海,厦门,宁波。
税收---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社会发展阶段: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2、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总共150多万平方公里〕〔1〕1858年《爱珲条约》: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领土面积最多;《尼布楚条约》待议地区包含在内〕;〔2〕1860年《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3〕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4〕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3、左宗棠收复新疆〔1〕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
2019中考历史二轮练习考点分专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3个〕考点 1.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偷袭波兰,实施“白色方案”计划;2.二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代号为“虎虎虎”。
考点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疯狂扩张,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走向联合。
〔2〕建立:1942年1月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内容:各签字国暴政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5〕作用: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特点: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的联合。
2.雅尔塔会议的史实〔1〕背景: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2〕与会国:苏联.美国.英国1945年2月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3〕内容:分区占领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等。
〔4〕意义: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考点3.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
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VS德既是苏德战场.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又是整个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英美等VS德二战期间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败亡。
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5月苏VS德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着标志欧洲战事结束。
【知识扩展】1.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二战结束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专题九战争与和平一、两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德国为主导)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转折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4、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交战双方都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重新划分世界)5、影响:给各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代号白色方案)→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代号“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
4、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计划)。
影响——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决定建立联合国;苏联结束欧战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世界历史上的主要战争【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3、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大战的影响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5、一战的性质:非正义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2、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即: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4、影响:
〔1〕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3〕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纵容了侵略,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过程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B:1940年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
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
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
C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企图第一次没有得逞,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达到最大。
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大战性质的变化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由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演变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8、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从而加速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二〕、雅尔塔会议见专题九第一部分〔四〕
9、战争的结束
〔一〕、欧洲战场:〔1〕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2〕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
〔二〕、亚洲战场: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2)其他重要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
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等等。
11、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2、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12、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法西斯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二战”。
②战争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③性质不同:“一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④危害程度不同:“二战”的规模更大,给世界带来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更大
【三】美苏冷战
A: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B:时间:1947年-1991年
C: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D: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E: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
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四】中东战争
A:背景:一战后,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成立。
B:中东矛盾:列强矛盾;巴以矛盾;宗教矛盾。
C:中东战争: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就发生了四次战争。
经过历次中东战争,双方逐渐认识到不可
能用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利,才有可能为中东地区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D:中东问题的焦点是巴以之间的冲突与和谈;巴以冲突的核心是土地问题。
【五】科索沃战争
A:原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美国霸权主义把其转化为国际冲突,威胁世界和平。
B:爆发: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和平”与“人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并发动空中打击,南联盟损失惨重。
C:评价:北约的这次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它破坏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原那么,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干涉,对公认的国际法准那么的践踏,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和有关大国的干预和制约。
D:影响:说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