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青春有格》精品教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章《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青春的坐标”,第二节“培养青春的品格”,第三节“青春有格,人生有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品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青春励志视频,激发学生对青春的向往,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第一节“青春的坐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认识青春的重要性。
(2)学习第二节“培养青春的品格”,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青春品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学习第三节“青春有格,人生有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青春的坐标生理变化心理变化2. 培养青春的品格积极向上自我保护3. 青春有格,人生有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生梦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其影响。
(2)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青春品格?(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青春有格,人生有梦”的理解。
2. 答案:(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包括身体外形、内部器官、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增强、情感丰富、自尊心增强等。
这些变化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1.3《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往往容易迷茫和犯错。
教材通过案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到青春期有格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有格。
这一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自我和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情感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意义,认识到青春期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做到有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到有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2.引导法:通过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实践法:通过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有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和教案。
2.案例和材料:收集一些关于青春期的案例和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活动和练习:设计一些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关于青春期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思考青春期的意义和困惑。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关于青春期的案例和材料,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理解青春期的困惑和问题。
《青春有格》精品教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青春期的烦恼与挑战,探讨青春期自律与他律的重要性,培养青春有格的观念,以及学会如何做到自律与他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烦恼与挑战,认识到自律与他律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青春有格的观念,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青春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青春有格》。
2. 新课内容呈现: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烦恼与挑战,强调自律与他律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青春期自律与他律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青春期自律与他律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自律与他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律与他律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的烦恼与挑战2. 自律与他律的重要性3. 青春有格的观念4. 实践中的自律与他律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做到自律与他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同时,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促进家校共育。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青春期自律与他律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青春期自律与他律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自律与他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1.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分析实例中认识到自律与他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青春有格》精品精品教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下《青春有格》精品教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章《青春有格》。
主要内容包括教材第1课时《青春期我们》和第2课时《我们价值观》,详细阐述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探讨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康人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期成长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提升法治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积极面对青春期带来困扰,健康度过青春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树立正确价值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困扰,培养健康人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春期生理变化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期关注,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1)讲解教材第1课时《青春期我们》,分析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
(2)讨论青春期带来困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
3.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青春期心理短片,让学生感受青春期心理变化。
(2)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康人格。
4. 例题讲解:(1)教材第2课时《我们价值观》例题讲解。
(2)随堂练习:分析生活中遇到价值观念冲突,引导学生正确判断。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2. 树立正确价值观3. 健康度过青春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谈谈你对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解。
(2)你认为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表现及影响。
(2)正确价值观树立方法及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解程度,以及价值观树立情况。
2. 拓展延伸:(1)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组织道德与法治知识竞赛,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七下3.2《青春有格》教案课题《青春有格》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知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
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健全人格:明白青春要有自己的格调,要有至善的追求。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重点问题:1 行己有耻的含义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 止于至善的含义4 榜样的作用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引出本课主题——青春有格学生分组,写一写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如何理解“格”?讲授新课第一目:行己有耻探究一行己有耻含义思考: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含义吗?提示: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思考:同学之间搞恶作剧的行为可取吗?提示:不可取,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身心健康。
阅读名人名言:行己有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名言?学生分享关于此类的名言探究二行己有耻的要求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提示:知耻是有所不为的前提,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思考: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人要有羞耻之心,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要反思其不良影响,并加以改正。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思考:高某某终身禁止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如何看待王某的行为?提示:王某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其他车辆,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防沉迷系统、法律规定等都是外在约束,如何才能让学生戒掉“网瘾”?提示:外在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诱惑,做到心中有格,行为有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他们在学习《青春有格》这一课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知道如何抵制不良诱惑,做到心中有格,行为有度。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成长。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知道如何抵制不良诱惑,做到心中有格,行为有度。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教学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4.案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5.小组讨论:提前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青春期?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3.2《青春有格》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知道遵守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知道遵守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青春有格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3.2《青春有格》。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讲解。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有格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青春有格的理念。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青春有格的内涵,并说明如何在生活中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的目标,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如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的价值,认识到青春是人生中宝贵的阶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
3.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习惯,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自省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用于模拟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青春的认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巩固(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青春有格》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2.青春有格》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个性和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有规范和底线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但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他们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但缺乏深度分析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期是个性和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2.培养学生规范和底线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
2.难点:培养学生规范和底线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法治观念。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青春期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一下青春期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他们对青春有格的理解。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底线意识,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讲述青春的含义、青春期的特点以及如何度过有意义的青春期。
本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理解青春的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念的建立有着强烈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同伴关系,同时也开始面临各种生活压力。
因此,他们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青春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理解青春的价值,知道如何度过有意义的青春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春期的特点,青春的价值,如何度过有意义的青春期。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青春的价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青春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青春期特点和价值观念。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准备教学PPT,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
提问:“你们觉得青春期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青春期特点和价值观念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度过有意义的青春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度过有意义青春期的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
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
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
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
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同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多媒体显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活动三:说一说
(1)《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是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阅读---------阅读感悟微尘”
(2)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
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多媒体显示)
活动四:探究合作
探究合作一(教材探究与分享p30)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
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多媒体显示)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
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探究合作二
(3)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小明平时做到的事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多媒体显示)
探究合作三
(1)你如何看到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一个人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地信念和刚上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板书设计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