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企业文化的演变规律 - openeduahcn
- 格式:ppt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20
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什么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提到企业文化,大家都不陌生。
大家知道,企业文化的演变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文化的演变过程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
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美国现代管理方法,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70年代在平稳度过两次石油危机后再次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进入 80年代之后大有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
而对日本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如何解决困扰美国企业界的各项难题,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些学者的研究汇合成了一股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1981年 ~ 1984年,接连出现了5本企业文化方面的专著,它们是《未来的企业》、《Z理论 -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西方企业文化》等,它们奠定了企业文化学科体系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按其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迪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专家阿伦·肯尼迪的观点,可以归纳为5点:①企业的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最主要因素;②企业的价值观,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③企业中的英雄,它是英雄人物价值观的“人格化”,为广大员工提供了效法的具体典范;④企业的典礼及仪式,它是一种企业活动,亦即由有系统、有计划的日常例行事务构成的动态文化,它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得以健全和发展; ⑤文化网络,它沟通公司基层组织,是传递价值观和英雄意识的渠道。
1985年 ~ 1986年,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并且陆续在我国传播媒介上出现各种介绍、研究企业文化的作品。
从此我国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生长点。
华为企业文化的演进既然企业文化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企业文化实际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基于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的著作《模仿律》中衍生而来的扩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再结合企业文化的形成规律,可以总结出企业文化演进的真正逻辑,如图所示。
图企业文化演进的真正逻辑1. 企业文化的混沌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企业创业阶段的前期,因为企业尚处于草创阶段,企业经营者缺乏足够多的阅历,所以这一阶段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基本上处于蒙昧的状态,不仅没有成文的企业文化,甚至也没有培养企业文化的意识。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草创时期的企业身上就看不到企业文化的影子,实际上这一阶段的企业文化正在以人们常见的形式存在,那就是情感。
在企业的草创阶段,管理者既没有意识也没有精力去考虑企业文化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根据经营的实际需求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订立几条简单的管制性规则,以期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在讲人情、讲义气的环境中能够同甘共苦,渡过创业时危险期。
2.企业文化的觉醒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在经历完草创时期的混乱和蒙昧时期之后,相关企业便逐渐走上了创业的正轨,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企业经营者会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的缺位,并会初步认识到确立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而促使企业经营者产生这种意识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初创型企业刚刚步入发展正轨的时候,原有的“人治”型管理制度势必会和正规化、契约化、纪律化的现代企业治理要求相矛盾,企业的经营者要想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摒弃原来在管理公司过程中的人情世故。
另一方面,随着创业型企业逐步走上发展正途,其员工规模也会扩大,而公司的新人不可能都是相关企业管理者的亲朋,当员工和领导之间不存在固有的人情关系时,情感式管理也就无法奏效。
只有适时地插出企业文化的大旗,才能在新进员工的内心产生共鸣。
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虽然已经渐渐显露出了雏形,但由于相关企业经营者认知上的不足。
在执行层面和心理层面还会稍显稚嫩甚至是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