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15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1)
- 格式:doc
- 大小:333.00 KB
- 文档页数:17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糖类代谢。
识记:脂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
知道: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用“文字图表”总结知识,培养对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
2.理解“三大代谢”的生化机理与人体健康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合理膳食,自我保健。
情感目标1.通过“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的学习,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认识自然。
2.通过“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介绍,初步懂得预防疾病的生活常识。
●重点·落实方案重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落实方案1.通过复习初中生物学中有关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场所及催化机理,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2.用多媒体课件或形体语言分析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3.用文字图表方式描述三大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变化过程。
●难点·突破策略难点1.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突破策略1.联系生活实际,分节突破,集中比较。
2.彩笔板书,用图解的方式理清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3.配用题例,强化课堂训练。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人体的消化系统及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2.投影片:课堂练习题例;消化液和酶对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图表。
3.彩色粉笔:红、黄、蓝若干支。
●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结合一日三餐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提示学生在教材中寻找“饥饿”“肥胖”“脂肪肝”的形成原因,使学生在对敏感问题而兴奋的前提下,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教材。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疑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将知识点的关键词语或基本过程认真做笔记,切记“笔记不能耽误听课”。
课堂练习要勤于思考、勇于发言,简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课后作业要趁热打铁、独立完成;及时巩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知识结构。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高三生物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 本周教学内容: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二. 学习过程:1.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要从来源和去路上进行分析。
蛋白质代谢往往是考试的,因为它对人体的影响更大,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并且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贮存,每天都在不断更。
2. 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其联系的桥梁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3.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其代谢过程是否顺畅在某种程度体现了人体机能是否完善。
【典型例题】[例1] 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的氨基酸是()A. 增加了氨基酸的数量B. 不增加氨基酸的数量C. 必需氨基酸D. 非必需氨基酸解析:氨基转换作用是将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其他化合物,使此化合物变成氨基酸,而被转移掉氨基的那个氨基酸就不再是氨基酸了。
也就是说,氨基转换作用是以失去一个氨基酸为代价去形成一个的氨基酸,因此在总量上,细胞内的氨基酸并没有增加。
既然这个氨基酸可以在细胞内通过转化而形成,不是只能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因而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D[例2] 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组织细胞才能正常完成其功能,下图表示维持血糖浓度稳的相关结构。
(1)胰岛素能“打开”图中哪些生理过程。
(2)解释健康人的血糖含量怎样从正常水平转变为水平Y 。
解释健康人的血糖含量怎样从正常水平转变为水平Z 。
(3)健康人从血糖水平Y恢复为正常水平,激素是如何调节的。
解析:对图的认识必须清楚各图标的含义,在图中面积最大的是血液,其内的糖是血糖。
血糖浓度的稳依赖于肝脏、肾、胰岛器官的协调活动。
胰岛素的功能是降低血糖,通过促进血糖的分解和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实现,即从来源和去路两方面控制。
L和N刚好是这两者的开关。
另外通过图象分析,X 水平为正常水平,Y水平为高水平,而Z水平为低水平。
2015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人和动物体内三
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名词: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
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
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
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15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二生物知识点。
第八讲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代谢的基本类型重点、难点知识剖析【准备】1.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能直接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吗? 2、在进入细胞之前要经过什么生理过程? 3.所有营养物质都要经过消化才能吸收吗? 4.人体内有哪些常见的消化酶? 考点一、糖代谢 【基础】血液中葡萄糖(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作用⑦尿素【拓展】1.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什么?2、调节血糖浓度的方式有哪些、其中的激素有哪些?考点二、蛋白质代谢【基础】人体细胞中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拓展】1、血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什么?2、.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能贮存吗?3、区别: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是人和动物对氨基酸的两种利用情况,但通过转氨基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后,产生的不含氮的化合物的去路相同,即都可以转化成糖类或脂肪,也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考点三、脂类代谢 【基础】人体细胞中脂类物质的来源与去路【拓展】1.脂类可分为哪三类?2.为什么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而不是糖类或蛋白质?考点四、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基础】①同时进行,相互联系②有条件转化:如糖类只有在情况下才能转化为脂类;可大量转化为,而不能大量转化为。
③相互制约:正常情况,由供能;糖代谢障碍,由供能;糖类和脂肪摄入不足,由供能。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注:图中的虚线箭头指。
【拓展】1、是三大类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枢纽,因为其产生的是三大类营养物质联系的桥梁.2、主要供能物是,主要储能物是,主要结构物是,主要遗传物质是。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比较:相同点:主要来源都来自于。
都包括代谢和代谢。
都要的催化。
都可作为能源物而发生。
共有的代谢产物是,代谢的主要场所均在。
不同点:(1)作为能源物质时的供能地位不同:(2)贮存情况:(3)代谢终产物:考点五、三大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糖代谢与人体健康:【基础】血糖含量:正常值为;血糖含量为mg/dL,出现等低血糖早期症状;血糖含量小于mg/dL,出现等低血糖晚期症状;血糖含量超过mg/dL,叫做高血糖;血糖含量高于mg/dL,出现尿糖。
【拓展】1、低血糖与贫血均会出现惊厥和昏迷等症状,为什么?2、对低血糖早期症状的救治方法——对低血糖晚期症状的救治方法——3、出现尿糖的原因有:如何鉴定?B、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基础】1、肥胖的原因:如果长期供能物质(如糖类)多,消耗少,导致的状态;使①②从而导致肥胖。
这种肥胖可以通过措施来治疗。
2、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功能不好或者缺乏,造成合成受阻,脂肪堆积易形成脂肪肝,长期发展下去导致肝硬化。
合理,适当的,并注意吃一些含较多的食物,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
C、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1、人体每天都必须摄入足够的。
否则会出现。
这对等人群更为重要。
2、中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种类较齐全,有些的蛋白质缺某些必需氨基酸。
人的食物种类不能过于单一(如只吃大米),故要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
【拓展】1、人每天必须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特别是青少年)。
因为:①,②,③。
2、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1)在糖代谢中的作用:(2)在脂代谢中的作用:(3)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例1.人和动物体的物质代谢只发生在A.消化道内 B.肝脏内 C.内环境 D.细胞内例2.形成脂肪肝的原因有①肝脏功能不好②磷脂合成减少③磷脂合成增多④脂蛋白合成受阻⑤脂肪不能从肝脏顺利运出⑥喜欢吃肥肉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⑥例3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B )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例4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A )A、胰岛、肝脏、肾小管B、胰岛、胆囊、肾小管C、胰岛、胆囊、肠腺D、胰岛、胆囊、肝脏例5 (2003年上海生物卷)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都可出现的是①可在体内储存②在体内可相互转化③分解后能释放能量④能和尿素生成水、CO2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例6(多选)某运动员运动后感到饥饿,此时,血液流经肝脏后,增加的成分是A .葡萄糖B .乳酸C .尿素D .有毒物质 例7蛋白质代谢是以氨基酸形式进行的,血液中氨基酸通过一定的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氨基酸代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血液氨基酸的来源中,①是指_______;②主要是指机体内 的水解;能转变为部分氨基酸的物质③来自于____,该类物质通过____作用转变为氨基酸。
(2)在氨基酸的去路中,④是指____,NH 3随着血液入肝后转变成⑤_____;酮酸氧化分解的终产物⑥为____;以酮酸为原料合成的非蛋白性物质⑦包括___。
(3)在氨基酸的去路中,⑧是指_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区别于④的特点是___________;以血液氨基酸合成的物质⑨包括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肠道吸收 组织蛋白 糖类代谢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氨基转换作用 (2)脱氨基作用 尿素 CO 2+H 20 糖类和脂肪 (3)氨基转换作用(转氨基作用) 无 NH 3生成,但有酮酸生成 各种组织蛋白质、酶和某些激素例9、下图表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共有的代谢终产物是,蛋白质特有的代谢终产物是 。
(2)糖类在代谢过程中可通过[d] 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化验人体血液中 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是否患有肝炎等疾病的 一项重要指标。
(3)某人患有糖尿病,一日三餐只吃一些蔬菜、瘦肉和 牛奶,结果发现其尿中仍含有较多C 6H 12O 6,由此说明体 内发生了图中 过程,称为 作用。
(4)某学生身高1.55m ,体重80kg ,父母让其多吃米饭,不吃荤菜。
一段时间后,其体重有增无减,原因是体内发生了图中 过程所致。
医生认为该同学营养不良,其所缺少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科学的减肥方法应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 和 。
考点六、新陈代谢的概念 【基础】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 的总称。
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 ,又有 。
同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能量代谢,同样异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新陈代谢( )( )( )代谢( )代谢能量代谢。
生物体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考点七、新陈代谢的类型【基础】【拓展】光能自养与化能自养的区别:例1、下列生理现象中,属于同化作用的是()A、丙酮酸进一步分解形成CO2B、变形虫把废物排出体外C、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固定CO2而形成糖D、姐妹染色单体散乱排列例2、(1997上海)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的异养型和自养型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B、能否利用光能C、能否利用化学能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例3、我们所食用的蘑菇一般用牛粪作培养基来栽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蘑菇细胞中不可能含有( D )A、核糖体B、线粒体C、细胞核D、叶绿体例4、经常疏松土壤,会使土壤中的氨态氮和硝态的比例发生何种变化( C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例5、判断某生物异化作用类型是否属于无氧呼吸型的主要依据是( B )A.能否进行无氧呼吸B.在有氧的条件下受抑制C.能否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D.在无氧的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例6、将一瓶洗碗水加盖,放在窗台上搁置一年,发现其经历了浑浊、黑臭、变绿三个阶段的变化。
问其中生活的生物类群变化是()A、厌氧型微生物→需氧型微生物→光能自养型生物B、需氧厌氧型微生物→厌氧型微生物→光能自养型藻类C、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异养需氧厌氧型微生物→厌氧型微生物→光能自养型生物D、自养需氧型微生物→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光能自养型生物例7、草履虫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
有人在一定的容器内、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用一种粘菌作为饲料培养草履虫。
(1)草履虫对粘菌的消化方式是。
(2)在容器里,草履虫较多地集中在培养液的上层,这说明草履虫的异化方式是。
(3)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常进行生殖。
(4)在容器里,草履虫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加,其原因是许多草履虫之间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甲、乙两种草履虫同时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乙草履虫逐渐消失。
在生态学上,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
【阅读】1.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糖类、脂类、蛋白质的各种组成成分经过相应的化学变化可以相互转变,例如,糖类可以转变成某些氨基酸,氨基酸可以转变成糖类,等等。
现在把这些联系简要说明如下:(1)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北京鸭在肥育阶段是用含糖类很多的谷类食物饲养的,经过一段时间,鸭就变肥了。
其他家禽、家畜的肥育,情况也类似。
这说明糖类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变成脂肪。
一些实验也证明,糖类可以在生物体内转变成脂肪。
例如,把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用放射性14C标记的葡萄糖引入大白鼠体内,就可以发现从组织里分离出来的软脂酸中有14C 的存在。
又如,把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它的细胞内就能够生成各种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达酵母菌干重的40%。
脂肪的组成成分是甘油和脂肪酸。
糖类可以转变成a一磷酸甘油,也可以转变成脂肪酸,所以糖类能够转变成脂肪。
糖类转变成a 一磷酸甘油的化学步骤是:葡萄糖可以经过糖酵解途径变成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可以转变成为a一磷酸甘油。
葡萄糖可以经过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再经过氧化脱羧反应转变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再经过脂肪酸合成途径可以转变成脂肪酸。
脂肪酸和a一磷酸甘油再经过脂肪合成途径生成脂肪。
此外,乙酰辅酶A还可以合成胆固醇。
脂肪能够转变成糖类吗?某些动物(例如刺猬)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已经有实验证明,脂肪分子中的甘油可以经过糖元异生作用变成糖元;由脂肪分子中的脂肪酸分解而成的乙酰辅酶A,也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成草酰乙酸,然后有少量的转变为糖类。
此外,油料植物种子在萌发的时候,动用所贮存的大量脂肪,也可以转变成糖类。
(2)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丙酮酸是糖类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
丙酮酸经过三羧酸循环可以变成a一酮戊二酸,丙酮酸也可以变成草酰乙酸,这三种酮酸可以经过加氨基或转氨基作用,分别变成丙氨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这三种氨基酸。
糖类还可以转变其他非必需氨基酸,但是在人体内却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可以在人和动物的体内转变成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