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外用药物使用小知识.docx
- 格式:docx
- 大小:46.60 KB
- 文档页数:1
药膏正确涂抹使用指南药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形式,广泛应用于皮肤疾病和创伤的治疗中。
为了确保药膏的有效性,正确涂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药膏的正确涂抹使用指南,帮助您正确使用药膏,以达到最佳疗效。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药膏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洗手:在涂抹药膏之前,务必将双手洗净并彻底擦干,避免细菌或其他污染物进入药膏中。
2. 清洁患处:使用温水和无香味的肥皂轻轻清洗患处,确保皮肤表面干净,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二、涂抹药膏的步骤下面是正确涂抹药膏的步骤,可根据个人需要做出适当调整:1. 取适量药膏:根据医生的建议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指导,取适量药膏。
不要过量使用,以免造成药效过强或其他不良反应。
2. 均匀涂抹:用手指或无菌棉签,将药膏均匀涂抹在患处上。
如果药膏涂抹面积较大,可以使用无菌棉球或专用涂抹棉,确保涂抹均匀。
3. 轻柔按摩:用指尖轻轻按摩药膏,帮助其渗透到皮肤中。
避免过度按摩或用力拉扯皮肤,以免刺激皮肤或加重疼痛。
4. 避免接触眼睛或黏膜:在涂抹药膏时,请避免接触眼睛、口腔或其他黏膜部位。
如不慎接触,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建议。
5. 包扎覆盖:根据医生的建议,在药膏涂抹完毕后,可以根据需要用适当的无菌敷料进行包扎覆盖,保持患处清洁和湿润。
三、注意事项为了确保药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保持皮肤清洁:在使用药膏期间,保持皮肤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请避免与污垢或其他刺激物接触,及时清洗患处。
2.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膏。
遵循医嘱可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疗效的最大化。
3. 定时使用: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使用药膏。
如果忘记使用,请尽快补救,并咨询医生是否有特殊的操作要求。
4. 避免共用:使用药膏时避免与他人共用。
每个人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可能不同,共用药膏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5. 随时咨询医生:如果在使用药膏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
涂抹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涂抹药物是一种常见的用药方式,可以直接将药物涂在患处或者皮肤表面进行治疗。
以下是正确使用涂抹药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1.清洁双手:在涂抹药物之前,先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以防止细菌或污垢进入药物中。
2.清洁患处:用温水和温和的洗面奶或肥皂轻轻清洁患处,并用干净的毛巾轻拍干。
3.打开药物: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打开药物,可以用专用的药物开瓶器或根据药物包装的要求撕开或旋开。
4.按照剂量要求涂抹:根据医生或说明书的建议确定正确的涂抹剂量。
可以使用棉签、纱布或指尖等工具进行涂抹。
5.均匀涂抹: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在患处上,可以轻轻按摩或用手指轻轻拍打,以帮助药物更好地吸收。
注意事项:1.仔细阅读说明书:在使用药物之前,仔细阅读药物包装上的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
2.遵守用药剂量和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或药物说明书上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不要超过建议的剂量或频率,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涂抹药物的时间不应太长,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用药时间。
如需长期用药,请遵循医生或说明书上的指示。
4.避免双手接触眼睛、口鼻等部位:在涂抹药物后,避免用药的手接触眼睛、口鼻等易受感染的部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5.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一些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发生变化或引起副作用。
因此,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除非得到医生的许可。
6.注意保存药物: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妥善保存药物,避免过热、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7.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双手、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和衣物,并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衣物。
你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吗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皮肤疾病、疼痛和炎症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外用药物的重要指导原则:1. 阅读药物说明书:- 在使用任何外用药物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药物说明书将提供关于药物的详细信息,包括用途、剂量、适用人群、副作用和可能的相互作用等。
2. 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指示:- 确保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示使用药物。
他们会根据你的病情和需要为你开具适当的用法。
3. 清洁和干燥皮肤:- 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确保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干燥和清洁。
这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吸收和发挥作用。
4. 使用适量的药物:- 使用足够的药物涂抹在受影响的皮肤区域,但不要过量。
使用过量的药物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5. 避免涂抹在健康皮肤上:- 避免将药物涂抹在健康皮肤上,因为药物可能会干扰健康皮肤的功能,并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6. 避免涂抹在开放性伤口上:- 避免在开放性伤口上使用外用药物,因为药物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感染和疼痛。
7. 避免涂抹在眼睛附近:- 避免将药物涂抹在眼睛附近,因为药物可能会刺激眼睛并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8. 避免频繁使用:- 避免频繁使用外用药物,除非经过医生的指示。
频繁使用药物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9. 注意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如果你经历不寻常或严重的副作用,请立即咨询医生。
10. 不要共享药物:- 不要与他人共享你的药物,即使他们有相似的症状或疾病。
每个人的药物需求和反应是不同的,共享药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风险。
总的来说,正确使用外用药物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指示,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可以确保你正确地使用外用药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引导语: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
那应该如何用才更加正确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
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
依占皮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
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
正确掌握皮肤病用药常识
应用药膏治疗皮肤病由来已久,如氧化锌油、硼酸软膏等。
过去医院里应用较多,现在市贩此类药物仍然不少。
应用此类药物,不仅能污染衣物,且药效并不理想,近年来已少应用。
因为搽用氧化锌油后一旦干硬如板状,其下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能加重组织的破坏。
硼酸软膏对于因皮脂缺少引起的皮肤瘙痒症或儿童的轻度干燥性湿疹,有一定疗效且无副作用。
当前市贩皮肤病药膏虽多,切不可滥用,滥用不公无益而且有害。
还有在近年来,有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软膏,不加选择的长期应用,以致后来发生皮肤萎缩现象,对此应有正确认识,并加控制应用。
应用抗生素制成的软膏,近年来发展很快,如青霉素软膏等各种软膏,常用以涂搽化脓菌感染的湿疹或皮肤表面发生的水疱,都比较方便。
因应用抗生物质较多,抗生物质的过敏问题,也随之增加。
人的皮肤与粘膜接触抗生物质后,有时可能发生过敏,并且在局部应用抗生素后,再口服或注射该抗生素,有可能发生休克或药疹。
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详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是指通过将药物涂抹到皮肤表面来治疗疾病的药物形式。
它们常用于局部治疗,如皮肤病、创伤和炎症等。
使用外用药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确保目标区域的皮肤干净,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并轻柔地擦干。
2. 涂抹适量:使用外用药时,涂抹适量的药物到目标区域。
过多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浪费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均匀涂抹: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在目标区域上,确保每个部位都受到足够的覆盖。
4. 按照说明使用:根据医生的指示或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来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并严格遵循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5.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使用外用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防止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6. 注意过敏反应:使用外用药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或刺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请谨记,以上仅是使用外用药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的使用方法还需根据药物种类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遵循。
青春年华如何战“痘”
如何使用外用药物? 使用之前,请先用肥皂与清水轻轻地洗净皮肤,用卫生纸吸干水分。
使用Benzoylperoxide,请从低浓度2.5-5%的乳胶、悬浮液或面霜开始使用,涂满所有长青春痘的整片区域,而不是只涂在痘痘上面,以免有漏网之鱼陆续冒出来。
刚开始请每天在睡前使用一次,如果效果不错,或许可以每天使用两次。
如果使用Benzoyl peroxide两个月后仍不见效,或是对您的皮肤太过刺激,请到皮肤科门诊就医,医师还有其它有效的战痘武器。
医师通常给予哪些药物用来治疗青春痘?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抗生素,有口服或外用的剂型;第二类是外用的Retinoid,每天擦一次。
使用Retinoid要避开眼睛、口腔与鼻孔,而且必须采取防晒措施,否则皮肤很容易被晒伤。
青春痘长得很多又很深,挤不出来怎么办?请不要去挤青春痘,尤其是较深的囊肿,也不要用力搓洗,否则容易留下难看的疤痕。
平时只要轻轻地用清水清洗就可以。
如果医师使用其它药物治疗青春痘的效果都不佳,可能会给予口服的Isotretinoin(商品名Accutane),每天吃一粒,持续15至20个星期。
这种药物可能会造成流产与胎儿畸型,因此孕妇不可以服用,而且服用前后一个月内也绝对不可以怀孕。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涂药法涂药法是将积压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情况二、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酌情铺橡胶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棍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7、交代注意事项,健康宣教。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涂药前需要清洁局部皮肤.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面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止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禁用。
7、涂药物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一、耳针法 耳穴埋豆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 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 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 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 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皮肤病用药用前须知
皮肤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治疗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药。
如果外用药选择或使用不当,往往无效,甚至使病情加重。
为了解皮肤病用药,做好皮肤病的防治,应首先了解皮肤的构造。
皮肤由外向内依次是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表皮还可细分为五层,具有耐摩擦、易损伤、增生快的特点;真皮内含有血管、神经、汗腺、皮脂腺、毛囊,以及痒、痛、热、冷、触觉等感觉神经末梢;皮下组织主要含脂肪。
皮肤病的主要客观表现都在表皮,而主要症状是由于侵犯真皮层的血管、神经、汗腺、皮脂腺等所引起。
皮肤病种类很多,一般分为感染性、过敏性、外伤性等。
在用药前,首先应该明确诊断是哪一类、哪一种皮肤病,没有明确前,不要盲目滥用激素类药物。
有些人把肤轻松当成万灵药,只要皮肤出现异样就用肤轻松,其不知使用不当,不但会加重病情,还可能引起种种不良反应。
比如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用肤轻松后皮肤损伤范围会增大;有些人用肤轻松造成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
因此,皮肤病选择用药非常重要,通常在急性期,由于皮肤发红、有丘疹、水泡,可用粉剂或洗剂;亚急性期除局部发红外,有轻度皮肤浸润,可用霜剂;慢性期,皮肤增厚或过度角化,可用霜剂、软膏;对一些过度角质化的皮肤还可用含酒精的制剂,以促进药物的渗透。
皮肤病除以上用药外,通常还要注意忌口,尤其是那些具有瘙痒、渗出液较多的皮肤瘙痒症、荨麻疹、各种皮炎、湿诊等,吃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葱、蒜、姜、咖啡等,能刺激皮肤感觉神经,使搔痒加重,同时刺激皮肤血管,使其扩张充血液体渗出增多,使病情加重。
过敏性皮肤病,应避免再次接触过敏物质,常易引起过敏的物质除一些药物外,还有一些动物食品如鱼、虾、蟹等。
总之,皮肤病种类多,原因复杂,一旦发生应及早请皮肤科医生诊治,争取在早期治愈,以防转入慢性使病情顽固,给治疗增加困难。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