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十三五”分散式风电开发方案公示

山西“十三五”分散式风电开发方案公示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山西省分散式风电“十三五”发展方案规划容量明细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2011-0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记者叶勇○编辑阮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绿色和平昨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装机容量连续5年翻番 “中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备最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说,“风电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并具备主导世界市场的潜能。”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2009年,中国以2580万千瓦的总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风电延续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总装机比上年增长约62%。而美国国内气候立法却始终未能成形,使得国内可再生能源行业投资信心受到了影响,2010年估计新增容量仅为5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在即将颁布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将占据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风电领域成为能源投资的热土,中国有24个省市建设了风电场,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规模浩大的国家级风电基地进入快速成长期,东海大桥海上风力发电场也于2010年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行,成为除了欧洲之外最大海上风电场。在风机生产方面,2010年有4家中国企业进入了世界风电装备制造业10强,并开始出口海外。

2020年可达2.3亿千瓦 两家机构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预测:202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2.3亿千瓦,相当于13个三峡电站;总发电量可以达到4649亿千瓦时,相当于取代200个火电厂。但报告也指出,风电上网难已经成为未来风电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尽快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明确电网企业消纳风电的责任和赏罚机制、合理规划发展、梳理并网成本分配、调动价格杠杆等,同时尽快克服风电输出预测、并网、调度、储能及电网建设等技术方面的障碍。 李俊峰表示:“我们不仅要看到风电发展的大好形势,也要看到不足和差距,首先是中国风电装备的质量水平,包括设备完好率、发电能力等还有待提高,虽然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美国,但是发电量只有500亿千瓦时,仍低于美国;其次并网容量与吊装容量的差别,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讲国外先进水平未并网容量不会超过10%,而中国一般高达30%以上,影响了风电效率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等的发展指标都已完成,唯独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10%的比例这个目标没有完成,目前可再生能源刚刚超过9%。”李俊峰说,“这也说明,中国要加快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仍旧任重道远。”

(完整版)风电开发协议-分散式风电

编号:2018-0309 ***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 合作开发协议 2018年3月

甲方:***(以下简称:九洲能源) 注册地点: 注册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 乙方:***(以下简称:) 注册地点: 注册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 一、协议目的 1.1甲方预在***省***市***县境内投资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该项目”); 1.2乙方为甲方提供该项目的审批服务工作,有能力协助甲方取得风电项目开发权、列入***省核准计划、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省电网公司的电网接入批复和协助甲方取得林业部门准予行政许可(审批)决定书、建设用地审批批复; 1.3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审批服务工作支付审批服务费。

二、项目开发立项的原则(即前提) 2.1依据接入变电站的最低消纳情况单项目建设规模不低于20MW容量且不超过30MW容量。一个县、区域内可以多个项目打捆。 2.2项目开发应满足“就近消纳”的原则。项目装机容量小于接入变电站最低负荷,所发电量具备完全就地消纳条件。 2.3项目接入电压等级为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 2.4项目拟接入的变电站没有已接入或审定接入的电源项目。 2.5 项目拟建设地有足够的建设用地满足建设需求。 三、乙方的义务 3.1乙方负责按照项目地所在省份具有最高效力的主管发改部门的要求开发分散式风电项目。 3.2乙方负责取得该项目的列入政府核准计划、取得核准文件、***电网公司的接入系统批复和协助甲方取得甲方与***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分散式风电开发协议》、林业部门准予行政许可(审批)决定书、建设用地审批批复; 3.3乙方负责与各级政府及其安监、环保、土地、规划、电网、水利等部门进行沟通、交流,负责取得该项目获得核准前的全部相关文件和电网接入批复的相关文件。

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一、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一)风电项目宏观选址工作流程说明图解

风电场宏观选址流程说明 一、流程总说明 1.风电场宏观选址的概念 风电场宏观选址是在认真研究国家和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详细调查地区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广泛收集区域风电场运行数据,通过对若干场址的风能资源、电网接入和其它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比较,确定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开发价值、开发策略和开发步骤的过程,是保证公司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风电场宏观选址主要指导文件:《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 2.影响风电场宏观选址的主要因素 风电场宏观选址,要结合以下因素对候选风电场进行综合评估,并拟定场址:风能资源及相关气候条件、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土地征用与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地质、接入系统、环境保护以及影响风电场建设的其他因素。 3.风电场宏观选址的基本原则 1)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质量好 拟选场址年平均风速一般应大于6m/s,风功率密度一般应大

于200W/m2;盛行风向稳定;风速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风切变较小;湍流强度较小;无破坏性风速。 由于各地区风电上网电价不同、风电场建设条件与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可安装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同,风电场最低可开发风速从6~7米/秒不等。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3)满足联网要求 认真研究电网网架结构和规划发展情况,根据电网容量、电压等级、电网网架、负荷特性、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风电场建设规模和开发时序,保证风电场接得进、送得出、落得下。 4)具备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 拟选场址周围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应满足风电机组、施工机械、吊装设备和其它设备、材料的进场要求。场内施工场地应满足设备和材料存放、风电机组吊装等要求。 5)保证工程安全 拟选场址应避免洪水、潮水、地震、火灾和其它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气象灾害(台风)等对工程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中国风电行业竞争格局及装机容量规模预测分析综述

一、中国风电行业发展动因分析 1、风电并网情况大为改善,风电场运营商上调装机规划 我国风电场运营商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等大型央企为主。风电场运营商一般根据国家的宏发展规划以及本年度的具体风机并网情况和运行数据,于每年年末制定次年的风电装机规划。由于国家风电产业政策的稳定,以及2013年风电并网率的提升2014和2015年,各大发电集团普遍上调装机计划。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风电产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15年1-6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9,160MW,累计并网容量105,530MW,累计并网容量同比增长27.6%,全国风电上网电量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7%。 2、已审批未建的风电项目较多,行业现有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4年,全国风电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增风电核准容量36GW,同比增加6GW,累计核准容量17.3GW,累计核准在建容量7.70GW,同比增加1.60GW。风电发展“十二五”第三批核准计划完成率76%,第四批核准计划完成率56%,完成率提高明显。 目前“十二五”期间已审批通过的风电项目达到121.80GW,但是陆上风电仍然有大量的项目因为并网问题而尚未建设,2011年至2014年已实施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70.10GW,约占审批总项目的57.55%;未实施项目装机容量约为51.71GW,以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为主,行业现有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3、国家鼓励推行清洁能源,为风电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改“9号文”首个配套文件《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比例,随后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等陆续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全区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5%,到2020年达到20%,2015年风电限电率控制在15%以内;湖北省出台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大发电集团在湖北省新能源装机占该集团在湖北省权益发电装机的比重,2015年达到3%以上,2017 年达到6%以上,2020年达到10%以上,对不能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调减燃煤机组发电小时数。随着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鼓励推行清洁能源的上网,将推动风电装机容量的稳步扩大。

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 法

附件 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分散式风电发展,规范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分散式风电项目是指所产生电力可自用,也可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的风电项目。项目建设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一)接入电压等级应为110千伏及以下,并在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内消纳,不向110千伏的上一级电压等级电网反送电。 (二)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应充分利用电网现有变电站和配电系统设施,优先以T或者π接的方式接入电网。 (三)110千伏(东北地区66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只能有1个并网点,且总容量不应超过50兆瓦。 (四)在一个并网点接入的风电容量上限以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为前提,统筹考虑各电压等级的接入总容量。 国家关于分布式发电的政策和管理规定均适用于分散式风电项目;110千伏(东北地区66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 1

目,接入系统设计和管理按照集中式风电场执行。 第三条鼓励各类企业及个人作为项目单位,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建设和经营分散式风电项目。鼓励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第四条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在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负责本地区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开发规划、建设管理以及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二章规划指导 第五条地方各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土、环保、规划等部门和相关企业,依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风能资源、电网接入、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等开发建设条件,制订当地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规划,并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对规划进行滚动修编。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规划应做好与《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在落实消纳条件和分散式风电技术要求的条件下,严格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对风电建设规模的相关要求以及我局关于风电预警管理的相关规定编制,不得随意扩大建设规模。 规划编制可按以下流程开展:1.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土地、资源 2

排名全球十大风电装机容量最高的国家

排名 | 全球十大风电装机容量最高的国家 当前,风力发电已成为全球能源发电的重要来源,2018年全球发电量达到600GW以上。新增发电量每年在每个地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与2017年相比,欧洲2018年的风力发电量减少了32%。以下为全球十大风力发电国家。 中国:装机容量221GW 中国是世界风能领域的领导者,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风电装机容量。中国甘肃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上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7965兆瓦,是世界第二大陆上风电场的5倍。 该风电场目前仅占其产能的40%,另外还将安装13000MW,到2020年总产能将达到20000MW(20GW)。这一扩建预计将耗资175亿美元。 美国:装机容量96.4GW 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装机容量为96.4GW,在陆上风电方面尤为强劲。全球最大的10个陆上风电场中有6个位于美国。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的Alta风能中心,世界第二大陆上风电场,容量为1548兆瓦,俄勒冈州Shepherd’s Flat风电场(845兆瓦)和德克萨斯州Roscoe风电场(781.5兆瓦)。 仅德克萨斯州就产生了24.9GW风电装机容量,是美国风力发电量的四分之一,提供的风力发电量超过美国其他25个州的总和。 德国:装机容量59.3GW 德国在欧洲的风电装机容量最高,为59.3GW。其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是Gode Windfarms(第1阶段和第2阶段),总容量为582MW。德国也是Nordsee One 海上风电场的所在地,容量为382MW,可为40万户家庭提供能源。 根据Wind Europe的数据,欧洲在2018年安装了11.7GW的风能。其中,德国占据了29%,总容量不到3.4GW,其中陆上2.4GW,海上风电不到1GW。 印度:装机容量35GW

风电信息化解决方案

1风电行业的特点 1.1风能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根据第三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我国技术可开发(风能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的陆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考虑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能力,按照低限3兆瓦/平方千米、高限5兆瓦/平方千米计算,陆上技术可开发量为6亿~10亿千瓦。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对港口航运、渔业开发、旅游以及工程用海区等作了详细规划。如果避开上述这些区域,考虑其总量10%~20%的海面可以利用,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按照5兆瓦/平方千米计算,则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2亿千瓦。综合来看,我国可开发的风能潜力巨大,陆上加海上的总量有7亿~12亿千瓦,风电具有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基础。 1.2风资源具有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 中国的风电资源分布不平衡,主要的资源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地区,各省市之间资源也不平衡,风能分布比较丰富的省、市、自治区主要有内蒙古、新疆、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等,有望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区主要有内蒙古、河北、吉林、甘肃、江苏和广东等。2015年将会形成10~20个百万千瓦的风电基地;2020年将会形成5~6个千万千瓦的超大型风电基地。 内蒙古: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约1.5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起呼伦贝尔西到巴彦淖尔广袤的草原和台地上。 吉林省: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511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上千万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通榆、长岭和双辽等地。 河北省: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7378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约4000多万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的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和承德市的围场县和丰宁县,沿海岸线的黄骅港附近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甘肃省:甘肃地处河西走廊,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上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安西、酒泉等与新疆和内蒙古接壤的具有加大风速地形条件的地域。 新疆: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的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技术可开发量上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达坂城、小草湖和阿拉山口等具有加大风速地形条件的地域。 江苏省:全省风能资源分布自沿海向内陆递减,沿海及太湖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沿海岸地区。 1.3风电处于黄金发展阶段 近年来,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十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继欧洲、美国和印度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2007年以来,中国风电产业规模延续暴发式增长态势。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19.02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达到108.4%,累计装机容量跃过1300万千瓦大关,达到1324.22万千瓦。2009年风电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中国风电2010年很有可能达到2500万千瓦;国家制定的2020年风电装机3000万千瓦的目标,有可能在2011年实现。 1.4现处于“跑马圈地”阶段 现阶段风电行业,大量的风电业主当下的经营重心并未放在经营风电场上,而是到处跑马圈地,见到哪里风资源好,就先把风机竖起来,抢占好位置,为日后的发展打基础。

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方案

玉门东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分散式 风电开发方案 一、玉门风电发展的历程和发展规划 1、发展历程。玉门是甘肃最早发展风电的地方,被誉为甘肃风电的摇篮,也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1997年6月,甘肃洁源公司引进4台单机容量300千瓦的风电机组,在我市三十里井子建成了甘肃省第一座示范型试验风电场,拉开了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序幕。2007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视察玉门风电场后,对玉门风电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加快了我市风电产业发展步伐。2007年12月,昌马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第五期特许权招标,并成功争取跟标380万千瓦,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建设奠定了基础。至2008年底,全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31万千瓦,成为当时甘肃最大的风电基地和全国第五大风电场。2009年,酒泉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把风电产业作为抓重点、带全局的突破口,全力争取实施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同年8月8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省委、省政府在玉门启动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为玉门风电产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至2009年底,我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108.6万千瓦,成为名符其实的百万千瓦风电基地。2010年6月,我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151万千瓦,提前半年完成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玉门建设任务。2010年年底,玉门累计完成风电装机170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吸纳和带动就业5600人,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吴邦国、李长春、张德江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玉门新能源基地建设。被中国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评为“2009中国新能源百强县”第二名。2010年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评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评为“2010中国新能源百强县”。目前,我市正在建设51万千瓦大型风机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我市将拥有300千瓦、600千瓦、850千瓦、1兆瓦、1.5兆瓦、2兆瓦、2.5兆瓦、3兆瓦、5兆瓦等9个国内所有型号的风电机组,有望建成世界风机博览园。 2、发展现状。近年来,玉门市加快了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新能源开发尤其是风电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形成以大规模开发风电、水电为主,太阳能集热、照明、沼气开发为辅的新能源产业开发格局。 目前,玉门市已建成洁源三十里井子、低窝铺、玉新风电场、大唐低窝铺、昌马第一风电场、中海油昌马第二风电场、中节能特许权、中节能昌马第三风电场、中电国际桥湾第三南风电场、华能桥湾第三北风电场、华电黑崖子风电场等11个风电场,总装机170万千瓦,共安装国内外六个型号1112台风电机组,其中300千瓦4台、600千瓦34台、850千瓦220 台、1500千瓦802台、2000千瓦50台、1000千瓦2台。已有151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已并网发电,止2011年7月累计发电量达31.26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6.88亿元,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节约标准煤109.4万吨。2010年8月10日,省发改委复函批准我市大型风电机组示范风电场项目,总装机51.05万千瓦,分别由中节能公司、大唐公司、中海油公司、华电公司、华能公司、中电国际、洁源公司、中核四0四公司等风电企业开发建设,目前各项目正在建设中。 3、发展规划。玉门市制定了规划期为2009—2015年的玉门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到2012年,玉门市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0

2010年全球风电装机情况-(GWEC)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本月初发布的最新消息,201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35.8吉瓦,至此,全球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94.4吉瓦,较2009年的158.7吉瓦,增长了22.5%。同时,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也意味着价值473亿欧元(约合650亿美元)的投资。 风电市场异军突起中国成黑马 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呈现出一大亮点,那就是从往年更多被传统欧美富国市场的垄断中突围,转战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2010年超过一半的新增风电装机来自欧美之外的非传统市场,其中贡献最大的要数中国,几乎占到了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约为16.5吉瓦。至此,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40吉瓦(约合4000万千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其他新兴风电市场还包括:印度新增2.1吉瓦,巴西新增326兆瓦,墨西哥新增316兆瓦,北非(包括埃及、摩洛哥以及突尼斯)新增213兆瓦。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Steve Sawyer说:“现在风电强劲的发展势头表明了风电日益增长的竞争力。这种上升趋势不仅发生在亚洲、拉丁美洲,尤其是巴西和墨西哥,甚至在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我们也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苗头。”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并进而形成强大的市场,行业踊跃参与。”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在傲然的成绩面前,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足和差距仍然存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表示:“首先是中国风电装备的质量水平,包括设备完好率、发电能力等还有待提高,虽然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美国,但是发电量只有500亿千瓦时,仍低于美国;其次并网容量与吊装容量的差别,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讲国外先进水平未并网容量不会超过10%,而中国一般高达30%以上,影响了风电效率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传统欧美风电市场表现欠佳 虽然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绝对量增加了,但是风电市场在2010年年增长率却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下跌,较2009年新增38.6吉瓦的装机容量,缩水了7%。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2010年12月~2011年3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对我国市场风电装机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统计,统计数据主要来自设备制造商。本文对该委员会的统计情况进行了摘编,供参考。 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2010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风电机组12904台,装机容量18927.99兆瓦,年同比增长37.1%,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71.2%;截至2010年年底,累计安装风电机组34485台,装机容量44733.29兆瓦,年同比增长73.3%,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77.5%。 同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占当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的一半以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一大国。 一、各区域装机统计 “三北”地区是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的主要区域,其中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9994.01兆瓦、9365.77兆瓦和7678.21兆瓦,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5.3%、191.1%和59.8%。华北和东北地区分别为新增装机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区域。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也出现较大增长。 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分别达到4661.85兆瓦、3756兆瓦、2133.4兆瓦、1641.55兆瓦和1418.7兆瓦;累计装机容量前五的省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河北省、辽宁省和吉林省,装机容量(见下页表1)。 作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建设顺利,配套的750千伏

高压输变电一期工程也于2010年年底投运,风电外送问题将能得到有效解决。江苏地区潮间带风电试验项目进展迅速,同年五月国家启动了位于该地区的第一期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并于九月公布了中标结果。

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数百台白色风机沿东西风向排列,巨大的叶片缓缓旋转,发出嗡嗡之声。叶轮转动产生的电能通过主控室、升压站,源源不断地进入输送电网。 依靠丰富的风能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已投资上百亿元建成一批大型风电场,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达315.28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现在的风不再像过去那样可恨,而变得有些可爱。”当地人诙谐地说。曾经是草原恶劣气候象征的大风,如今却成了大自然赐予内蒙古的宝藏。 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内蒙古风能资源总储量8.9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5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50%。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稀少的沙漠、荒漠和干旱草原,建设费用低廉,区位优越,而且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北电网,输电经济合理。2006年以来,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一直居全国首位。 “就在十年前每年春天我们还在为肆虐的风沙担心,而近些年随着草原生态的好转,如今只剩下风,沙子已经很少,风电场也跟着起来了。”家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辉腾梁风电场附近的牧民锡林说。 2000年春天40多天的时间里,我国西北、华北连续发生9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如此高频率、大范围的沙尘暴让人十分震惊。此后的10年间,我国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沙尘暴源头之一的内蒙古,成为全国唯一被六大工程覆盖的省份。 如今,重现生机的草原上出现的壮观风车群,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看到商机的锡林在牧场上搞起小型旅游点,接待前来游草原、看风车的游客,从风电产业中分得一杯羹。

近年来,华能新能源等大型电力企业纷纷来内蒙古投资建设风电项目,建成了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风电场等一批“风电军团”。2008年底,内蒙古赤峰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地市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目前,内蒙古风电装机占全区电力装机的比重达6.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内蒙古风电建设与输出同步运作,全区风电并入内蒙古电网176.48万千瓦,占此电网统调装机容量的6%,并入东北电网107.26万千瓦,并入西北电网16.26万千瓦。

风电项目开发流程

一、踏勘现场、确定风电场规划范围 √业主方进行实际现场考察,确定风电场规划建设范围 根据风机布点间距要求,场区实际可利用情况确定风电场规划开发范围,利用GPS确定风电场范围拐点坐标。 二、与政府相关部门签订项目开发协议 √与政府相关部门确定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函 (根据省份要求办理) 需相关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盖章批复同意此风电场开展前期工作(将拟选风电场范围坐标进行盖章确认),通常本文有效期为1年,同时文件抄送省国土厅、环保厅、国网电力公司。 三、设立测风塔与服务 √ 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该风电场测风塔设立并进行测风服务 ①测风塔宜选在风电场1km~5km范围内且不受风电场尾流效应影响及其他 大型障碍物影响,宜在风电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②采集量应至少包括10m、50m及轮毂高度的风速和风向以及气温、气压等信息,应包括瞬时值和5min平均值; ③委托相关单位对测风数据进行收集,测风数据应连续且不少于1个完整年; 四、风资源评估 √ 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风资源评估分析,编制风资源评估报告 (根据地方要求及业主需求) ①业主协助相关单位收集临近气象站资料(气象站同期测风数据、累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风速、盛行风向及风能情况); ②委托单位对收集的风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完整性、合理性、缺测及不合理数据处理、代表年分析、湍流强度分析、风切变分析、威布尔分布情况等); ③风资源条件判断(分析测风塔代表年风资源判断,盛行风向及盛行风能方向,可利用小时数,发电量初步估算);

④根据风资源评估情况,判定拟选风电场风机类型,判定该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使用价值,给出合理化风资源建议; 五、项目总体规划及可研 √ 项目地形图购买 业主向项目所在地相关测绘单位购买所需地形图(可研阶段:1:10000);√收集资料 1、向项目所在地气象站、气象局收集气象资料: ①距离风电场现场最近气象站的基本描述,包括建站时间、仪器情况、测风仪器变更及安装高度变更记录、站址变迁记录、气象站所在地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 ②气象站基本气象参数,包括累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及持续小时数,累年平均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累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日照小时数,累年平均冰雹、雷电次数、结冰期、积雪、沙尘、温度低于-20℃、-25℃、-30℃的天数统计等,气象站累年的各个风向百分比统计; ③气象站近30年各年及各月平均风速资料; ④气象站测风仪器变更后对比观测年份人工站和自动站的月平均风速各为多少; ⑤气象站建站至今历年最低气温和大风(最大风速与风向)统计; ⑥气象站关于该地区灾害性天气记录; ⑦与风电场现场实测测风数据同期的气象站逐小时风速、风向资料; ⑧风电场现场测风塔的基本描述,包括经纬度、安装时间、高度、所用仪器型号和仪器标定书等; ⑨风电场现场测风塔一年完整逐小时测风数据与逐10分钟测风数据; 2、向电气主管部门收集资料: ①项目当地电网状况、区域电力系统概况及发展规划; √现场踏勘

2017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简报

2017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2018年4月3日

特别声明 1.本报告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会员、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和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联合发布。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需注明出处,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减和修改。 2.本统计数据依据企业填报的项目清单和数据进行多方核定,企业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 性和完整性负有责任。 3.发布单位已力求数据准确、完整,但对于本统计数据的绝对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 证,不承担使用本文件以及文件内容引起的任何责任。 4.报告中的信息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事项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决策依据,发布 单位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5.未经发布单位事先书面同意,本文件的任何信息部分不可被复制、扫描、公开展示等用 于其他用途进行传播。 统计说明 1.本统计是国家统计调研的一部分,由风能专委会遵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 发电利用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能规划[2016]115号)》和《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统计报表制度的函(国海函[2017]96号)》的要求组织实施。 2.本统计中的“风电装机容量”是指“吊装容量”,指统计期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发货到 风电场现场,施工单位完成风电机组所有部件吊装完毕、且完成安装验收或静态调试后的装机容量。 3.数据统计期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即此数据包含2017年1月1日 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及上一年度未纳入当年吊装统计的项目容量。 4.本统计数据基于发布单位风力发电项目数据库以及企业填报的项目清单核定。核定过程 具体如下: a)依据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年度全国风电开发建设方案文件和各省能源局下发的年度

风电塔筒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 (一)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 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 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 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公司自成立 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 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 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 大客户提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 员工关爱,对社会负责的创新型企业形象! 公司及时跟踪客户需求,与国内供应商进行了深入、广泛、紧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新科技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

中持续发展,致力成为业界领先且具鲜明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于特征对用户群进行划分,从 而有针对性地打造满足不同用户群多样化用能需求的客户服务体系。公司 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拥有有效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多项,全国质量 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企业,全国 工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 风电设备质量是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产品检测认 证制度是保障设备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立风电设 备检测认证制度,凡是接入公共电网(含分布式项目)的新建风力发电 项目所采用的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风轮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控制器和轴承等关键零部件,须按照《GB/Z25458-2010风力发电机组 合格认证规则及程序》进行型式认证,认证工作由国家主管部门批准 的认证机构进行。同时,风电开发企业进行设备采购招标时,会明确 要求采用拥有型式认证的产品,未获得型式认证的机组不允许参加招标。因此,新进企业需要利用更多时间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进而通过 风电设备的检测认证,成为市场进入壁垒之一。 风电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具体 包括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电机学、变流技

分散式风电项目合作协议

分散式风电项目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多次洽谈、考察,甲方认可乙方具备分散式风电项目前期开发的优势资源,乙方认可甲方具备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实力。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就项目开发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以供双方遵照执行,具体内容如下: 一、合作内容 甲方委托乙方开发安徽省范围内的分散式风电项目(以下称“目标项目” ), 由乙方提供目标项目前期的开发咨询及协调全程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备案并投产实施。 1.本协议签订之后2日之内,双方均有权对对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应在 3 日之内完成。双方应当对调查工作给予全面配合。 2.乙方负责获取目标项目备案指标, 为明确起见, 本协议项下目标项目备案等前期工作之完成是指目标项目取得包括但不限于附件 1和附件 2 所列的以及付款节点表中的所有文件,本项目之前期开发和后续投建所涉协调服务工作类事项均由乙方主导完成且协调各方资源,甲方予以辅助配合相关事宜。 3.在目标项目完成备案等前期所有合规性手续后且经甲方认可通过后,甲方按照已获得的项目的实际批复容量支付乙方咨询服务费用。价格为0.25元/瓦(本价格已涵盖并包含项目开发及全部手续费用等,为固定大包干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本协议附件 1、附件2 以及付款节点表中所列全部工作事项)。 二、服务期限

1.本协议项下服务的有效期限为 2018年6月22日—2019年6月21日,有效期到期但乙方未能完成本协议约定的代理或服务内容的,经甲方同意后,本协议有效期限自动顺延。本协议也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提前终止。如一方提出延长此服务期限的,须在服务期限届满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另一方,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签署新的协议后, 本协议项下的服务期限可以延长。 2.乙方在履行本协议时应遵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避免不正当竞争等不当行为,因乙方行为对甲方造成商业信用、信誉、品牌形象损失的, 甲方有权立即终止本协议, 并有权向乙方要求赔偿由此导致的一切经济损失。甲方委托乙方开展的业务,如果存在同业竞争,乙方应以甲方利益为重,避免甲方利益受损。 三、双方责任 乙方责任: 1.乙方向甲方提供目标项目所在地风力发电方面有关的政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地方发改委的政策信息, 当地国土部门、环保部门、规划部门、电网企业等在办理风电项目开发方面的具体流程安排、政策等。 2.乙方负责为甲方在当地境内选择符合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的土地,但是推荐的目标项目用地不得为基本农田或公益林地、保护性草地、风景区等国家明令禁止进行建设风力发电项目的土地。提供所用地块的土地性质、坐标、周边电网系统接入和当地气象有关的基础材料,配合甲方完成目标项目评估和规划工作。 3.协调当地政府争取将该目标项目列为当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给予甲方有关优惠政策,同类优惠政策在国家和省、市分别有规定的,按最优惠政策执行。 4.维护甲方投资项目的合法权益,乙方负责办理土地流转、征、租、用等建

关于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技术经济分析

关于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技术经济分析 一、关于分散式风电的相关政策 ① 2011年:《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 ]226号 接入等级:11 0kV(东北66kV)、35kV和10kV;接入容量:不高于接入变的最小负荷。 ② 2011年:《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2011 ]374号 接入容量:支持统一县域多个分散式项目打捆,打捆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万。 ③ 2013年:《关于印发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若干意见的通知》[2013]366号 接入等级: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容量: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MW。 ④ 2017年:《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7]3号 不占指标;接入线路等级: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优先以T或π接方式,鼓励多点接入;不影响电网安全,不倒送电。 ⑤ 2018年:《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接入电压等级应为110千伏及以下,并在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内消纳,不向110千伏的上一级电压等级电网反送电。 ※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应充分利用电网现有变电站和配电系统设施,优先以T或者π接的方式接入电网。

※110千伏(东北地区66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只能有1个并网点,且总容量不应超过50兆瓦。 ※110千伏(东北地区66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和管理按照集中式风电场执行。 ※在一个并网点接入的风电容量上限以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为前提,统筹考虑各电压等级的接入总容量。 ※简化分散式风电项目核准流程,建立简便高效规范的核准管理工作机制,鼓励试行项目核准承诺制。 二、分散式风电的分类 根据2018年《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中对于分散式风电的阐述,小编试着按照电压等级以及接入方式对分散式风电进行分类如下: ※接入电压等级10千伏,不设开关站,多点或单点直接π接或者T接到电网。※接入电压等级35千伏,不设开关站,多点或单点直接π接或者T接到电网。※接入电压等级35千伏,设开关站,单点接到电网(一般接入到变电站)。※接入电压等级110千伏,设升压站,单点接到电网(一般接入到变电站)。 针对第四种分类,小编有一个思考,这种形式的分散式除了不向电网上行送电外,是否类似于集中式风电? 三、分散式风电的优劣点 优势: ※不占年度新增指标,分散式风电各省自行决策建设。 目前不参与集中式风电竞价上网。

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流程

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流程 来源:华人风电网作者:未知发布时间: 2013-8-5 14:46:11 风力发电是一种主要的风能利用形式,风力发电相对于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我国自l 989年建成首个现代化风电场起,截止到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万kW,其中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66万RW。20年来,风力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经济性日益明显。资料显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经初步估算,我国可用于风力发电的风场总装机客量超lO亿kW。约相当干50座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按2006年国家发改委修订的我国风电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将达到3000万kW。除国家特许权招标的风电项目及国家发改委核准的5万kW以上的风电项目外,各省核准的49.5Mw 风电项目占了很大比例,本文就49.5Mw风电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过程进行介绍并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1 49.5MW风电项目开发 1.1 49.5MW风电项目开发流程 风电场选址、与地方政府签订开发协议、凤能资源测量及评估,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初可研及评审、报发改委取得立项批复、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可研、取得相关支持性文件报发改委核准。 1.1.1风电场选址 风电场选址可委托有经验的咨询单位进行,主要考虑选址凤能质量好、风向基本稳定、风速变化小、凤垂直切变小、揣流强度小、交通方便,靠电网近,对环境影响最小、地质条件满足施工的地区。 1.1.2与地方政府签订开发协议 投资商与地方政府共同组织现场勘查,收集相关资料后签订风电开发协议.主要包括风电开

发区域、近期开发容量,远期规划,年度投资计划、工程进展的时间要求等。 1.1.3风能资源测量及评估 委托专业安装公司安装测风塔,安装地点应选址该风电场有代表性的地方,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若条件许可,对于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应增加至4~8座,测风仪应安装在tOm、30m、50 m、70m的高度进行测风,现场测风应连续进行,时间至少1年以上。 在进行凤能资源评估时选用平均风速、凤功率密度,主要风向分布、年风能利用时间作为主要考虑的指标和因素。 1.1.4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初可研及评宙 测风数据收集齐全后可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初可研,初可研主要包括:(1)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2)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5)项目大体进度安排;(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评价。初可研编制完成后,由业主组织专家 对初可研进行评审,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咨询单位根据评审依据进行修改。 1.1.5报发改委取得立项批复 初可研编制完成后由投资商把初可研上报发改委,等发改委给予立项批复。 1.I.6委托咨询单位编制可研 可研是在初可研的基础卜进行细化,主要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和规模,论证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查明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工程地质评价和

2011年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2012.03

特别声明 1.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风能协会)”所有,未经事先 书面授权,任何人和机构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需注明出处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或“中国风能协会”,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2.本统计数据来源于风电设备制造商,虽与各方核实,但对于项目数据的绝对真实性和准 确性本专委会不作任何保证。 3.报告中的信息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风能专委会不就报告中 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

致谢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毅马学敏马莹莹王青王萌王蕾王中炯王奕萱卢淼苗田衡田红平刘丽刘思刘羚刘伟华刘春东刘海涛孙洪刚巩大伟成红兵阳明严晨敏余钦奎张雷张允水张文忠李钊杜宝春杨诚邱伟陆纳科陈虎陈喜陈雷陈曦陈文杰陈晓倩孟凡玲尚璐薇郑北超郑春柳宫佳辉施永吉祖丹赵明辉高辉高锋董赵威鲁颖谭遥鞠春临

1.风能专委会自2011年12月末至2012年3月,对中国市场2011年风电装机情况进行了 调研和统计。统计基础数据来源于风电设备制造商,具体的项目信息同各设备制造商本身、各地发改委数据以及风电开发商进行了核对,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现场的项目核对,以期保证项目信息真实、准确。 2.本统计中“风电装机容量”指风电场现场已完成吊装工程的风电机组容量,与风电并网 装机容量及验收运行装机容量不同。 3.关于数据误差。本统计虽与发改委、开发商等核实,但由于各统计存在不同时间截点、 统计口径,因此与业主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统计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