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与智慧人生学习总结

国学与智慧人生学习总结

国学与智慧人生学习总结
国学与智慧人生学习总结

《国学与智慧人生》学习总结

作为工科出身的我本身比较喜欢历史,对中国历史有着浓浓的兴趣,本次网络学习我选择了《国学与智慧人生》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使我对部分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分析、思考人生这几方面都有了十足的进步,不但学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自身受益匪浅。

这门课通过对曾国藩这个历史争议人物的分析,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曾国藩,看到了曾国藩在用人、识人方面的才能,他已经具备了社会学上的系统论思维和方式,这比中国古代简单的“唯才是举”论要进步,是他能力的体现。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好学善思有关,曾国藩在研究国学基础上也爱好研究西学,他引导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去学西方社会科学,一个去学西方自然科学,他的分析眼光也在这个过程自然受到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所以他的人才论才会有了经典的社会学意义。从曾国藩识人的口诀中,我们能看出他选拔人才的高明之处,“广收”主张首先要尽可能地网罗人才,选人、用人的标准不要太严苛。“慎用”强调合理利用人的长处,避其短处。因为有才不用,固然是浪费;大材小用,也有损于事业;至于小材大用,那就会对事业带来危害了,这样反而还不如不用。“勤教”体现了曾国藩他自己就是一个“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的勤于实践的人。“严绳”是对人才的管理与驾驭。从曾国藩的这些智慧,让我看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才能和识人,用人原则,这都是我们所需要学习和模仿借鉴的。

听翟教授讲解《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的启示》,从中了解到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一生当中也十分重视史学方面的学习,并从史学中举一反三,进行创新,融入自身的特点,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十分关注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重大政治谋略;关注历史上政治人物的得失成败;关注对故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这些评价形成了他自己的理念,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军事理论。《二十四史》也成了陪伴毛泽东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的枕边书,这说明《二十四史》对毛泽东政治生涯的影响力。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永远值得我们去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从小坐起,需要从国学启蒙开始。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我们必须学习掌握的,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对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灯塔,就像一个指南针,在你迷茫时,在你看不清前方时,在你需要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试题 总分值 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84.0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 题. 中国的文化理念中,真正爱情的唯一目的是婚姻,没有婚姻保证的爱情是生命 的悲剧。()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第2 题.到了《易经》的时代,中国人实现了由抽象观念到具象观念的转变;把握了世界变化的基本规律;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哲学基础。()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B 您 的答案: B 第 3 题. 韩非子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B 您 的答案: B 第 4 题. 《易经》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变化的核心是阴阳。() A. 正确 B. 错误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第老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5 题. A. 正确 B. 错误 标 B 准答案: 您 B 的答案: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的诗句。 第 1 题. A. 虞姬 B. 杨贵妃 C. 西施 D. 昭君 标 A 准答案: 您 A 的答案: 诗经中最晚的作品大约成于()。 第 2 题. A. 战国 B. 春秋 C. 商代 D. 西周 标 B 准答案: 您 B 的答案: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 第 3 题. A. 春秋 B. 战国 C. 商代 D. 西周 标 D 准答案: 您 D 的答案:

第4 题.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 的名言。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韩非子 标 准答案: C 您 的答案: B 第 5 题.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记载于()。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志 标 准答案: A 您 的答案: 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 题. 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A. 自然技术科学 B. 人文 C. 哲学 D. 社会科学 标 准答案: ABCD 您 的答案: ABCD 第 2 题. 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人释放情绪的是()。 A.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 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 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偏舟。 D. 自古逢秋悲寂寥 标ABC

读《国学与人生》有感

读《国学与人生》有感 前不久,学校为了党员教师的成长,要求我们每人选一本有益自己的书,经过再三考虑后我选取了这本《国学与人生》,虽然我是计算机教师,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于我们做人的地方,而且书中众多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学家,现如今仍是很多教育学者竞相效仿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广义上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20世纪初评价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响时仍然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见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是多么深刻。中国文化自古号称“雄踞万邦”,在周边国家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对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这光照亮着我们人生的智慧之门。 国学的精髓有一个源头,当数《易经》、诸子百家学说。这个源头之于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意义,或者说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确切地说就是“轴心”的意义,并且这个轴心至今还是唯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的源头是没有枯竭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民族只要存在下来了,并不断地得以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就有着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我们发现前人智慧实际也是发现自己的智慧,找到我们的精神之根。或者说得更深入一点,国学的源头,与其所在的时代共创了一段历史的辉煌,开创了一种思想精神的轴心时代,因而也成就了很多圣人们的辉煌人生。而与社会历史人生言之,历史是群体的活动,这就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史,但这所有说到底又是以个人集合的形式完成的。这样,焕发一个民族的精神落实下来就是焕发每一个个体的精神。 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但是,对形而上的探讨,或者说对于宇宙终极真相和个人生命最终归宿的问题,则缺乏了解和研究。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名教师,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要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当然,随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解说词) ——岭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建设记略 (字幕: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猎猎作响的人文大旗! 岭南学校创办于2001年4月,十年来,学校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砥砺风雨,发展壮大,现在已是桃李溢园,享誉东莞!(影像资料:学校大门) 一、决策篇(字幕: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专题片配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格构成的冲击很大,加上当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部分学生家长急功近利,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浮躁,现行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用,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涵养的缺失。身为校长的贺国新同志认为以经典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弥补这种缺失的一条最可行途径,学校自2005年始倡导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着眼未来和发展,铸造个性与特色,岭南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明晰了一条思路。

学校以“立君子志,养君子德,践君子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为办学宗旨。以“胸怀感恩,心存敬畏”为校训,以“温文尔雅,谨信笃行”为校风,以“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为学风,以“博学修身,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为形象口号,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影像资料:字幕: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影像资料:贺校长同期声) 二、理念篇(字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专题片配音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出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书籍的图片) 早在1994年,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王财贵来岭南学校讲学的视频、图片)

浅谈学习国学的现实意义

浅谈学习国学的现实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宏伟历史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一段足够长的历史,才能沉淀出像“六艺五术”、诸子百家之说这样的文明精华,而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国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博大精深最为恰当。说来幸运,本学期跟随邓老师畅谈国学与人生智慧,从中感触颇深。 现代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范围,市场经济文化领衔世界,传统文化退居二线,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人们快步向前追寻的同时,当人们逐渐发现进步的同时也意味着某种东西的丧失时,猛一回头,顿时醒悟,原来老祖宗用生命践行出来的那些精神财富是丢不得的,我们应该带着他们出发。于是,最近这些年不少领域出现了“国学热”。也许有些人仍然不明白,那些“过时的”的东西对于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到底有何意义。我想说,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朝代怎么更替,人性骨子里的某些东西是必须长存的,一旦真的缺失,那将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就拿《论语》中的一则故事来说吧。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踌躇满志,徘徊于列国之间,虽说在这一点上孔子是失败的,但很显然,他十几年的传播与游说为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孔子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失败。身处乱世,依然能有人赏识自己的才学和主张并道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般敬重的话,足以寂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仪人奉劝孔子的弟子,不必为丢失官职二忧虑,这个世道早就乱了套,唯有你们夫子的仁义主张才能安抚乱世,还天下百姓一世安稳。孔子这几个学生就像如今满腔热血的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个人利益的得失,更应胸怀天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正确的方式共同去创造太平盛世,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社会。一则小小的论语故事便能给世人以重大警示,时过境迁,这样的品德难道不适用了吗?显然不是。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培训心得2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的培训学习,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此次培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

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上)试题 总分值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84.0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题.中国的文化理念中,真正爱情的唯一目的是婚姻,没有婚姻保证的爱情是生命的悲剧。 () A. B.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正确错误A A 第2题.到了《易经》的时代,中国人实现了由抽象观念到具象观念的转变;把握了世界变化的基 本规律;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哲学基础。() A. B. 标准答案:正确错误B 您的答 案: 韩非子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A. B.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4题. 正确 错误 B B 《易经》是关于变化的学问,变化的核心是阴阳。() A.正确 B.标准答 案:错误A 您的答 案: A 第5题.老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B. 错误 标准答 安. B 案. 案: 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1题?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的诗句。您的答 A. B. C. D.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2题. A. B. C. D. 标准答 案: 您的答 案: 第3题. 虞姬 杨贵妃 西施 昭君 A A 诗经中最晚的作品大约成于()。 战国 春秋 商代 西周 B B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 A. B.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春秋战国商代西周D D 第4题?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是()的名 言。 A. B. 老子庄子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 孔子韩非子C B 第5题.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记载于()。 A. B. C. D. 标准答案: 您的答案: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A 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题.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通几、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 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的基 A.自然技术科学 B.人文 C.哲学 D.社会科学 标准答 案: ABCD 您的答 案: ABCD 第2题.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人释放情绪的是()。 A.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偏舟。 D.自古逢秋悲寂寥 标准答 案: ABC 您的答 案: ABC 第3题.下述诗句中歌颂礼义,倡导人伦的是()。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五篇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第二讲教案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 第二大专题教案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孔孟及其思想;掌握孔孟思想的知识体系;明了儒家思想体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孔孟思想精髓;引导学生运用智慧改善自己为人处世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倡导学生尊师重道,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运用知识改造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孔孟其人的基本知识;孔孟思想学说的主要内容、儒家经典论语的解说、经典故事的为人处事实质;掌握孔孟及其儒家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转型时期对于引导大学生为人处事具有什么划时代的意义。这些就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知识,也是要求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基本内容 4、《易经》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推荐看曾仕强教授的讲课视频。 5、抓核心词,教会大家学习——孔孟之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集合 6、尊五美、摒四恶 五美:1)惠而不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从大局、人民利益考虑事情)

2)劳而不怨——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 3)欲而不贪——廉洁从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泰而不骄——平易近人、泰然处事 5)威而不猛——心服口服、刚柔并济 四恶:1)不教而诛——对部下、民众多教化于民,上行下效 2)不戒视成——不事先订好规章制度,事发后埋怨指责 3)慢令致期——不严格要求,不监督,出事后责怪下属 4)出纳之凝涩——领导人心胸狭窄 7、仁者爱人——两个实例(日本人折枝母亲、乾隆配康熙狩猎的故事) 8、为国以礼——徳治与法治并重、通俗讲就是治理国家要依靠老百姓自己内心加强修养,遵循礼法、礼制;管理者要按照礼法制度教化民众 9、以和为贵——中国人最大的审美:对称;改革的力度与社会承受度有机相结合 10、仁义礼智信——仁者要爱惜民力;义:针对个人修养而言就是要求行得正、站得稳;言行合一;仁义就是1、推己及人;2符合社会发展的标准,不能带着一种浓厚的党同伐异 11、孝亲尊师——百行善为先;百善孝为先 12、孔子以前的文化,收集于孔子;孔子以后的文化,放置于孔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3、《论语》这部经典一共25篇;《论语》仁者的叮咛;见微知著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窦坤1,2,新科1 (1.师大学教育学院,710062;2.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3)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文化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三个小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在西周初期有三种含义:天子所属之城, 即京师,与四方诸侯相对举;商周封域,与远方相对举;专指以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用于周所封诸侯,称为诸夏,与四夷相对举。在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含义多次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中国各民族,由中华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传统是来自于过去,而现在仍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说,传统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拥有超越历史的意义。“文化”一词源于《易经》。《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正天下。”其意是按照人文进行教化。到了汉代,文化成为相连的常用词,多为“以文德治天下”之意,或与未经教化的“野蛮”、“质朴”相对举。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除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外,有时又专指文学艺术,如“文化部”、“文化部门”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从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这一大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 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 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国学经典智慧名句”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国学》的范畴很大,但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是指以儒家哲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人类已经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他们不仅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多生活中的智慧,假若没有这些智慧也就无法取得如此的成功,比如说他们的爱心,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智慧等等。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具有高智慧的普通百姓。正是因为有了智慧,他们不仅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获得了不少人的尊重与爱戴。可以说,我国几千年的国学经典名句,对我们的智慧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我们的一生具有极大的影响。 学好《国学》就是要学好国学中的经典智慧名句,唯有如此,我们每个人就能成为一个懂得学习、懂得生活、懂得做人、懂得发展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人类才会永久和谐共处。 《国学》文化中不凡糟粕的东西。假若能将古今伟人名人具有人生智慧的经典名句编写成《智慧国学》,并在学校或是公益性社区开展相关教学,不仅能有效提升国民智慧,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国民的道德修养。但是,近几年热起来的《国学》逐渐没有市场了,除了应试教育因素外,也与其中不少糟粕有关。为此,本人精选了一百多条具有人生智慧的经典名句提供给相关人士参考。 因为不少家长至今仍然看中应试教育中的成绩,家长重视孩子的分数远比重视道德修养强。加上市场经济等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道德匮乏已经到了不得不有效重视的时候了。这种有效重视就是要在社区在公益校外教育中普及“国学智慧经典名句”的学习,这是提升国民道德修养之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不少多才多艺的人退休后,大多只能在家自娱自乐,至多在住宅小区带领居民跳跳健美操等等。我们国家应在城镇与农村建立起公益活动的社区,提供一个舞台让爱好公益活动的人士发挥他们的余热。退休后的老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有益于他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能在老人群体中开创一种无忧无虑自娱自乐的群体生活方式之先河。 公益活动不仅仅是扶贫助学,也应该是互帮互助。像目前我国不少养老院已形成了互助组织,甚至还自力更生种植蔬菜瓜果,在劳动中自娱自乐,获得心身健康。同时,像我国的精粹文化的气功、针灸、保健、智慧国学、演讲口才等等有利于健康人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能在社区中发扬光大,一定能造福一代代人。 1、孔子曰(yuē):学而时习之,不亦(yì)说乎? 注解:曰——说;时——时常;习——温习;亦——也;说——高兴;乎——吗。 【译文】孔子说: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2、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孔子说:好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不也高兴吗?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2000字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2000字 20**年暑假,我参加了校园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先我对国学仅仅是明白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理解潜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思考。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能够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

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就应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此刻,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务必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

论经典国学存在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

论经典国学存在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 何谓国学?本人认为国学就是自华夏民族产生以来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文学。中国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自原始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华夏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而国学就是这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要了解国学,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国学的记载最早应出现在竹简、帛或器物上,中国较早的文学著作有《诗经》、《楚辞》,谋略类的书籍有《素书》、《鬼谷子》等,这些先秦时代的书籍历经千年而不衰,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研习吗?秦朝前期由于焚书坑儒、春秋大一统,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百家争鸣时期产生的许多文化著作付于一炬,这是国学的巨大损失,但还是有一些国学经典保存了下来。秦汉时期是中国的大一统时期,这时候出现了赋文辞藻华丽,语句流畅,显示了盛世的文学特点。这时候的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后来东汉时期政治凋敝,文人士大夫们片面追求语句的工整对称,而内容空洞,文学创作走向了下坡。到建安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一统,生产生活避免了战乱的干扰,因而文学创作走向高峰,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首的文人们写出了大量的诗篇,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其虽已晚年仍将统一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成为了千古名句。随后又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时期国学发展较慢。到了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但文化领域的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了国学发展,于是韩愈率先发起古文运动,肃清文化之风气,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和作品,如《师说》、《将进酒》等。宋

元以后,国学进入缓慢发展时期。以上是国学发展历史的概况。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国学经久而不衰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国学的存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例如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占据主导,因而法家学说盛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商鞅。而在和平时期,儒家的“仁、礼”学说受到统治者推崇,汉武帝采取”天下合归儒“的主张,太学生曾达到三万之众。之所以这么做,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统治者教化人民的需要,但总体来说,这时期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学尤其是儒家学说进入正统地位。由此可见,国学的存在是有其社会基础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断绝,虽然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文化摧残现象,但总体上国学根本未曾动摇,中国的国学代代人才济济,使国学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下来。而观其它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等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是中国的软实力,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充当好接班人的角色,让国学传承下去,这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或是说中国的脊梁。 中华文化的存在或者说是国学的存在,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华文化本身就固有兼收并蓄的特征。历史上的孝文帝改革、蒙古族入土中原,都使中华文化呈现出新的特

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

单选题(共5道,20.0分) 第1题.在《周易》中,乾代表(),坤代表()。( 4.0分) *口 A.阴;阳 ■ B.阳;阴 * r C.义;仁 r D.仁;义 正确答案:B 第3题.以下关于《易经》六爻叙述正确的是:( 4.0 分) A. 初爻、上爻代表地;二爻、三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B. 二爻、三爻代表地;四爻、五爻代表人;初爻、上爻代表天 C. 初爻、二爻代表地;三爻、四爻代表人;五爻、上爻代表天 D. 二爻、三爻代表地;初爻、上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正确答案:C 第4题.“所谓几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未著者也。”这句话的是谁说的? (4.0 分) A. 孔子 B. 程颐7 第2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分) ■" A.《孔子》 r B.《庄子》* a C.《老子》9■s D.《易经》 正确答案:C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 (4.0

C.韩康伯 E_U D.金景芳 正确答案:B 第5题?“《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强调()的重要性。( 4.0 分) A. 计谋 B. 德性V C. 能屈 D. 能伸正确答案:B 判断题(共28道,80.0分) 第1题?《易传》中提到的“天”,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自然而然”,“自然”最大的特点就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2.0分) B.错 正确答案:A 2.0 分)第2题?“克己复礼”指的是要克服与“礼”不合的思域,强调要完全恢复周礼。( A.对 B.错9 正确答案:B 第3题?“穷变通久”就是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中“穷”为贫穷的意思。(2.0 分) A.对 Ip L_J B.错< 正确答案:B 第4题.孔子认为,正名的根本在于正文。( 2.0分)

国学与国学的当代意义

国学与国学的当代意义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继清代汉学而有国学。国即本国之义,中国人言国学,是特指中国固有文化学术,所以国学也称国故。国学原是对西学而言。20世纪初年,国内一些学者编印《国粹学报》,章太炎著《国故论衡》。到“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设立了国学门,出版《国学季刊》;清华大学办了国学研究院,编印《涸学论丛》;章太炎在上海等地讲演国学,出版《国学概论》,国学研究之风大兴,于是国学成为约定俗成的中国文化学术通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学热继续高涨。这个时期国学热具有了新的特征,这就是大众传媒的广泛介入,以及学术界之外的种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成为传播国学的重要基地。于丹讲《论语》、《庄子》,易中天讲《三国》,以及其他学者讲历史文化,推波助澜,兴盛一时。这个时期的国学热,更加理性,参与面更广,群众性更强,实践性也更强。人们既从学术的角度探讨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更从国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现实的文化建设和社会需求出发,考量国学的价值和功能,从建设性的一面衡量发掘国学资源。 国学的当代意义是围绕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宏伟目标来实现的。如果仅仅从国学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等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简单化了。国学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 国学的当代意义还在于将国学思想与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改革创新是当今的时代精神。国学的研究和应用,应当在这个时代精神的引领之下进行,并且在

【反思】听课反思诵读国学经典启迪智慧人生

【关键字】反思 听课反思诵读国学经典,启迪智慧人 生 国学典范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学典范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国学典范的学习,一方面提升他们的审美理念,另一方面建构起他们的正确的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完备而健全的人格。 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诵读国学典范的积极性,让国学典范更好地走进课堂?朱红甫老师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前两天,在郑州春晖小学,我有幸聆听了朱红甫老师的一节国学典范课:《论语》——《12、坚贞刚毅》,深受感触。这节课,朱老师设计精巧、构思新奇、悬念丛生、寓教于乐! 课堂之初,朱老师没有急着揭示课题,而是出示一张骏马的图片,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孩子们有的说是一匹正在奔驰的骏马,有的说是一匹健壮的马,有的说是一匹千里马……当学生回答千里马时,朱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千里马有什么特点吗?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求知的欲望,目光中饱含期盼。朱老师告诉孩子们,千里马特别忠诚,无论发生什么事,对主人不离不弃,这一德行深受人们的称赞。同时,朱老师告诉孩子们,千里马在古汉语中称之为“骥”,接着展示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朱老师通过示范读、知名读等形式,指导孩子们诵读。紧接着,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因为良好的德行受到人们的称赞。孩子们纷纷畅所欲言:小草很坚强,梅花不怕寒冷……朱老师很巧妙地引出了这节课需要学习另外一句名言: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朱老师由此及彼,由千里马到松柏,然后联系到做人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行,接着展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第三句名言: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朱老师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孩子的记忆情况,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准确记忆,课堂效率极高。 做人应该有志气,有志向,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道理,朱老师和学生分享了一则历史故事——《苏武牧羊》。面对匈奴人的威逼利诱,苏武为什么不投降呢?当朱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有孩子迅速站起来,大声回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国学典范名句,而且能够活学活用。 看到学生们能够感悟到典范名句蕴含的哲理,朱老师顺势展示了本节课孩子们最后

国学智慧学习心得体会

《国学智慧与职场修炼》心得体会 2014年的10月28日有幸聆听叶观澜老师的《国学智慧与职场修炼》。通过叶老师对国学经典的旁征博引,驻足时代,回眸千年既有哲理的高度,又有大众的视角,感触于五千年国学智慧的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成就了众多伟人,“修身”则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审视历史过往和当今案例,其如因果逻辑,不可或缺。万物皆有道,做人做事也有道。从边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做人做事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人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叶老师在讲课中有图表描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职场人生:归零人生、跳跃人生、平淡人生、幸运人生,四种不同的人生正是四种不同修养的写照。 修心就是要修养我们的心智、心性、心情。就此而言,心智的修炼一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记得叶老师在课上讲“我们要均齐方正,让团队成员各安其心、各安其位、各安其事”应该学习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精华,如学习国学,我认为要学好国学,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要对国学智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四书中《大学》是成功学、《中庸》则是反映中国式的成功之道、《论语》《孟子》如我们人生的“交通规则”,五经中《周易》是哲学思维通过简易变化彰显进取精神、《尚书》是政治思维书以道事。 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职场事事皆智慧”,叶老师讲课中提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先做人,后做事。做人体现在:言行举止细节的注重:做事与做人是硬币的两面,二者紧密相连。不会做人,就没有根基;做事是立身乘人之本。做事一时成功,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1、做人的言行要得当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了,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我们的祖辈们的经历经验方法思想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之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领悟其中奥妙。他们留下这些书文给后代们,自然希望我们传承这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国学的当代价值

国学及其当代价值 国教院汉语国际教育16 顾娟 【摘要】我国文化领域近来形成了国学热,国学热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民族精神、民族美德、民族艺术的复兴。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反映了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增加,反映了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在这轮人们对什么是国学,国学有哪些当代价值、弘扬国学的当代价值,发挥国学在塑造当代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等方面问题,都非常关注。本文也就这些问题进行些探讨。 【关键词】国学当代价值民族精神 一、什么是国学 所谓国学,其实是一门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文化学说及其研究的学问。对它进行研究所产生成果也算在国学范围之内,这在学术上来讲是这样划分的。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是一切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学说,中国固有的风俗习惯,中国自己所产生的天文易经,方术、巫术、烹饪、中医学、艺术戏曲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的范畴,这是广义的国学。今天我们讲的国学是狭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学说,主要是指意识形态、价值形态以文史哲经为主要载体,这些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学说。在这新的文化条件下,一般将国学等同于儒学而提倡普遍的读经,或将国学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而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知识,或将国学涵盖中国一切传统学术而继承国粹。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一脉相承,堪称不朽。其中传统文化之功不可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套合理的核心价值观,是它让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离开它,就不能叫中国文化,不能叫国学。国学代表了中国浩瀚五千年文明积淀中的核心价值,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成就。国学中主体是儒学,如果说国学是条河流,儒学就是主流,国学是一棵树,儒学就是主干,儒学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的代名词。 二、国学的特点和当代价值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环中国不可能有新的文化建设,因为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强大的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未来的中国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所以,弘扬传承中国的国学文化其重大意义就在于此。今天就国学的当代价值及意义,我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