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与研究现状

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与研究现状

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与研究现状
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与研究现状

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与研究现状

提要:美国汉学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业余汉学时期和专业汉学时期。以时间点为界限,则可以把美国汉学分成更为清晰的三个时期,即早期( 1877 年前) 、中期( 1877 ~1928年) 、后期( 1929 年后) 。就近20 多年来国内外对美国汉学的研究来看,战后的中国学是重点。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应该加强对20 世纪前半期以及20 世纪以前的美国汉学史的研究。

关键词:汉学历史分期美国

一、历史分期

美国的汉学研究虽然起步比欧洲晚,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汉学研究的专业化和大量研究机构的建立,美国的汉学研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天,无论是在资金投入、学术资源方面,还是在研究模式、人才培养方面,美国均处于整个西方汉学研究的领先地位,其研究成果对中国本土学术的影响也趋增巨大。

任何学术都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1963 年,全美国仅有33 人获得中国研究博士学位,而到了1993 年,供职于美国大学、政府、新闻界、企业界的各类中国研究专家已逾万人,其中仅效力于跨国公司、基金会、法律事务所等机构的专家就达到5300 人之多。19 世纪时,美国没有一家专门研究中国的学术团体,汉学研究在美国东方学会(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842 年建立)、美国历史学会( American Historical Society,1884 年建立) 中所占比例均十分有限,而目前仅哈佛大学就有10 多个与中国研究有关的机构。

如果将汉学研究限定在大学或学院研究的层面上,那么美国的汉学研究开始于1877年,这一年6 月耶鲁大学设立了第一个汉学教授职位。此后,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也设立了类似的职位。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看待汉学,将商人、旅行家、传教士、外交官以及其他对中国有兴趣的人士的研究也看作汉学的一部分,那么美国的汉学史则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84 年在第一艘到达中国的美国商船上,大副山茂召( Samuel Shaw) 写下了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美国汉学伴随着中美直接贸易的产生而产生。但美国汉学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欧洲汉学从此结束了在美国的影响,实际上,19 世纪30 年代以前美国人关于中国的信息主要来自欧洲( 特别是英国)。当代美国学者孟德卫(David E. Mungello) 将欧洲汉学的起源划定在17 世纪,他把基歇尔( Athanasius Kircher )、威尔金斯( John Wilkins)、莱布尼茨( Gottfried W. Leibniz) 等人利用来华耶稣会士提供的信息进行汉学研究的学者称之为“早期汉学家”( proto -sinologist) ,把他们的研究称之为“早期汉学”( proto -sinology)。①如果套用孟德卫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美国的建国元勋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潘恩( Thomas Paine )、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 称为“早期汉学家”,他们都曾读过耶稣会士的著作并写下了自己对中国的看法。②19 世纪利用欧洲文献研究儒家思想的超验主义者如爱默生( Ralph W. Emerson )、梭罗( Henry D.Thoreau) 同样也可以归入这一行列,他们虽然人数很少,研究范围也很有限,但却是美国早期汉学一个不应忽视的组成部分。

对于这200 多年的美国汉学史,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分期。一种比较常见的看法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界线,理由是战前美国的汉学研究比较零散,且受欧洲的影响比较大,战后,特别是1958 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案”(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以后,美国政府和基金会( 特别是福特基金会) 开始大量投入资金,美国汉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一分期方法是和将费正清( John K. Fairbank) 看作美国汉学之父的观点联系在一起的。费正清1907 年出生于南达科他州,1929 年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在以《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1635 ~1834) 等著作闻名学界的马士(Hosea B. Morse) 的指导下,费正清把中国海关问题定为其博士论文的题目,从而确立了从外交史和制度史入手、以近代中国为课题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方向与传统的汉学———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进行文献考证———截然不同,是一种全新的尝试。1936年费正清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并回哈佛大学执教。在此后的40 多年中,费正清以哈佛大学为基地,将自己开创的“地区研究”( regional studies) 模式推广到全美,乃至全世界。1991 年费正清去世后,曾经听过他的

课程并和他共事多年的余英时先生给予了这样的论断:“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

是美国的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哈佛大学历史系正式把中国近代史列为

一门课程是从他开始的。他的逝世象征着这一学术领域的一个时代的落幕。”

具有鲜明美国特色的“地区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关注近现代中国,服务于现实需要;二是在语言技能之外更强调学术训练,特别是各种社会科学方

法(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 的训练;三是在学科分工的基础上强调跨学科研究。其中第二点是最为关键的,费正清曾将“地区研究”简单地归纳为“传统汉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①结合之后的汉学研究就不仅仅局限在中文系( 东亚系) ,而是进入了各个学科。根据周法高1964 年的实地考察,哈佛大学

当时开设中国课程的有东亚系、历史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系、人类学系、法律系、美术系、音乐系,其他如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情况也相似。②所以也有人将费正清开创的这种研究模式称之为“中国研究”或“中国学”( China Studies 或Chinese Studies) ,以区别于传统的以语文学和文献考证为特色的“汉学”( Sinology)。1955 年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建立可以作为这种新模式诞生的标志,但中国研究的确立并不代表传统汉学研究的退场。哈佛燕京学社的存在和它的广泛学术影响就是一个明证。哈佛燕京学社于1928 年建立后,曾计划请法国汉学家伯希和( Paul Pelliot) 来担任社长,后来伯希和推荐了自己的学生、俄裔法籍汉学家叶理绥( Serge Elisseeff) ,这非常好地说明了20世纪前半

期欧洲汉学对于美国的影响。哈佛燕京学社毕业生的研究业绩同样可以说明这一点。以20 世纪30 年代初期哈佛派往中国进修的学生为例,顾立雅(Herrlee G. Creel)主要从事中国上古史和哲学史的研究,希克曼( L. Sickman ) 专攻中国艺术史,卜德(Derke Bodde) 则潜心研究中国思想史,他们都将研究范围集中在中国

古代,且主要从事微观考证工作。③值得一提的是,费正清1933 年在中国做研究期间曾申请哈佛燕京学社的奖学金,但没有成功,不得不通过在清华大学授课来解决生计问题,这一经历对他日后决心另起炉灶大概产生了某种心理影响。但东亚研究中心的建立并没有取代哈佛燕京学社,而只是通过“促进对现代中国的

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机构对诺贝尔奖做出的贡献最大.doc

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机构对诺贝尔奖做出的贡献最大 一项新的分析显示,来自美国机构的诺贝尔奖得主比任何其他国家的大学都要多。肯定很多同学对这一奖项心生向往,所以,我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美国院校在诺贝尔奖上的贡献吧。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最近的一项分析显示,自2000年以来,诺贝尔奖(Nobel Prize)得主数量最多的10所院校中,美国大学占据了其中的8所。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排名第一,因本世纪7位诺贝尔奖得主毕业于斯坦福,但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在这一指标上却排在前10名之外。 另外两所进入世界前十的机构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和德国的马普学会,这两所机构都曾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的剑桥大学排名第11位,但牛津大学没有上榜,因为它在本世纪还没有产生过任何获奖者。 2006年,美国的表现尤其强劲——自本世纪初以来,这是唯一一个所有获奖者都来自一个国家、隶属于该国机构的年份。 调查还显示,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其国民在生理学或医学等相同领域获得100%奖项的国家。 这些数据是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在墨尔本大学举行的世界学术峰会之前发布的。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培养下一代诺贝尔奖得主。 本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世界大学:前10名 来源: 排名 机构名称 国家

1 斯坦福大学 美国 2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4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4 芝加哥大学 美国 6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美国 7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美国 8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8 以色列理工学院 以色列 10 德国马普学会 德国 注:本研究不包括诺贝尔文学及和平奖得主。 知识拓展: 诺贝尔奖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奖项,旨在表彰学术、文化和科学方面的进步。 该奖项于1895年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他最著名的发明是炸药。 每个获奖者被称为laureate,会获得一枚金牌,一张公文和一笔钱。 除了和平奖在挪威颁发外,其他奖项在瑞典颁发。 曾有两名获奖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 获奖者通常将奖金捐给科学、文化或人道主义事业。

美国汉学第一人

美国汉学第一人——卫三畏 引言 所谓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是指对境外中国文化研究的反研究,是我们站在母体文化的氛围里,探索母体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历程、规律和特点,了解它在异质文化中的影响的广度、深度和不同的层面,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汉学家采取了什么不同的研究方法,走过了什么样的学术道路,等等。从外延上说,它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一种延伸;从内涵上说,它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一种补充。研究海外汉学,可以在整体上促进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他可以作为一个深刻而有力的参照系,来观照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更科学、更全面的研究中国文化的理论体系,把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实践上,可以使人们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有全面、透彻、准确的了解,因而可以使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这就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制定对外文化交流的方略。 美国早期汉学研究 美国汉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早期美国汉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裨治文、卫三畏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他们精通中文,熟悉中国历史文化,汉学研究水平之高、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注重中国现实特别是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从而开启了美国汉学注重现实的先河,是汉学研究摆脱了欧洲汉学古典规范的束缚。 美国汉学之缘起 19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广州、澳门中外贸易在海外影响的不断扩大,西方世界对中华帝国的认识逐渐增多,再通商的过程中,欧美基督教传教士随本国商人相继来华,东西方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具影响的碰撞。西方文化的不断进入,使两种文化在相互撞击过程中产生两种对世界不同看法:一是全球范围的经济、文化扩张主义;二十不顾时势境迁的时间范围的自我中心论。这两种世界文化观最终都没能在各自的形成过程中取得成功。但由于相互碰撞,东西方文化出现了难得的认同。认同之一是,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引发了对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研究;认同之二是,在中国,这种研究表现为近代社会知识分子追求进步、自由,图强自主的“西学东渐”。由于西方对中国的不断研究和认识,最终促成了近代一门新的学科——“汉学(Sinology)研究的形成。 汉学研究的范围在近代西方涉及面广。它包括对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等诸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是东方学的重要组成部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法、英、德等国已经逐渐形成一支职业化的汉学研究队伍,开始了种种专业研究。这种专业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来华传教士作为研究汉学的一支重要力量从中发挥巨大作用。传教士凭借他们在华传教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著书立说、出版发行等

美国哪些职业盛产百万富翁

美国哪些职业盛产百万富翁 来源:凤凰财经根据调查,今日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经理人员占17%、教育工作者占12%、企业总裁占7%、企业主占6%,律师、医生和会计师也占有一定比例。在拥有500 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富人中,公司总裁和企业主是占比最高的两个职业。 哪些行业产生较多的百万富豪 自己创业是美国人白手起家成为百万富翁的一个主要道路,在当今的商业社会,有的行业会产生较多的富人,有的行业致富之路比较坎坷。财富内幕经过调查,在2014 年发布研究报告中列举出产生男女百万富豪最多的一些行业。根据统计数据,美国产生女性百万富豪排在第一位的行业是大众传媒业,这个行业中的女性百万富豪占女性百万富豪总数的15%。美国电视台的女主播、著名节目主持人身价不菲,年薪上百万美元乃至上千万美元的女中豪杰大有人在。金融服务和投资行业是产生女性百万富豪第二多的行业,这些行业都是玩钱的或者说是帮助人们赚钱的,所以这个行业中的女性百万富豪占据了女性百万富豪总数的12%。零售业、时尚和奢侈品行业是产生女性百万富豪第三多的行业,特别是在时尚业,女性的天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名牌产品模特的收入可谓天价,想不出百万富翁都不行,美国10%的女性百万富豪即来自零售业、时尚和奢侈品行业。科技行业中的女性百万富翁占女性百万富翁总数的8%,这个行业过去一直是男性独占鳌头,现在则成为女性与男性竞争的一个行业。医疗行业高收入者众,女性也不落人后,6%的女性百万富豪就来自医疗行业。制造业也是产生女性百万富翁比例不低的一个行业,6%的女性百万富翁是在这个行业里出人头地的。总体而言,美国女性百万富翁多来自“软性”和新兴行业,特别是女性获得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超过男性后,更多的行业和领域成为女性的天下,这也为女性成为“小富婆”创造了机会。 对于男性而言,金融服务和投资行业是产生男性百万富豪最多的行业,16%的男性百万富豪是来自这个行业。科技行业也是男性大施拳脚的行业,12%的男性百万富豪是从科技行业里拼杀出来的。制造业是美国各行业的基础,8%的男性百万富豪产生在这个行业。男性在零售业、时尚和奢侈品行业看起来不如女性表现得突出,但也有7%的男性百万富豪来自这个行业。医疗行业看起来是一个男女平等的行业,6%的男性百万富翁在这个行业里打拼,与女性百万富翁有得一拼。美国男性百万富翁在“硬行业”中要领先女性,比如矿山、农业行业产生的百万富豪占男性百万富豪总数的6%,而在这种“硬行业”中,产生的女性百万富豪比例则较低。 产生百万富翁比例最高的职业 当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是成为百万富豪的光明大道,而且身价还可能不止百万。但这三种职业竞争激烈,要想出人头地还得能折腾才行。美国产生百万富翁比例最高的职业,不是上面所说的那三种职业,而是经理人员,经理人员在拥有100 万至500 万美元可投资资产人群中所占比例为17%。经理职业属于高薪职业,收入高就容易积攒家底。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2013 年美国经理人员约有650 万人,约占所有就业人员的5%。经理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他们的职责是管人管事,所以在薪水待遇上自然高人一等。2013 年美国经理人员的平均年薪超过11 万美元,公司总裁的平均年薪接近18 万美元。广告、市场销售、公共关系、计算机、信息系统、工业产品、交通运输、教育管理等行业的经理人员都属于高收入阶层。在百万富翁人群中,比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教育工作者占百万富豪总数的比例为12%,是美国百万富豪人群的第二大群体。数据显示,虽然美国中小学教师年薪10 万美元的情形有,但2013 年美国教育界的平均年薪仅为51500 美元。但为何教育工作者却还能产生大批百万

海外汉学研究授课讲义汇总

海外汉学研究 授课大纲 授课教师:润 授课系别:中文系 授课专业:对外汉语专业 授课年级:大三 授课课时:34 第一部分绪论(3学时 一、汉学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何谓“汉学” 汉学是Sinology,指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及社会、宗教、经济、科技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问。 1.“国学”与“汉学”的关系 2.“汉学”与“中国学”的关系 (二何谓“汉学研究” 汉学与汉学研究的关系 (三何谓“汉学家” 二、汉学研究的研究视野 (一研究畴(容

1.关于中国文化向域外传递的轨迹和方式。 2.关于中国文化在传入对象国之后,于对象国文化语境中的存在状态。 3.关于世界各国(对具体的学者来说,当然是特定的对象国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中国观”。 4.关于在中国文化(以人文学术为主体的各个领域中的世界各国学者的具体的研究成果和他们的方法论。 (二研究立场 (三研究方法 三、汉学研究的研究状态 (一研究机构 (二研究人员及结构 (三研究困境 (四研究成果——冷板凳坐热? 四、汉学研究的课程意义 (一学术研究价值 (二学习意义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结构 五、汉学研究的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林徐典主编,中华书局,1995年。 2.《中西文化交流史》,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3.《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学勤主编,教育出版社,1996年。 4.《汉语研究在海外》,石锋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5年。 5.《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石锋主编,语文出版社,1995年。 (三其他参考文献 1.《汉学发达史》,莫东寅,文化出版社,1949年(大象出版社,2006年 2.《汉语研究小史》,王立达编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 (四影响较大汉学研究辑刊 1.《汉学研究》,阎纯德主编,1996年起。 2.《世界汉学》,梦溪主编,1998年起。 3.《国际汉学》,任继愈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所主办,1996年。 (五影响较大汉学研究书系 海外汉学研究丛书,大象出版社 列国汉学史书系,学苑出版社,阎纯德主编,2006年起。 第二部分海外汉学研究史(国别史(31学时 第一章海外汉学概述(1学时

美国研究生留学机构排名

美国研究生留学机构排名 留学越来越热的形势下,留学中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我国的留学市场还处于留学中介机构良莠不齐的阶段,留学机构经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宣扬其无所不能,让学生和家长尤其是初次接触留学的消费者难以辨别好坏。特别是网络上也是出现了不少的留学机构的排名,这些排名让同学和家长们眼花缭乱。下面,由优越教育的资深顾问李娜老师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些排名有多少价值,以及我们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如何参考这些排名。 一、官方网站的留学中介排名还是值得参考的。 对于初次了解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咨询一些官方的比较专业的网站进行查看,根据排名了解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有哪些可以咨询的好点的留学公司,看看这些机构的覆盖范围,侧重的申请国家,下面的评论,优缺点都要关注到。留学监理网小编建议,最好是多参考一些网站的排名,多方综合,再决定咨询哪家比较靠谱。 二、网上排名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假如学生及家长利用大学排名作为参考来择校时,都想选择排名靠前的院校。而假如“留学中介排名”一出,谁还愿意选择排名靠后的留学中介?况且,谁敢说“十大留学中介”之外就没有更好的留学中介机构呢?再进一步讲,一些主做单一项目或国家地区的留学中介机构,“排名”可能就会相对靠后,但是其专业性和专门服务能力可能的确不差,他们却没有什么生存的价值和余地?一旦官方发布了留学机构排名,假如学生参考这个排行榜选择了留学中介而出现任何问题,官方实在不愿意担此责任。那么是谁在操作所谓的中介排名?

1、留学中介自己做自己的排名。 有很多机构借着网络这个无所不能的工具企图欺骗消费者,欺骗焦急出国但却迷茫的申请者。从曾经的一个试验就能知道了,从网上下载一个文档叫做“留学中介排名”,一个没有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合法留学中介名单出现过的黑中介机构,居然名列这个“排名”名单中的第一位,同时这个排名表居然还把该荣登第一位的留学中介的服务体验记写了下来,在中介的规模、专业度、服务水平、顾问专业度等方面把这家中介夸得非常完美,貌似发布这个排名还真的经过了科学研究和全面的指标衡量。更为可笑的是,这个机构还装模作样地将很多机构与自家进行了对比,在最后部分将自己的网址放在该机构的名称后面,以此吸引读者去访问网站。 显而易见,这是某机构在利用网络的推广手段完成的一系列操作,比如网络上的热词“留学中介排名”“十大留学中介”“最好的十家留学中介”等关键词,而且会出现很多的带有这些关键词的广告。所以,对于留学中介,千万不可盲目相信那些中介机构排名,最好是有着较好口碑的。 2、媒体发布的留学中介排名。 国内的某些媒体或门户网站年年发布的大学排名,对留学中介搞排名,比如每年都会评选“十佳留学中介”“十大留学中介”“最具实力的留学中介”“五星留学顾问”“金牌留学团队”等等形式,这些所谓的留学中介排名,如果是比较有公信力的媒体发布,可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媒体所做的中介排名并不完全客观准确。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是谁认定的。即使说是通过网络投票,代表读者的意见,但是其中如何操作却依然虚实难辨。最简单的质疑是:如果从来没有投放广告给这些媒体

美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世界上私人拥枪数量最多的国家。2013年底,美国人拥有枪支达到3亿。大量枪支散布在美国社会,导致枪击事件频繁发生。根据《今日美国报》报道,2013年美国发生30起死亡4人以上的枪击事件,造成137人死亡。近年来,美国每年都有10万多人遭遇枪击,其中有3万多人丧命枪口,这些人或是死于枪击暴力犯罪,或是死于自杀、误杀等事件。美国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管制枪支。(见注3)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largest privately owned firearms in the world, the proliferation of firearms, causing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 As of 2013, there were about 300 million guns in the U.S..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on the USA Today , 137 people died in 30 mass killings – four or more people killed, not including the killer – in 2013. On average, more than 100,000 Americans are being shot each year, and 30,000 deaths are caused by the use of guns. 失业率居高不下。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2013年9月16日报道,2012年美国工人平均失业时间为39.5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年。美国最低收入家庭的失业率高达21%,几乎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所有工人的失业率相同。2014年美国国情咨文称,即使在复苏之中,许多美国人还是在勉强度日,还有很多人仍然没有工作。 Unemployment rates are high in the US.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the CNBC on September 16, 2013, in 2012, the average length of unemployment for U.S. workers reached 39.5 weeks, the highest level since World War II. Rates of unemployment for the lowest-income families topped 21 percent, nearly matching the rate for all workers during the 1930s Great Depression. “even in the midst of recovery, too many Americans are working more than ever just to get by... And too many still aren’t working at all.” 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美国人口普查局2013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贫困人口超过4700万,总体贫困率为15%,大约64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非常贫困。(见注25)美国国内税收署1913年至2012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这一时期最大的。2012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的人口集中了19.3%的总收入;美国10%的家庭控制了全美50.4%的总收入,这个数字是自1917年以来最高的。2009年至2012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31.4%,占美国全部收入增长的95%;而低收入阶层只增长了0.4%。(见注26)2014年美国国情咨文称,美国公民的平均工资几乎没有变化,社会不平等加深。 Wealth gap in the US is widening.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U.S. Census Bureau in September 2013 showed more than 47 million U.S.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 in 2012, and that the poverty rate reached 15 percent. The data also indicated about 6.4 million people aged 65 and older were poor (https://www.doczj.com/doc/4818314930.html,, November 6, 2013). New research using the U.S.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data from 2012 all the way back to 1913 found that the current gap between America’s rich and poor is the widest in history. The richest 1 percent’s share of total household income was a record 19.3 percent in 2012. The top 10 percent of U.S. households controlled 50.4 percent of total income in 2012, the

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与研究现状

美国汉学的历史分期与研究现状 提要:美国汉学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业余汉学时期和专业汉学时期。以时间点为界限,则可以把美国汉学分成更为清晰的三个时期,即早期( 1877 年前) 、中期( 1877 ~1928年) 、后期( 1929 年后) 。就近20 多年来国内外对美国汉学的研究来看,战后的中国学是重点。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应该加强对20 世纪前半期以及20 世纪以前的美国汉学史的研究。 关键词:汉学历史分期美国 一、历史分期 美国的汉学研究虽然起步比欧洲晚,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汉学研究的专业化和大量研究机构的建立,美国的汉学研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天,无论是在资金投入、学术资源方面,还是在研究模式、人才培养方面,美国均处于整个西方汉学研究的领先地位,其研究成果对中国本土学术的影响也趋增巨大。 任何学术都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1963 年,全美国仅有33 人获得中国研究博士学位,而到了1993 年,供职于美国大学、政府、新闻界、企业界的各类中国研究专家已逾万人,其中仅效力于跨国公司、基金会、法律事务所等机构的专家就达到5300 人之多。19 世纪时,美国没有一家专门研究中国的学术团体,汉学研究在美国东方学会(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842 年建立)、美国历史学会( American Historical Society,1884 年建立) 中所占比例均十分有限,而目前仅哈佛大学就有10 多个与中国研究有关的机构。 如果将汉学研究限定在大学或学院研究的层面上,那么美国的汉学研究开始于1877年,这一年6 月耶鲁大学设立了第一个汉学教授职位。此后,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也设立了类似的职位。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看待汉学,将商人、旅行家、传教士、外交官以及其他对中国有兴趣的人士的研究也看作汉学的一部分,那么美国的汉学史则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84 年在第一艘到达中国的美国商船上,大副山茂召( Samuel Shaw) 写下了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美国汉学伴随着中美直接贸易的产生而产生。但美国汉学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欧洲汉学从此结束了在美国的影响,实际上,19 世纪30 年代以前美国人关于中国的信息主要来自欧洲( 特别是英国)。当代美国学者孟德卫(David E. Mungello) 将欧洲汉学的起源划定在17 世纪,他把基歇尔( Athanasius Kircher )、威尔金斯( John Wilkins)、莱布尼茨( Gottfried W. Leibniz) 等人利用来华耶稣会士提供的信息进行汉学研究的学者称之为“早期汉学家”( proto -sinologist) ,把他们的研究称之为“早期汉学”( proto -sinology)。①如果套用孟德卫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美国的建国元勋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潘恩( Thomas Paine )、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 称为“早期汉学家”,他们都曾读过耶稣会士的著作并写下了自己对中国的看法。②19 世纪利用欧洲文献研究儒家思想的超验主义者如爱默生( Ralph W. Emerson )、梭罗( Henry D.Thoreau) 同样也可以归入这一行列,他们虽然人数很少,研究范围也很有限,但却是美国早期汉学一个不应忽视的组成部分。 对于这200 多年的美国汉学史,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分期。一种比较常见的看法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界线,理由是战前美国的汉学研究比较零散,且受欧洲的影响比较大,战后,特别是1958 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案”(National Defense

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研究与借鉴

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研究与借鉴 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是现今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变革中出现的新形式,其项目导向性、学科交叉性和组织开放性的特征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并有利于实现突破性的知识创新。本文选取了3所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对其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建设概况、突出功能和保障因素予以解析,既而对我国高校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建设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标签]美国研究型大学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 单纯局限于某个学科领域,很难形成有效的、新的科研增长点。于是,将关注焦点转向对学术组织模式的探索,探索一条学术创新的新途径,就成为高校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有学者提出,超越学院层次,以实体或虚体的形式组建跨学科的科研中心与重大科研项目组,加强更大范围学科间的横向交叉综合,可实现学校的组织结构从纯学院制向更科学的矩阵制演化。笔者认为,这是较为可行与有效的一种学术组织创新模式。本文所探讨的高校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就是一类相对独立于高校内其他研究和教学组织的学术机构,其特点在于项目导向性、学科交叉性和组织开放性。作为一种超越学院层次的联合体形式,高校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有效地提高了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并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而且,这种趋向于信息化、扁平化和灵敏化的学术组织结构的转变,有助于增进高校学术管理效益。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除设立国家实验室、校企合作研究组织和院系下设研究机构外,校级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设立已成为其学术组织变革的新趋势,各校积极开发相对分化的学院、系和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并存的体制,传统的一些学科仍归属原来的院系,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任务则落于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现今,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份额中,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在所有学术机构中所占据的比例正逐步增大。本文选取了3所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哈佛大学(Harvard Univ)、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和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 Tech,简称MIT),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领头兵,这3所学校均以学术力量雄厚闻名于世,其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建设也卓有成效。三校下设的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被定性为由来自多个学院、学系的教师所组成的独立设置的正式的学术常规机构,它们直接向常务副校长办公室(the office of the provost)汇报,监管人一般为常务副校长(provost)或负责研究的副校长(vice presidentfor research and associate provost),并存在于有组织的学院或学系之外。 本文将通过对这3所高校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建设之道的分析,开掘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创新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建设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一、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功能定位

今日美国――迪斯尼公司

今日美国――迪斯尼公司 THIS IS AMERICA - The Disney Company By Jerilyn Watson Broadcast date: January 14, 2001 VOICE ONE: Walt Disney was one of America’s most famous film producers. He created Mickey Mouse, Donald Duck and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entertainment businesses. I’m Bob Doughty. Walt Disney's 'Magic Kingdom' VOICE TWO: And I’m Doug Johnson. The world of Walt Disney is our report to day on the 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 THIS IS AMERICA. (("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 INSTEAD OF THEME)) VOICE ONE: Film artist and producer Walt Disney died in Nineteen-Sixty-Six. Yet his work and influence live 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atch Disney movies and Disney television programs. They buy Disney music, books, videos, toys, clothes and games. They attend Disney shows. They stay in Disney hotels and ride on a Disney passenger ship. They visit Disney entertainment1park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and Japan. VOICE TWO: Last month was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2of the birth of Walt Disney. He was born in Nineteen-Oh-One in Chicago, Illinois3. In Nineteen-Twenty-Three, Walt Disney moved to Hollywood, California. He hoped to become a movie producer or director. However, he could not find a job. So he decided to make animated4 movies or cartoons. Walt Disney was an artist. He wanted to bring his pictures to life. A cartoon is a series of drawings on film. Each drawing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e one before it. Each

国内外流体力学研究机构

国内外流体力学研究机构 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 包括国家计算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由李椿萱院士和张函信院士主持)和流体力学开放实验室 . 美国布朗大学流体机械研究中心 了解流体机械的诸多方面 .美国公司技术服务中心 美国一个著名的计算流体服务机构,解决计算和工程问题的专家 .英国大学研究中心 主要介绍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欧洲流体湍流及燃烧研究协会(, ) 领导管理欧洲的流体,湍流及燃烧方面的科研教育和工业的联合组织。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的各项动态和进展,信息很多。 . 加拿大计算流体力学学会( ) 介绍计算流体力学的进展和应用 . 免费软件下载中心( ) 免费软件下载()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空气动力学实验室( ) 进行流体力学的前沿研究 . 澳大利亚大学湍流研究所( ) 进行湍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及应用 . 美国大学超音速中心( )

介绍超音速材料,实验测量及超音速的计算 . 美国流体动力学研究中心( () ) 流体力学研究中心 . 美国大学流体力学研究实验中心(教授领导)( ) 主要研究涡,湍流和分离流动及其应用 . 荷兰科技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 ) 流体力学和热传导的科研和教育机构,主要研究涡,湍流及空气动力学 . 美国公司() 研究流体力学,热力学,自动控制和测量设备的工业公司研究领域包括,实验,理论及流体机械设备 .瑞士机械及机械处理工程能源系统试验室( , , ) 内容:研究建筑物内的空气流动,燃烧,能源和环境问题。 .瑞士机械及机械处理工程涡轮机械试验室( , , ) 提供研究及人员信息的摘要。 .瑞士机械工程压力机械及流体力学实验室(, , ) 介绍流体力学实验室()在方面的工作。 .瑞士机械及机械处理工程实验室( , ) 流体力学,能源系统,燃烧,涡轮机械等。 .英国大学航空学院计算中心, , 算法研究,类牛顿方法,加速收敛,跨音速激波控制,高超音速加热,激波边界层干扰,湍流模型,超音速涡流等。 提供,超级计算机或高性能机的计算软件 .美国航空软件开发公司( )

论美国黑人对历史的影响..

摘要 在美国历史上,黑人的影响是巨大的。19世纪以前,在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没有废除的时候,大量的黑人就通过辛勤的劳动为美国农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当时,北方的黑人在美国独立后即已获得自由。在美国立国后不久,他们就获得了选举权等政治权利。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黑人开始全面参政,很多地方都有了黑人的议员,从市长,州长,国会议员,到现在的两届国务卿,甚至于现今的当政总统。而大量解放了的黑人进入工厂,又为美国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量黑人参军,他们为了美国和世界的和平与自由,牺牲在战场上。黑人体力好,所以,在田径,篮球等体育运动上,为美国争取了很多荣誉。 至于文化,黑人的影响也很大。蓝调,爵士乐,HIP POP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而黑人作家,好莱坞演员也很多。近几届的奥斯卡奖就很青睐黑人。 关键词:美国黑人;历史;贡献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Africans' influence is huge. Until the 19th century, when the slavery has not been abolished , black American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agriculture by working very hard. Bu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black in the north had become free after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Soon after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they have gained extensive political rights?such as the right to vote. After War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tates in the U.S, black Americans began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affairs, they became the Congressmen, the mayors, the Governors,the Secretaries of State , and ev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SA, President Obama for instance. Numerous black workers were working in the factory, which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American industry. In both World Wars, a lot of black Americans enrolled themselves in the army, they shed their blood for peace and freedom of the U.S and the whole world. The blacks are very good at sports, such as field and track or football, they won great honor for the U.S. As to culture, they also have a very deep influence. The blues, jazz, HIP POP, etc, are all originated among Black Americans. There are lots of black writers as well as black actors, a lot of whom won the Oscars. Key words:Black people ; history; contribution

一个美国汉学家的独到点评 为什么汉语如此的难

. 一个美国汉学家的独到点评为什么汉语如此的难? 任何一个喜欢思考的人看到这这篇研究文章标题后可能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对谁难?”这是个合乎情理的问题。毕竟,中国人学起来似乎没问题。当中国幼童们经历“可怕的两岁”时,正是他们的汉语把他们的父母搞得焦头烂额,而且再等上几年,也正是这些小孩就会真的用那些难到让人没办法的中文字潦草地写情书和购物单了。那么我说“难”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篇文章的语调会带有很多的牢骚和抱怨,所以我不如直接明确说出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对我来说难,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在成年时试图学习汉语,经历教科书、录音带、会话伙伴等等这样一整个过程,整个一个语无伦次的过程。我的意思是对我来说难----对很多其他的西方人来说难,他们耗费人生的一年又一年,用脑袋来撞击中国的长城。如果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全部,那么我的述就太空洞了。汉语对我来讲当然难。毕竟,任何一门外语对一个非母语的人来说都难,对吧?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如此。对一个学习者来说,并非所有的外语都同等程度的难。取决于你的母语是什么。一个法国人学意大利

语通常比一个美国人学起来更容易,而一般美国人学德语比日本人快得多,如此等等。那么,我现在争辩的是,汉语比你有可能打算去学的任何其它一种语言都难。我的意思是,专业资料Word . 汉语不仅仅是对我们(母语为英语者)来说难,而是在绝对程度上难。也就是说,汉语对中国人他们自己来说都难。要是你不相信,可以去问一个中国人。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愉快地告诉你他们的语言很难,可能是全世界最难的。(很多人甚至以此自豪,就如同一些纽约人事实上会为生活在美国最不适宜居住的城市而自豪一样。)也许所有的中国人都该因生为中国人而获颁一枚奖章。无论如何,他们总体上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他们的母语所具备的珠穆朗玛峰般的地位,他们站在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峰顶上,注视着卤莽愚蠢的老外们呼哧呼哧地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上攀爬。每个人都听说过一个被广泛认定的事实:英语里有句成语----“这对我来说如同希腊文”,如果你在全世界所有语言里寻找这句成语的对等表达,并由此达成一个“哪门语言最难”的共识,那么这一语言学调查的结果是,汉语轻松赢得“标准难以读懂语言”称号。(比如,法语里有句成语C\\est du chinois,“这是中文啊”,等于是说:“没法看懂”。其它语言也有类似的表达)。

美国十大博物馆集锦

美国十大博物馆集锦 据美国《今日美国》11月21日报道,在即将迎来的感恩节,人们或许更加关注的是该怎样度过感恩节后的“黑色星期五”,你是去购物血拼呢?还是去博物馆充实你的“黑色星期五”?在“黑色星期五”当天,不只是商场能吸引大量人群涌入,感恩节后的那个星期五也是今年最忙碌的博物馆开放日之一,届时将会有许多假日旅行的游客和当地人涌入观看展览。许多博物馆表示,虽然现在处于一个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每一件文物和名著的时代,但是在现实生活找不到它们的替代品。乔治亚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主管William U. Eiland这样说道:“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一次非常棒的情感体验。”他和《今日美国》的Larry Bleiberg分享了几个他喜爱的博物馆。

一、Clark Art Institute(美国威廉斯镇:克拉克艺术中心) 这个小小的大学城里的艺术展廊里收藏着一些欧洲大师的作品,并且最近还增添了一个新的瑰宝。Eiland说,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将会有机会在新英格兰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里欣赏到世界级的艺术品展览。其中的一件瑰宝是15世纪Piero della Francesca 的著作《圣母子与四天使》,这幅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性时刻。 (联系方式:413-458-2303 https://www.doczj.com/doc/4818314930.html,) 二、Nasher Sculpture Center(美国达拉斯:纳希尔雕塑美术馆) Eiland把Renzo Piano设计的这座建筑称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博物馆建筑成就”。美术馆里的收藏被放置在一个花园里,其中也不乏许多大师的作品,如毕加索、卡尔德、米罗、摩尔,不胜枚举。Eiland说,凡是过来纳希尔雕塑美术馆参观的人,都被这里吸引住,流连忘返。 (联系方式:214-242-5100 https://www.doczj.com/doc/4818314930.html,) 三、Field Museum(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 Eiland说他一直都期望着能够参观这个庄严值得尊敬的历史自然博物馆。他个人认为这里的一大亮点是一只名叫Sue的恐龙,这是一直到目前为止被发掘的恐龙中保存得最完好(从鼻子到尾巴都保存得很好)体型最大的雷克斯霸王龙。“和它在同一空间中都会发怵,”Eiland说“这是一个很棒的家族博物馆。”

西方汉学答案

一、马可波罗游记的意义 《马可波罗游记》的思想文化意义: 《马可波罗游记》无疑是西方东方学中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是第一部全面、深入介绍中国的游记,是中世纪西方对中国认识的顶峰。在本质上,它是西方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是西方文化进展中的一个环节。 1.《马可波罗游记》拓宽了欧洲人的世界观念。马可波罗这个威尼斯富商的契丹之行,一下子把西方人的眼光拉到了大陆的最东端,欧洲以往那种地中海世界观念被突破,罗马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它拜托了中世纪地图学的幻象,构成了欧洲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马可波罗游记》激发了欧洲的世俗观念。文艺复兴造就了意大利人新的性格,人们对于世俗生活的渴望,对财富的迷恋,对爱情的追求被调动起来。《马可波罗游记》成为一种意大利梦幻新生活的象征,成为一切世俗追求的理想王国。 3.《马可波罗游记》催生了近代的地理大发现。全球化的序幕开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第一个驾着三桅帆船驶向大西洋的是一位意大利人——哥伦布,他正是《马可波罗游记》的忠实读者。他对契丹的向往使他对契丹财富渴望的西班牙国王一拍而合。 二、高本汉的成就 高本汉(1889—1978),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 1.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高本汉最大成就是对古代汉语语音的构拟。他运用欧洲研究的比较音位学原理,以及吸收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为这些汉字拟定了一套比过去精确得多的语音系

统。 3.高本汉首开中国历史声韵学研究的先驱,也开始了瑞典大学系统教授汉语的先河。他训练出了一批对瑞典汉学发展产生巨大推动的学生,如马悦然、林西莉、汉斯、卜斯温等人。 4.高本汉一生着述达百部之多,研究范围包括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和宗教。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三、西方来华传教士汉语研究的主要成就 1.开创了汉欧双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中国的双语词典历史悠久,佛教僧人曾编纂汉语和梵语的双语词典。 明末耶稣会入华以后,最早的双语词典是罗明坚和利玛窦编纂的《葡汉词典》。《葡汉词典》的学术地位: 第一,它是最早的汉语-西方语言对照词典之一。事实上,真正的汉语与欧洲语言对照的双语词典应从《葡汉词典》开始。 第二,它是最早的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的系统,实际上是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第三,它为研究晚明语言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马礼逊编纂的《华英字典》,作为中国第一部汉英字典,其影响是深远的。 第一,它为西方人、尤其是来华传教士学习中文提供了便利。《华英字典》出版后,受到欧洲各界尤其汉学界的普遍赞誉,并很快风靡欧洲大陆。 其次,对后来的词典编纂者具有启发作用。《华英字典》对日本英日字典的编纂产生了很大影响。 另外,在《华英字典》中已包含许多现代汉语语词,对现代汉语新词的创制和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