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陆希致少教多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陆希教授提出的“致少教多学”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致少教多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
首先,“致少教多学”理念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的时间,而学生则通过被动接受知识来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而通过“致少教多学”,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致少教多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即时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孤立地进行学习,缺乏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然而,实际生活中,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次,“致少教多学”理念提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发展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应用所学内容。
总之,“致少教多学”理念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通过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时,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摘要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启发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问题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每一位政治老师的面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起来,进而逐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前提。
这里提到的让学生“主动”起来,应该是出自学生的“自愿”,而非强迫,“自愿”则来自于学生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
因此,在课堂上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
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在课堂“主动”起来的基础。
我们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些,”就必须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件事都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或者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执行教师的命令,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当然,还给学生的自由,并非放任自流。
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空间的同时,还应准确把握号教学的流向,给学生恰当的“规范”。
有效地教学常常产生于对课堂教学流动性本质的把握,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提供学生自主探究与选择的空间求得一种完美的平衡。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的关键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大纲和课堂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极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
教师凭空想象的准备一堂课,并以此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结果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
如果我们考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趋向,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情况就打不一样了。
当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意味着放指导、放弃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基本技能、启发指导等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4、形成良好的课堂心里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的重要条件。
如果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的利用课堂上随时出现的情境变化,与学生的情感进行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教学策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尊重和采纳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想法,就能创设和谐、向上的良好心理环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教师主导的过程。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领域的进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进行浅谈,并探讨相关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首先,要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被视为掌握知识、传授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则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这种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有思维、有能力、有需求的个体,他们应该成为课堂的中心。
其次,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需要采用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团队合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此外,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学生的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个案教学、游戏教学等活动,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
最后,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安排,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觉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怎么能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自身实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使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新课程的课堂上,不再是以传授教科书为主,课堂将以师生互动为主,教师不应该是一个固定在讲台上的滔滔不绝的传道者。
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立他们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应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与学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教学活动中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还有广阔的胸怀,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
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
像每年暑假的全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还有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培训,使得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得到贯彻。
2.教师要积极改变角色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
而现在则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从“经验型”的教师转变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设计者。
我在教学中发现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教师应尽力使课堂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如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三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阶段。
老师或导师将在课堂上至少教一个或多个学生。
课堂英语单词_lt教训_来自拉丁语_lt“选择”它是用来读和说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通过内外因相互作用,促使学生由潜在主体向现实主体转变,即塑造和构建学生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使“师”教和“生”学、“情”与“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
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
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使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认知系统迅速唤醒,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民主氛围,启动学生思维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
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
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又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能由学生发言的,一定让学生发言;在强调重点和总结时,教师决不先讲,不要把数学的秘密轻易说出来。
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讲,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无顾虑无压力,思维也活跃了,态度表现积极了。
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去经历和实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同时,让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
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的学习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摒弃那种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比较、体验,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广泛的思考,这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比如,在教学《找规律》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去“找”到图形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我设计了一幅没按规律排列的图,让学生将这幅图与课本上的主题图进行比较,并向学生提问:①、你认为哪种方式排列这些彩旗和灯笼更漂亮?为什么?②、如果再请你在两边分别挂上一串由绿色和紫色两种颜色的花组成的花带准备怎么来设计?试着动手画一画看。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具体的操作活动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更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货|审辩式思维的培养让孩⼦成为课堂的主⾓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批时代新青年登上了历史舞台,国学⼤师陈寅恪在1929年提出的“独⽴之⼈格,⾃由之思想”,成为中国知识分⼦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也被如今⼴⼤新青年奉为圭臬。
从教育的⾓度来说,要实现“独⽴之⼈格,⾃由之思想”就需要培养⼀种审辩式思维,但与发达国家相⽐,今⽇中国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的培养。
那么,在⼩学语⽂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贯彻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呢?下⽂作者⽤具体课堂实例,从三个⾓度带我们了解审辨式思维的学习。
与发达国家相⽐,今⽇中国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的培养。
“孩⼦掌握再多的知识,也赶不上⼀部互联⽹智能⼿机的万分之⼀。
”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向学⽣灌输知识,⽽是激发他们课堂的主要⽬标不应该是覆盖教学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法和学习策略。
课堂的主要⽬标不应该是覆盖教学内容,⽽应为学⽣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是发展学习者的审辨式思维能⼒。
审视当下的课堂,⼤多数教师依然津津乐道于让学⽣寻找万能的标准答案,殊不知这种⽣硬的灌输把学⽣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和奴⾪。
这种短视的⾏为把学⽣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更窒息了教育的活⼒。
那么,在⼩学语⽂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贯彻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呢?疑是学之始鲁迅先⽣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异于⼀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源泉。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先要培养学⽣的学习兴趣。
提问新颖有趣味,这是诱发学⽣学习机制最有效的⽅法之⼀。
问题有新鲜感,学⽣才会投⼊其中,积极思维。
以前教学中教师的“填鸭式”,慢慢地被“发问式”所取代。
课堂上教师⼀连串的“问”,都是教师备课时设计出来的⼀系列的问题,有的是根據本课知识的难点或重点,有的是学⽣不易掌握的知识点,根据这些综合设计出来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流程,提出预设的问题,学⽣只是被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节课都是被⽼师“牵着⿐⼦⾛”,有时课堂提问⽬的不明确,随⼼所欲,打乒乓球似的⼀问⼀答,表⾯看似很热闹,实际上学⽣真正掌握了多少,学到了多少呢?⽼师的问题问完了,学⽣学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
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
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基于PBL教学法的教案实践教育界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而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更加可行的方案。
PBL教学法又称为问题学习法,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育学院的教授Howard Barrows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环境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研究、解决问题,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PBL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跨学科综合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认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高效、现实和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如何将PBL教学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呢?本文将以一节历史课为例,详细介绍基于PBL教学法的教案实践过程。
一、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确定本次教学的主题和问题,核心是找到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例如,本次历史课的主题是世界战争,问题是:如果你是当时的领袖,你会怎么办?在确定了主题和问题后,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源,例如资料、图片、视频等,以及学生学习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让学生对本次教学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需要按照PBL教学法的基本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跨学科综合学习。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引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是当时的领袖,你会怎么办?”或者“你们对世界战争的了解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2、形成小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领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3、探究问题在形成小组后,教师可以将问题发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方式逐渐受到质疑。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呼吁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种转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
首先,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需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角色。
传统的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决策者。
而现在的教师应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自主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
其次,设置合适的课堂环境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关键。
教室中的座位布置、教具选择等都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
例如,教室中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区域,供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
同时,教室中应该充满鼓励和赞扬的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将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另外,学生参与式的评估方式也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必要条件。
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评估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展示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最后,课堂活动的设计也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许多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任务,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设置合适的课堂环境,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并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在语文素养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创新思维意识。
在课堂上我们要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关键词】培养学生;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主导;主角新课程理念带来了学习方式上的变革,即“自主、合作、探究”。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取“目标教学”“问题教学”“对话教学”等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先设定几个目标、几个问题或确定某些对话范畴,再由学生思考回答,这样的确做到了让课堂归于学生,也实现了一些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然而,学生的自主性却有些缺失。
学生被安排在教师设定好的思维过程中学习,仍是处于学习的被动者位置,没有真正发掘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我想学生只有真正做到自主地去学,做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尤为重要。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为未来的学习做积极的准备。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抵制疲劳,并不断获得心理愉悦,从而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
这样一来,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更有趣味,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千方百计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从语文教材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活动;问题;多媒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但部分语文课堂依旧是教师讲授的时间占整个授课时间的80%~90%,使得学生依旧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因此,教师要落实新课改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一、构建活动情境,提高自主表达力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玩、好动、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
所以,在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构建合适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讲故事”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空间发展。
例如:在学习寓言《掩耳盗铃》和《滥竽充数》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接着,我组织了“讲故事”活动,让学生概述两则小故事讲述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也可以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除了引导学生复述教材中的内容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故事会”,让学生之间互相讲授故事,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分享给同学,进而,逐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为什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想想,老师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学生却像一群小木偶,听得打瞌睡,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有点让人无奈?所以说,为什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呢?学生们是课堂的主角,不是配角。
就像一部电影,主角才是最吸引人的。
你想想,如果所有的戏份都在老师身上,那谁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呢?学习就像一场聚会,大家都得参与,才能热闹非凡。
学生们的主动参与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谁还愿意听那种像广播一样单调的声音呢?再说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可是学习的动力哦!想象一下,课堂上老师讲解枯燥的知识,学生们一个个像是喝了迷糊汤,完全不在状态。
可要是老师问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哇,那个反应绝对是火花四溅的。
每当学生被引导去探索新知识,那个兴奋的表情就像看到新玩具一样。
课堂不就是一个让学生发现世界的地方吗?当学生主动去探寻知识时,他们的眼神闪烁着光芒,简直能把整个教室都照亮。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不只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会用。
就像煮饭,光知道食材的名字可不行,还得会调味、掌握火候。
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和讨论,就像让他们在厨房里动手,慢慢琢磨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你想啊,等他们长大了,走上社会,遇到问题怎么办?只能瞪眼愣神?不行,得有自己的见解,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让学生参与课堂,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个别学生在发言,其他人无所事事,那可就有点无趣了。
要是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合作,简直就像在打团队战一样,气氛轻松愉快,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
这种互动不仅能让学生们学到更多,也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未来走上社会时,才能与人有效沟通,齐心协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能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想象一下,老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那一瞬间,那个学生可能会有些紧张,但一旦开始发言,他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主题/课文名称:rainy days make me sad.
所属学科/领域:英语
适于年级/学段:九年级
教材版本:英语新目标(九年级)
建议学时数:1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make sb +adjective; make sb +infinitive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型的设计,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反复的操练,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濒临灭绝的动物……。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及珍惜资源的必要性。
二、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着“feelings(感受)”这个话题,来谈论或询问对某件事或物的看法,以及谈论事物对人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
(1)知识背景:描述天气的词:rainy,sunny,windy,cloudy,foggy……描述心情的形容词:happy,excited,relaxed,
comfortable,nervous,mad,tense,sad……
(2)学习需求:know something about restaurant science.
四、设计思路:通过任务型教学,以有限的课堂为载体,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情境,比如假如你是餐厅的经理,你会怎样设计自己的餐厅?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通过多方面、多角度以不同形式描述某一事物,比如收集关于天气的图片,能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克服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激发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收集到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材很方便地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对学生也可以根据其掌握的程度调整进度。
教与学的过程:
图片欣赏
上课一开始我利用电脑给学生演示了一副副关于天气的优美的
图片,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听一首动听的英文歌,“rythem of the raining rain.”同学们一下子被图片和歌声深深地吸引了,纷纷猜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我问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天气,大家议论纷纷,有说喜欢雨天的,有说喜欢阳光明媚的天气,那在这样的天气里,你的心情怎样呢?这样我将学生引入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重点, t:what rainy days make you feel?
s1:rainy days make me sad.s2:rainy days make me bored……s2:rainy days make me unhappy……接着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对话操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复习了make sb +adjective 的用法。
餐厅艺术
我又展示了两副不同的餐厅的图片,一副环境优雅,有着柔和的灯光和轻柔的音乐,另一副则是热火朝天的画面,人声鼎沸。
那如果让你选择一个餐厅吃饭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为什么?我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第一副环境优美的,这是他们的理由, soft lights make me relaxed.soft music makes me comfortable.也有同学选择第二副图片,loud music makes me excited/energetic……
接着是看课文的3a部分,这段简短的文字告诉了我们原来设计餐厅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音乐,不同的座位都可能给顾客不同的感受,我让学生很快地看完短文后,回答三个简短的问题:(1) what does the red make most people feel?(2) why do so many fast food restaurants paint their walls red,play loud music and have hard seats?(3) do you think it’s fair that some restaurants are designed to be uncomfortable?学生都能在文中找到准确的信息点。
我来当经理!
紧跟着的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刚刚学习了餐厅的设计艺
术,那如果你是餐厅的经理,你会怎样设计自己的餐厅,让顾客在你的餐厅能好好享受?这个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
在经过热烈的商量和讨论后,每个组拿出一个设计方案。
让全班一起来投票决定哪个组的设计是最合理的。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大家各抒己见,”i will paint the walls pink,the colour pink makes my customers relaxed…… i will play some soft music……看得出来学生对于这种强调小组合作的活动非常感兴趣。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和别人合作的快乐。
小记者采访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将学习的内容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话题拓展开来。
让学生对于不同的社会问题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个活动是以采访的形式进行的。
说说对于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濒临灭绝的动物……都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样在采访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很好地巩固了make的用法,而且在采访的过程中,通过和小组成员的交流,大家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这节课基本上按照我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较高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役动词的用法在七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一直在考虑应该如何设计才会让学生有兴趣?英语课老师经常强调落实了多少语法点,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闷,老师也觉得累,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改变?这节课就是我一次新的尝试。
通过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很多活动都很好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将单一,静态的以
教师传授知识型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多样,动态的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自己的餐厅,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现在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每个人去深思的问题。
这节课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很高,特别是在比赛哪个组的餐厅的设计最合理时。
在任务型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自如地调控好课堂的秩序,是我下次再上同类课时需改进的问题..。
同时学生课后的活动和作业设计如何做到有延续性?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平日里多说英语,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更好的突出我们语言教学的语用性和交际性。
在小组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思考和探究的。
(作者单位: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陈波/关文信/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