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9.66 KB
- 文档页数:5
《莺莺传》与《春香传》结局比较及原因浅析段晓慧【摘要】《莺莺传》与《春香传》是中韩两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春香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莺莺传》的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有接受。
两者都描写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两篇故事的结局却是一分一合。
两者之所以有结局差异主要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不同,两部作品在思想倾向以及人物性格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1页(P62-)【关键词】《莺莺传》;《春香传》;创作背景;人物性格【作者】段晓慧【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03唐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之作,主要讲述了崔莺莺与书生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莺莺传》在当时以及对后世的文学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莺莺传》基础上形成的《西厢记》一经传入韩国便受到很大的欢迎,并对当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产生影响,这自然包含了当时著名的古典小说《春香传》。
《春香传》在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上一定程度上间接受到了《莺莺传》的影响。
《春香传》讲述了退妓之女春香与翰林之子李梦龙之间爱情故事。
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两者的创作年代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同,因此两部作品的思想倾向存在差异,这很大程度造成了两部作品结局的不同。
《莺莺传》创作于唐朝德宗贞元年间,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顶峰,经济发达,国家强盛。
首先,科举制度的兴盛为庶族士子的入仕提供了更多机会。
这些激发了士子强烈的功名欲望,他们以功名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春香传》成书时代大约在十八世纪朝鲜后期。
此时的朝鲜时期不同于统一繁盛的唐朝,而是处于身份制度趋向瓦解和实学派思潮盛行时期。
首先,李朝后期,卖官鬻爵的现象层出不穷。
许多贱民只要有钱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
《莺莺传》与《春香传》塑造的男女主人公都性格鲜明。
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性格既有相似的地方,又存在差异。
总第257期2013年10月(中)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257October 2013(B)《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之形象对比郭红波(江苏省启东市委党校江苏·启东226200)中图分类号:I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9-0061-02作者简介:郭红波(1985-),男,江苏启东人,文学学士,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史。
摘要本文将《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红娘与春香这两个重要的配角人物的形象的异同作了比较,并分析了她们形象不同的原因,展现了两位女配角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不同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西厢记牡丹亭红娘春香形象对比Comparison of the Image Hongniang i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and the Image Chunxiang in "The Pavilion of Peony"//Guo Hongbo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im-portant supporting characters,Hongniang i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and Chunxiang in "The Pavilion Peony",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ir differences,presenting us the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 of the them.Key words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The Pavilion ofPeony;Hongniang;Chunxiang;image comparison《西厢记》和《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描写爱情的杰作,被李卓吾喻为“情剧双璧”是当之无愧的。
《牡丹亭》婢女春香形象研究周洁琼【摘要】婢女是中国旧社会的产物,旧时有钱人家买来女孩作为私有物在家中作为奴役来使用,多数买来的丫鬟没有人身自由,主人家对她们有绝对的约束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春香这一婢女形象在《牡丹亭》中有着的作用。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牡丹亭》婢女;春香形象;分析【作者】周洁琼【作者单位】西京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37婢女是中国旧社会的产物,旧时有钱人家买来女孩作为私有物在家中作为奴役来使用,多数买来的丫鬟没有人身自由,主人家对她们有绝对的约束力。
早在汉代,婢女这一形象就进入到文学领域,例如说蔡邕的《青衣赋》,此赋写奴婢的美貌和对她的思慕,是过去从未有过的题材。
后来唐传奇中婢女形象逐渐占了很大的比重。
又如《莺莺传》,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
元代《西厢记》中的红娘戏份更是在王实甫笔下加大比重。
再到后来清朝《红楼梦》中的丫鬟形象更是出神入化,而且目前丫鬟形象也是学界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说是家喻户晓的昆曲曲本名作。
《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梦梅被前人详细研究过。
不论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还是反封建意识或是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方面都已经做过很详细的研究。
对于曲本中出现的婢女春香这一形象前人也做过一定的研究。
有春香与《西厢记》中红娘的对比,有春香闹学的特殊含义等等。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并分析总结春香这一形象在《牡丹亭》角色中的重要性。
如果曲本中没有出现春香这一形象,《牡丹亭》则是不完美的,杜丽娘这么一个世上独美的女孩形象也就没有了衬托和对比。
不仅仅因此,那么让我们来详细分析《牡丹亭》中婢女春香形象的重要性。
春香在牡丹亭中涉及以及提到的共有17出。
众所周知,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共有55出,而春香在17出中出现或者被提到,这也进一步说明婢女春香在《牡丹亭》中的重要地位。
试评论崔莺莺形象的独特价值。
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角色,她的形象具有独特的价值。
以下是对崔莺莺形象的独特价值的评价:1.勇于追求自由和独立:崔莺莺形象展现了一个勇敢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性典型。
她不甘受制于传统礼教和家族安排,勇敢地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奋斗,不惧社会压力和舆论眼光。
她以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勇气,展现了女性追求自由和个性发展的价值。
2.爱情的坚贞和牺牲:崔莺莺对自己的情感坚守和牺牲精神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她对贾宝玉表达了深切的爱情,但出于对贾府道德和家族利益的考虑,最终选择了自愿献身于不幸的命运,保护了贾宝玉以及他的家族的名誉。
崔莺莺的牺牲体现了道德和情感之间的冲突,也凸显了她对爱情和家族责任的忠诚。
3.反映女性命运的悲剧:崔莺莺的形象反映了古代女性命运的悲剧。
她是一个被迫害和被囚禁的女性,处于家族和社会压力下的困境之中。
她的遭遇折射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女性命运的无奈,使人们对封建礼教对女性造成的束缚和伤害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与关注。
4.对社会和伦理观念的挑战:崔莺莺的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对传统社会和伦理观念的挑战。
她对封建礼教和家族道德的质疑以及她个人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决心,使人们反思现存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并引发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思考。
总的来说,崔莺莺的形象通过她勇于追求自由和独立、坚守爱情与牺牲精神、展现女性命运的悲剧以及对传统社会和伦理观念的挑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她是一个对抗旧有观念,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女性典型,以及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找寻。
这使得她在文学作品和女性形象塑造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红楼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特角色。
当今戏曲舞台上常见婢女形象赏析摘要:婢女是戏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同主角一样在戏曲舞台上尽情挥洒角色的激情;真诚地演绎悲欢离合的故事;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本文就戏曲舞台上常见常演的婢女,按其性格特征、舞台形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并以此作为赏析的对象,勾勒她们的艺术形象,发掘她们的人性之美,肯定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戏曲;舞台;婢女;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XX)06-0001-02姹紫嫣红的戏曲舞台,主角犹朵朵娇艳夺目的红花。
然而红花的背后必须要有片片绿叶的映衬,方显得美丽动人。
戏曲舞台上的婢女就如同这片片绿叶一样,衬托着舞台上的主角。
当然有时绿叶却变成了红花,如京剧《红娘》,其中的红娘则是剧中的主角。
舞台上她们聪明活波、伶俐乖巧、善良勇敢、情深意重、滑稽调笑,个个性格鲜明,光彩夺目。
这些形形色色的婢女丰富了整个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形象。
同时婢女也作为一种戏曲人物类型深受人们的喜爱。
《说文解字》:“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
”婢是女性奴仆。
王雪萍《16-18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一书中对婢女的成分作了界定。
大致分为官婢和私婢两种。
官婢集中在皇宫、官僚体系中,私婢则是经过买卖交易进入主家。
没有人身自由,在家庭内供他人役使、服务的女性。
所以,私婢更接近于社会现状。
鉴于私婢还身兼类似家伎、优伶的角色,故行文亦涵盖这部分女性。
①戏曲舞台上的婢女有的常陪主人左右,负责照顾主人衣食起居;有的是粗使杂役的丫头婆子;有的颇通文墨,能替主人处理一些文案工作;有的以色艺侍主、能歌善舞,供主人声色之娱,又可供使唤。
一京剧《红娘》中的红娘、昆曲《牡丹亭》中的春香、秦腔《火焰驹》中的芸香等角色,多表现为聪明乖巧、伶俐可爱,天真活泼的人物形象。
她们陪小姐读书游玩,侍奉衣食起居;更是充当了小姐爱情启蒙老师的角色。
红娘是相府的丫环,春香和芸香则是官宦家的婢女。
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的比较《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古代爱情题材戏曲中的精品,人们早就开始进行《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比较,现在我想试着对两部作品中的红娘和春香这两个婢女形象进行比较。
因为作为两部作品中的配角,红娘和春香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她们为主角们也增色了不少。
一两个配角的相同点:首先,红娘与春香的身份相同,都是婢女。
红娘和春香分别是崔莺莺和杜丽娘的贴身丫环,红娘是老夫人派来监视、服侍莺莺的;春香则不仅服侍丽娘的起居,还要陪她读书。
作为婢女,她们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同样也都是受气挨打的角色。
其次,红娘与春香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处。
她们都充满活力,活泼开朗而又机灵聪慧。
例如在《闹简》和《赖简》两折,红娘的机敏表现得特别突出:她为张生传书,却暗自试探莺莺心理,当莺莺发现后斥责她时,她马上搬出老夫人吓莺莺就范了。
春香的机灵活泼集中表现在《闺塾》一出,春香对腐儒陈最良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尽展她的机灵泼辣劲,闹得好不痛快。
再次,她们在推动剧情、促成女主人公的爱情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厢记》离不开红娘,离开了红娘,剧情就没法顺利发展。
红娘同情莺莺的处境,她觉察到崔张的情意后,有心成其好事。
从起初的传书递简到后来捍卫崔张爱情,她希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甚至当莺莺在爱情上很不主动时,红娘还有意识地推动她。
同样的,春香对于丽娘的爱情,也是起了推动作用的,最主要的是她促使了杜丽娘去游园。
于是才有了“游园”,才有了“惊梦”,乃至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等一系列故事。
二红娘与春香有相同之处,但不同点也不少,她们的不同之处,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首先是红娘和春香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虽然两人都是同处于社会下层的丫环,可是风格却不一样。
红娘举止大方得体,端庄而有礼貌,出语不凡,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相比之下,春香则显得像小孩了,有孩子的天真无邪、率直顽皮。
红娘与春香在剧中的存在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红娘不仅是一个婢女,而且是重要的联络人,“既是剧中人物,同时又超出了剧情范围”。
浅谈《西厢记》和《牡丹亭》女主人公的性格异同As0601112李杰华《西厢记》和《牡丹亭》现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古代戏剧,剧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和杜丽娘备受关注,她们有着相似处,同时,她们也有自己的特性,可谓是各有千秋。
本文将对她们的性格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同是勇于追求自主的爱情和婚姻的社会“叛徒”按照礼教规定“父丧未满,未得成合。
”但是作为相府千金的崔莺莺却在父亲棺材还在搁着的时候就生出了一段风流韵事。
当她在佛寺遇到风流潇洒的张生时,四目交投,一下子被“吸住了”!当贴身丫鬟红娘催促她回避时,她竟是一步一回头。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1】(第16页)可是女子的基本准则。
莺莺可谓是“知礼越礼”,这一细微的动作可揭示出她叛逆的性格特点,生于封建社会却没有按照社会的条条框框来规范自己,身为大家闺秀却大胆逾越社会的基本准则。
“一见钟情”的力量对于莺莺来讲是何其大,这足以使之一步步走向社会的“叛徒”:和张生吟诗作对;对张生“陪着笑脸儿相迎”;主动约张生于花前月下。
身在封建的樊笼里却勇于挣扎,大胆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主,在千金小姐莺莺的身上足以体现了对时代的叛逆精神,为了爱情的自主,她不惜与母亲进行斗争,勇于向无情的社会呼出有情的呐喊,谱下“以情战礼”的乐章。
在杜丽娘“出生入死”的爱情下面,演奏的是一曲惊天动地的抗争之曲。
杜丽娘生于名门, 长于深闺, 四堵高墙把她与现实完全隔离。
在这样的家庭中她像一具行尸走肉, 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 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锁, 紧紧地套在身上。
因为疲乏, 她白天稍微困一会儿, 却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
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对对双双的花鸟, 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 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
她平生接触到的男性除了父亲就是老师。
庆幸的是,窒息的空气并没有使杜丽娘的灵魂受到腐蚀,老师《诗经》的讲授讲动情肠,使其春心萌动, 迫切感到青春寂寞难耐, 游园回来后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 贪一时之欢, 进而蕴育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
《春香传》与《西厢记》比较研究王精金【摘要】朝鲜经典盘索里小说《春香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经典名作,两部作品中所描叙的男女婚恋故事,呈现出朦胧的现代意识,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两部作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是文学体裁不同,《西厢记》为元杂剧,《春香传》是“盘索里”类小说.二是《西厢记》与《春香传》主人公身份地位不同,崔莺莺是相国千金,张生却家境贫寒;而《春香传》则相反,李梦龙是两班贵族,而春香是退妓之女.《西厢记》与《春香传》中男主人公在追求爱情方式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朝两国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5页(P146-150)【关键词】《西厢记》;《春香传》;文化背景;现代意识【作者】王精金【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朝鲜经典盘索里小说《春香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重要名著,两部作品在两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席位。
它们代表了中朝两国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由于朝鲜文人创作《春香传》时,受元杂剧《西厢记》的影响较深,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春香传》有不少《西厢记》的影子。
本文通过分析《春香传》与《西厢记》的文化背景、内容、描写手法等,力求探索出两部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春香传》与《西厢记》均为讴歌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
从内容方面论,《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一见钟情,但因双方家庭及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和婚姻均遭到了崔莺莺母亲的坚决阻扰和反对,幸而在热心机智的红娘的无私帮助下,崔莺莺异常坚决地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羁绊,毅然决然地与张生结为夫妻。
《春香传》描写了朝鲜“两班”贵族李梦龙,偶遇退妓之女春香后,双双堕入爱河而私定终身的故事。
由于朝鲜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二人的结合不被社会所认可。
浅析《牡丹亭》中春香的形象特点摘要:《牡丹亭》是《西厢记》后又一影响曲坛的巨著。
春香在《牡丹亭》中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以纯、真的性格与杜丽娘在《牡丹亭》中交辉相映,并对戏曲发展有推动作用。
从春香在《牡丹亭》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可以体现出封建社会体制对女性的本性的压制以及被压制的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对美的向往的抗争。
关键词:春香纯真封建礼教《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是整个明代传奇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描述的是一名官家小姐——杜丽娘对个人幸福追求的故事。
通过描写她与书生柳梦梅在爱情上生生死死、悲欢离合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妇女本性的压制。
作品主人公为了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观念的束缚私自结合,这无疑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礼法规范和门阀制度的反抗,表现出作者民主的思想倾向。
故事是围绕杜丽娘与柳梦梅开展的,但中间却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春香,杜丽娘的贴身婢女。
春香在《牡丹亭》中是一个个性极为鲜明的形象,她热情、开朗、活泼、泼辣,具有大胆的反抗精神,对于封建礼教来说,她的行为可以说是“闹”,甚至可以说是“胡闹”。
但以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可以用两个字表达,就是“纯”和“真”。
(一)纯,是指单纯、天真烂漫。
真,则是指率真、坦率。
而这两字着重体现在《牡丹亭》第七出《闺塾》中。
《牡丹亭·闺塾》这一出戏,是杜丽娘走上觉醒之路的起点,而爆发点却是春香。
在这出戏中共有三个人物:陈最良、杜丽娘、春香。
写的是迂腐学究陈最良为闺阁小姐杜丽娘上课的情形。
这出戏是由开场、教书、写字和询景四个情节构成的。
开场时杜丽娘及春香未准时来上课,陈最良就对她们加以斥责。
陈最良久等杜丽娘不到,敲云板催促上课,这一行为反映出他那“师道尊严”的封建思想。
春香跟在杜丽娘身后,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她,不耐烦地说着怨言:“《昔事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鹉哥唤茶。
”在春香坦率的言语中,可以知道,在她的眼里读书还没有逗鹦鹉说话好玩。
论《牡丹亭》中春香的形象特征
牡丹亭是清代知名词牌作家张炎的杰作,其中以春香的形象描写最为传世。
一方面,《牡丹亭》中的春香形象具有贤惠大方的特点,表明了一种大度的精神品质。
春香不仅勤恳工作,把家务事全部做得井井有条,而且客套礼貌,保持着谦虚谨慎,深得了父亲的赞许,受到了四面八方的敬重,令人钦佩仰望。
另一方面,春香在《牡丹亭》中也体现了一种无私的精神,以大局为重,把自己的利益放到了一边。
尽管自己深受父亲的喜爱,但她从不把自我的利益放在心上,出家就自觉推辞,以资望兄,保护弟弟二兄之利。
在家庭婚姻问题上,春香凭借自己的高洁品德和贤惠大方表现,把令家事全部解决了出来,令人欣赏。
总之,《牡丹亭》中春香的形象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贤惠大方、无私而坚韧的精神品质。
从她身上,可以看到她的谦虚、宽容、宽厚及仁慈的一面,从而取得家庭的调和与平和,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从春香的形象特征可以看出,《牡丹亭》的作者张炎有着对女性坚定的肯定和推崇,它在当时既与传统的婚姻制度背道而驰,又与普遍的封建思想相矛盾,令人称奇。
- 1 -。
对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比较分析刘荣荣0920110241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独一无二的古典贵族形象。
本文将之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从爱情理念、情欲、结局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爱情理念情欲结局“红颜命薄古今同。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处在社会的最高层,素以温顺、贤良著称于世。
但是,她们身上也不乏斗争精神,特别是为了爱情而做出的抗争。
中国爱情文学杰作《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不仅在当时,至今仍激动着无数读者。
历代的研究、评论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了。
然而作品所反映的爱情以及它们反封建的社会意义、美学价值究竟如何?我们从这里面能够得到启示?翻开中国文学史可以看到,女性反抗命运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从崔莺莺、杜丽娘直到林黛玉,反抗命运的火炬一代传一代。
(一)、不同的时代,相同的爱情观念爱情观念是社会思想的一部分,他的内容的变化、发展,是和封建理性斗争的结果。
我们从三个时代的三个女性身上可以看到这一点。
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丽娘是太守的女儿,林黛玉是清贵之家的女儿,又寄居在四大家族的贾府。
在这样的官府门第里,他们受到的是封建的礼制教育,遭到的是封建家长们对男女自由爱情的干扰。
崔莺莺是个足不出户的贵族小姐,她在红娘的鼓励下单独外出,与张生相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这种“眼角传情不言心自省”的情感,在“墙角连吟”后,便在两者心灵中沟通了。
于是这位相国小姐便对穷酸书生一网情深。
而此时的崔莺莺正处于“父丧未满”时,且老相公在日“曾许下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①,莺莺竟自产生异端邪念,岂不是大逆不道?显然,着恰恰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高估了它的意义。
这种一见倾心的恋爱方式,其产生原因,对于张生来说是悦色,对崔莺莺来说则是内心自然喜欢的萌发和流露,人的自然要求和个性觉醒的力量,转换为内心感情的萌发和冲动。
因此,就其实质而言,莺莺的爱情只是一种男女最初性爱的要求,还没上升到一种理性的理想追求。
《春香》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春香》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春香是汤显祖剧作《牡丹亭》中一个陪衬人物。
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比较文字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付春晓史荣荣中国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朝鲜古典小说《春香传》都是世界文学史坛上馥郁的一枝奇葩,这两部举世闻名的优秀作品都描写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唱出了一曲自由爱情的颂歌,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思想主题,并且这两部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又有很多类似的情形.其中春香和莺莺两个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塑造最为典型,深刻.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着名,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杰出的成就,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持续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作品乃至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地位.其中崔莺莺的女性人物形象更是深人人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望和对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厌恶和嘲讽.与此同时,在中国的紧邻中,韩国的文学作品《春香传》,也是一部在整个朝鲜半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反映同样题材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它与《沈青传》和《兴夫传》并列为韩国的三大古典名着,并且是三部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其中春香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女性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们都是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对爱情执着和渴望,她们都对封建礼教产生叛逆的情绪.下面我们逐一对其进行分析:一,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先生不但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一位有着美的形体,美的容貌,美的心灵,美的感情等集各种女性美于一体的完美女性形象典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还通过崔张二人的爱情故事描写,最终实现了美与情的融合,为美的女性找到了一个相当美满的归宿.显而易见,《西厢记》?是一曲女洼美的颂歌.而小说《春香传》主要讲述了朝鲜李朝末年曾沦为妓女的月梅之女春香同南原府使李翰林之子李梦龙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生动,美丽,坚贞,追求婚姻自由的,对爱情专一,不慕权贵,不畏邪恶,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性形象,充分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反抗残暴,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执着.从莺莺和春香两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自我觉醒意识,她们都是艺术大家创造出的不朽的理想女性形象,是世界艺术长廊中的两朵奇葩.二,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莺莺与春香她们在婚恋问题上都敢于一见钟情,自择佳偶,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更重要的是她们在与对方一见钟情后,都表现出坚贞不渝,用情专一的情感态度,并最终喜结连理;同时在自择佳偶时都敢于蔑视”门当户对”的门阀等级观念,相国千金小姐喜欢上穷书生张生,妓女的姑娘春香喜欢上南原府使李翰林的公子李梦龙;她们在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时都具有看重爱情感受和鄙薄功名富贵的新想法.两人都不遵封建礼教那种老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规26定,而是两情相悦即可.同时对功名利禄更是嗤之以鼻,厌恶至极.虽然这两部小说都是以男女的爱情为情节的,但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坚强,善良,聪慧,勇敢的女主人公的形象.两位女主人公都热情大胆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同时也勇于和封建礼教展开正面的, 激烈的冲突和斗争,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自我解放的意识.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西厢记》和《春香传》这两部作品都是歌颂男女爱情婚姻的,都具有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主婚姻的鲜明主题.从故事情节上来看,《西厢记》中的莺莺与张生虽然在普救寺时一见钟情,然而由于二人的身份地位悬殊,因此他们的爱情遭到了莺莺母亲的重重阻挠和极力反对.后来多亏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莺莺才得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张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春香传》中,韩国的贵族公子李梦龙在天中节偶遇美女成春香,两人当时就一见钟情,并且私订终身.但是李梦龙是位贵族子弟,而春香的母亲却是妓女,按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们的恋爱和婚姻必然不会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但是,李梦龙还是写下了一首《不忘记》的情诗送给春香.用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并且与春香相约再会.此后李梦龙远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而春香无奈则留在南原苦苦等待梦中人.在这期间,另一位纨绔贵族看中春香的美貌,想娶她为妾,被春香当面拒绝后便怀恨在心,因而利用自己家族的权势将春香投入监狱.最后,李梦龙状元及第而回,救出春香,同时也为春香对爱情的忠贞深深感动和敬佩,两人摆脱地位的差异和世俗的嘲讽而幸福结合.这两部作品都歌颂了青年男女敢于反抗门第观念,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制度,追求自由纯真的爱情意识.也正因为这种鲜明的反封建主题,所以才赢得了当时和后世广大观众读者的喜爱和赞扬.结论:《春香传》与《西厢记》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都经历了相遇,相爱,分离,考验,幸福结合——喜一悲一喜的历程,即一见钟情私定亲一历尽波折痛离别一状元及第大团圆.《春香传》中,春香在熬过了牢狱之灾后,终于与李梦龙结合,成了御史夫人.《西厢记》中,崔莺莺最后冲破父母的层层阻挠以及张生中状元后,两人比翼双飞,喜结连理.这两部文学传世作品,在东方乃至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莺莺和春香这两位光辉独特的女性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她们那种追求人生幸福的勇气和反抗束缚婚姻自由的决心为后来青年男女树立起一座伟大的丰碑,这不但是她们闻名于世界的理由,还是几百年来人们喜欢她们的真正原因所在.[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韩国学院]。
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
比较文字
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
•寸春晓史荣荣
中国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朝鲜古典小说《春
香传》都是世界文学史坛上馥郁的一枝奇葩,这两部举世闻名的优秀作品都描写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唱出了一曲自由爱情的颂歌,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思想主题,并且这两部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又有很多类似的情形•其中春香和莺莺两个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塑造最为典型,深刻.
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着名,最完美的
作品之一•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杰出的成就,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持续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作品乃至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地位•其中崔莺莺的女性人物形象更是深人人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望和对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厌恶和嘲讽.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紧邻中,韩国的文学作品《春香
传》,也是一部在整个朝鲜半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反映同样题材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它与《沈青传》和《兴夫传》并列为韩国的三大古典名着,并且是三部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
部.其中春香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女性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们都是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她们
都对爱情执着和渴望,她们都对封建礼教产生叛逆的情绪•下
面我们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先生不但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一位有着美的形体,美的容貌,美的心灵,美的感情等集各种女性美于一体的完美女性形象典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还通过崔张二人的爱情故事描写,最终实现了美与情的融合,为美的女性找到了一个相当美满的归宿•显而易见,《西厢记》?是一曲女洼美的颂歌•而小说《春香传》主要讲述了朝鲜李朝末年曾沦为妓女的月梅之女春香同南原府使李翰林之子李梦龙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生动,美丽,坚贞,追求婚姻自由的,对爱情专一,不慕权贵,不畏邪恶,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性形象,充分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反抗残暴,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从莺莺和春香两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自我觉醒意识,她们都是艺术大家创造出的不朽的理想女性形象,是世界艺术长廊中的两朵奇葩.
二,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莺莺与春香她们在婚恋问题上都敢于一见钟情,自择佳偶,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更重要的是她们
在与对方一
见钟情后,都表现出坚贞不渝,用情专一的情感态度,并最终喜结连理;同时在自择佳偶时都敢于蔑视”门当户对”的门阀
等级观念,相国千金小姐喜欢上穷书生张生,妓女的姑娘春香喜欢上南原府使李翰林的公子李梦龙;她们在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时都具有看重爱情感受和鄙薄功名富贵的新想法•两人都不遵封建礼教那种老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规
26
定而是两情相悦即可•同时对功名利禄更是嗤之以鼻,厌恶至极.
虽然这两部小说都是以男女的爱情为情节的,但都表现了
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坚强,善良,聪慧,勇敢的女主人公的形象•两位女主人公都热情大胆
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同时也勇于和圭寸建礼教展开正面的,激烈的冲突和斗争,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自我解放的意识.
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西厢记》和《春香传》这两部作品都是歌颂男女爱情婚
姻的,都具有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主婚姻的鲜明主题.
从故事情节上来看,《西厢记》中的莺莺与张生虽然在普
救寺时一见钟情,然而由于二人的身份地位悬殊,因此他们的爱情遭到了莺莺母亲的重重阻挠和极力反对•后来多亏在侍女红
娘的帮助下,莺莺才得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张生
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春香传》中,韩国的贵族公子李梦龙在天中节偶遇美女成春香,两人当时就一见钟情,并且私订终身.但是李梦龙是位贵族子弟,而春香的母亲却是妓女,按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们的恋爱和婚姻必然不会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但是,李梦龙还是写下了一首《不忘记》的情诗送给春香•用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并且与春香相约再会•此后李梦龙远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而春香无奈则留在南原苦苦等待梦中人•在这期间,另一位纨绔贵族看中春香的美貌,想娶她为妾,被春香当面拒绝后便怀恨在心,因而利用自己家族的权势将春香投入监狱•最后,李梦龙状元及第而回,救出春香,同时也为春香对爱情的忠贞深深感动和敬佩,两人摆脱地位的差异和世俗的嘲讽而幸福结合.
这两部作品都歌颂了青年男女敢于反抗门第观念,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制度,追求自由纯真的爱情意识•也正因为这种鲜明的反封建主题,所以才赢得了当时和后世广大观众读者的喜爱和赞扬.
结论:
《春香传》与《西厢记》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都经历了相遇,相爱,分离,考验,幸福结合——喜一悲一喜的历程,即一见钟情私定亲一历尽波折痛离别一状元及第大团圆.《春香
传》中,春香在熬过了牢狱之灾后,终于与李梦龙结合,成了御史夫人.《西厢记》中,崔莺莺最后冲破父母的层层阻挠以及张生中状元后,两人比翼双飞,喜结连理•这两部文学传世作品,在东方乃至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莺莺和春香这两位光辉独特的女性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她们那种追求人生幸福的勇气和反抗束缚婚姻自由的决心为后来青年男女树立起一座伟大的丰碑,这不但是她们闻名于世界的理由,还是几百年来人们喜欢她们的真正原因所在.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韩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