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分析近代东西方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内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2.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探究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全球性商业贸易的关系。
重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难点: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图片,图片展示的是三角贸易的概况图,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了商品的流通,奴隶也成为一种商品,使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那么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商业贸易又是如何发展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理解世界市场这个名词?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相互间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的世界市场则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或总体。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1.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背景: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亚、欧、非等洲之间的直接交往和了解不多。
【师】在世界市场的形成离不开殖民掠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一些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哪些国家率先进入殖民争夺的行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
(2)过程: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人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师】殖民掠夺的结果是什么?(3)结果: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师】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870年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为80万吨,1900年猛增到2 000万吨。
从这时起,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石油的尖锐斗争。
导致西方列强19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发电机的发明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为动力的内燃机发明可知导致西方列强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内燃机,故A项正确;蒸汽机以煤炭为动力而不是石油,故B项错误;火车发明于1814年而不是“19世纪晚期”,故C项错误;发电机的动力是电而不是石油,故D项错误。
2.下图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工厂制度的产生B.殖民体系的扩张C.世界市场的出现D.垄断组织的形成,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兼并日益激烈,形成数目不多的大企业集团,故D项正确。
3.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厂制度的形成C.经济结构的变动D.生产关系的调整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4.1892年7月13日,法国工业部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殖民扩张和掠夺B . 电力的广泛应用C . 工业革命的进行D . 垄断组织的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 . AB . BC . CD . D3.布罗代尔说:“十八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在英国发端或崛起的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若干世纪前早就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的终点。
”这里他强调了“工业革命”是( )A . 技术经验积累的结果B . 世界市场扩大的产物C . 始于英国“光荣革命”D . “工业化”进程的终点4.“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 . 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B . 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C . 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D . 使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5.某位欧洲航海家的临终遗言说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
”该航海家应该是()A.达·伽马B.麦哲伦C.哥伦布D.迪亚士6.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A.先进的政治制度B.先进的通讯手段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D.价格低廉的商品7.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主要含义:19世纪中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成为。
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条件:(1)科学家的努力:(2)生产的应用:(3)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2、主要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研制发电机成功。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其效率远远大于。
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领域的革新。
(3)化学工业:从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3、历史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体现为、、的出现。
由此看出,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影响)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整个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趋势也日益加强。
2、形成: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一些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更为广泛、迅速,在多个国际几乎所有的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3.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条件┄┄┄┄┄┄┄┄①(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③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②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研制成功。
(3)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化学物质,制成工业原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②1.条件(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4.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③1.条件(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主要途径(1)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20360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的增加C.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2. 16 世纪,在西欧流行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亚洲的)马六甲,谁就扼住了(意大利)威尼斯的咽喉。
”下列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3.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 … 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4.西班牙的物价在16 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 世纪初上涨四倍。
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 世纪中叶达到顶点。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确立B.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C.贵金属在欧洲大量流通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5. 1674 年“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更名为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 ,下面漫画(图1、图2)反映了更名后两个国家的关系,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荷兰与英国C.英国与法国D.美国与法国6.凡是不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地位的上升,必须凭借自己雄厚的工业基础。
“不能持久”的例证不包括( )A.意大利B.葡萄牙C.荷兰D.英国7.“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
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
”材料强调的是( )A. 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C.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8.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更重要的是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A.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人员交流的频繁C.东西文明的交汇“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所以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故A项正确。
2.图1、图2是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
这反映了该时期的英国()A.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B.主要进口工业制成品C.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其进口贸易以进口原材料为主,出口贸易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符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商品输出的特征,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排除B项;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排除C项;此时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D项。
3.纹章瓷始于16世纪,盛行于18世纪。
18世纪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的各类纹章瓷约60万件,其中1722年运到英国的40万件瓷器中多数为纹章瓷。
据瑞典学者统计,曾有300多个欧洲家族到中国订制过纹章瓷。
纹章瓷的大量西传,得益于()A.中西合璧制瓷技术高超B.东西方贸易联系的密切C.中国积极拓展海外贸易“日不落帝国”,主要销往欧洲,尤其是英国。
结合纹章瓷盛行的时期为18世纪,可知这一时期英国逐步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因此纹章瓷大量西传,B项正确;制瓷技术高超不是纹章瓷大量西传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18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排除C项;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D项。
4.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经济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1897~1903年,美国共发生了2864起企业兼并案。
其中仅1898~1903年高峰期就有1653家企业被兼并,涉及资产总额63亿美元。
仅1899年,就有1200多家工矿企业被兼并,交易额达23亿美元。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巨变B. 工业化生产导致贫富悬殊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实际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功后,英国新兴工业中的众多企业由于普遍缺乏具有知识储备的员工,经营经常处于困境。
然而,当时的英国政府对企业普遍遇到的这一难题置若罔闻.同样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与其说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政府必领面对的题。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缺乏资本积累B. 市场竞争激烈C. 自由主义占据主导D. 凯恩斯主义的影响3.18世纪末,非洲国家44%的边界是按经纬线划分的,30%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
这两种划界原则的推动因素是()A. 西方殖民争夺B. 新航路的开辟C. 世界市场确立D. 两次世界大战4.世界博览会因其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以下为历史是部分世博会举办情况列表,对表格内容补充正确的是()A. ①蒸汽引擎②电话③火车机车B. ①火车机车②汽车③智能手机C. ①蒸汽轮船②移动支付③电灯D. ①"飞机模型②电报③网上教育5.索马里海盗,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国船只的犯罪者,2009年以来亚丁湾一带海盗活动更趋频繁,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艘船遭劫,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
有人研究这一海域早在15世纪末就有一著名国际“海盗”出现过,这一“海盗”最有可能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6.“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条件(1)欧美各国科学家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
(2)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③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②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3)化工技术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误区警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物质和技术上的准备;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条件(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石油和汽车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4.影响: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知识点拨] 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的方式,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开始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经济联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1.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表述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B.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以拓展C.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连成一体解析:A。
本题考查对世界市场的理解。
逆向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错误。
2.工业革命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
19世纪,大约有6 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上看,这种情况( )①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②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③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人口的城市化和人口的国际间流动,必然会为移入国提供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也会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也就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①②③④都正确。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形成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这也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这里“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B.劳动力C.世界市场D.资源解析:C。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活动扩展到全世界,美洲和非洲等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和市场,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5.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有利于实现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民族主义萌发解析:C。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指的是各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B项应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题干不符,A、D项不是对题干材料的正确理解。
故选C项。
6.(2017·运城高一检测)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新航路已经开辟成功解析:C。
材料中“可以从世界范围内”反映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7.(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
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城市化进程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社会生活的变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D。
材料“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关,故D项正确。
8.1892年7月13日,法国工业部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解析:A。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
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建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项错误;当时飞机尚未被发明出来,C项错误;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但不会打破各国之间的界限,D项错误。
9.有西方学者认为,19世纪“快捷的通信是帝国的内在结构因素之一”,其意在说明通讯技术的发展( )A.密切了列强与殖民地间的联系B.改变了列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手段C.扩大了列强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D.加快了殖民地经济结构的改变解析:A。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一系列先进的通讯技术,进一步密切了西方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
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列强能够迅速地处理紧急情况,商人则能够对经济发展和商业机会做出快速反应。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流通的加速和资本的集中,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以致“每个文明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11.(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解析: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亚、非、美洲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故答案为B项。
12.(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哥伦布的功绩恰恰在于他打开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则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认为哥伦布的功绩在于( )A.加速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B.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C.客观上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形成D.加速了西班牙向资本主义转型解析:C。
由“哥伦布的功绩恰恰在于他打开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则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客观上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故C项正确。
13.新航路开辟后,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都处于逆差地位,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中国。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西欧工业资本主义发展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解析:B。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都处于逆差地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西欧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从1545年到1800年,处于中国的明清时期,当时“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松弛,故D项错误。
14.“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有过直接的贸易联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B.三角贸易的形成及影响C.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解析:C。
根据广州十三行兴盛的时间和材料中“几乎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有过直接的贸易联系”的信息可判断C项正确。
15.某同学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有关“早期殖民活动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C.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D.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解析:D。
早期殖民活动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并推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因而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6.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与科研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股份公司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而且部门遍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这反映了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故B项正确;这一“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必然产物,故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之后,故D项错误。
17.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材料三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
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迅速的运输工具”“导致一个……世界市场”,从四方面概括进步。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资本输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提炼概括。
答案:(1)进步:工业生产的方法有重大改进;农业机械的发明有相当进展;发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场。
(2)进展:资本输出规模扩大,由此形成世界资本、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