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课时表
- 格式:xls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1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52360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学/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学时:54 (理论36,实验18)学分:2.5适用专业:园艺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科院先修课程:微生物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主要研究大型真菌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掌握食用菌栽培常用使用技术,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 2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 2第三章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2第四章食用菌的生态 2第五章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 2第六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4第七章平菇栽培 4第八章香菇栽培 4第九章双孢蘑菇栽培 4第十章草菇栽培 3 第十一章金针菇栽培 3 第十二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好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五、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概念难点: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4、教学建议根据标本讲授。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第二节生理及生态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生理及生态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形态和分类地位,生长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生长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第二节食用菌的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3、教学重点难点食用菌的形态结构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
食用菌种植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概况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丰富菜篮子工程的新兴农业项目。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着重介绍常见的优良品种及其最实用的、最新的栽培技术。
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设130学时。
具体分配情况如下:
三、教材
培训教材由学校专家自编教材。
四、颁发证书
通过培训,每个学员将由学校颁发《陕西省职业培训证书》。
课程表:
第一期:2012年12月15日---17日培训210人。
培训地点:金河镇党校。
培训范围:中吴村、下吴村、神仙洞、后洼村、路西村等。
第二期:2012年12月18日---20日培训190人;
培训地点:金河镇党校。
培训范围:中吴村、下吴村、神仙洞、后洼村、路西村等。
第三期:2012年12月21日---23日培训180人。
培训地点:彪池村部计生学校。
培训范围:中吴村、下吴村、神仙洞、后洼村、路西村、彪
池村等。
第四期:2012年12月24日---26日培训后洼村80人。
培训地点:金源社区。
培训范围:中吴村、下吴村、神仙洞、后洼村、路西村等。
第五期:2012年12月27日---29日培训路西村40人。
培训地点:电脑科技学校。
培训范围:中吴村、下吴村、神仙洞、后洼村、路西村等。
合计培训五期,培训学员700人次。
淅川县金河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日历一、教学进程(计划每周4学时)
二、教学设计(按教学单元设计)【1-1】
【1-3】
【2-1】
【2-2】
【2-4】
【3-1】
三、生产实训方案
(一)实训时间:2个教学周(结合食用菌生产季节和企业需求灵活安排)(二)实训地点:校企合作单位——食用菌生产企业
(三)实训内容及要求
1.学会制定食用菌生产计划(包括确定栽培季节、准备原材料、选购菌种、安排操作场地及人员等)。
2.直接参与食用菌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如配料、装袋装筐、灭菌、接种、菌袋培育、清理杂菌、扎眼透气等,要求每人每天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3.熟练掌握配料、装袋、灭菌、接种、清理杂菌等实用技术。
4.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5.学会使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接种箱、干湿球温度计等常用的的食用菌生产仪器设备。
6.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和实际操作,了解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常规食用菌栽培和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
7.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和实际操作,了解食用菌的保鲜和初加工技术。
8.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了解我国食用菌生产现状及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等。
(四)实训办法
1.由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或兼职教师)带队参观、现场讲解、指导操作。
2.分组实训,定期轮岗。
3.跟老师和企业员工学习各项操作技能。
4.实训期间,认真填写实训日志,做好实训记录;实训结束,提交实训日志和实训总结。
(五)考核办法
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劳动态度、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日志、实训总结及公司员工和同学们的评价等进行综合评分。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适用)编写单位:生物技术系生物技术应用教研组编写人:张平审核人:审批人:批准日期:2006年9月1日目录课程说明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第二部分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第四部分实验教学内容第五部分实训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第六部分课程考核方案说明本大纲是根据2005级三年制高职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为生物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也为了适应我国、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根据2005级教学大纲的基础重新修订。
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并引进了食用菌科研生产成果,增加了各论方面与栽培相关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动手技能和技巧,从而掌握系统食用菌栽培技术,为从事食用菌栽培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其中理论讲授为62学时,课堂实验66学时,总计128学时,8学分.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下: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堂讲授注意少而精,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并做到学以致用.2、本课程涉及学科较多,难度较大,理论讲授时应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有效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课件与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并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协调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生动教育法,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5、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反馈和教研,保证教学效果.第一部分《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微生物学的农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生物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食用菌栽培学》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食用菌的储运加工、工厂化生产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食用菌研究的最新动态。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30课时)第一节概述一、授课章节第一节食用菌栽培技术概述。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目标1.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2.掌握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
3.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食用菌栽培发展方向。
难点: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一些食用菌实物。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食用菌栽培方面的一些综合知识。
II.新课一、食用菌的基本情况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记载的不少于850种,著名的有1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已超过60种,有一定生产规模的30种左右,除了已商业性栽培的常见菇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真姬菇、杏鲍菇、灵芝、阿魏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也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继常见品种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栽培品种。
二、营养价值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和营养物质。
新鲜的食用菌含蛋白质15~40%。
以1㎏干蘑菇计含蛋白质相当于2㎏瘦肉或3㎏鸡蛋或12㎏牛奶,并且食用菌蛋白质更优,它富含20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齐备,尤其富含赖氨酸,能促进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
食用菌富含人体极易缺乏的VB1、VB12等,且比肉类含量高。
草菇V C含量是辣(青)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西红柿的17倍。
而小麦、玉米、小米、黄豆、黑豆等作物不含V C。
香菇中含V D高达128个国际单位(1个国际单位V D相当于0.025ug维生素D3),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
食用菌是低脂食品,其脂肪含量(干品)仅为0.2~0.3%,其中73~84%为不饱和脂肪酸。
许多发达国家视餐桌上的食用菌为生活(或待客)高标准的象征,称食用菌是“保健食品”,“美容食品”、“宜智食品”、“上帝的食品”和“植物蛋白质之顶峰”。
食用菌栽培教案《食用菌栽培》教案第31-32 学时(实践课)单元名称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授课题目实训六原种、栽培种接种与培养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原种、栽培种接种技术,即母种接原种,原种接栽培种的接种技术,菌种培养期间的管理方法;了解各级菌种的转接数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实训教学重点接种技术、接种量教学难点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点名掌握学生出勤情况,规范实验室纪律,操作前准备消毒准备:课前将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及接种用具一并放入无菌室,开启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照射30 分钟。
复习提问:为什么繁育原种和栽培种?导入新课:怎样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通过本次实训能学会这项技术讲述内容:1 .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2 .要求学生带口罩操作3 .操作规程(演示教学,本次实训是用超净工作台进行,但无菌箱操作也要演示)4 .分组分任务操作内容:(按照实训指导进行操作)母种接原种时,可用接种铲将母种分成5-6 块,取出一块接入原种培养基中,一支母种可接5-6瓶原种。
接种时速度要快,接种后马上封口,贴上标签。
接种栽培种即从原种瓶中取出一小块放入栽培种培养基中,其它操作过程同上。
一瓶原种接20 袋或40 瓶栽培种。
概括总结:本次实训是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条件下进行的接种操作,同时让学生了解无菌箱接种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学会了接种环境的消毒方法和无菌操作接种技术,所制作的菌种质量待培养后检验。
技能训练:业余时间在实习基地参加原种、栽培种接种活动,并考察培养期限间的管理方法课前准备课前要将实验用的母种和原种按实验需求准备好,母种可以采用以前实验中做的,但原种要提前25 天进行接种培养。
课后作业完成实训报告,内容要求:实验题目、主要内容、实训目的、方法原理、操作程序、结果或结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思考练习1 .一支母种能接几瓶原种?一瓶原种能接多少袋栽培种?2 .用无菌箱操作时里面的物品应如何摆放?3 .原种和栽培种在适宜温度下的培养时间是多少?4 .怎样确定原种、栽培种的培养是否功?《食用菌栽培》教案第33-34 学时单元名称第五章平菇栽培技术授课题目第一节平菇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平菇种类、形态和分类地位及生活史,目前平菇的生产状况、栽培品种和栽培意义;重点掌握栽培平菇常用配方及生态要求。
前言:食用菌是微生物的一个重要分支,食用菌生产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菌类食品营养保健功能认识的提高,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的开设旨在为食用菌行业、相矢企业、区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菌种培育工”、“食用菌生产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和创业需求为导向,以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名称: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尖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
2.使学生掌握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3.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会3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并初步具备带领农民利用当地农作物下脚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
适用学科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园艺专业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微生物学等。
课程学时:总学时为124学时,其中,课程教学64学时,教学/生产实习2周(计60学时)考核方式:全程考核(注重过程化、综合化)课程组织与安排:1・时间安排:课程教学64学时(校内)+企业实训2周(校外)+课外实践活动2.地点安排:校内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3.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见下表说明: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穿插进行,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一体 性。
4.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安排[第一模块]食用菌生产基础一、食用菌生产概况【教学目的要求】1 •弄清食用菌的概念、分类地位以及食用菌与毒菌的区别。
2.了解食用菌的种类、分布、营养保健价值及食用菌栽培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3.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基本要求和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1.食用菌的概念。
2.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3.食用菌与毒菌的区别。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1.食用菌的分类地位及概念2.我国食用菌的分布及种类。
《食用菌栽培》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8 教学实习3天周学时:4说明一、使用的教材《食用菌栽培》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常明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二、内容的处理重讲基础知识、菌种生产技术、主要菇类的栽培技术。
删减银耳、灵芝、猴头等其他菌类的栽培技术。
根据学时及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发展前景好的珍稀菇类的栽培技术。
三、基本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农业高职的特点,注重知识、技能与素质的综合协调。
加强直观教学,创建网络课件、开展第二课堂、小科研及参与生产实践等兴趣活动,切实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
2、秋季是多数食用菌生长的季节,为便于加强实践教学,本课程最好选择下学期开设。
3、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及前瞻性,密切联系我国和我省食用菌生产实际,以便做到学以致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在农业微生物学、真菌学、蔬菜学、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技术课及必修课。
主要任务是开发食用菌资源及生产原料资源,掌握食用菌最佳生长规律、良种选育及菌种扩大技术、主要菇类和珍稀菇类的高产栽培新技术。
使菌类蔬菜在人体健康、高效农业及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菌种生产及栽培新技术,为日后从事食用菌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及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对象农业生产与经营、蔬菜、生物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专业三、课程教学目标食用菌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
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高等专业人才素质及带领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力。
食用菌栽培教案教案标题:食用菌栽培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要求。
2. 学习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食用菌的了解,例如食用菌的类型、特点和营养价值。
- 引发学生对食用菌栽培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如蘑菇、香菇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 解释食用菌栽培的基本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
- 讲解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如选择菌种、制作菌种培养基、接种、培养和收获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分发食用菌栽培的材料和工具,如菌种、培养基、培养箱等。
- 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实验。
- 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如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等。
4. 团队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食用菌的栽培。
-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 每个小组在栽培过程中记录观察结果,并准备分享报告。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各自栽培的食用菌,并分享栽培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总结食用菌栽培的关键要点,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食用菌栽培的更多内容。
教案评估:1. 实践操作中的观察记录和报告。
2. 学生对食用菌栽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案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农民来校进行食用菌栽培的讲座或实践指导。
2. 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种植基地,了解实际的栽培过程。
3. 设计更复杂的食用菌栽培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用菌栽培》是种植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
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基本知识、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消毒与灭菌技术、菌种制作技术、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保鲜加工等。
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技能密切结合的应用技术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生长发育规律和主要生活习性;掌握食用菌营养和环境要求、消毒、灭菌、制种、栽培、环控、防病、保鲜加工、营销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制种能力、栽培能力、病虫害防治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为从事食用菌生产和发展高效农业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理论要求1.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概念、基本形态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食用菌的食用价值、栽培意义和生产潜力;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方式,营养要求和生态要求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设施环境调控的基本措施。
3.使学生掌握与食用菌生产相关的理论知识,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防治方法;食用菌贮藏保鲜与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4. 理论教学力求创新,突出新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技能要求1.使学生学会消毒药品的使用和消毒方法,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技术,培养料发酵技术,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制备与无菌接种技术,菌种分离和提纯技术,生产中的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使学生具备食用菌制种能力,主要菇类的栽培能力,产品保鲜加工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一)食用菌概述主要阐述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理论学习目标和技能学习目标;食用菌的概念、食用价值和栽培效益;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现状,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潜力和意义。
1.基本要求(1)了解《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手段,栽培食用菌的意义和发展潜力,我国食用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了解食用菌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一门食药用菌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
它与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机械设备与原理、食用菌病虫害等课程密切相关,又于食用菌育种学、菌种学等其他课程有相互关联。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可以为专业其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生产实践中能够掌握食用菌工厂化各个栽培环节的相关知识,学习现在工厂化栽培食用菌(金针菇、真姬菇、双弛菇、杏鲍菇)的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效的保证了在未来指导和引领食用菌生产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本课程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
基本内容包括学习掌握食用菌工厂化各个栽培环节的相关知识,明确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地位,了解食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指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食用萌工厂化栽培的发展现状;掌握在食用萌工厂化主要栽培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2、能力目标学习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意义让学生切实明白食用菌产业中的作用,能够独立指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能力,并掌握常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技术工艺,增强食用菌生产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学习,并掌握常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技术工艺,能够独立指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能力,增强食用菌生产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食用菌工厂栽培现状;2、了解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业中的地位;【教学设计建议】多媒体教学结合文献介绍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发展历史。
【讲授内容】1、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发展概况。
2、食用萌工厂化栽培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地位。
第二章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基础【目的要求】了解实现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条件。
【教学设计建议】多媒体教学。
【讲授内容】1、食用菌企业选址于布局。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园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在近代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的基础上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
其目的就是研究食用菌高产的理论和栽培技术。
具体来说,要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和解决食用菌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基本知识: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
2).基本理论:理解食用菌的生长与发育规律,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的理论,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3).基本技能: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及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与主要菇种的栽培技术。
三、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生理生态、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
由于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需要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在讲授内容时一定要讲清基本概念,通过习题、实验、实习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技术。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此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教学实习相结合,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手段或应用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食用菌栽培学的定义,食用菌栽培学的内容和任务;食用菌栽培的意义;(2)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