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例1、2复习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19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统计》中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扇形统计图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背景,设计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已知的统计图知识与扇形统计图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准备扇形统计图的模板和材料,让学生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图知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总复习确定物体位置和扇形统计图的复习教案:确定物体位置和扇形统计图的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教材第九单元中的确定物体位置和扇形统计图的知识。
确定物体位置主要涉及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运用坐标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扇形统计图则是用来展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技巧。
2. 使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正确解读扇形统计图。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正确绘制扇形统计图。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中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以及扇形统计图的构成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尺子、圆规、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例如在学校操场上的某个物体,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描述该物体的位置。
2. 确定物体位置:引导学生回顾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步骤。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巩固这些方法。
3. 扇形统计图:复习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例子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解读扇形统计图。
4. 练习与讨论: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通过这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确定物体位置和扇形统计图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方向、距离、坐标系。
2.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展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
3. 扇形统计图的解读方法:观察扇形的大小来判断各部分数量的比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绘制一个简单的扇形统计图,展示家庭成员的年龄分布情况。
扇形统计图老司机攻略最近小明同学迷上了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看得小明不亦乐乎。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问题,我这么喜欢看三国,不知道别人喜不喜欢呢?于是他就去问了几个同班同学小亮说:“三国虽好,可不够刺激,还是《西游记》最好看,孙悟空乃是正义的化身,一棒把妖精打死,多帅气”小刚说:“《西游记》是神话故事有什么好看的,释放个技能能上天呢!我觉得《水浒传》最好看,里面108个英雄个个讲义气,铲奸除恶,有男子汉的浪漫”小花说:“你们男人打打杀杀真没劲,《红楼梦》里面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很好,描写的情感细腻,我最喜欢它”听了他们的话,小明同学顿时来了兴趣!不如在我们班发起个投票吧,看看大家最喜欢的四大名著是哪一本?然后他绘制了如下图形,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扇形统计图:提问: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几个出来给老师听例1、按照以上扇形统计图,如果班级一共50人,则最喜欢各本书的人数分别是:(1)最喜欢《三国演义》有______人(2)最喜欢《水浒传》有______人(3)最喜欢《西游记》有______人(4)最喜欢《红楼梦》有______人扇形统计图还可以用于估算,我们来举个例子例2、按照例1的扇形统计图,如果全校共1000人,则估算最喜欢各本书的人数分别是:(1)最喜欢《三国演义》有______人(2)最喜欢《水浒传》有______人(3)最喜欢《西游记》有______人(4)最喜欢《红楼梦》有______人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学过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种()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情况。
3、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例3、要反映小强本学期六次跳远成绩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比较适合。
A、条形B、折线C、扇形例4、要反映六年级各班人数情况,()统计图比较适合。
《扇形统计图》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六年级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下面是整理的《扇形统计图》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六年级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供大家阅读。
《扇形统计图》六年级数学教案1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并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必要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对小学生来说,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掌握它的用途,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实现知识的同化。
2.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一课中,比较适合信息技术的应用。
因此,在画扇形统计图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观察、描述。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题情境图。
提问:操场上,同学们在做什么?(打乒乓球、踢毽、跳绳、踢足球等)(2)收集、整理数据。
①收集数据。
(打乒乓球的有12人,踢足球的有8人……)②对照。
(比较自己收集的信息与例题统计表中所给信息是否相同)2.计算。
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乒乓球占30%、足球占20%、跳绳占12.5%、踢毽占15%、其他占22.5%)3.导入新课。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共2课时)一、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对于数据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并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扇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将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正确读懂扇形统计图。
2. 学生能够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统计观念。
2.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理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读法和写法。
2. 能够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1. 理解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扇形统计图所表示的百分比的含义。
2.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表示和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知识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扇形统计图,学生能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和处理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和处理信息。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2.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展示扇形统计图的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学校的课外活动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入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扇形统计图。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扇形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和处理信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比如家庭成员的年龄分布,制作扇形统计图。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扇形统计图的问题,比如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的认识(1)特点:在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作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与总数量、部分数量与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选用条形统计图;(2)既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要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3)要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时,选用扇形统计图。
考点01:扇形统计图【典例分析01】(2021秋•重庆期末)六(1)班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7.1%,下面是制作统计图是画的4个草图,其中图()能比较正确地表示这个百分比.A.B.C.D.【思路引导】根据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量,用圆中各扇形面积表示部分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周角是360度,把周角看作单位“1”,六(1)班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7.1%,表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占周角的27.1%,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其圆心角度数,然后与下面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进行比较即可.【完整解答】解:360°×27.1%=97.56°97.56°>90°通过观察各扇形的圆心角发现,A、B、C三个扇形的圆心角均小于90°,因此,只有D能正确表示这个百分比.故选:D.【考察注意点】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变式训练01】(2020秋•曾都区期末)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的百分比之和为.【变式训练02】(2022•洪江市)“双减”以来,同学们的课余时间更多了,大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呢?如图所示是六(1)班同学课余时间统计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2.能够读懂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3.能够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形式。
2.能够准确读懂扇形统计图上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扇形统计图与数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教辅材料:课本、练习册。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提问引入扇形统计图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图表与数据的关系。
2. 授课1.介绍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2.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的比例关系。
3. 示例分析老师以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扇形统计图的解读和应用能力。
5. 总结老师对本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上与扇形统计图相关的练习题,并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呢?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八、补充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扇形统计图展开,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数据统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以上为《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案内容,欢迎交流讨论和提出建议。
《扇形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扇形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导分析1、分析条形统计图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采访)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
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2、算百分数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板书:乒乓球:12÷40=0.3=30%足球:8÷40=0.2=20%跳绳:6÷40=0.15=15%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3、引入课题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知识盘点知识点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知识点2:扇形的面积大小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
知识点3:选择统计图(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易错集合易错点1: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典例 下图是某种奶粉的成分含量情况的扇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乳脂30%乳糖36%其他9%蛋白奶粉成分含量(1)蛋白质的含量占奶粉总质量的百分之几?(2)已知蛋白质的含量是22.5克,乳脂的含量是多少克? (3)根据这幅扇形统计图,完成如图示的条形统计图。
解析 奶粉各种成分含量为单位“1”。
(1)蛋白质的含量占比为:1-乳脂的占比-乳糖的占比-其他的占比(2)根据第一问求解出的蛋白质的占比,已知蛋白质的含量为22.5克,单位“1”的量未知,所以先求解出单位“1”的量,再求乳脂的含量。
(3)根据第二问求解出单位“1”的量,求解出其他各部分的量,根据含量绘制对应的统计图。
解答 (1)1-30%-36%-9%=25% 答:蛋白质的含量占奶粉总质量的25%。
(2)22.5÷25%=90(克) 90×30%=27(克) 答:乳脂的含量是27克。
(3)略(乳脂:27克 乳糖:32.4克 蛋白质22.5克 其他8.1克)✨针对练习1在读书月活动中,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课外读物,为使课外读物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学校就“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从文学、艺术、科普和其他四个类别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只选一类),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提示 把这种奶粉中各种成分含量的总和看作单位“1”,根据要求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