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2R欠驱动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422.38 KB
- 文档页数:4
一、平面二连杆机器人手臂运动学平面二连杆机械手臂如图1所示,连杆1长度1l ,连杆2长度2l 。
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其中,),(00y x 为基础坐标系,固定在基座上,),(11y x 、),(22y x 为连体坐标系,分别固结在连杆1和连杆2上并随它们一起运动。
关节角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
图1平面双连杆机器人示意图 1、用简单的平面几何关系建立运动学方程连杆2末段与中线交点处一点P 在基础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sin(sin )cos(cos 2121121211θθθθθθ++=++=l l y l l x p p (1)2、用D-H 方法建立运动学方程假定0z 、1z 、2z 垂直于纸面向里。
从),,(000z y x 到),,(111z y x 的齐次旋转变换矩阵为:⎥⎥⎥⎥⎦⎤⎢⎢⎢⎢⎣⎡-=100010000cos sin 00sin cos 111101θθθθT (2) 从),,(111z y x 到),,(222z y x 的齐次旋转变换矩阵为:⎥⎥⎥⎥⎦⎤⎢⎢⎢⎢⎣⎡-=100010000cos sin 0sin cos 2212212θθθθl T (3) 从),,(000z y x 到),,(222z y x 的齐次旋转变换矩阵为:⎥⎥⎥⎥⎦⎤⎢⎢⎢⎢⎣⎡+++-+=⎥⎥⎥⎥⎦⎤⎢⎢⎢⎢⎣⎡-⋅⎥⎥⎥⎥⎦⎤⎢⎢⎢⎢⎣⎡-=⋅=10000100sin 0)cos()sin(cos 0)sin()cos(1000010000cos sin 0sin cos 1000010000cos sin 00sin cos 112121112121221221111120102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l l l T T T (4)那么,连杆2末段与中线交点处一点P 在基础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为:⎥⎥⎥⎥⎦⎤⎢⎢⎢⎢⎣⎡=⎥⎥⎥⎥⎦⎤⎢⎢⎢⎢⎣⎡++++=⎥⎥⎥⎥⎦⎤⎢⎢⎢⎢⎣⎡⋅⎥⎥⎥⎥⎦⎤⎢⎢⎢⎢⎣⎡+++-+=⋅=110)sin(sin )cos(cos 10010000100sin 0)cos()sin(cos 0)sin()cos(212112121121121211121212020p p p z y x l l l l l l l P T P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5)即,)sin(sin )cos(cos 2121121211θθθθθθ++=++=l l y l l x p p (6)与用简单的平面几何关系建立运动学方程(1)相同。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算法研究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自动执行复杂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算法是实现机器人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轨迹规划轨迹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路径,使得机器人能够在规定的约束条件下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常见的轨迹规划方法包括规划点插值法、直线插值法、样条插值法等。
1. 规划点插值法规划点插值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轨迹规划方法。
它将机器人的路径划分为若干离散的规划点,然后通过插值算法确定规划点之间的路径。
这种方法计算简便,但可能导致机器人移动时出现抖动或曲线过于锐利的问题。
2. 直线插值法直线插值法是指将机器人的路径划分为若干直线段,然后通过线性插值得到每个直线段上的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路径平滑,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轨迹规划问题。
3. 样条插值法样条插值法是一种基于曲线的轨迹规划方法,它能够生成更加平滑的路径。
通过使用样条曲线进行插值,可以得到平滑的机器人轨迹,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性能。
样条插值法相对于前两种方法来说计算更加复杂,但更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轨迹规划问题。
二、运动控制算法运动控制算法是指机器人根据规划得到的路径执行运动时的控制方法。
常见的运动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1.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它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来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
PID控制具有结构简单、调节灵活等优点,适用于对机器人位置和速度进行控制。
2.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可以处理非线性和模糊的控制问题。
模糊控制通过将输入和输出变量模糊化,并使用一系列的模糊规则进行控制决策,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3.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建立机器人与环境的数学模型,利用自适应算法实时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技术,并探讨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
轨迹规划是工业机器人操作的重要步骤之一。
它涉及到确定机器人执行任务时的最佳运动路径,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
在轨迹规划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避障、路径平滑性、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控制等。
首先,避障是轨迹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工业机器人常常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执行任务,避免与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发生碰撞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现避障,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来感知机器人周围的环境,如使用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
通过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机器人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路径来避免障碍物,以确保安全和顺利的任务执行。
其次,路径平滑性也是轨迹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保持平稳的运动,以避免机械振动和冲击。
通过使用插补方法,可以将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优化为平滑的曲线,从而提高机器人的运动质量。
常见的插补方法包括线性插补、圆弧插补和样条插补等,可以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插补方法来实现路径平滑。
此外,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控制也是轨迹规划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需要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来进行合理的控制。
过高的速度和加速度会导致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发生失控,而过低的速度和加速度则会影响机器人的生产效率。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控制方法,将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与轨迹规划相关的是运动控制技术。
运动控制技术包括位置控制、力控制和视觉控制等。
其中,位置控制是最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通过对机器人关节进行控制,使其能够精确地达到给定的目标位置。
另一方面,力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器人施加力的控制。
智能制造中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生产线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方法对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且准确地执行任务,在智能制造中运动轨迹规划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运动轨迹规划方法1. 基于几何模型的运动规划方法基于几何模型的运动规划方法是最早被提出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对机器人的几何模型进行数学描述,结合工作空间和运动约束条件,计算出机器人的可行路径。
这种方法具有计算简单、适用性广的特点,但对于复杂的工作环境和非线性系统的机器人来说效果不佳。
2. 基于优化的运动规划方法基于优化的运动规划方法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数学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路径。
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多个目标和约束条件,灵活性较强。
例如,可以通过最小化机器人运动时间、最小化工具末端的位姿误差等指标来求解最优路径。
基于优化的运动规划方法可以应用于复杂的工作场景,并具有较好的性能。
3. 基于机器学习的运动规划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运动规划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
通过让机器人从大量的样本数据中学习,构建运动轨迹的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并且能够自适应地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基于机器学习的运动规划方法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二、运动轨迹控制方法1. 传统PID控制方法传统的PID控制方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常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PID控制方法通过调节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传统PID控制方法计算简单、稳定性好,但对于非线性系统和复杂的控制任务效果有限。
2.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在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预测未来的状态和轨迹,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
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机器人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智能家居到工业制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控制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如何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仍然是机器人领域中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从机器人轨迹规划和机器人运动控制两个方面探讨机器人的发展。
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该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如物品搬运、工业加工和医疗治疗操作等。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将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与环境的变化相结合,以确保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行。
此外,噪音、摩擦和其他干扰因素也可能影响机器人的轨迹规划。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一些高精度的轨迹规划算法。
例如,启发式搜索算法是一种常用的算法,它可以根据环境的特征来找到机器人的最短路径。
有些研究人员还使用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例如贝塞尔曲线和样条曲线来确定机器人的轨迹。
这些方法可以确保机器人的轨迹平滑且没有突变,从而提高机器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控制问题。
具体来说,这项技术涉及到控制机器人的速度、位置、加速度和姿态等参数,以保持机器人在规定的路径上运动,并避免与其他物体碰撞。
机器人运动控制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确定机器人的位置和速度。
为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很多算法,例如基于位置反馈的控制算法、基于力反馈的控制算法和最优化控制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机器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处理和调整,从而保证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提高机器人的控制速度。
目前,一些新型的运动控制器可以使机器人的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别,从而使机器人可以迅速适应任何复杂的工作任务。
通过这些运动控制器,机器人可以在快速运动和精准定位之间实现完美平衡。
未来发展趋势无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技术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控制S. R. Munasinghe and Masatoshi Nakamura 1.简介工业机器人操作臂被用在各种应用中来实现快速、精确和高质量的生产。
在抓取和放置操作,比如对部分的操作,聚合等,操作臂的末端只执行器必须在工作空间中两个特定的位置之间移动,而它在两者之间的路径却不被关心。
在路径追踪应用中,比如焊接,切削,喷涂等等,末端操作器必须在尽可能保持额定的速度下,在三维空间中遵循特定的轨迹运动。
在后面的事例中,在对末端操作器的速度、节点加速度、轨迹有误等限订的情况下轨迹规划可能会很复杂。
在没有对这些限制进行充分考虑的情况下进行轨迹规划,通常会得到很差的表现,比如轨迹超调,末端操作器偏离给定轨迹,过度的速度波动等。
机器人在笛卡尔轨迹中的急弯处的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恶化。
到目前为止很多轨迹规划算法己经被提出,从笛卡尔轨迹规划到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然而,工业系统无法适应大多数的这些方法,有以下两点原因:(1)这些技术经常需要进行在目前机构中进行硬件的移动,生产过程必须被打断以进行系统重新配置,而这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2)这些方法中很多通常只考虑到一种约束,而很少关注工业的需求和被请求的实际的约束。
因此,它们很难在工业中实现。
在本文的观点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轨迹规划算法,考虑到了末端操作器的速度限制,节点加速度限制,应用中的容错度。
这些是在工业应用中实际的约束。
其他工业操作臂中的技术问题是他们的动力学延迟,这导致末端操作臂在轨迹中的拐角处出轨。
为了补救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前向补偿,稍稍改变了拐角处的路径,使得即使在延迟动力学环节存在的情况下依然确保末端操作臂的实际跟踪轨迹。
结合了前向补偿新的轨迹规划算法在控制系统中表现为单一的前向阻塞。
它可以轻松地适应目前的工业操作臂系统,不冒风险,不花费时间重新配置硬件。
轨迹规划算法可以为所有操作臂的节点产生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大体规划。
在大多数工业操作臂中,系统输入是节点的位置数据,这在工业中是作为被给定的数据而广为人知的。
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算法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运行的核心部分,而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算法则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算法。
一、轨迹规划的概念与意义1.1 轨迹规划的定义轨迹规划指的是在给定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对机器人运动状态的合理规划,得到一条满足指定约束条件的运动轨迹,使机器人能够按照该轨迹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
1.2 轨迹规划的意义轨迹规划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理的轨迹规划能够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使机器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
其次,轨迹规划可以确保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避免障碍物,保证机器人和环境的安全。
最后,轨迹规划还能够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降低机器人的能耗,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二、轨迹规划的方法2.1 基于规则的轨迹规划方法基于规则的轨迹规划方法是最简单、直观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预先定义规则,使机器人按照特定的路径运动。
例如,可以通过定义机器人在固定速度下沿直线运动,然后改变运动方向,再沿直线运动到达目标位置。
2.2 基于搜索的轨迹规划方法基于搜索的轨迹规划方法则是通过对大量的运动路径进行搜索,找到一条最优的运动轨迹。
常见的搜索算法有A*算法、D*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计算每个运动路径的代价函数,选择代价最小的路径作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2.3 基于优化的轨迹规划方法基于优化的轨迹规划方法是一种更加高级和复杂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优化算法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优化。
其中,常用的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寻找到最优的机器人运动轨迹。
三、运动控制算法的概念与分类3.1 运动控制算法的定义运动控制算法是指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根据目标轨迹和当前运动状态,计算出合适的控制命令,从而控制机器人按照目标轨迹运动的一种算法。
机器人轨迹规划与控制技术研究机器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轨迹规划与控制。
本文将从机器人轨迹规划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其发展史和主要研究方向,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基本概念轨迹规划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机器人安排运动路径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使机器人以最优的方式到达指定的目标点。
轨迹规划可以考虑各种运动学和动力学限制以及环境障碍物的影响,以满足机器人各种工作任务的需求。
轨迹控制则是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控制,以跟踪规划好的轨迹。
二、发展史机器人轨迹规划与控制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弧焊、点焊等简单的工业制造任务。
在这些任务中,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控制相对简单,主要考虑的是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以及较低的控制精度要求。
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展和发展,机器人轨迹规划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三、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机器人轨迹规划和控制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轨迹规划算法轨迹规划算法是机器人轨迹规划过程中的核心技术。
目前,常见的轨迹规划算法包括B样条、样条插值、多项式插值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
这些算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控制,为机器人提供灵活的动作控制能力。
2. 搭建机器人轨迹控制系统机器人轨迹控制系统是机器人轨迹控制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该系统通常包括控制器、传感器以及执行器等组件,可以实现机器人运动轨迹的跟踪和控制。
不同类型的机器人需要不同的轨迹控制系统,以便满足不同工作条件和要求。
3. 轨迹规划优化与自学习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轨迹规划能力,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轨迹规划算法中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轨迹规划的自学习和优化。
这些技术可以使机器人更加灵活和智能地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机器人轨迹规划与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轨迹规划算法的实时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机器人轨迹控制系统需要更为推进研发,跨领域协调与合作的机制和标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