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部编小学语文一下B版】《7.1课文16一分钟》【臧老师】【市级】优质课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6一分钟》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材分析:《一分钟》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
本篇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
本文正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
设计理念:1.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加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教学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洗、背、刚、叹、共、决、定‛7个字,会写‚洗、共‛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轻声、停顿给朗读带来的美感。
3.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画面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1.识字与朗读。
2.感受时间的宝贵,并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叫元元的小朋友因为早上贪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16 一分钟》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3.能听懂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能用完整句子回答。
4.能模仿课文中的语言风格,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初步导入老师播放《16 一分钟》这个故事的动画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学习课文1.老师请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老师解释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用完整句子回答。
3. 学习活动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表演《16 一分钟》中的对话。
2.老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故事主题相关的小故事。
4.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
五、教学内容扩展1.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3.完成相关练习册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16 一分钟》这篇课文。
16一分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钟、元、迟”等生字,会写“钟、元、洗”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到时间的重要。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1.老师利用一分钟时间讲一个小故事。
2.这个故事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讲这个小故事用了多长时间?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4.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是60秒,可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变成了二十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1.读一读下面与时间有关的字词,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秒分刻时天月年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共6个自然段。
)(2)圈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认读生字。
同桌互读,接龙读。
3.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
(2)选择生字中的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
2.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
钟(zōngzhōng)迟(cíchí)共(gōnggòng)决(júejué)定(dìndìng)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开展“我会读”的竞赛。
鼓励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后评议。
3.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上课却迟到了二十分钟?3.元元因为多睡了,所以碰到,错过了,只好走路去学校,最终迟到了。
二、研读课文,探究感悟1.讨论。
(1)再读课文,思考讨论: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板书:多睡),为什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板书:迟到二十分钟)他后悔什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小组内交流。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6一分钟》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出示大大的钟表,你知道一分钟是多少?(秒针走一圈60秒就是一分钟。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
我们今天学了。
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
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读中理解课文。
体会到时间的重要。
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一分钟时间唱歌(长江七号),时间为一分钟。
2、歌曲唱完了吗吗?用了多长时间?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4、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是60秒,可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变成了二十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出示生字,认读正音。
2、课文中这些生字都组成了哪些词语,在书中找出来。
学生说,老师课件随机出示字词。
指名读词语。
3、再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我知道了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
)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正在上学的孩子怎么敢迟到呢?早上元元听到闹钟响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指名说。
2、学习课文2~6自然段
1、我们知道了元元仅仅多睡了一分钟,他以为自己不会迟到,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后回答。
2、元元就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了20分钟呢?指名说,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例:生1:元元走到十字路口,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1:他叹了一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他为什么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呢?生1:因为早一分钟他就能过马路了。
师:这一分钟给元元带来的是一路焦急的等待,让我们带着焦急的心情把这一段读一读。
师:仅仅是过马路的时候红灯亮了就让元元迟到了20分钟吗?生2:他向停着的公共汽车走去,车开了,他没赶上车。
师:这时他又说了什么?
生2: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他为什么又叹气了呢?
生2:因为他晚了一小会儿,又没赶上车。
师:他是怎么叹气的呢?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做一做。
师:是啊,这一分钟给他带来的是不停的叹气,让我们带着遗憾的心情读读这一段吧!
3、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最后他决定自己走到学校去。
你看,这一分
钟带来的是步行的辛苦。
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你能想像元元是怎么走进教室的吗?指名说。
(元元低着头红着脸。
)
4、是啊,元元多尴尬啊!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元元此时的心情,找出来读一读。
(元元非常后悔。
)
三、课外拓展
1、大家再想想,元元经历了这一分钟事件之后,第二天闹钟响后,元元又会怎样做呢?(不会再迟到了)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和元元一起记住这迟到的教训。
2、欣赏明日歌。
四、作业
在经历了这次迟到事件后,相信元元以后再也不会迟到了。
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和名人说过的珍惜时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