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4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伊索寓言》,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1.2 适用对象1.3 教学材料《伊索寓言》书籍或电子文本笔记本、文具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故事选择《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猫和老鼠》《狼和小羊》《龟兔赛跑》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指导分组阅读,每人选取一个故事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角色和道德观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故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2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课程简介和故事选取阅读指导和方法介绍小组讨论和分享5.2 第二课时继续阅读和讨论剩余的故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阅读笔记第六章:课后作业设计6.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对每个故事的理解、思考和观点选取一个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角色、道德观念等6.2 作业目的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七章:课程反馈与调整7.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读后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7.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8.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第九章:拓展活动建议9.1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表演,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开展故事知识竞赛,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测试对《伊索寓言》的了解程度9.2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十章:课程资源推荐10.1 推荐资源推荐与《伊索寓言》相关的书籍、动画片、网络资源等推荐一些寓言故事的其他经典作品,供学生拓展阅读10.2 资源使用建议引导学生利用推荐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资源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六、课后作业设计作业内容的设计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情况,提高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伊索寓言》的作者、背景及特点1.2.2 阅读指导方法及技巧第二章:走近《伊索寓言》2.1 寓言故事简介介绍《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使学生对寓言故事有所了解。
2.2 寓言故事的作用分析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的价值。
第三章:阅读指导策略3.1 自主阅读指导学生运用自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3.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章:寓言故事解析4.1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情节,把握故事主题。
4.2 解读寓意帮助学生挖掘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理解寓意。
第五章:阅读实践5.1 选择适合自己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
5.2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第六章:深度讨论与反思6.1 讨论故事背景与现实联系引导学生探讨寓言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思考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6.2 反思个人行为与寓言关联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联系个人经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智慧。
第七章:创意表达与写作7.1 寓言故事改编指导学生将经典寓言故事进行改编,发挥创意,提高写作能力。
7.2 个人原创寓言故事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第八章:寓言故事表演8.1 角色分配与排练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表演排练,分配角色,准备表演。
8.2 表演展示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演绎,增强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9.1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第十章:拓展阅读与推荐10.1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为学生推荐与《伊索寓言》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如其他寓言故事集、相关文学作品等,鼓励深入阅读。
伊索寓言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伊索寓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伊索寓言的背景介绍伊索寓言的特点和意义阅读伊索寓言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伊索寓言的背景和特点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样例学生分享对伊索寓言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狐狸和葡萄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2.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2.3 教学活动教师朗读《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学生分享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乌鸦和狐狸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3.3 教学活动教师朗读《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学生分享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猫和鸡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猫和鸡》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4.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猫和鸡》的故事。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4.3 教学活动教师朗读《猫和鸡》的故事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学生分享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应用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学生能够思考如何将伊索寓言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背景知识和寓言文学的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2 适用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1.3 教学材料《伊索寓言》故事集相关背景资料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五个经典故事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2.2 教学步骤1. 导入:《伊索寓言》的背景介绍讲解伊索寓言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伊索寓言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 阅读与理解分组阅读五个经典伊索寓言故事学生互相分享阅读心得和理解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和寓意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个故事的寓意和道理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第三章:教学评估3.1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讨论发言来评估其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思考与反思:通过学生的思考题和总结报告来评估其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2 评估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阅读理解: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正确解读寓意思考与反思:能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第四章:教学资源4.1 教材:《伊索寓言》故事集4.2 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阅读指导手册4.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第1-2课时:介绍《伊索寓言》的背景和特点,阅读第一个故事第3-4课时:阅读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事,进行分析和讨论第5-6课时:阅读第四个和第五个故事,进行分析和讨论第7-8课时:总结每个故事的寓意和道理,进行思考和反思第9-10课时: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伊索寓言的插图,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难点:帮助学生将寓言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伊索寓言》书籍、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上一节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
大家之前读过《伊索寓言》吗?生:有的读过,有的没读过。
师:那好,读过的同学可以回忆一下,没读过的同学等会儿跟着老师一起来了解。
首先,《伊索寓言》里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很简短,但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那谁能说说,读寓言有什么好处呀?生: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师:对啦,这就是读寓言的重要作用之一。
那我们该怎么读寓言呢?大家想想。
生:要读懂故事讲的是什么。
师:没错,这是第一步。
那然后呢?生:还要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师:非常棒!那我们就开始读一个寓言故事吧。
(展示一个寓言故事)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然后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学生阅读后发言)生:这个故事说的是一只狐狸想吃葡萄,但是够不着,就说葡萄是酸的。
师:很好,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生:不能像狐狸那样,自己做不到就说不好。
师:对呀,这就是这个寓言的寓意。
那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呀?生:有,有时候我自己不想做一件事,也会找借口。
师:那以后我们可得注意啦,不能学那只狐狸哦。
我们再来看一个寓言故事吧。
(继续展示故事)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对《伊索寓言》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通过师生对话,较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了阅读寓言的方法和理解寓意的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引导学生将寓言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伊索寓言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 引导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背景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以及其时代背景。
2. 阐述伊索寓言的主题和寓意。
3. 展示一些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以及其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伊索寓言有初步的了解。
2. 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让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寓意有所感悟。
3. 引导学生思考伊索寓言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第二章:阅读技巧指导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来理解寓言故事。
2.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方法深入领会寓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内容:1. 介绍阅读寓言故事时可采用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2. 分析一些典型的伊索寓言故事,示范如何运用阅读技巧来理解寓言。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阅读寓言故事时可采用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2.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伊索寓言故事,如《狼和七只小羊》,示范如何运用阅读技巧来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
3.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伊索寓言故事,运用学到的阅读技巧进行分析和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三章:寓言故事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深入探讨伊索寓言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1. 分析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和情节,探讨其寓意和现实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解读寓言故事。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伊索寓言故事,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探讨其寓意和现实意义。
2. 每组学生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解读寓言故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强调寓言故事中的重要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作者、背景及特点,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寓言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领悟人生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及其背景,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 第二课时:阅读《狐狸和葡萄》等五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意。
3. 第三课时: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探讨故事传达的道理。
4. 第四课时:进行寓言故事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课堂交流和分享。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及其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狐狸和葡萄》等五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传达的道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角色扮演:选取一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5. 课堂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寓言故事,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 学生能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探讨故事传达的道理,体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3. 学生能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色,体现学生表演能力的提升。
4. 学生能够在课堂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体现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伊索寓言》原著或改编版本。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角色扮演道具和服饰。
4.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5. 课堂交流分享表格。
六、教学准备:1. 课前请学生预习《伊索寓言》相关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清晰明了。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介绍《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1、《伊索寓言》一共10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3、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情节,然后请看过的同学说说,你想象的和原文是否一样。
4、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四、延伸讨论五、后续活动,深化效果《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
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寓言幽默夸张,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
六、意犹未尽,特别推荐作业:继续阅读《伊索寓言》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摘记或读书笔记。
3、另外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七、成果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读书栏上,在全班展示。
教学目标:1、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2、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配乐《春江花月夜》制作课件、儿童歌曲《我的好妈妈》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2、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伊索寓言》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
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加入材料:伊索介绍>2.小结《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
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这些小故事中也蕴涵着一定的道理。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
”确实,《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的聪明智慧。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
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是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1、《伊索寓言》一共10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1)1分钟做准备。
(2)生说或表演。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几则大多数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同一则也可引用赛一赛的方法,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3、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情节,然后请看过的同学说说,你想象的和原文是否一样。
4、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
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1、说说人物:在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2、阅读资料中的《农夫和蛇》,说说你对其中农夫的看法。
3、明白寓意: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农夫和蛇》为例,谈谈在读过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情?[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
这些经验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四、延伸讨论钱钟书先生曾经就这本寓言的寓意作出过其他的分析,大家先看看课本中的介绍,然后想想,在自己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可以找到其他寓意的故事?你对于钱老的分析有何看法?(附钱老的文章)五、后续活动,深化效果《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
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寓言幽默夸张,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
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六、意犹未尽,特别推荐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
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作业:继续阅读《伊索寓言》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指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本书读完。
另外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七、成果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读书栏上,在全班展示。
《三字经》教学目标: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准备:收集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配乐《春江花月夜》制作课件、儿童歌曲《我的好妈妈》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2、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2、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4、背诵比赛。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2、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3、歌曲《我的好妈妈》一边唱一边做动作4、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好书不厌百回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指导目的1.向学生推荐小说《红岩》,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对《红岩》的课外阅读,深化学生对《狱中联欢》一课的认识,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2.让学生正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小说《红岩》,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1.小说《红岩》,并把部分节录制成幻灯。
2.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VCD片断。
3.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五、指导课时:一课时六、指导过程:1.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根据老师课前给你们的布置,你知道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个什么活动吗?(指名猜测后,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向你推介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1)师述,激趣过渡。
只要你是一位热爱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就总会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
好的东西要与别人一起分享才有意思,你想拿出你喜爱的书与别人一起分享吗?如果想。
那么就请你向别人推介你喜爱的一本书。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了两种情况:第一,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这是因为得益于课外阅读;第二,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
我看了,听了,都很想借你们的书来立即“饱餐一顿”,以填饱我的阅读欲。
那么,你愿意到讲台上来向别人推介一下吗?(指名)(随着介绍而分类板书书名。
)4)小结。
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他们手上的确是一本好书。
你愿意借给别人吗?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互相把书交换一次,那么在班中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了。
但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5)过渡。
我也想向你们推荐一本好书。
你听完老师的推介后一定会想看的。
3.推介小说《红岩》,延展课文知识。
1)导入,复习《狱中联欢》。
2)师出示小说《红岩》,介绍作者及故事背景、梗概”3)谈话激趣。
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描写细腻,很值得我们欣赏。
4)播放《永不消逝的电波》VCD片断,让学生欣赏。
5)电脑演示故事开头、结尾及文中人物描写的片断内容,让学生欣赏。
6)小结。
《红岩》是一部不可不看的小说。
请你到图书馆借阅吧。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发现了很多好书,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会分辨哪些是好书。
我很高兴,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尽情地互相借阅吧。
同时,不要忘了我向大家推荐的《红岩》啊。
最后,我们共勉一句:好书不厌百回看。
板书:好书不厌百回看指导走进童话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1.课件展示: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画,仔细看。
2、你认识他们吗?(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同学们真是过目不忘啊,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他们的?(真是见多识广,知道这么多的故事,真了不起。
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认识他们吧!)板书课题:走进童话世界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读过老师发给你们的童话故事了吗?你知道这些童话都是谁写的吗?(郑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