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供电系统(综合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2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实验任务及要求 (1)1.1 实验任务 (1)1.2 实验要求 (1)1.3 实验结果说明 (1)2 非接触供电系统背景 (2)3 无线传输原理 (3)3.1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3)3.2电磁感应式无线传输 (4)3.3 电磁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 (4)4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6)4.1能量传输系统的构成 (6)4.2耦合谐振系统 (6)4.3 能量传输过程及其遵循的准则与方程 (6)5 非接触供电系统方案设计 (8)5.1 高频振荡电路设计 (9)5.1.1 设计方案 (9)5.1.2 晶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11)5.2 功率放大器设计 (12)5.2.1 功率放大器原理 (12)5.2.2 功率放大器分类 (12)5.2.3 设计方案 (14)5.2.4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15)5.3 AC/DC电路方案 (15)5.4 耦合线圈 (17)5.4.1 线圈电感 (17)5.4.2 线圈互感 (18)5.4.3 传输系统的最佳频率范围 (18)5.5电路总图及单元电路 (19)6方案实现与测试 (21)6.1 直流电源 (21)6.2 高频晶振振荡电路 (21)6.3 高频功率放大器 (22)6.4桥式整流电路 (24)6.5实现非接触式供电 (24)6.6 实验结果及说明 (25)六总结与体会 (27)参考文献 (29)摘要非接触供电是一种能以电气非接触方式,将功率从功率输送机提供到功率接收机的供电系统,其中功率输送组件连接到功率输送机以及功率接收组件连接到功率接收机。
功率输送组件具有用于输送功率的多个输送侧线圈以及用于接通/断开输送侧线圈的操作的多个输送侧开关。
功率接收组件具有用于接收功率的多个接收侧线圈、用于接通/断开接收侧线圈的操作的多个接收侧开关,另外,具有用于执行控制以便操作在实现最高功率输送效率的组合中的输送侧线圈的任何一个和接收侧线圈的任何一个的判定电路。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新技术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之一,其供电系统的稳定和高效对于保障城市交通运行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来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新技术,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无触点供电技术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多采用钢轨供电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着接触电阻大、噪音高、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无触点供电技术应运而生。
无触点供电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传输能量来供电,无需与列车接触,从而降低了能量损耗和设备磨损。
这种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无触点供电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损耗小。
由于无触点供电不需要通过钢轨来传输电能,因此能量损耗要比传统的钢轨供电小得多。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能降低供电成本。
2. 设备耐用性高。
无触点供电系统中的设备无需频繁接触列车,因此设备的磨损程度较小,寿命较长,减少了维护成本。
3. 环境友好。
由于无触点供电技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噪音,有利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环境,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尽管无触点供电技术有着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成熟度不够,需要在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进行更多的改进。
其次是成本较高,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实现对传统供电系统的替代。
虽然无触点供电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还需要在技术和成本上不断完善。
二、智能化监控系统随着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不断发展,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应用成为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方向。
智能化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对供电系统的智能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化监控系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实时监控。
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对供电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报警,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
引言传统的输电方式需要供电系统和负载之间有电气连接,所以,在一些恶劣环境下(如地下采矿,水下作业等)或负载在高速移动中对其供电时,应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输电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无接触供电系统CPS(Contactless Power System)利用磁场耦合进行电能传送,不需要任何电气连接,可以在一些恶劣环境下及负载移动时有效地替代传统的输电系统。
无接触供电,是指输电线路和负载方在没有电气连接和物理接触,甚至它们之间还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实现电能的传输。
无接触供电系统的理论依据是电磁感应原理。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具体解决方案是利用气隙变压器来实现电能的无接触传输。
常规变压器的原、副边线圈绕在共同的闭合的铁芯上,虽然磁路耦合系数很高,但原、副边线圈不能相对运动。
而CPS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可安置在输电轨上,延伸为很长的环线,副边线圈绕在围着原边绕组可以移动的开口铁芯上,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因其磁路经气隙而闭合,故可称之为气隙变压器,其原、副边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电能传输,因气隙导致的耦合系数的降低由提高原边输入电源的频率加以补偿。
正是这种结构,使得无接触供电与传统方式相比有以下优点:1)供电系统和负载之间无任何接触,无磨擦,易维护;2)不受负载运动速度的限制;3)无噪声污染;4)能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如水下、冰雪天气和地下等);5)由于频率高,因此体积小。
近年来无接触供电系统受到国际上学术界和工程技术界的瞩目,已经在传送设备、集装箱起重机、机器人、深海采油、地下采矿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无接触供电原理在无接触供电系统中,利用气隙变压器实现原副边之间的电能输送。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变压器原边的交流电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由于磁势主要降落在变压器的气隙两端,所以磁通密度以下式计算:其中,s为气隙变压器的气隙长度,I0为励磁电流。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原、副边的电势为:其中,Np为气隙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匝数,Ns为气隙变压器副边线圈匝数,AFe为铁芯截面积。
弱电智能化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含答案)一、综合布线系统1. 综合布线系统中,用于连接工作区信息插座与楼层配线间的子系统是()。
A. 工作区子系统B. 水平子系统C. 垂直子系统D. 管理子系统答案:B2. 超五类双绞线的传输频率为()。
A. 100MHzB. 155MHzC. 250MHzD. 600MHz答案:A3. 光纤的主要材质是()。
A. 铜B. 玻璃C. 塑料D. 橡胶答案:B4.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RJ45 接头主要用于连接()。
A. 光纤B. 同轴电缆C. 双绞线D. 大对数电缆答案:C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分为()。
A. 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B. 简单型、标准型、豪华型C. 经济型、实用型、高端型D. 小型、中型、大型答案:A二、安防监控系统6. 安防监控系统中,分辨率为1920×1080 的图像通常被称为()。
A. 标清B. 高清C. 全高清D. 超高清答案:C7. 摄像机的最低照度是指()。
A. 摄像机在最亮环境下的照度值B. 摄像机在最暗环境下的照度值C. 摄像机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照度值D. 摄像机在特定环境下的照度值答案:C8. 硬盘录像机的主要功能是()。
A. 存储图像和视频B. 控制摄像机云台C. 传输图像和视频D. 处理图像和视频答案:A9. 安防监控系统中,红外对射探测器主要用于()。
A. 室内入侵检测B. 室外入侵检测C. 火灾检测D. 烟雾检测答案:B10. 视频矩阵的主要作用是()。
A. 切换视频信号B. 放大视频信号C. 压缩视频信号D. 传输视频信号答案:A三、门禁系统11. 门禁系统中,读卡器的主要作用是()。
A. 读取卡片信息B. 控制门锁C. 传输信号D. 存储数据答案:A12. 门禁系统常用的卡片类型有()。
A. IC 卡、ID 卡B. 磁卡、条码卡C. 接触式卡、非接触式卡D. 以上都是答案:D13. 门禁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
计算机基础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ISDN是()的简称。
A、数字网络的信息服务B、数字网络的国际互联C、综合业务数字网D、综合信号数字网络正确答案:C2、关于中断请求信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断请求信号是自动产生的B、中断请求信号有时是由CPU发起的C、中断请求信号是由CPU和输入/输出设备同时发起的D、中断请求信号总是由输入/输出设备发起的正确答案:D3、我国研制的""银河Ⅲ""型计算机是()计算机。
A、超巨型B、中型C、巨型D、大型正确答案:C4、某块主板能够支持哪种类型的内存,这是由主板上的()决定的。
A、CPUB、北桥芯片C、南桥芯片D、网卡芯片正确答案:B5、用MIPS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
A、存储容量B、运算速度C、安全性D、可靠性正确答案:B6、开机无显示,主机长鸣,可能是以下哪种硬件出问题造成()。
A、网卡B、显卡C、内存条D、声卡正确答案:C7、某音频信号的采样频率为44.1kHz,每个样值的比特数是8位,则每秒存储数字音频信号的字节数是()A、705.6kB、88.2kC、352.8kD、43.066k正确答案:D8、以下肯定不是计算机感染病毒的迹象的是()。
A、没有操作情况下,磁盘自动读写B、设备有异常现象,如显示怪字符,磁盘读不出来等C、软驱弹不出软盘D、计算机运行程序异常,反应迟缓正确答案:C9、《文明上网自律公约》是()2006年4月19日发布的。
A、中国网络协会B、中国网络安全协会C、中国互联网安全协会D、中国互联网协会正确答案:D10、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常见的流媒体应用()。
A、视频会议B、在线电台C、文件传输D、电视上网正确答案:B11、不属于数字音频格式的是()。
A、MIDI格式B、CD格式C、WAVE格式D、AVI格式正确答案:D12、下列不属于电子数字计算机特点的是()。
《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通过无线或近场感应方式对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量,这种技术为医疗、军事、安全等领域提供了便利的监测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概述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设计旨在利用先进的光电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快速、准确、非接触的生理信息监测。
该系统主要由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上位机软件四部分组成。
三、信号采集模块设计信号采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部分,主要负责捕获生理信息中的光电信号。
这里采用的主要技术为多普勒雷达和光学探测器技术,对心音及脉搏进行感知,以及非红外光线监测心跳的跳动模式。
这些技术使得该系统在不需要接触皮肤的情况下获取人体生命体征数据。
四、信号处理模块设计信号处理模块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的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对原始信号的滤波、放大、转换和提取等操作,以便将复杂的原始信号转化为有用的生理信息。
采用先进的算法和微处理器,使该模块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输出准确的生理信息数据。
五、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传输模块是连接整个系统的桥梁,它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至上位机软件进行存储和处理。
这里采用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我们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六、上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负责接收来自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软件采用可视化界面设计,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易懂。
此外,上位机软件还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给出直观的生理信息图表和报告,以便医护人员或使用者及时了解被测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七、系统实现与测试在完成系统设计后,我们将开始进行系统的实现与测试工作。
首先,根据设计方案搭建实验平台,完成硬件电路的焊接和软件的编写工作。
数据中心电气基础知识数据中心电气基础知识是在了解和运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时必须掌握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配电系统、电路保护以及电源冗余等方面介绍数据中心电气基础知识。
一、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数据中心运行的基础。
它包括电源和供电设备,为整个数据中心提供可靠的电能。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要考虑到数据中心的规模、负载需求以及可用性目标。
1.电源类型常见的电源类型有交流电(AC)和直流电(DC)。
交流电是常用电力传输方式,适合长距离输送电能;而直流电则更适用于数据中心内部设备的供电,具有更高的能效和稳定性。
2.电力负载数据中心的电力负载通常包括IT设备、空调、照明等。
根据负载类型和功率需求,需要确定适当的电源容量和负载分配,以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得到稳定可靠的供电。
二、配电系统数据中心的配电系统用于将电源分配给各个设备,并提供电源保护措施。
它包括变压器、配电柜、电缆以及保护设备等。
1.变压器变压器主要用于将输送至数据中心的高压电能转换成适用于内部设备的低压电能。
在选择变压器时,需考虑到额定容量、效率以及系统可靠性等因素。
2.配电柜配电柜用于将变压器输出的电能分配给数据中心的各个设备。
在设计配电柜时,需要充分考虑设备数量、功率需求以及冗余要求,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三、电路保护电路保护是保障数据中心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接地保护等。
1.过载保护过载保护是通过安装熔断器或空气开关等装置,及时切断电路以防止设备因电流过大而受损。
要根据设备功率和负载情况确定适当的过载保护装置,以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短路保护短路保护主要是通过安装熔断器或短路保护器来检测和切断电路,以防止电流突然增大导致设备受损。
在设计短路保护时,要考虑到短路电流的大小和响应时间等因素。
3.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措施是为了确保设备在电气故障时能够及时排除地线电流,减少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
一般采用接地线和接地装置来实现数据中心的接地保护。
要:CPS非接触供电系统是现代电力传输系统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文介绍了AGV工作电源的现状,CPS非接触供电系统工作原理和优点,对CPS非接触供电系统在AGV现代物流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CPS应用前景提出了预测。
关键词:AGV;CPS;物流;应用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AGV工作电源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大型物流仓储基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采用自动导引小车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进行物流传输已成为当今自动化仓储系统中物流传输的主要方向。
自动导引小车AGV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工业领域使用,进入90年代,AGV已经实现了高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柔性化,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在计算机和局域网的控制下,经过磁场、激光等导向装置引导并沿程序设定的路径进行运输作业,具有小车编程与停车选择装置、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
它为现代制造业物流提供了一种高度柔性化和自动化的运输方式。
传统的AGV是以电池为动力,装有非接触导向装置和独立寻址系统的无人驾驶自动运输车。
由于采用电池供电,因此,传统的AGV的功率和行驶距离受到极大的限制,AGV的利用率也不高。
为了提高AGV的利用率,就必须对AGV的电池进行经常性的充电。
为了保证AGV 在生产线上不用移出生产过程就可以完成充电,必须在安装整个生产过程系统中,在允许AGV暂停的地方(比如分段运输区,转向区,装载停止区等)设置并安装电池充电站,定时定点对AGV进行充电。
电池充电站由基板和集电器组成,基板安装在板上或者用支架侧装在AGV 运行轨道的旁边,集电器则安装在AGV上。
充电器给基板提供电流,一旦AGV 行驶到充电位,车辆上的集电器就与充电基板相接触,就会对AGV 进行充电。
随着功能强大的电池的发展,能够允许电池在几秒钟内进行快速充电,这一技术使得AGV 在生产线上不用移出生产过程就可以完成充电。
《物流信息系统》综合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
1. B2. B3. D4. D5. A6. C7. C8. D9. B10. A11. D12. B13. B14. A15. D16. A17. C18. B19. C20. D21. B22. C23. C24. A25. C26. A27. A28. C29. D30. D二、判断题。
1.√2.×3.×4.√5.×6.√7.√8.√9.√10.√三、简答题。
1.答:物流是有形物品从产出源点到最终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
物流活动进行过程中所必需的信息即为物流信息。
2.答:物流信息的内容广泛、信息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与各子系统对信息的需求是一致的。
物流子系统及其信息主要如下: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物流子系统中物流信息包括原材料信息、零部件信息、供应商信息、交货信息、接收信息。
生产产品物流子系统中物流信息包括零部件、产品信息、生产信息、检验信息、废料信息等。
库存和运输物流子系统中物流信息包括库存物品信息、库存水平信息、运输物品信息、运输信息等。
销售产品物流子系统中物流信息包括客户信息、货物信息、订货信息等。
物流信息分类如下:1)按信息领域分类分为2类:(1)物流活动产生的信息:是物流信息源产生的信息,可以指导下一个物流循环,也提供给其他经济领域使用。
(2)其他信息源产生的信息,是信息收集的对象,是其他领域产生的对物流活动有作用的信息,主要用于指导物流。
2)按信息的作用不同分类,分为:(1)计划信息,指尚未实现的但已当作目标确认的一类信息。
例如物流量计划、仓库吞吐量计划、车皮计划等,或具体工作的预计安排、协议合同等。
(2)控制及作业信息,指物流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信息,如库存种类、库存量、在运量、运输工具状况等。
这类信息特点是动态性非常强、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
(3)统计信息,是指物流活动结束后,对整个物流活动的总结性、归纳性信息。
无接触供电系统欧美标准1. 引言1.1 什么是无接触供电系统无接触供电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电力传输技术,通过磁场或无线电波等无接触方式将电能传输到需要电力的设备上,从而实现电力的传输和供应。
这种技术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电缆或导线,能够避免因接触导线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也能消除由于电缆老化、破损等造成的电力损失和维护成本。
无接触供电系统还能够实现设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使得电力的使用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现代社会的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无接触供电系统为解决电力传输和供应方面的挑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无接触供电系统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
1.2 欧美标准的重要性欧美标准的重要性在无接触供电系统领域是不可忽视的。
欧美国家一直以来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具有领先地位,他们的标准对于推动无接触供电系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美标准的制定包括了对系统的安全性、效率、稳定性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可以保障用户和设备的安全,还可以促进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欧美标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国际贸易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符合欧美标准的产品往往更受欢迎和信任,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欧美国家作为技术和经济大国,其标准影响力辐射全球,对于推动全球无接触供电系统的发展和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了解和遵守欧美标准对于无接触供电系统领域的从业者和相关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紧跟欧美标准的发展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2. 正文2.1 欧美对于无接触供电系统的标准要求在欧美地区,无接触供电系统的标准要求得到了广泛关注和严格制定,旨在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欧美各国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来规范无接触供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的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第1页共45页目录一.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4)1.1概述 (4)1.2综合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 (4)1.3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5)1.4系统设计原则 (7)1.5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和规范 (8)1.6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一般选型原则 (9)二.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9)2.1爱谱华顿公司简介 (9)2.1.1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 (10)2.1.2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卓越的性能 (10)2.1.3爱谱华顿综合布线产品优良的品质 (10)2.1.4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完善的产品线 (11)2.1.5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全面的服务与支持 (11)2.2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产品特点 (11)2.3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质量保证体系 (12)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13)3.1本设计方案综合布线系统需求概述 (13)3.2本设计方案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规划说明 (14)3.2.1工作区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15)3.2.1.1数据部分 (15)3.2.1.2语音部分 (16)3.2.1.3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说明 (18)3.2.1.4工作区子系统材料配置清单: (18)3.2.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18)3.2.2.1数据部分 (18)3.2.2.2语音部分 (20)3.2.2.3配线(水平)子系统的安装说明 (21)3.2.2.4水平区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22)3.2.3管理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22)3.2.3.1数据光纤部分 (23)3.2.3.2数据管理部分 (24)3.2.3.3语音部分 (25)3.2.3.5管理间子系统环境要求: (29)3.2.3.6管理间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29)3.2.4干线(垂直)子系统产品选型 (29)3.2.4.1数据主干光缆 (30)3.2.4.2语音主干 (30)3.2.4.3干线(垂直)子系统的说明 (31)3.2.4.4干线(垂直)子系统的施工说明 (31)3.2.4.5干线(垂直)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32)3.2.5设备间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32)3.2.5.1设备间子系统的环境要求 (32)3.2.5.2设备间子系统的材料使用清单: (33)3.2.6建筑群配线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33)3.2.7综合布线系统图 (34)四.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34)第2页共45页4.1系统施工方案综述 (34)五.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验收方案 (43)5.1综合布线验收标准 (43)5.2综合布线测试内容 (43)5.3工程验收: (44)5.4售后服务与培训 (44)5.5质量保证 (45)第3页共45页一.综合布线系统概述1.1 概述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测控仪器综合实践报告目录1. 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 (3)1.1 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3)1.2 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的结构 (3)1,3 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的特点 (3)2. 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操作规程 (3)3. 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实际测量、测量数据及处理 (4)4. 接触式三元测量系统初步认识 (4)5. 总结 (5)1.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1.1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将被测物体置于三次元测量空间,可获得被测物体上各测点的坐标位置,根据这些点的空间坐标值,经计算求出被测物体的几何尺寸,形状和位置。
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探测传感器(探头)与测量空间轴线运动的配合,对被测几何元素进行离散的空间点位置的获取,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完成对所测得点(点群)的分析拟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合,最终还原出被测的几何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其与理论值(名义值)之间的偏差,从而完成对被测零件的检验工作。
常用于精确测量各种工件尺寸、角度、形状和位置,以及螺纹制件的各种参数,适用于机器制造业,精密工、模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行业、塑料与橡胶行业的计量室、对机械零件、量具、刀具、夹具、模具、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冲压件、塑料及橡胶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比对。
1.2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的结构此次在富士康华南检测中心成都分支参观学习的三次元测量系统为AowerMetro(普奥姆特) 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该系统外形结构为双边架桥式,更具稳定性。
X轴方向由位于桥臂上的履带控制,Y轴方向通过控制放置检测物品的平台移动来实现,整个桥架与机体整体是固定不动的。
Z轴则通过上下放大镜头实现。
X,Y,Z轴的移动都通过一个操纵杆来控制,操作简单易上手。
1.3非接触式三次元测量系统的特点a.带红外线定位指示灯,便于寻找被测工件部位;b.配四驱可选择调节反射灯,对于分区域测量具有巨大帮助;c.采用大理石主体平台,增强机构的稳定性,更有效保障测量精度;d,标配非接触式测高功能;e,Z轴测高行程可达250mm,扩大了可测范围;f,配有自动测量软件,大大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7.04•【字号】闽政办〔2023〕20号•【施行日期】2023.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闽政办〔2023〕2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经省委和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7月4日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顺应未来科技发展进步的战略选择,也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水平,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适度超前、按需部署、有序推进、建用并重原则,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部署、整体性推进,加速布局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加强系统集成,为奋力打造富强福建、创新福建、活力福建、幸福福建、美丽福建、平安福建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到2025年,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泛在连接、高速智能、天地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服务高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第34卷第3期2004年6月微电子学M icroelectron ics V o l 134,№3Jun 12004收稿日期:2003203214; 定稿日期:20032042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276016);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JC 2003059)文章编号:100423365(2004)0320317205非接触I C 卡基站BPSK 解调电路的锁相设计实现梁凌宇,李树国,羊性滋(清华大学 微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084)摘 要: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锁相技术的B PSK 数字解调电路的设计方案,详细描述了典型模块的设计思路。
该电路可应用于符合ISO IEC 14443B 类的非接触I C 卡系统基站,采用018Λm C M O S 工艺实现,设计工作频率为13156M H z ,数据流率为106kbp s 。
文中给出了利用Cadence LDV 前后仿真以及H sp ice 模拟的波形,以及CPLD 验证和实际流片后的测试结果。
关键词: 非接触I C 卡;基站;B PSK ;数字解调;数字锁相环中图分类号: TN 9141332;TN 432文献标识码: A A BPSK D em odula tion I C w ith D PLL for Con tactless I C Card Ba se Sta tionL I AN G L ing 2yu ,L I Shu 2guo ,YAN G X ing 2zi(Institu te of M icroelectron ics ,T sing hua U n iversity ,B eij ing 100084,P 1R 1Ch ina )Abstract : A BPSK demodulati on I C based on D PLL is p resented 1T he circuit can be used in contactless I C cardbase stati on ,w h ich is in comp liance w ith ISO IEC 14443T ype 1T he arch itecture of typ icalmodules is described indetail 1T he design has been i m p lem ented in 018Λm C M O S techno logy 1T he operating frequency of the circuit is 13156M H z and its data flow 2rate is 106kbp s 1R esults from Cadence LDV and H sp ice si m ulati ons a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test results of CPLD verificati on and the actual ch i p are given 1Key words : Contactless I C card ;Base stati on ;BPSK ;D igital demodulati on ;D igital phase 2locked loop EEACC : 12501 引 言非接触I C 卡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地将I C 卡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卡内能量来源和信号的无线传输两大难题,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良好的应用前景又进一步促进了非接触I C 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测试题一一、单选题(20分)1、连接到物联网上的物体都应该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艮「地址标识、感知能力、(C)、可以控制。
A .可访问B .可维护C .通信能力D .计算能力2、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B),这是互联网、传感器网络所不能及的。
A-自动化 B.智能化 C .低碳化 D .无人化3、物联网的定义中,关键词为:(A )、约定协议、与互联网连接和智能化。
A.信息感知设备B .信息传输设备C.信息转换设备D .信息输出设备4、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C )。
A.无线通信网 B .传感器网络C.互联网 D .有线通信网5、RFID技术中的标签按使用的工作频率,可以分为低频、中高频、超高频与微波等类型。
我国居民的第二代采用的是(B ) RFID技术。
A.低频B.中高频 C .超高频 D .微波6、RFID技术实质是一个基于(C )发展出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将物品编码采用无线标签方式进行记录和供读取的小型发射设备,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技术。
A.无线电技术 B .超声波技术C.雷达技术 D .激光技术7、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信息感知技术,它按约定的协议把物理世界的实体转化为一种信息,通过这个转化过程,使得物体通过信息而与互联网相连,从而物联网才得以构建。
所以,RFID是一种使物体“(B )”技术。
A.联网B.说话C.改进D.创新8、射频识别技术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器组成。
电子标签附着在需要标识的物品上,阅读器通过获取(D)信息来识别目标物品。
A.物品B.条形码 C . IC卡 D.标签9、要获取“物体的实时状态怎么样?”“物体怎样了?”此类信息。
并把它传输到网络上,就需要(D )。
A •计算技术B •通信技术C .识别技术D •传感技术10、用于“嫦娥2号”遥测月球的各类遥测仪器或设备、用于住宅小区保安之用的摄像头、火灾探头、用于体检的超声波仪器等,都可以被看作是(A )。
接触供电方案供电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对各个行业和生活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供电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接触供电方案的重要性、制定供电方案的要点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一、接触供电方案的重要性接触供电方案是指通过导线与供电设备之间的接触,将电能传送至需要用电的设备或地点。
合理选用接触供电方案能够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供电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正是因为供电方案的重要性,各地区、各行业都对其进行精心研究与设计,以期找到最佳的供电方案。
二、制定供电方案的要点1. 能源需求分析:制定供电方案首先需要对能源需求进行分析,包括用电负荷、用电时段、用电特点等。
只有了解了能源需求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满足需求的供电方案,避免资源浪费和供电不足的情况。
2. 设备配置与布线规划:在制定供电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设备配置和布线规划。
合理配置供电设备,同时通过科学的布线规划,可以提高供电效率,减少能源损耗,确保供电稳定可靠。
3. 安全保障与备份机制:供电方案必须考虑供电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此外,备份机制也是供电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即使在某一供电路径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4. 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在供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供电方案的灵活性、可持续性和智能化水平,从而使供电更加高效、环保和可靠。
三、相关技术的应用1. 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是一种基于先进传感器和通信网络的电力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传输与分析,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供电过程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2. 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供电方案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武汉理工大学《学科基础课群课程设计》报告《学科基础课群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周建新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非接触供电系统初始条件:电路基础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在不采用专用器件(芯片)的前提下,设计一个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电路如下图所示,使其实现对小型电器供电或充电等功能。
(1)要求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验证,使其满足以下功能:1)供电部分输入36V以下的直流电压,具有向多台电器设备非接触供电的功能。
2)在输出功率≥1W的条件下,转换效率≥15%3)最大输出功率≥5W。
(2)说明1.设计报告必须包括建模仿真结果参考书:[1]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黄翠翠,叶磊.高频电子线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12[5]《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孙梅生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6]《新型集成电路的应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梁宗善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武汉理工大学《学科基础课群课程设计》报告时间安排:1、理论讲解,老师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根据选题开始查找资料;2、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1)确定技术方案、电路,并进行分析计算,时间2天;(2)选择元器件、安装与调试,或仿真设计与分析,时间6天;(3)总结结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时间2天。
指导教师签名:2013年12月10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绪论 (4)2相关理论知识 (5)2.1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介绍 (5)2.1.1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5)2.1.2电磁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 (5)2.1.3电磁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 (6)2.2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6)2.2.1能量传输系统的构成 (6)2.2.2能量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 (6)2.2.3能量传输过程及其遵循的准则与方程 (7)3 系统方案设计 (8)3.1 高频振荡电路设计 (8)3.1.1设计方案 (8)3.1.2晶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9)3.1.3晶体振荡器仿真 (10)3.2功率放大器设计 (10)3.2.1功率放大器原理 (11)3.2.2功率放大器分类 (11)3.2.3设计方案 (12)3.2.4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13)3.2.5功率放大器仿真 (14)3.3整流电路设计 (14)3.3.1整流电路简述 (14)3.3.2桥式整流分类 (15)3.3.3设计方案 (16)3.3.4整流电路仿真 (16)3.4耦合线圈 (17)3.4.1线圈电感 (17)3.4.2线圈互感 (18)3.4.3传输系统的最佳频率范围 (18)4 方案实现与测试 (20)4.1系统整体电路 (20)4.2系统各部分电路 (20)4.3仿真结果 (23)4.4实物 (25)5 总结 (27)参考文献 (28)摘要学科基础课群课程设计有利于我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应用中,提高动手能力;制作工程中查阅资料,提高获取知识要点的能力;通过课设有利于提升刻苦专研的学习态度。
非接触供电是一种能以电气非接触方式,将功率从功率输送机提供到功率接收机的供电系统,其中功率输送组件连接到功率输送机以及功率接收组件连接到功率接收机。
功率输送组件具有用于输送功率的多个输送侧线圈以及用于接通/断开输送侧线圈的操作的多个输送侧开关。
功率接收组件具有用于接收功率的多个接收侧线圈、用于接通/断开接收侧线圈的操作的多个接收侧开关,另外,具有用于执行控制以便操作在实现最高功率输送效率的组合中的输送侧线圈的任何一个和接收侧线圈的任何一个的判定电路。
此次设计的非接触供电系统通过multisim仿真,结果完全符合老师给的三点设计要求。
关键词:非接触供电功率放大器频率振荡器AbstractDiscipline basic course group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helpful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knowledge, apply theory to practice, improve practice ability; In production engineering data acces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points; Through the class has to improve study hard learning attitude.Non-contact power supply is a kind of electrical non-contact way, to provide the power from power conveyor to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of the power receiver, including pow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conveyor and power receiving component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receiver. Pow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are used for conveying power circle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line used to connect/disconnect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operation of multiple transmission side switch. Multiple receive power receiver module is used to receive power, to connect/disconnect the receive side side circle operation of multiple receiving side switch, on the other hand, is used to perform control so as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ximum p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in the operation transmission line circle circle of any one and receiving side of any decision circuit.The design of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by multisim simulation, the results fully meet the teacher give three design requirements.、Keywords: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power amplifier frequency oscillator1绪论课程设计的目的:1、在实践中对《通信原理》、《微机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等学科基础课的课堂理论知识做进一步巩固;2、锻炼对学科基础课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内容和要求:在不采用专用器件(芯片)的前提下,设计一个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电路如下图所示,使其实现对小型电器供电或充电等功能。
D(2)要求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验证,使其满足以下功能:4)供电部分输入36V以下的直流电压,具有向多台电器设备非接触供电的功能。
5)在输出功率≥1W的条件下,转换效率≥15%6)最大输出功率≥5W。
(3)说明1.设计报告必须包括建模仿真结果2相关理论知识2.1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介绍根据电能传输原理,可将 WPT 技术分为三种:射频或微波 WPT、电磁感应式 WPT、电磁共振式 WPT,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2.1.1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所谓微波 WPT,就是以微波(频率在 300MHz-300GHz 之间的电磁波)为载体在自由空间无线传输电磁能量的技术。
利用微波源将电能转变为微波,由天线发射,经长距离的传播后再由天线接收,最后经微波整流器等重新转换为电能使用。
微波频率传输所具备的“定向、可穿透电离层”等特性,使得该能量传送方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远程甚至超距能量传输场合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波WPT主要用于如微波飞机、卫星太阳能电站等远距输电场合,其中卫星太阳能电站作为人类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策略已成为美国、日本等国大力发展的重要航天项目。
目前,限制微波 WPT 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在于高效微波整流器件、大功率微波天线以及大功率微波电磁场的生物安全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
然而,由于工作频率高、系统效率较低,微波 WPT 并不适合于能量传输距离较短的应用场合。
2.1.2电磁感应式无线能量传输电磁感应式 WPT 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原、副边分离的变压器,在较近距离条件下进行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
目前较成熟的无线供电方式均采用该技术,典型的应用包括新西兰国家地热公园的 30kW 旅客电动运输车、Splash power 公司的无线充电器等。
可以看出,无论是小功率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还是大功率 EV 无线供电系统,电磁感应式 WPT 技术都可有效实现无线供电。
然而,电磁感应式 WPT 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传输距离较短,距离增大时效率急剧下降;传输效率对非接触变压器的原、副边的错位非常敏感等等。
2.1.3电磁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电磁共振式 WPT,是美国 MIT Solja i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 2007 年提出的突破性技术。
他们使用两个固有谐振频率相等的铜线圈(为方便表述,称其为“变压器”),在共振激励条件下(即激励频率等于线圈的固有谐振频率),距离2m 处,成功点亮了一个 60W的灯泡,其中变压器的效率达到了 40%。
压器绕组间错位的敏感度减小,长野日本无线公司给出了原、副边绕组相互垂直的实验图片;此外,利用共振模式对激励频率要求的严格性,可通过合理设置激励频率,向指定电器供电,提高安全性。
然而,目前该方向的研究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为实验研究,缺乏对应用、工程设计有定量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毋庸置疑,电磁共振式 WPT因为能量的高效耦合将成为 WPT 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