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9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10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一节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于台湾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台湾的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宝岛台湾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2.教学难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合作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台湾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等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台湾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台湾的经济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和发展优势。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祖国宝岛”—台湾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0页至53页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节的内容,内容较丰富。
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主要内容有: ①位置与范围;②地形与河流;③资源丰富的宝岛;④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⑤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沿海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初步掌握了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这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都共同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2、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标解读:在本条课标中体现的知识目标是,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地图上指出、分析和说明是技能的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去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就是过程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民族责任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第一篇:《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问题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2、知道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有血缘、地缘关系,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台湾的地理位置、台湾的各种美称和台湾物产及风光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谜语,学生猜。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吗?(生:好!)(课件展示谜面:长相俊俏,爱舞爱跳。
飞舞花丛,快乐逍遥。
2、导入台湾。
3、欣赏台湾的美丽风光。
师:欣赏完了,同学们觉得台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活动一:交流收集的资料,感知台湾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师:老师知道你们通过上网、查看书籍、询问长辈等方式收集到有关台湾的资料。
请问你们都收集了台湾哪方面的资料?(2)师:愿意把你收集的资料与小伙伴交流吗?(3)师:(出示交流要求)请看交流要求: A、在小组内积极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B、讨论在班上交流的方式,可以选派一人汇报,可以几个同学一人说一点,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
(4)学生交流。
老师巡视。
(5)师:在小组交流时,每人都跃跃欲试,看哪个小组先在班上汇报。
我们都来当评判,给每个小组评评等级,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6)分小组在班上进行汇报。
(7)师:谁来评评,哪个小组说得最好,要说清理由。
(8)学生评价。
(9)师:是呀!从各小组的汇报中,我仿佛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阿里山,美丽的日月潭,走在台湾的街市,品尝着美味可口的小食……我们迷恋台湾的美景,惊叹台湾的富饶。
2、活动二:感受台湾与祖国大陆是根脉相连的。
(1)师:美丽富饶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台独分子却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大家打开课本看58-60页,划出相关的理由。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在图中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3.认识“祖国宝岛”经济发展特色及两岸的联系交流。
4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过程与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讲授、谈话、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2、通过过台湾自然环境与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2、“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一首余光中的诗,我很想同大家分享一下:请学生推荐一位们同学朗诵余光中的诗《乡愁》朗诵:《乡愁》教师提问:这首诗歌里的两头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略)承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位于华南地区,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板书)一、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思考问题1、台湾的地理位置2、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学生一边做地理填充图册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出主要岛屿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请学生填注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填出的这些地理事物说明了什么位置的特点。
台湾四面环海,突出了“海岛”的地理位置。
教师提示:前边我们讲过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回答)一般从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入手。
数理位置北纬22度到北纬25度东经120度到东经122度(板书)1、位置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四面环海西面是台湾省海峡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政区位置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隔巴土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望教师提示:大家注意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台湾省南部,北回归线经过台湾澎湖列岛、玉山,所以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5节《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祖国宝岛台湾》是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5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其他省份的地理情况,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大陆相隔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提高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掌握台湾海峡的位置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海峡的位置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地图观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的相关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台湾海峡的位置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台湾知识的掌握。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台湾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台湾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特点、台湾海峡位置、台湾与大陆关系。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一节介绍我国台湾省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其他省份的地理特点有所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祖国的一个宝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与大陆的联系等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台湾省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与大陆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宝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结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等知识。
4.案例分析:选取台湾省典型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案例,如玉山、日月潭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台湾省的地域特色。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以及台湾省在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题:《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说教材分析: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关系,它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课更凸显的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和祖国一定要统一。
本课要完成的是第一个话题:美丽的宝岛。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
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台湾的景色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之心。
能力: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难点: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六、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台湾的物产和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我的说课稿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一、教材、学情分析:(一)说教材:本节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情况,然后以台湾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三大内容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材首先利用两幅地图介绍台湾省在中国的位置以及台湾省的组成,强调主体是台湾岛。
在介绍居民状况时附了一则“高山族”的阅读材料和“高山族少女”的照片你,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并可与后面的有关旅游业的内容联系。
这节教材特别突出地介绍了台湾海峡的位置及海洋资源,说明了台湾海峡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大陆与台湾”说明了台湾省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和同宗同祖的血脉亲情,强调了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其次重点介绍了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并通过“台湾地形”图、“沿北回归线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分析了台湾省地形的特点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教材抓住台湾岛被北回归线横穿这一纬度位置特点说明了它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说学情: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能够正确识图,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许多学生对中国地理非常熟悉,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上台湾省这节课感觉非常轻松。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了解台湾省的组成和居民概况、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3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说明了台湾省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和同宗同祖的血脉亲情,强调了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认识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以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题材,引导学生认识台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于台湾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已经在课本或其他途径中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台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台湾。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等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到的台湾信息,互相补充,加深对台湾的认识。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情感体验学生观看台湾民族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祖国宝岛——台湾省》教案第十中学张春艳教材分析:台湾省是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教材要求必讲的四个行政单位之一,课本不像前边省区一样只讲其特色,而是全面的介绍了台湾的位置、组成、气候、资源、经济、城市等各个方面,其的目的无外乎是想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这片“特殊”的土地,从而对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之心更为强烈,更加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法说明:台湾全面的内容介绍虽然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台湾,但是过多的知识会让学习有些枯燥,于是我捉住了以下几点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内容:一是引“线”。
再繁杂的知识,都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抓住主线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习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二是论“宝”台湾是祖国宝岛,有诸多美称,美称引起的遐想会让学生兴趣倍增,探究其原因能让学生把死知识变成活水。
三是说“情“。
爱国情感始终渗透,感情是兴趣的铺路石,是学会知识的神来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台湾的位置、组成、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2了解台湾的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及特色城市等人文环境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认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台湾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一个祖国,两岸统一的愿望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自然特征2 台湾省的经济特征教学难点:自然特征与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图示法引导法讨论法板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个地方,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一个地方,虽然和我们只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却有着道不尽的浓浓乡愁;有一个地方,虽然与我们心相连,手儿却难牵。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吗?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台湾。
(我是通过几句富有感情的说辞导入新课的,这样直入主题,让学生的感受更强烈,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
)新课讲解:1位置与民族投影显示,“台湾的位置图”让学生说出台湾周围的地理事物并填图,总结出“台湾在我国的东南海域,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的福建省相望”。
《台湾----祖国的宝岛》说课稿(山教版八年级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熟系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准确说出它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b.掌握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C.了解台湾的人文环境。
d.掌握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并树立起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同时也期待尽早能够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2、“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第一大岛是哪吗?(同学回答)承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位于华南地区,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
台湾和海南都是中国的宝岛,台湾的面积比海南的大两千平方公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7.3 台湾----祖国的宝岛(板书)(放ppt)同学们请找找台湾省在哪呢?在祖国的哪个位置呢?(回答后)台湾岛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外表看上去像一个红薯,也有人说像芭蕉叶,下面呀,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岛。
1.台湾的位置(板书)让学生读图:PPT上出现的“台湾省地形图”图思考问题:台湾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台湾四面环海,突出了“海岛”的地理位置。
(板书)纬度位置台湾具体经纬度位置是北纬22-25度,东经120-122度(板书),大家要注意,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中南部;台湾北临东海、南邻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是与太平洋地区各国联系的交通枢纽台湾省由哪些岛屿组成?(同学回答)老师总结:(板书)海陆位置台湾它包括台湾岛和附近的钓鱼岛、澎湖列岛等许多小岛,共36000平方千米。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过渡:了解完台湾的位置,我们来看看它的自然环境2.台湾的自然环境(板书)气候(板书)大家注意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台湾省南部,北回归线经过台湾澎湖列岛、玉山,所以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
台湾说课稿《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资中县龙结中学张慧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祖国的宝岛——台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位于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北京,具备一定的分析省级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爱国热情的重要素材,也为以后分析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能从历史、地缘、血缘关系等方面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认识台湾丰富的物产和著名旅游景点,学会解释台湾为什么称之为“祖国的宝岛”。
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特色,联系时事认识台湾与大陆的经贸来往密切,台湾回归祖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大大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福祉,知道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史实材料,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是重点,“台湾的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这一课重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祖国的领土,在大量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台湾复杂的位置和范围形成具体认识,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稿枣强张秀屯中学胡玲玲(一)教材分析《“祖国宝岛—台湾省》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的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其主要内容有:1.台湾省的位置与地形2.气候与自然资源 3.经济发展与主要城市。
教材内容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岛是我国的宝岛,“海峡两岸同胞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同时为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北京地理、中国地理的总论以及部分区域地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迁移到分析问题的具体应用当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
在原来的教学中,学生阐述“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时,更接近时事政治,本节课要注重引导用地理事实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说明。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及居民概况。
2.掌握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特征及自然资源3.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主要城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相互交流协作等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难点:分析台湾自然环境特点的成因,以及它们对“宝”的形成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主题活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题活动的要求是: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在认真钻研教材,明确主题目标后,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重视课前,尊重主体,收集信息。
由于台湾问题的存在,使得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沟通不是很顺畅,学生们对台湾的了解很少,因而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在搜集资料时我进行了引导,按搜集信息的途径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四组(查阅组、网络组、考查组、寻访组)分头搜集资料,然后达到资源共享。
从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以生为本,创设情境,整合三维。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学生对台湾了解很少,在本节课中我适当的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台湾的方法与步骤,并能很好地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台湾,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台湾,这样做,教学过程才能够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够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理念,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才可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1、在情境中体验。
教学中设置情境是指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起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个体更真实地融入到情境中去,“身临其境”亲“心”体验其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使个体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产生感悟,生成意义的目的。
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
《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节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丰富.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紧密结合,突出台湾风情、两岸亲情、民族情、中华情,为学生构建一个情感化的课堂,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肩负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升华。
.其主要内容有(1)位置与范围(2)地形与开发(3)资源丰富的宝岛(4)台湾人民的生活(5)台湾与大陆的交流
2,编写意图: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两岸同胞都共同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也为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台湾的景点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大陆怀抱的热切之心。
能力目标: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优质课。
课文从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三个方面展示了台湾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感受台湾美丽景色的同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仍有待补充。
此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待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提高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台湾的资料,课堂上分享所学知识。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4.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5.交流分享: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情感教育:通过观看台湾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题:《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说教材分析: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关系,它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课更凸显的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和祖国一定要统一。
本课要完成的是第一个话题:美丽的宝岛。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
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台湾的景色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之心。
能力: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难点: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六、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台湾的物产和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阿里山、日月潭风光》、诗歌朗诵《乡愁》及与本课相关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一、台湾的地理位置首先,用谜语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展示中国地图,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地图,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看看它离大陆的哪个省最近,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感受台湾离大陆很近。
再通过对台湾形成的了解,知道台湾与大陆原本是一体的,有着地缘关系。
二、台湾的美丽富饶(一)欣赏美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台湾的美丽,我利用形象直观的视频资料、图片等,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台湾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而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台湾的富饶部分,我让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台湾的物产资料,充分感受台湾是个物产丰富的宝岛,进而产生热爱之情。
三、了解史实1、从书中和课前调查的资料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开发台湾的历史故事。
知道台湾今天的美丽富饶是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悉心经营的结果。
这充分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至今还未能实现统一。
为激发情感,一起欣赏余光中的诗朗诵《乡愁》,把整堂课推向高潮,共同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心底里发出深情的呼唤:台湾,快点回家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总结全课,提出希望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归,让这位离家六十多年的游子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四、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本课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精华,我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祖国的宝岛台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河水》中的第三个主题。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关系,它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课更凸显的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和祖国一定要统一。
以下是第一个话题。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
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台湾的景色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之心。
能力: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学重点1.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难点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台湾的物产和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阿里山、日月潭风光》、诗歌朗诵《乡愁》及与本课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台湾的地理位置1、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谜底是打一地名:形似芭蕉叶,卧在东南边,日月潭阿里山,隔海常思念。
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被誉为祖国的宝岛。
(板书课题:祖国的宝岛台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2、课件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看看离大陆的哪个省最近,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四年级学过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以及它的时速吗?(磁悬浮列车,每小时400千米以上)如果如果有磁悬浮列车,我们从福建到台湾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复习前面的知识,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感受台湾离大陆很近)3、从外形上看台湾像什么?在地图上找找他的四邻分别是哪?课件展示:台湾东西窄、南北长,形似芭蕉叶,呈纺锤形,位于我国东南海边,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向北是东海、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4、介绍台湾的形成、组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可是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你能猜想一下吗?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地壳运动,使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底,形成海峡,台湾才与大陆分离。
找找台湾周围都有哪些岛屿,感受台湾是我国的“多岛之省”。
二、台湾的美丽富饶(一)欣赏美景让我们轻轻地越过海峡,来到台湾,到岛上游览一番吧!资料库中的视频:(阿里山、日月潭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台湾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板书:风景优美教师介绍台湾岛上的风光可以概括为: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几大特征,(课件)四大特征分别介绍。
1、台湾是世界上少有的热带高山之岛,除西岸一带为平原外,其余占全岛三分之二的都是高山峻岭,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号称“台湾屋脊”海拔3997米。
最著名的是阿里山,可谓台湾秀丽俊美风光之象征。
2、地处亚热带海洋中的台湾,气候温和宜人,长夏无冬,大部分地区覆盖翠绿的森林,原始森林中的千岁神木比比皆是,可谓世之罕见。
3、岛上瀑布极多,除了瀑布还有许多温泉,温泉具有很高的治病和疗养之功效,因此吸引着众多游客。
4、西部平原海岸,宽广笔直,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充满着海滨浪漫的情调,北部海岸又别有洞天,被台风、海浪冲蚀的地貌,具有“海上龙宫”的雅号。
(二)台湾的物产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人们为此给了它无限的赞誉,让它拥有许多美称,课前老师让你们做了调查,谁愿意汇报一下?1、水果之乡2、米仓3、鱼仓4、东方糖库5、兰花王国6、蝴蝶王国等等不胜枚举现在你觉得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板书:物产丰富三、了解史实1、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富饶,这可是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学生阅读书上59页内容,想想人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如何开发台湾的?2、你还知道那些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学生根据课前调查简单介绍)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开发台湾的故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和大陆还未能实现统一,两岸人民只能隔着海峡远远眺望,介绍余光中老人写的诗《乡愁》,学生聆听感受,并回答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这位老人站在哪里?他在想什么?四、两岸情深1、教师总结延伸:虽然那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两岸人民的密切往来,却隔不断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许多台湾同胞只能远远的眺望着祖国,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大陆人民也在盼着亲人回来,海峡两岸人民日夜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板书:思念亲人盼望统一2、学生谈收获3、总结全课,提出希望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归,让这位离家六十多年的游子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板书设计祖国的宝岛台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思念亲人盼望统一课后反思:《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认识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和富饶,并培养学生热爱台湾同胞、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1、用谜语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中国地图,适时地让学生了解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概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枯燥的地理知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以往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已学过《日月潭》和《阿里山的云雾》这两篇课文,对台湾的秀丽风光已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课上教师让学生观赏台湾风光片,加深了对台湾风景优美的认识。
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个富饶的宝岛,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物产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找到的资料,再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展示调查结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大量的文字,生动的图片知道了台湾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物产丰富。
3.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年龄的限制,他们对台湾尚未回归祖国的史实不太了解,很难体会到台湾同胞思念祖国及大陆亲人的心情。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借用一首余光中的小诗《乡愁》,创设了哀怨、思念亲人的氛围,连接龙的血脉。
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深切感受到台湾同胞和我们一样,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在这里,讲述当年的历史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明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体会到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深切情感。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热盼台湾回归的强烈愿望,教学也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整堂课,老师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要目的,与认知有机地结合,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