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讲义版九年级物理课件焦耳定律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647.50 KB
- 文档页数:16
课题新授15.4 研究焦耳定律课型课1.知识与技术: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导体产生的热与电阻的关系,知道电热器发热原理及控制。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教课→设计实验→实验→剖析论证→应用的研究环节。
目标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拥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制作、察看、实验。
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能划分电功与电要点难点位及其运用热。
教课提要学法指导时间安教学内容排提请安排引入新课发问:(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何?(2)电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何?学生回答:发烫 .是电流的热效应 .新课教课一、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要素相关1.介绍实验装置,在两个同样的烧瓶中装等量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连起来,通电后电流经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高升,温度计的示数就会增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温度越高.温度计的示数就会越大,就能够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2.三种状况:第一次实验:两个电阻串连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同样,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小,乙瓶中的煤油温度升得高 .表示: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第二次实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本来的高度后,调理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实验,让通电的时间与上次同样,两次实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高升的温度,第二次煤油上涨得温度高,表示: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第三次实验:假如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温度上涨越高,表示: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3.总结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同样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和通电时间同样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通电电流和电阻同样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二、焦耳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批的实验于 1840 年最初精准地确立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5.4探究焦耳定律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与控制。
1、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实验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由已学知识引入:由电流做功的实质引入。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今节课专门探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从而引出焦耳定律。
2、从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去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四种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洗衣机
B、录音机
C、电视机
D、电饭锅
2、将规格都是“220V 100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220V的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电流通过它们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电烙铁 B.电视机 C.电风扇 D.一样多
2、一个20Ω的电阻,通过0.5A的电流2min,电阻上消耗的电能是_____,释放热量为___。
4、一根5欧的电阻丝接在10伏的电源上,在1分钟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4节——探究焦耳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以及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滑动变阻器、计时器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实验记录表、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家庭电路中的电热器,引导学生思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原因。
2. 理论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热器的功率。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焦耳定律的内容2.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一个电流为2安,电阻为10欧的电阻丝通电1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2)一个电流为4安,电阻为5欧的电阻丝通电2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2. 答案:(1)产生的热量为1200焦耳。
(2)产生的热量为800焦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和应用,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仍有待提高。
相关资料15.4.1 电流的热效应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2)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3)会对电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重 点: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难 点: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教 法:实验探究教 具: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教学过程:一、通过观察与实验,研究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1)活动1: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①观察小灯泡的标称值,其意义何在?——实验认识。
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并按要求进行实验,一要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二要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启发学生总结以下结论:a.当加在灯泡上的电压等于灯泡上标出的电压时,灯泡能正常发光。
b.若高于标出的电压时,灯泡发光很强,甚至被烧毁。
c.若低于标出的电压时,灯泡发光很弱,甚至看不出发光。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压值,指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功率值,指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在此基础上引出: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额定电流I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实际电压U实: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功率。
实际电流I实: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流。
1.若U实>U额,则P实>P额;2.若U实=U额,则P实=P额;3.若U实<U额,则P实<P额;(2)活动2: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这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
①提出课题,讨论实验原理:P=W/T和P=UI两式的含义②根据P=UI设计实验,画电路图。
③根据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
④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略高于或略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
⑤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二、讲解例题:1.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意义。
2.注意考虑灯泡发光时电阻不变。
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