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得基本理论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40
商品学复习资料10级市营本科二班郭进宝1.德国约翰.贝壳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
2.商品学的研究方向:一个是技术论商品学,代表是维次纳的《商品学鉴定》;一个是经济论商品学。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4.商品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应该以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
5.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延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
6.商品分类的方法:一.线分类法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的应用习惯,既对手工处理有好的适应性,有便于计算机处理。
二.面分类法。
7.商品代码,《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系统》(HS),《主要产品分类》(CPC),《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8.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识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9.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简明性,层次性,可扩性,稳定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10.《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GB/T7635.1-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可运输产品》(GB/7635.2-2002)。
11.见课本27页表2-5。
12.长城葡萄酒EAN/UCC-13代码是6901009904747,6901009是厂商识别代码,690是前缀码,90474商品项目代码,最后7是校验码。
13.店内条码,(GB/T18283-2008)将其定义为:前缀码为20~24的商品条码,用于标识商店自行加工店内销售的商品和变量零售商品。
14.见课本表2-19.15.中国标准书号的构成。
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
16.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结构格式:ISSN XXXX-XXXX。
17.见课本图2-20.18.国际上通行的商品目录。
《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主要产品分类》(CPC)。
19.酒和茶的知识点。
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色毛峰,庐山云母,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商品学知识点在学习商品学知识点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或服务,可以通过买卖或交换来获取。
商品学是商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有两个基本属性:有用价值和价值。
有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是人们购买商品的根本原因。
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交换价值,通常以货币形式来体现。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二、商品的种类商品可以分为实物商品和服务商品两种。
实物商品是指具体的物品,如食品、衣服、电子产品等;服务商品是指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如餐饮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
实物商品和服务商品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交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商品的生产商品的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资源加工转化为具有价值的商品的过程。
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选择来生产商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和市场竞争等因素。
四、商品的流通商品的流通是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流通环节包括采购、储存、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其中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对商品的价格和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流通环节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交易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五、商品的交换商品的交换是指购买者和卖家之间的买卖行为,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易。
交换过程中双方通过协商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达成交易协议。
交换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商品价值的实现方式。
六、商品的消费商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即通过消费来获取商品的有用价值。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到商品的品质、性能、价格等因素,以获得最大的消费满足感。
有效的消费决策不仅关乎个体利益,也关乎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学习商品学知识点时,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种类、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深入学习商品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高我们的商业素养和经济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商品知识点总结一、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指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是市场交换的基本单位。
商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教育、医疗服务等。
无论有形还是无形,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可以被视为商品。
二、商品的特征1. 有用性:商品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2. 价值属性: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交换来体现的,可以用金钱或其他物品来衡量其价值。
3. 可比性:不同的商品可以通过价格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合适的商品。
4. 可替代性:如果一种商品不能满足需求,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商品来替代。
5. 可消费性:商品是被消费的,一旦被消费就不再存在。
6. 生产性消费品:商品可以作为生产资料使用,也可以作为消费品使用。
例如,机器设备可以作为生产资料用于生产,也可以作为商品用于消费。
三、商品的分类1.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
生活消费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商品,如食品、服装、电器等;生产资料是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料和设备,如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2. 按使用周期分类:可分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
耐用品是指使用寿命较长的商品,如家具、汽车等;非耐用品是指使用寿命较短的商品,如食品、日用品等。
3. 按生产方式分类:可分为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业产品。
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商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等;工业品是工业生产的商品,如电器、服装、汽车等;服务业产品是指提供服务的商品,如餐饮、旅游、教育等。
四、商品交换的要素1. 供求关系:商品交换的基础是供需关系,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价值转换:商品交换是通过价值转换来实现的,即通过货币来比较商品的价值,从而进行交换。
3. 价值观念: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和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来决定的,不同的价值观念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销量。
五、商品的市场营销1. 产品:一个成功的商品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价格: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来确定合适的价格。
商品学基础商品学基础复习资料1.商品的定义商品的定义: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2.商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商品学研究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即“价值”及其“价值量”的大小。
3.商品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技术指标法、社会调查法、对比分析法。
4.18世纪后期,德国的大学和商学院开始商品学课程的讲授,并开始了商品学的研究工作。
5.商品细类或品类:具有若干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品种的总称,它包括若干商品品种。
6.商品分类的作用?答:(1)商品分类有利于信息工作的开展;(2)商品分类有助于了解商品的特征,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3)商品分类有助于商品的现代化管理;(4)商品分类有助于商品学教学和科研的开展。
7.商品分类标志按其适用性可分为普遍适用和局部使用两类。
8.基本的商品分类方法基本的商品分类有两种,一种是线分类法,另外一种是面分类法。
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
9.、商品分类的原则商品分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延性原则(4)兼容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10.德国的约翰·贝克曼被誉为商品学的创始人。
11.《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商品学专著。
12.商品分类实践中,常见的分类标志有:商品的用途、商品的原材料、商品的加工方法、商品的主要成分和特殊成分、商品的外观形态、商品的生产季节、商品的产地。
13.商品编码的方法主要有顺序编码法、层次编码法、平行编码法和混合编码法四种。
14.层次编码法?答:层次编码法是以分类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而编制代码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线分类体系,编码时将代码分成若干层级,并与分类对象的分类层级相对应。
代码自左至右表示层级由高至低。
15.商品条码的概念?答:商品条码是将表示一定信息的字符代码转换成用一组宽窄不同、黑白(或彩色)相间的平行线条,按一定的规矩排列组合而成的特殊图形符号。
商品学知识重点总结版(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商品学复习讲义第一章1、商品的概念及特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以自身自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效用或物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商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②供他人消费既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③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他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构成?商品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三个方面构成。
核心部分,即商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利益。
或者说是指商品的功能和效用,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所在。
延伸部分,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
形式部分,即商品的具体形态,是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可以接触到,感觉到的有形部分。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
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因此商品学就是围绕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这两个中心内容来进行研究。
4、商品学的具体研究内容?(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2)研究商品的科学系统分类(3)为评价商品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5)分析商品质量的变化规律,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第二章一、商品分类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1.线分类法(1)线分类体系:线分类法所建立起来的体系即为线分类体系。
(2)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3)特点:“在这种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等,将分类对象一层一层地进行具体划分,各层级所选用的分类标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商品学知识点总结商品学是一个研究商品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
它是商品与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对于了解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商品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商品的概念、种类、属性、功能、品牌、包装等内容。
本文将对商品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指供消费者使用、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通常来说,商品具有价值、能够交换和来源于劳动三个特点。
商品的概念是商品学的基础,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
商品的概念是商品学研究的出发点,对于理解商品的属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品的种类根据商品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商品分为实物商品和虚拟商品两大类。
实物商品是指可以直接感知和使用的物品,比如食品、服装、电器等;虚拟商品是指无形的产品或服务,比如软件、咨询、培训等。
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类商品相互交织,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消费市场。
三、商品的属性商品的属性是指商品所具有的特点和特性,包括物质属性和非物质属性两个方面。
物质属性是指商品所具有的物质特征,如大小、颜色、重量等;非物质属性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服务和品牌等非物质特征。
商品的属性对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程度和选择行为。
四、商品的功能商品的功能是指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作用和用途。
商品的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两个方面。
基本功能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最基本的使用价值,如手机的通讯功能、汽车的代步功能等;附加功能是指商品所具有的额外的价值和特性,如手机的音乐播放功能、汽车的导航功能等。
商品的功能决定了商品的市场定位和竞争力。
五、商品的品牌商品的品牌是指商品所具有的特有的商标和标识。
品牌是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商业标识,它代表了商品的质量、信誉和形象。
品牌对于商品的市场竞争和销售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
六、商品的包装商品的包装是指商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采用的外包装和内包装。
商品学基础一、商品学基础概述商品学是指对商品的研究,包括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
商品是指通过市场交换获得价值的物品或服务。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对商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品分类1.按物质属性分类根据物质属性可以将商品分为三类:实物商品、数字化商品和服务性商品。
实物商品是指具有实体形态的产品,例如衣服、电器等。
数字化商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产品,例如电子书籍、音乐等。
服务性商品是指提供给消费者使用或享受的服务,例如旅游、餐饮等。
2.按生产方式分类根据生产方式可以将商品分为两类:工业品和手工艺品。
工业品是通过机器设备加工制造而成的产品,例如汽车、电视等。
手工艺品则是通过手工制作而成的产品,例如陶瓷、刺绣等。
3.按消费者需求分类根据消费者需求可以将商品分为两类:必需品和奢侈品。
必需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购买的产品,例如粮食、水等。
奢侈品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必要购买的产品,例如名牌手表、奢侈车等。
三、商品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人们购买商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价值。
交换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涨。
3.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指随着消费数量增加,每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倾向于追求多样性和品质而不是数量。
四、商品定价1.成本加成法成本加成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常用的定价方法。
该方法将生产成本与期望利润相加,得到一个总成本,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售价。
2.竞争定价法竞争定价法是指根据市场竞争情况确定售价。
该方法需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价格、产品质量、市场份额等因素。
3.价值定价法价值定价法是指根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来确定售价。
该方法需要考虑到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
大一上学期商品学知识点一、商品的定义和特征商品是指那些能够满足人们需求、能够通过交换获得的有形物品或者无形的服务。
商品的本质是价值有形品,它具有以下特征:1. 有用性:商品必须具有满足人们需求的功能或者能够提供相关的服务。
2. 交换性: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以货币形式进行买卖。
3. 有价值:商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通过价格来体现。
4. 可替代性:同一种商品可以由不同的生产者生产,消费者可以在这些替代品之间进行选择。
二、商品的分类根据商品的不同特征和属性,可以将商品划分为以下几类:1. 耐用品和非耐用品:耐用品是指使用寿命较长且可以多次使用的商品,如电视、冰箱等;非耐用品是指使用寿命较短且一次性消费的商品,如食品、日用品等。
2. 等级商品:等级商品是指同一种类的商品根据质量、功能、品牌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产品,如高档手表、中档手表、低档手表等。
3. 工业品和消费品:工业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商品,如机械设备、原材料等;消费品是指直接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如衣服、食品等。
4. 异质商品和同质商品:异质商品是指在质量、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商品,如不同品牌的电视;同质商品是指在质量、功能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的商品,如大米、面粉等。
三、商品的市场和供求关系商品的市场是指商品买卖的场所和过程,是供求关系的表现形式。
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供应商提供商品的数量与消费者需求商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1.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总需求量,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消费者收入、替代品价格等。
2. 市场供应:市场供应是指各个生产商或供应商愿意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总数量,它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者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商品的供求达到平衡状态,即供应量等于需求量。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价格会稳定在某个水平上。
四、商品定价与价格弹性商品的定价是指商家根据商品的成本、市场需求、竞争等因素来确定商品的价格。
商品学期末知识点归纳商品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
在商品学的学习中,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
下面是商品学期末知识点的归纳:1.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产品或劳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市场交换。
2.商品的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大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价值是指商品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具体物质形式。
3.商品的价值形成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其中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多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出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多余劳动时间则是指劳动者超过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式来实现的。
交换价值可以通过商品价格来体现,而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等因素决定的。
5.商品的市场商品市场是商品交换和价值实现的场所,可以分为实物市场和虚拟市场。
实物市场是指具体的场所,如农贸市场、商场等。
虚拟市场则是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网络途径进行商品交换和价值实现。
6.商品的流通商品经过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阶段。
流通是指将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其中包括购买、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7.商品的消费商品的消费是指人们通过使用商品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
消费可以分为个体消费和社会消费两种形式。
8.商品的生产商品的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将原始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过程。
生产过程中包括生产手段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9.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愿望和支付能力,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10.商品的货币化和资本化货币化是指商品通过货币形式进行交换和交易,资本化则是指将货币资本投入到生产中进行经济活动。
货币化和资本化是商品社会化生产的基础。
11.商品的分工与交换分工是指将社会劳动分配到不同的人或单位进行专门化生产,而交换是指不同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需求的过程。
商品学基础整理第一章商品的概念p1狭义的商品,也称传统的商品,是指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物质/精神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
广义的商品,则是指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知识、劳务、资金、物质等形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三个特征p1~21、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供他人消费即社会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本质p2商品必须“满足需要”和“通过交换”两种属性,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商品的属性p3~51、自然属性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
商品自然属性包括成分、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生物学性质、生态学性质等。
2、社会属性商品的社会属性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派生的,主要包括商品的经济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和其他社会属性。
3、用以交换的商品,其整体属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商品体、有形附加物、无形附加物。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p5~6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是由商品体本身的属性所形成的。
2、商品的质量与品种是商品学研究的核心。
商品的质量与品种作为商品学的研究核心,是由商品使用价值本身所决定的。
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不仅要用商品质量的好坏,还要用商品品种、花色、规格、式样等综合指标来评价。
研究商品的属性是围绕商品质量这一中心内容进行的。
商品学研究的任务p7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2、监督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用3、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4、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5、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6、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7、研究商品科学的分类依法商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p9公元800年中国陆羽出息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商品学著作约翰·贝克曼教授于18世纪末撰写了《商品学导论》一书,创立了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主的技术学体系的商品学,后被称为“贝克曼商品学”,使商品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商品学概述知识总结与分享商品学是指研究商品的特征、功能、生命周期、市场需求与供给等内容的学科。
下面是对商品学的知识总结与分享:1.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指能够以货币形式交换的物品或服务。
它具有以下特征:可供销售、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具备交换价值。
2. 商品的特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方面特征。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交换价值指商品能够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换。
3. 商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商品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用途分为消费品和生产品;按经济属性分为私人商品和公共商品;按销售方式分为批发商品和零售商品等。
4. 商品的生命周期:商品从被生产到被淘汰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被称为商品的生命周期。
一般分为新产品开发阶段、产品成长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衰退阶段。
5. 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6. 品牌与产品定位:品牌是商品的商标和商号,是商品的象征和标识。
产品定位是指通过对商品特性、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商品在市场上的定位和竞争策略。
7. 价格与其它营销策略: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确定的,不同的价格策略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此外,还可以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渠道管理等方式进行商品营销。
总之,商品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商品在经济中的特征、需求与供给等方面的内容。
对商品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商品市场的运作规律,为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科学依据。
商品学概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领袖地位,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决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必须了解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市场现实生活中人们整天都在与商品打交道1、生活消费需要商品2、企业为满足需要生产商品3、政府要为商品消费经营者服务现实人们生活中花的每一分钱,货币使用无不是在进行着商品的买卖,而且是各种形态,五花八门,当然这种买卖是指在一定的人伦理法律约束之下。
第一节商品的概念和含义两种定义的关系区别:中心词不同定义A中是劳动产品,定义B中是任何事物联系:两种定义中的提供目的相同为了交换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食物、水、住所、性2、安全需要:免伤身体情感伤害,保护3、社会需要:友谊、爱情,归属、接纳4、尊重需要:自尊、自主、成就感、地位5、自我实现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判断以下情况满足了什么需要同咨询专家谈话有线电视按月收费教育、旅游、交通、商业请小姐伴舞、唱歌需求产生商品三、商品的含义请分析一套住房作为商品的三个层次核心层次:居住功能餐饮、睡觉、休息、工作遮风防晒、避雨、保温有形层次:三室一厅一卫客厅、卧室、书房、儿童室、厨房、卫生间、墙壁、空调、暧气延伸层次:无形:服务商业、维修、保洁、安全、邮政、通讯、文化、小区环境第二节商品学的相关概念一、商品学的定义: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商品使用价值的两重属性三、商品学的研究任务(一)微观任务(二)宏观任务1、认清商品的构成形式2、研究商品如何促进经济发展3、研究商品有哪些历史作用和社会作用4、研究解决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的矛盾5、研究商品的营销策略6、研究人-商品-环境关系四、商品学的学科性质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应用学科。
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检验产品设计、商品包装商品分类学、商品品种学贸易科学产品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企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地理学经济法、贸易法规第三节商品学的发展概况商品学创始人是德国的自然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贝克曼教授,1793-1800年出版了他的《商品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