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与二次回路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56
第七章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1,下列( D )那些属于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P 231A,单相短路 B,单相断线C,两相短路 D,系统震荡2,下列(C)不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事故P 231A,对用户少送电B,电能质量降低到不能允许的程度C,过负荷D,电气设备损坏3,继电保护装置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有电力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动机保护、( B )保护P 233A,差动保护 B,母线C,后备保护 D,主保护4、一般的快速保护动作时间为( B )。
P233A、 B、C、 D、,( C )可以提高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的工作时间,减少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P 233 A, 可靠性 B,选择性 C,速动性 D,灵敏性6,辅助保护是为了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 C )。
P234 A,电流保护 B,电压保护C,简单保护 D,断路器保护7,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要求在( D )之间。
P 234A, B,, D,,过励磁保护属于按(D)分类。
P234A, 按被保护的对象B, 保护原理C, 保护所起的作用D, 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9、(D)是指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来实现。
P234A、主保护B、远后备保护C、辅助保护D、近后备保护10,( B )是指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
P 234 A,主保护 B,后备保护C,辅助保护 D,失灵保护11,(C)所发出的信号不应随电气量的消失而消失,要有机械或电气自保持。
P 235A,时间继电器B,中间继电器C,信号继电器D,电压继电器12,(D)的触点可以直接闭合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A, 电压继电器B, 电流继电器C, 差动继电器D, 中间继电器13,为保证继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一般上下级保护动作的时限差选择(B)。
P233A, — B, —C, 1s D,14、能使继电器动合接点由断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 B )电流称为动作电流。
电力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1本章适用于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控制、信号的二次回路。
2二次回路的工作电压不应超过500V。
3互感器二次回路连接的负荷,不应超过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工作准确等级所规定的负荷范围。
4发电厂和变电所,以及其它重要的或有专门规定的二次回路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
在绝缘可能受到油侵蚀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的绝缘导线或电缆。
5按机械强度要求,铜芯控制电缆或绝缘导线的芯线最小截面为:强电控制回路,不应小于1.5;弱电回路,不应小于0.5。
电缆芯线截面的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流回路:应使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准确等级,符合本规范第2.0.8条的规定。
短路电流倍数无可靠数据时,可按断路器的断流容量确定最大短路电流,电缆芯线截面不应小于2.5。
b.电压回路:当全部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时(考虑到发展,电压互感器的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至保护和自动装置屏的电缆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电缆芯线截面不应小于1.5。
c.操作回路:在最大负荷下,操作母线至设备的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o 6在安装各种设备、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连锁接点、端子排和接地线时,应能在不断开3KV及以上一次线的情况下,保证在二次回路端子排上安全地工作。
7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隔离开关断开后,其二次回路应有防止电压反馈的措施。
8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在一点接地,一般在配电装置附近经端子排接地。
但对于有几组电流互感器连接在一起的保护装置,应在保护屏上经端子排接地。
9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点或线圈引出端之一应接地。
对UoKV直接接地系统的电压互感器,应设置公共接地点。
接地点宜设在控制室内,并应牢固焊接在小母线上。
向交流操作的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操作回路供电的电压互感器,应通过击穿保险器接地。
采用B 相直接接地的星形接线的电压互感器,其中性点也应通过击穿保险器接地。
10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除开口三角绕组和另有专门规定者外,应装设熔断器或自动开关。
继电保护与二次回路(高压电工进网作业)主要介绍继电保护二次系统和传统的继电保护一.继电保护任务及基本要求1.继电保护任务造成电气设备故障或异常运行的原因:由于外力破坏、内部绝缘击穿、过负荷、误操作等。
最常见故障:短路故障短路故障: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生的单相接地短路、以及变电器、电机类设备的内部线圈匝间短路。
任务:(1)当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能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切除,将事故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当正常供电的电源因故中断时,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将自动投入备用电源。
2.继电保护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为了能正确无误迅速切除故障,使电力系统能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运行,要求继电保护具有足够的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
电力系统故障基本特点:电流突增、电压突降或过高、电流和电压相位角发生变化,以及出现负序或零序分量等。
还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等特点。
利用这些基本特点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
各种继电保护:电流过负荷、过电流、电流速断、电流方向保护、低电压、过电压、电流闭锁电压速断、差动、距离、高频保护等。
此外还有如瓦斯保护。
选择性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应能有选择地将故障部分切除,让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
为此一般按整定电气量的动作值和上下级保护动作时限进行配合(一般时差取0.3~0.7秒)。
快速性减轻故障设备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灵敏性灵敏性系指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和异常工作状况的反映能力。
在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
相邻设备的上下级保护之间的灵敏性配合也是选择性的条件之一。
S42 | ・电力电气专刊・2007年第1期/总第2期电气安全连,并保证其接地的可靠性及电气的连续性。
严禁利用存储、输送可燃性介质的金属管道、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金属构件进行接地连接。
3.接地干线、接地标识接地干线长度若超过10m或周围有强磁场设备,应采取屏蔽措施,将接地干线穿钢管保护,或采用屏蔽电缆,钢管或电缆的屏蔽层应单端接地。
如接地干线在室外走线并距离超过10m,应采用双层屏蔽,内层单点接地,外层两端接地,以防雷击及电磁脉冲的干扰。
对隐蔽工程,包括在接地网上的接入点和接地基本位置应设置标识,接地线应有颜色标识:接地系统的颜色应为绿色或绿黄色。
接地连接的要求1.连接电阻和接地电阻连接电阻是指从控制系统的接地端子到总接地板间的导体及连接点电阻的总和,DCS控制系统的连接电阻应小于1Ω。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极对地电阻和总接地板、接地总干线及接地总干线两端的连接点电阻之和,DCS控制系统的接地电阻为工频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2.接地连线的规格接地系统的导线应采用多股绞合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根据连接设备的数量和长度,可参考下表数据范围进行接地线的截面选用。
3.接地连接结构的要求DCS系统所有接地连线在接到接地汇流排前均应绝缘良好,所有接地分干线在接到接地汇总板前均应绝缘良好,所有接地干线在接到总接地板前均应绝缘良好。
接地汇流排、接地汇总板、总接地板应用绝缘支架固定。
接地系统的各种连接应保证良好的导电性。
接地连线、接地分干线、接地干线、接地总干线与接地汇流排、接地汇总板的连接应采用铜线片和镀锌钢质螺栓,并采用防松和防滑脱件,以保证连接的牢固可靠或采用焊接。
结束语在DCS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过程中,从多次排除故障的经验可以看出,接地系统是否完好对DCS控制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非常关键。
不断从该系统的接地完善过程中总结经验、查找技术规范和相关安装要求,逐步完善了接地系统,从而保障了DCS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表 接地线截面选用数据。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二次回路红外测温记录1、准备工作安排根据工作安排合理开展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内容见表1。
表1 准备工作安排2、劳动组织及人员要求2.1 劳动组织劳动组织明确了工作所需人员类别、人员职责和作业人员数量,见表2。
表2 劳动组织2.2 人员要求表3明确了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工作人员的资格包括作业技能、安全资质和特殊工种资质等要求。
3 、环境要求3.1 被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并尽量移开视线中的封闭遮挡物如玻璃窗、门或盖板。
3.2 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于5℃、空气湿度一般不大于85%。
3.3 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情况下进行检测,风速一般不大于5m/s(树叶和微枝摆动不息,旗帜展开相当于3 级风,3.4~5.4m/s)。
3.4 气候为阴天、多云为宜、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入镜,无雾。
在室内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
3.5 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一般不低于额定负荷的30%。
4、工器具与仪器仪表工器具与仪器仪表主要包括通信工具、照明工具、防护器具、测温设备、钥匙等,见表4。
5、危险点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表6 危险点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序号防范类型危险点预防控制措施(1)测温必须有人监护,并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0kV—0.7m,110 kV—1.5m,220kV—3m,500kV—5m;(2)测温时不得进行其它工作(严禁进行电气工作),不得移开或越过遮栏;必须打开遮拦门检查时,要在监护人监护下进行,严禁擅自解锁操作;(3)发现缺陷及异常时,应按局缺陷管理制度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处理。
(1)熟悉现场道路情况,现场防摔跌警示标识、措施完备;(2)夜间测温应带照明工具。
砸伤测温时戴好安全帽。
中毒进入SF6 高压室提前进行通风15min,或SF6 检测信息无异常、含氧量正常。
(1)开、关设备门应小心谨慎,防止过大振动;(2)在继电室禁止使用各类移动通讯工具。
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版次修订页次实施日期修改简记制定日期部门审核日期体系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目录第一章变压器运行规程第二章电动机运行规程第三章高压开关运行规程第四章母线及闸刀运行规程第五章电流、电压互感器运行规程第六章避雷器电力电缆及结合滤波器第七章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运行规程第八章直流系统(装置)运行规程第九章变配电、发电环境管理1. 目的为规范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结合我所科研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规定适用于全厂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
3. 定义无4. 职责4.1无证不准上岗操作:如果发现非电工人员从事电气操作,应及时制止,报告领导。
4.2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则、规程和制度不得违章作业。
4.3对管辖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负责。
4.4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和消除隐患的工作并及时准确地填写工作记录和规定的表格。
4.5架设临时线路和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完备审批手续,否则应拒绝施工。
4.6积极宣传电气安全知识,有权制止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指挥。
5. 工作程序详见以下九章内容。
6. 相关文件《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噪声管理规定》《运行控制程序》7. 相关记录无第一章变压器运行规程1.1变压器的运行方式1.1.1额定运行方式1.1.1.1变压器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按铭牌规定运行 1.1.1.2油浸式变压器最高上层油温按下表的规定运行(以温度测量) 冷却方式冷却介质最高温度℃ 最高上层温度℃ 上层一般油温℃ 油浸自冷式40 95 85当冷却介质温度下降时,变压器最高上层油温也相应下降.为了防止绝缘油加速老化,自然循环变压器上层油温一般不宜经常超过85℃。
1.1.1.3变压器外加一次电压可以较额定电压为高。
但一般不得超过相应分接头电压值的5%,不论电压分接头在任何位置如果所加一次电压不超过其相应额定值的5%,则变压器二次侧可带额定电流。
1.1.2允许运行方式1.1.2.1变压器可以在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情况下运行,正常过负荷可以正常使用,事故过负荷只允许在事故情况下使用。
基本知识讲课内容:1、二次回路基础知识(二次回路内容、二次回路图分类、常用符号及元器件表示方式,变配电所二次设备布置)2、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球、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构成、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及分类、互感器的极性、方向、误差、接线)3、结合公司装置及技术说明书讲解公司装置是如何实现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满足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的;公司装置中使用的继电器的类型;互感器的各种接线方式如何在公司装置上实现讲课要求:1、了解二次回路的基本知识2 、掌握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3、针对讲课内容出相应的习题,10 道左右二次回路基本知识一、二次回路内容变配电所的二次部分对于实现变配电所安全、优质和经济的电能分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其控制保护接线回路又可分为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
一次设备是指直接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高电压、大电流设备,包括电力母线、电力线路、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由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组成的整体称为变配电所一次部分。
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控制、测量、调节和保护的低电压、小电流设备,包括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操作电源、熔断器等。
由变配电所二次设备组成的整体称为变配电所二次部分。
一次回路又称为一次接线是将一次设备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电路。
二次回路又称为二次接线是将二次设备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电路。
包括电气设备的测量回路、控制操作回路、信号回路、保护回路等。
二次回路的工作任务是反映一次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控制一次设备,即在一次设备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反应故障,并使故障设备退出工作,保证变配电所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
二次回路的主要内容是高压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的控制、信号、测量及监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操作电源等系统a、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具、控制对象及控制网络构成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对变电站的开关设备进行就地或远方跳、合闸操作,以满足改变主系统运行方式及处理故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