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448-2000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22
计量装置配置与安装技术规定1、适用范围本规定确定了10KV专用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及技术要求2、引用标准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JJG307-88 交流电度(能)表DL/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GB/T16934-1997 电能计量柜3、原则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柜等。
本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能计量量值的准确,统一和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
4、技术要求4.1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4.1.1 10KV为中性点绝缘系统,应采用三相三线有功、无功电能表。
4.1.2 电压互感器宜采用2台,按V/V方式接线。
4.1.3 电流互感器宜采用2台,其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应采用四线制连接。
4.2 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原则4.2.1 电能计量装置原则上应设置在供用电设施产权分界处。
4.2.2 电能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不得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设备。
4.2.3 电压互感器一次安装三相熔断器,二次不得安装自动开关、辅助点以及熔断器。
4.2.4 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线,但流二次回路至少不小于4平方毫米,电压二次回路不小于2.5平方毫米。
4.2.5 二次回路导线外皮色标: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零线为淡蓝色;接地线为黄和绿双色线。
4.2.6 辅助单元的控制、信号等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毫米,允许使用多股导线。
4.2.7 二次回路导线的线中间禁止接头,多股导线的端头应搪锡。
4.2.8 为提高低负荷时计量的准确性,电流互感器应采用0.2S级,电能表采用过载4倍及以上的多功能全电子电能表。
4.3 电能表、互感器准确等级要求。
4.3.1 I类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和II类计量装置(月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主表应选用0.5S级多功能电能表,副表选用0.5S级国产多功电能表,电压互感器准确度等级0.2级,电流互感器准确度等级0.2S级。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T e c h n i c a l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c o d e o f e l e c t r i c e n e r g y m e t e r i n g D L/T448-2000 第一部分1-11章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技综[1996]51号文)的安排,对1 991年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D L448-91)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明晰管理权限及职责,积极采用国际标准(ISO10012)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统一而修订的。
针对电力投资经营主体的变化,本标准首先明确了电网经营企业负责本供电营业区内业务归口管理,以供电企业为主管理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的原则;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将电能计量装置分类作了重大调整;根据市场经济对电能计量装置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对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提高了要求;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居民用单相电能表由定期轮换为抽检等。
起草小组首先发文征询全国电力部门对DL448-91规程的修改意见,共收回意见60多条。
在此基础上,起草小组于1997年9月8日完成编写大纲的起草与讨论。
1998年3月28日完成征求意见稿,4月2日发出征求意见稿,共收回意见19份。
1998年5月18日完成讨论稿,5月21~24日在浙江召开讨论会,会议对讨论稿给予基本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1998年11月1日完成送审稿,1998年11月21~22日在绍兴市审查通过。
参加人员有部分标委会成员、网省电能计量专责、科研、试验、设计单位和供电企业的代表共44人。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D L448-91。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是标准的附录。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封印技术规范江苏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封印技术规范江苏省电力公司2006年7月江苏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封印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能计量器具及装置加封用计量封印技术及应用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国家计量局1987年7月10日发布《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448-2000《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客户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办法》3 分类3.1 普通封印用于V类电能计量装置,印有加封单位及工号但不带有序列编码的封印。
3.2编码封印用于IV类及以上电能计量装置,印有加封单位及序列编码的封印。
4 技术要求4.1 通用要求4.1.1 环境各类电能计量封印在以下工作环境条件下应能保证连续使用10年:(1)温度:-20℃—65℃(2)相对湿度:≤85%4.1.2 结构(1)计量封印应有良好的防撬功能,结构合理、材料优良;(2)加封后,封线在不破坏封体的情况下不能拉出;(3)可以采用不使用封印钳的方式,此时封体应有相应的紧固封线装置。
(4)加封后,封线和封体为一体化结构,破坏后不能恢复;4.1.3 封印钳(1)加封轻便、省力、防锈蚀;(2)加封后,印模图案应清晰显现在封印上;(3)宜采用专用限位封印钳,确保加封后不出现印模图案不完整的情况;(4)能够方便更换印模;(5)印模采用钢质材料制成,并且确保使用50万次不变形、不发生明显变化;(6)印模应采取防伪设计,编号易于识别和鉴定真伪。
4.1.4 封体应具有良好的防腐能力,在高温、潮湿、日照、灰尘、盐雾等极限环境中,封印的外观不发生变化。
4.1.4 封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防腐和抗拉能力,抗拉力应不低于10公斤;在高温、潮湿、日照、灰尘、盐雾等极限环境中,应能保持封线正常的拉力不受影响。
4.1.5 外观(1)具有明显的区域管理标识;(2)根据需要能够定制不同颜色、不同标记的同一系列的封印。
4.2 分类要求4.2.1 普通封印(1)封体a、采用铝包铅、塑料包铅结构;b、中间锁芯表面平滑便于加封c、封线孔应贯通,直径在0.8-0.9mm之间,采用双孔设置时位置应对称。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_t_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年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技综[]号文)的安排,对年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明晰管理权限及职责,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统一而修订的。
针对电力投资经营主体的变化,本标准首先明确了电网经营企业负责本供电营业区内业务归口管理,以供电企业为主管理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的原则;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将电能计量装置分类作了重大调整;根据市场经济对电能计量装置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对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提高了要求;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居民用单相电能表由定期轮换为抽检等。
起草小组首先发文征询全国电力部门对规程的修改意见,共收回意见多条。
在此基础上,起草小组于年月日完成编写大纲的起草与讨论。
年月日完成征求意见稿,月日发出征求意见稿,共收回意见份。
年月日完成讨论稿,月~日在浙江召开讨论会,会议对讨论稿给予基本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年月日完成送审稿,年月~日在绍兴市审查通过。
参加人员有部分标委会成员、网省电能计量专责、科研、试验、设计单位和供电企业的代表共人。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
本标准的附录、、、、、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河南省电力工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兴远、俞盛荣、徐和平、陈俪、张春晖。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企业贸易结算用和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考核用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448—2000)Technical administrative code of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DL/T 448-2000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技综[1996]51号文)的安排,对1991年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DL448-91)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明晰管理权限及职责,积极采用国际标准(ISO10012)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统一而修订的。
针对电力投资经营主体的变化,本标准首先明确了电网经营企业负责本供电营业区内业务归口管理,以供电企业为主管理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的原则;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将电能计量装置分类作了重大调整;根据市场经济对电能计量装置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对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提高了要求;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居民用单相电能表由定期轮换为抽检等。
起草小组首先发文征询全国电力部门对DL448-91规程的修改意见,共收回意见60多条。
在此基础上,起草小组于1997年9月8日完成编写大纲的起草与讨论。
1998年3月28日完成征求意见稿,4月2日发出征求意见稿,共收回意见19份。
1998年5月18日完成讨论稿,5月21~24日在浙江召开讨论会,会议对讨论稿给予基本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1998年11月1日完成送审稿,1998年11月21~22日在绍兴市审查通过。
参加人员有部分标委会成员、网省电能计量专责、科研、试验、设计单位和供电企业的代表共44人。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DL448-91。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G、H、J、K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电力工业部提出。
电能计量装置验收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关口电能计量装置投运前工程验收。
2依据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关于推广应用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的工作意见(闽电营销〔2008〕726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省级关口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管理规定(闽电营[2009]556号)3安全工作要求3.1办理第二种工作票。
3.2至少有两人一起工作,其中一人进行监护。
3.3操作工具绝缘良好。
3.4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严禁短路,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严禁开路。
3.5现场检验应使用具有漏电及过流保护功能的电源插座。
4使用设备4.10.05级及以上电能表现场校验仪;4.3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4.4互感器二次负荷测试仪4.5数字万用表;4.6便携式计算机。
5验收项目5.1送电前验收项目5.1.1互感器检定(检验)5.1.2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检查5.1.3现场核查。
5.2送电后验收项目5.2.1电能表现场检验5.2.2二次压降测试5.2.3二次负荷测试6工作程序6.1送电前验收6.1.1互感器检定(检验)6.1.2技术资料完整性检查(包括施工变更资料)6.1.2.1图纸完整性,包括:6.1.2.1.1电气主接线图(含互感器配置信息)6.1.2.1.2电流、电压回路图6.1.2.1.3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出口端子图6.1.2.1.4电流互感器安装接线图6.1.2.1.5电压互感器安装接线图6.1.2.2技术资料齐全,包括:6.1.2.2.1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产品说明书6.1.2.2.2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出厂检验报告6.1.2.2.3电能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检定证书(检验报告)6.1.2.2.4失压计时仪检测报告6.1.2.2.5其它相关资料。
6.1.3现场核查6.1.3.1核对计量器具型号、规格、出厂编号等是否与计量检定证书和技术资料的内容相符。
浅谈电能计量的运行管理摘要:电能计量工作既是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后关口,同时也是实现对客户公正、合法计量的一杆秤在实际工作中,为保证计量的正确性,一方面必须从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来源加以分析和控制;另一方面随着计量装置的发展,在设备分类和选型上应逐步完善和规范。
关键词:电能;计量运行;管理引言电能计量装置是计量供电部门销售和用户使用电能多少的设备,是供用电双方贸易结算的法律依据,其计量结果直接关系到双方贸易结算是否公平、公正、合理,直接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
随着电网设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电能计量装置的“科学、可靠、准确”,越来越成为电网保障安全生产、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
电能计量装置由电压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和电能表组成。
为使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更加科学、准确、可靠。
电能计量装置的合格需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误差合格;(2)电能表误差合格;(3)电流二次回路负荷在3.75va与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之间(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为5a)、电压二次回路负荷在2.5va与电压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之间;(4)二次电压回路压降ⅰ类、ⅱ类应不大于0.2%,其他应不大于0.5%。
1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来源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互感器、二次接线三部分,其误差亦由这三部分的误差组成,统称为综合误差,即为电能表误差、互感器合成误差、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引起的误差三者的代数和。
可以用下式表示:γ=γb+γh+γd式中,γb———电能表的相对误差,%;γh ———互感器合成误差,%;γd———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压降引起的误差,%。
在实际的计量装置中,除了电能表的误差γb可以在负荷点下将其误差调至误差最小,其他的计量装置误差均与实际二次回路的运行参数有关.要降低计量综合误差γ,则在新投运和改造的计量装置选型上,要求电能表、互感器都必须符合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要求,按负荷类别选取适当的准确度等级,并在投产前做好各项测试工作,在以后的运行管理中,还要根据规程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和轮换制度。
业扩报装题库——单选题-企事业内部考试电力试卷与试题1. 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要求,供电设施计划检修停电,提前()向社会公告。
A. 1天B. 3天C. 5天D. 7天。
答案:D2. 在电力系统正常状况下,220V单相供电的,供电企业供到电力客户受电端的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
A. +7%,-10%;B. +5%,-10%;C. ±5%;D. ±7%。
答案:A3. 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人员应距离故障点()以外,室外人员距离故障点8m以外。
A. 2m;B. 4m;C. 6m;D. 8m。
答案:B4. 根据电网条件以及客户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供电方式和受电方式。
A. 用电容量、用电性质、用电时间、用电负荷;B. 电压等级、行业类别、用电时间、用电负荷;C. 用电容量、电压等级、行业类别、用电负荷;D. 用电容量、电压等级、用电性质、用电负荷;答案:A5. 根据计量装置技术规程DL/T448---2000,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采用铜质单芯绝缘线。
对电流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荷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平方毫米。
A. 2.5B. 4C. 1.5D. 6答案:B6. 符合下列()情况时,应视为一级负荷。
A. 中断供电将影响较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B. 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C. 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D. 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一般损失答案:B7. 《内蒙古电力公司分布式发电项目并网服务管理细则(修订)》(内电营销【2014】63号)适用于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且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直接接入公用电网或用电客户单独扩建的分布式发电项目。
A. 5兆瓦B. 5千瓦C. 10兆瓦D. 10千瓦答案:A8. 《供电服务规范》要求接待客户时,应面带微笑,目光专注,做到()。
A. 满足客户要求B. 来有迎声、去有送声C. 提高服务水平D. 迎三步答案:B9. 在电力系统非正常状况下,用户受电端的电压最大允许偏差为()。
[模拟] 用电检查员基础知识模拟23单项选择题第1题: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 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 )kVA及以上的计费客户、100MW以下发电机、发电企业厂(站)用电量、供电企业内部用于承包考核的计量点、考核有功电量平衡的11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为Ⅲ类电能计量装置。
A.160B.315C.500D.2000参考答案:B第2题:DL/T 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3台电压互感器,35kV以下的宜采用( )方式接线。
A.YyB.YNynC.VvD.Yv参考答案:C第3题:DL/T 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线。
对电流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荷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______mm2。
对电压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允许的电压降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______mm2。
以下正确的是( )。
A.4,2.5B.1.5,2.5C.2.5,1.5D.2.5,4参考答案:A第4题: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电能计量技术机构应制订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管理制度,编制并实施年、季、月度现场检验计划。
Ⅱ类电能表至少每( )个月现场检验一次。
A.3B.6C.9D.12参考答案:B第5题: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定:新投运或改造后的Ⅰ、Ⅱ、Ⅲ、Ⅳ类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应在( )个月内进行首次现场检验。
A.1B.2C.3D.6参考答案:A第6题:交流感应式单相电能表的电压元件是用细的绝缘铜线绕成匝数很多的电压线圈,套于具有极小气隙的铁芯上而成。
由于它具有很大的感抗,以致它所产生的电压磁通几乎______于所加的电压为______°。
以下正确的是( )。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Technical administrative code of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DL/T 448-2000第一部分1-11章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技综[1996]51号文)的安排,对1991年发布的电力行业标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DL448-91)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明晰管理权限及职责,积极采用国际标准(ISO10012)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统一而修订的。
针对电力投资经营主体的变化,本标准首先明确了电网经营企业负责本供电营业区内业务归口管理,以供电企业为主管理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的原则;根据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将电能计量装置分类作了重大调整;根据市场经济对电能计量装置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对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提高了要求;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居民用单相电能表由定期轮换为抽检等。
起草小组首先发文征询全国电力部门对DL448-91规程的修改意见,共收回意见60多条。
在此基础上,起草小组于1997年9月8日完成编写大纲的起草与讨论。
1998年3月28日完成征求意见稿,4月2日发出征求意见稿,共收回意见19份。
1998年5月18日完成讨论稿,5月21~24日在浙江召开讨论会,会议对讨论稿给予基本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1998年11月1日完成送审稿,1998年11月21~22日在绍兴市审查通过。
参加人员有部分标委会成员、网省电能计量专责、科研、试验、设计单位和供电企业的代表共44人。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DL448-91。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G、H、J、K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河南省电力工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兴远、俞盛荣、徐和平、陈俪、张春晖。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企业贸易结算用和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考核用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925-83 2.0级交流电度表的验收方法GB/T15239-94 孤立批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GB/T17442-1998 1和2级直接接入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验收检验GBJ63-90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DL/T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JJG597-89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JJG1033-92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SDJ9-87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109-83 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原电力工业部第8号令-1996年10月8日3 总则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3.1 电能计量装置包括各种类型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柜(箱)等。
3.2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能计量量值的准确、统一和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安全可靠。
3.3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指包括计量方案的确定、计量器具的选用、订货验收、检定、检修、保管、安装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现场检验、周期检定(轮换)、抽检、故障处理、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以及与电能计量有关的电压失压计时器、电能量计费系统、远方集中抄表系统等相关内容的管理。
3.4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以供电营业区划分范围,以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管理为基础,分类、分工、监督、配合,统一归口管理为原则。
3.4.1 供电企业负责管理本供电营业区内所有用于贸易结算(含发电厂上网电量)和本企业内部考核技术、经济指标的电能计量装置。
3.4.2 发电企业负责管理本企业内部考核用电能计量装置,并配合当地供电企业管理与本企业有关的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
3.4.3 电力企业的运行部门和电力用户负责电能计量装置日常监护。
3.4.4 省级及以上电网经营企业负责本网(含发电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工作。
3.4.5 省级及以上电网经营企业的电能计量技术机构是本网的电能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发、供电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工作的技术监督、指导和帮助。
3.5 全面推行计算机技术在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上的应用,建立电能计量装置微机管理信息系统。
4 技术管理机构及职责4.1 供电企业4.1.1 技术管理机构供电企业应有电能计量技术管理机构,负责本供电营业区内的电能计量装置业务归口管理,并设立电能计量专职(责)人,处理日常计量管理工作。
电能计量专职(责)人的职责见附录A。
供电企业应根据工作需要和管理方便设立电能计量技术机构。
电能计量技术机构应具有用以进行各项工作的工作场所;应有专职(责)工程师,负责处理疑难计量技术问题、管理维护标准装置和标准器、电能计量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人员技术培训等。
4.1.2 电能计量技术机构的职责a) 贯彻执行国家计量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及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
b) 按照国家电能计量检定系统表建立电能计量标准并负责其使用、维护和管理,其常规项目和定额见附录G。
c) 参与电力建设工程、地方公用电厂、用户自备电厂并网、用电业扩工程中有关电能计量方式的确定、电能计量设计方案审查;开展电能计量装置的竣工验收。
d) 负责电能计量器具的选用,编制电能计量器具的订货计划;负责新购入电能计量器具的验收。
e) 开展电能计量器具的检定、修理和其他计量测试工作;负责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维护、现场检验、周期检定(轮换)及抽检工作。
管理各类电能计量印证。
f) 开展电能计量故障差错的查处及本供电营业区内有异议的电能计量装置的检定,处理。
g) 电能计量装置资产和电能计量技术资料的管理。
h) 电能计量人员的技术培训及管理。
i) 实施计量新技术的推广计划和计量技术改造。
j) 参与电能量计费系统和集中抄表系统的选用、安装与管理。
k) 负责编报有关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各类总结、报表(见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 和附录K)。
l)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计量任务。
4.2 发电企业4.2.1 技术管理机构发电企业负责本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工作,并设立计量专职(责)工程师处理日常管理工作;设立电测计量室,开展正常的电能计量业务工作。
4.2.2 电测计量室的电能计量技术管理职责a) 执行国家计量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及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本企业电能计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b) 建立、使用、维护和管理本企业的电能计量标准。
c) 开展本企业除贸易结算以外的其他电能计量装置的检定、修理、安装和维护等工作。
d) 配合电网经营企业做好本企业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的验收、现场检验、周期检定(轮换)、故障处理等工作。
4.3 电网经营企业4.3.1 技术管理机构电网经营企业应有其供电营业区内的电能计量管理机构,并应设立电能计量专职(责)管理人员,处理日常管理工作。
电能计量专职(责)人的职责见附录A。
电网经营企业应设立本网的电能计量技术机构。
4.3.2技术管理机构职责a) 贯彻执行国家计量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及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制订本网电能计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并督促实施。
b) 组织制订本网电能计量标准建设规划及本网电能计量标准的管理。
c) 组织制订贸易结算及考核电力系统经济技术指标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更新与发展规收集并汇总电能计量技术情报与新产品信息,组织制订本网电能计量技术改进与新技术推广计划。
e) 组织本网电能计量器具的选型和运行质量的监督考核。
f) 参与规定电压等级以上的电力建设工程、用电业扩工程供电方案中有关电能计量方式的确定和电能计量装置设计审定。
g) 组织对电能计量重大故障、差错和窃电案件的调查与处理。
h) 组织本网的电能计量技术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
i) 负责电能计量业务管理方面的考核、统计、分析、报表和总结工作。
4.3.3 电网经营企业的电能计量技术机构的职责a) 执行国家电能计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有关规定,完成管理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b) 参与制定全网电能计量标准建设规划。
负责建立、使用和维护本网最高电能计量标准。
c) 开展本网的电能计量技术监督、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周期检定工作。
d) 负责220kV及以上电压互感器和5000A及以上电流互感器的检定(含现场检验)。
e) 负责本网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竣工验收、故障查处和现场抽检。
f) 负责对网内有争议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技术检定。
g) 对网内在用的电能计量器具进行质量监督抽检。
h) 负责建立、使用和维护电能计量器具常规型式试验设备,配合管理部门开展电能计量器具的选型试验。
i) 收集并汇总电能计量技术情报与新产品信息,开展电能计量技术研究,提出并实施电能计量技术改进与新技术开发推广规划。
j) 承担本网电能计量技术经验交流工作和对本网发、供电企业计量检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k) 承担技术管理机构委派的其他技术工作。
5 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及技术要求5.1 电能计量装置分类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能量的多少和计量对象的重要程度分五类(Ⅰ、Ⅱ、Ⅲ、Ⅳ、Ⅴ)进行管理。
5.1.1 Ⅰ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200MW及以上发电机、发电企业上网电量、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与其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5.1.2 Ⅱ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100M W及以上发电机、供电企业之间的电量交换点的电能计量装置。
5.1.3 Ⅲ类电能计量装置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上的计费用户、100MW以下发电机、发电企业厂(站)用电量、供电企业内部用于承包考核的计量点、考核有功电量平衡的11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电能计量装置。
5.1.4 Ⅳ类电能计量装置\负荷容量为315kVA以下的计费用户、发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考核用的电能计量装置。
5.1.5 Ⅴ类电能计量装置单相供电的电力用户计费用电能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