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管理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29.85 KB
- 文档页数:4
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办法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办法1. 引言计量器具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有效管理计量器具,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办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管理办法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2. 背景由于计量器具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办法将计量器具分为A、B、C三类,以根据不同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周期。
3. ABC分类标准根据计量器具在测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将其分为三类:3.1 A类计量器具A类计量器具是测试过程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计量器具,其准确度和稳定性对测试结果影响最大。
常见的A类计量器具包括天平、质量仪表等。
这类计量器具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并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校验和检验。
3.2 B类计量器具B类计量器具是测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计量器具,其准确度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
常见的B类计量器具包括温度计、湿度计等。
这类计量器具需要进行定期校验和检验,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维护。
3.3 C类计量器具C类计量器具是测试过程中一般使用的计量器具,其准确度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小。
常见的C类计量器具包括尺子、计时器等。
这类计量器具需要进行定期校验和检验,但周期可以相对较长。
4. 管理措施和周期针对不同类别的计量器具,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周期:4.1 A类计量器具管理A类计量器具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 定期校验:按照一定的周期对A类计量器具进行校验,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 检定合格证书:对通过校验的A类计量器具颁发检定合格证书,作为其合法使用的凭证。
- 使用记录和档案:对A类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档案管理,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等信息。
4.2 B类计量器具管理B类计量器具需要进行定期校验和检验,包括:- 定期校验:按照一定周期对B类计量器具进行校验,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计量器具的分类管理方法今天质佳检测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计量器具的分类管理办法,分类管理采取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方法,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常用计量器具低值易耗的特点,将计量器具划分为A、B、C三类实施管理。
计量器具分类原则一、A类计量器具的范围:1.公司最高计量标准和计量标准器具;2.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并列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范围的计量器具;3.生产工艺过程和质量检测中关键参数所用的计量器具;4.进出厂物料核算用的计量器具;5.精密测试中准确度高或使用频繁而量值可靠性差的计量器具。
二、B类计量器具的范围:1.用于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但未列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范围的计量器具;2.生产工艺过程中非关键参数用的计量器具;3.产品质量一般参数检测用的计量器具;4.二、三级能源计量用计量器具;5.企业内部物料管理用计量器具。
三、C类计量器具的范围:1.低值易耗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2.公司生活区内部能源分配用计量器具,辅助生产用计量器具;3.在使用过程中对计量数据无精确要求的计量器具;4.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分类管理一、A类计量器具管理办法1.A类计量器具中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的检定管理办法,执行强检。
非强检计量器具,按相关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检定周期定期进行检定;2.准确度高、量值易变、使用频繁的计量器具作为抽查重点,加强日常监督管理;3.A类计量器具的配置数量,应能确保计量器具按期检定,检定与维修期间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4.A类计量器具原则上由计量管理部门统一控制管理。
二、B类计量器具管理办法1.对列入B类管理范围的计量器具,如符合国家检定规程要求的应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2. 对无检定规程但需要校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校准;3. B类计量器具的配备数量,应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计量器具分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计量器具管理,并维护社会计量秩序,保障公平交易,根据《计量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经过强制性检定和计量认证的计量器具,包括但不限于货币计量器具、工具计量器具、计量仪表等。
三、计量器具分类管理按照用途和功能,将计量器具分为以下几类:1. 货币计量器具:用于货币计量,如银行柜员机、自动售卖机等。
2. 工具计量器具:用于工业生产、科研实验等领域,如千分尺、千分表等。
3. 计量仪表:用于测量各种物理量,如温度计、压力表等。
四、管理责任部门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制定和修订计量器具分类管理制度,统一监督管理计量器具的强制性检定和计量认证工作。
2. 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计量器具强制性检定和计量认证工作,监督和管理本地区的计量器具。
3. 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应按照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制造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生产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
4. 使用单位应按照本管理制度,对从事计量器具使用和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计量器具的正常使用和准确计量。
五、计量器具强制性检定1. 货币计量器具应每年进行一次强制性检定,确保计量准确。
2. 工具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进行定期强制性检定,确保计量准确。
3. 计量仪表应按照其使用环境和频率,制定合理的检定周期,确保计量准确。
六、计量器具计量认证1. 货币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进行计量认证,确保计量准确。
2. 工具计量器具和计量仪表应按照其用途和功能,进行相应的计量认证,确保计量准确。
七、计量器具日常管理1. 使用单位应做好计量器具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正常运行和准确计量。
2. 定期清理计量器具的计量面和传感器,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计量准确性。
3. 严禁擅自拆卸计量器具或更改其结构和参数,以免影响其计量准确性。
八、计量器具使用年限管理1. 货币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严格控制其使用年限,超过规定年限应及时报废。
计量器具分级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计量器具是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各种计量活动的准确进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计量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进行,制定计量器具分级管理制度,是保证计量工作有效开展和提高计量质量的关键。
二、计量器具的分类根据使用目的和计量等级的不同,计量器具可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一类器具:用于生产、贸易、精密仪器、专业计量等领域,需进行精密度和灵敏度的检定。
例如万能试验机、万用表等。
•二类器具:用于计量的大众化、常规的领域,需进行精确度和单级不确定度的检定。
例如体重秤、温度计等。
•三类器具:用于通用的计量领域,需进行准确度和双级不确定度的检定。
例如电池、螺丝刀等。
三、计量器具的管理计量器具的管理应遵循“三同时”原则,即同时进行使用、检定和管理。
计量器具的收购应遵循“三证验收”原则,即收购计量器具应具备生产、计量认证和检定合格证,并依据技术规范进行验收。
2. 核验管理计量器具应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并进行及时记录。
检定结果出现一般或重大问题后,要进行重新校验或停止使用,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记录管理计量器具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收购记录、校准记录、维修记录和更新记录。
校准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校准单据上应有校准人员的签字。
维修记录应详细标明出现的问题和维修措施,以及维修结果。
4. 存储管理计量器具存放要求干燥、通风、避光、避震、防潮等。
一类计量器具应单独存放,二、三类计量器具可以混存。
5. 使用管理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应符合检定要求,并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防止操作不当损坏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的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负责。
使用单位负责进行简单维护,如清洁器具表面等。
维修后,要进行重新校准和检定。
四、计量器具的淘汰处理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化、磨损、失效等问题,若检定结果明显失准,不能修复,或者已经达到法定使用年限,则需进行淘汰处理。
五、体制机制计量器具分级管理制度由计量行政部门主导,并由相关单位联合起草,乃至全社会参与制订。
计量器具的分类原则及分类管理要求(一) 分类原则1.A类计量器具A类计量器具是指实行定点定周期检定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和在生产经营中的关键场合(质量控制点)使用的计量器具。
例如:(1)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和其他计量标准器具;(2)一级能源计量用;(3)进出厂物料核算和散装产品出厂用;(4)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用,并列入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5)关键的原材料、元器件、外协外购件的关键质量验收用;(6)产品的关键参数质量检验用;(7)工艺过程中关键参数控制用;(8)企业内部贵重物料、物品检测用。
2.B类计量器具B类计量器具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一般在内部使用的计量器具,例如:(1)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用;(2)二三级能源计量用;(3)企业内部物料管理用;(4)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用,并且未列入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5)一般原材料、元器件、外协外购件的质量验收用;(6)产品质量的一般参数检验用;(7)工艺过程中非关键参数控制用。
3.C类计量器具C类计量器具包括不需进行周期性检定的,或可以延期检定的,或非关键场合,作为一般指示用的计量器具,例如:(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2)实行有效期管理,不必进行周期检定的标准物质;(3)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易拆卸的,只作为一般指示用计量器具;(4)企业生活区,作为内部能源分配、职工福利用,或辅助性生产用的计量器具;(5)其他低值易耗的,非强检计量器具。
(二) 分类管理要求对ABC分类的计量器具按不同的管理方式,提出不回的管理要求。
1.A类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A类计量器具中,属强制检定的,应按强制检定的有关计量法规办理定点定周期的检定,其中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还应办理计量标准考核合格证书。
属于非强检的计量器具,由企业制定具体的检定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规定本单位管理的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及相应的检定周期,保证使用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管理办法引言:计量器具作为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分类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计量器具的分类以及管理办法,以期提高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1. 按用途分类计量器具的分类常根据其用途进行划分。
主要可以分为工业用、科学研究用和商业用计量器具。
工业用计量器具用于各种生产环节中的计量工作,如长度测量、温度测量等;科学研究用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如电子天平、光谱仪等;商业用计量器具用于商业交易中,如收银机、电子秤等。
2. 按测量原理分类计量器具还可以根据其测量原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机械式、电子式和光学式计量器具。
机械式计量器具是利用机械运动或力的作用进行测量的,如游标卡尺;电子式计量器具则基于电子技术原理,如数字电压表;光学式计量器具则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如激光测距仪。
3. 按精度等级分类根据计量器具的精度等级,可以将其分为I、II、III三级。
一级具有最高的精度,适用于要求非常高的计量工作,如国际标准计量器具;二级精度次之,适用于一般的计量需求;三级精度较低,适用于非关键计量工作。
二、计量器具的管理办法为了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管理办法:1. 计量器具的选择与购置在选择计量器具时,应根据具体的计量需求进行选择,并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购置时应注意购买正规渠道的产品,保证其质量和性能。
2. 计量器具的校准与检验校准是指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的计量器具和待校验的计量器具之间的测量结果,来确认其准确性。
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验,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和检验可以由专业的计量机构进行,或者企业自建校准实验室进行。
3. 计量器具的保管与维护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并妥善保管。
计量器具应放置在干燥、清洁、无腐蚀性气体和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受到振动和冲击。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管理办法3.1.1 A类计量器具的范围3.1.1.1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督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
3.1.1.2 公司用于量值传递的最高标准及其配套的计量器具。
3.1.1.3 用于生产过程控制中关键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
3.1.1.4 用于精密测试中精度较高,使用频繁、量值易改变、使用环境恶劣、寿命较短的计量器具。
3.1.1.5 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3.1.2 B类计量器具的范围3.1.2.1 用于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中有计量数据要求,非关键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
3.1.2.2 用于公司内部能源物料方面经济核算的计量器具。
2.1.2.3 专用计量器具,限定使用范围的计量器具以及用于辅助生产的计量器具。
3.1.3 C类计量器具的范围3.1.3.1 对计量数据无严格要求的指示或自制专用的计量器具。
3.1.3.2 在同一部位或生产工艺上测量同一参数有2个或2个以上的仪表。
3.1.3.3 准确度要求较低、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使用不频繁、计量性能不易改变的低值易耗和简易的计量器具(如玻璃器皿、量杯、量筒、容量瓶等)。
3.1.3.4 与设备配套不能拆卸的指示仪表、盘装表等计量器具。
3.1.3.5 一般工具类计量器具(主要指个人使用保管的计量器具)。
3.1.3.6 生活方面的户用计量器具。
3.1.3.7 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一次性使用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器具。
3.1.4 计量器具分类规定(一)A级计量器具管理目录(二)B级计量器具管理目录(三)C级计量器具管理目录3.2 计量器具的管理3.2.1 A类计量器具管理3.2.1.1 A类中凡列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一律按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管理办法执行强检。
由自动化中心计量检定站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定,并建立技术台帐,及时将检定结果进行登记。
3.2.1.2 非强制检定A类计量器具,由自动化中心计量检定站制定标准检定周期并落实到位,同时检查各分厂计量器具台帐和原始记录。
计量器具的分类及管理规定引言计量器具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科学研究、贸易交易、工业生产等。
为了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各国纷纷制定了计量器具的分类及管理规定。
本文将对计量器具的分类和管理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计量器具可以根据其用途和测量原理进行分类。
根据用途,计量器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长度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2.质量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如天平、砝码等。
3.体积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物体的体积,如容器、烧瓶等。
4.温度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如温度计、热电偶等。
5.压力测量器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压力,如压力表、差压计等。
此外,计量器具还可以根据测量原理进行分类,例如光学原理、电子原理、机械原理等。
二、计量器具的管理规定为了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各国纷纷制定了计量器具的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量器具管理规定:1.计量器具的选择和采购:在选择和采购计量器具时,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确保其能够满足测量的需求。
采购计量器具应从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保留购买凭证和产品证明文件。
2.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检验: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检验,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定和检验可以由计量认证机构进行,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内部检定组织进行。
3.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说明书和相关标准操作,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导致的测量误差。
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计量器具的标识和追溯:计量器具应进行标识,包括计量单位、型号、制造商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对于重要的计量器具,还应建立追溯体系,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5.计量器具的报废和退役:计量器具在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严重损坏时应报废或退役。
报废和退役的计量器具应进行合理的处理,防止其继续在市场上流通。
三、国际计量标准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交流,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计量标准。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管理办法
3.1.1 A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3.1.1.1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督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
3.1.1.2 公司用于量值传递的最高标准及其配套的计量器具。
3.1.1.3 用于生产过程控制中关键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
3.1.1.4 用于精密测试中精度较高,使用频繁、量值易改变、使用环境恶劣、寿命较短的计量器具。
3.1.1.5 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3.1.2 B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3.1.2.1 用于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中有计量数据要求,非关键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
3.1.2.2 用于公司内部能源物料方面经济核算的计量器具。
2.1.2.3 专用计量器具,限定使用范围的计量器具以及用于辅助生产的计量器具。
3.1.3 C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3.1.3.1 对计量数据无严格要求的指示或自制专用的计量器具。
3.1.3.2 在同一部位或生产工艺上测量同一参数有2个或2个以上的仪表。
3.1.3.3 准确度要求较低、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使用不频繁、计量性能不易改变的低值易耗和简易的计量器具(如玻璃器皿、量杯、量筒、容量瓶等)。
3.1.3.4 与设备配套不能拆卸的指示仪表、盘装表等计量器具。
3.1.3.5 一般工具类计量器具(主要指个人使用保管的计量器具)。
3.1.3.6 生活方面的户用计量器具。
3.1.3.7 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一次性使用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器具。
3.1.4 计量器具分类规定
(一)A级计量器具管理目录
(二)B级计量器具管理目录
(三)C级计量器具管理目录
3.2 计量器具的管理
3.2.1 A类计量器具管理
3.2.1.1 A类中凡列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一律按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管理办法执行强检。
由自动化中心计量检定站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定,并建立技术台帐,及时将检定结果进行登记。
3.2.1.2 非强制检定A类计量器具,由自动化中心计量检定站制定标准检定周期并落实到位,同时检查各分厂计量器具台帐和原始记录。
3.2.1.3 凡A类管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应严格执行《潞安集团计量检定及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其检定周期应遵守其中规定的周期。
3.2.1.4 部门和各分厂计量管理人员应做好本单位计量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严格按照规程实施周期检定,周检率应达到100%。
3.2.1.5 对使用频繁、量值易变、准确度不高的计量器具,为确保使用的准确度,可酌情缩短检定周期。
对在连续运转装置上,运转期间不能拆卸的A类计量器具不能按期周检,可按设备检修的自然周期同步安排随修性检定,但应根据有关检定规程和可靠性数据资料,加强日常维护和监督,定期进行校验。
3.2.2 B类计量器具管理
3.2.2.1 B类计量器具根据类别及实际工艺运行情况,由自动化中心与使用单位制定检定周期,并根据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检定周期原则上不超过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
3.2.2.2 对计量性能稳定、耐用、使用又不频繁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可酌情延长。
延长时间的长短要以此期间内保证计量器具提供可靠数据为依据。
延长周期应控制在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的三倍之内。
3.2.2.3 建立B类计量器具台帐和检定原始记录。
3.2.3 C类计量器具管理
3.2.3.1 对C类计量器具的检定可根据其类别和使用情况,有的可进行一次性检定,有的可进行修后检定,有的可进行有效期管理。
3.2.3.2 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的一般部位的指示用的计量器具,在连续运转设备上固定安装的表盘计量器具等,其检定周期必须控制在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检定周期的四倍以内。
3.2.3.3 对量值不易改变的低值易耗和简易的计量器具,可实行一次性检定,如购进时确认CMC标志和出厂检定证书后,在使用中可不进行检定。
3.2.3.4 对于一般部位、一般参数,准确度又无严格要求的工具类计量器具,可进行修后检定。
3.2.3.5 要建立C类计量器具台帐,对低值易耗的计量器具也要建帐,但可进行定位不定器具的统计管理。
3.2.3.6 对C类计量器具要加强监督和日常维护保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比对,做到随坏、随修、随换。
3.2.4 自动化中心对各类计量器具进行不定期抽检和考核。
3.2.5各类计量器具的备用数量应能保证计量器具能够如期受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