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分式的乘除法导学案

3.2分式的乘除法导学案

3.2分式的乘除法导学案
3.2分式的乘除法导学案

§3.2分式的乘除法

学习目标

① 理解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 以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为基础,探索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课程引入

我们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相关运算。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性质后,我们自然要想分式的相关运算如何进行呢?我们先来学习分式的乘除运算

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

1、分数的乘除法法则: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 ,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 .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 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2、观察下列运算:

2424

3535??=?, 5252

7979??=?,242525

353434?÷=?=?, 52595

9

797272

?÷=?=? (1)上面运算根据是什么? 答: . (2)猜一猜::

=?c

d a b ;

=÷c

d a b .

3、分式乘除法的法则:

①两个分式相乘,把 作为积的分子,把 作为积的分母。 ②两个分式相除,把 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课堂研习

※典例剖析

例1、计算:(提示:先用法则,再约分;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要是先分解因式,再约分。)

(1)22

3286a y y a ?; (2)a a a a 21222+?-+; (3))4(22

22

y x xy

x y -?- 解:

⑴原式= ⑵ 原式=

⑶原式=

例2、计算:(注意: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1)x

y xy

2

2

63÷

(2)4

1

44122

2--÷+--a a a a a (3)x

x x x x x x --+?+÷+--36)3(44622

2

解:(1)原式= (2)原式=

⑶原式=

※小结提炼

1.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时一定要将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 后才能进行 2.分式的乘除运算与分数的乘除运算类似,可类比进行 ※反馈练习 1、分式

a

x y 434+,

1

14

2

--x x ,

y

x y

xy x ++-2

2,

2

2

22b

ab ab a -+中,最简分式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计算①b

a

y x ?,②n m m n ?,③x x 24÷,④222

2b a b a ÷所得的结果中,是分式的是( )

A .只有①;

B .有①、④;

C .只有④;

D .不同以上答案. 4、计算: (1)c

b a a

bc 2

2

2?

(2)

b

b a a b -+?

-2

2

39

(3)m m m m m --?-+-32

4

962

2

(4)(

)2

22

24244y

x y x y xy x -÷-+-

课后复习

※分层作业(班级: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 A 、必做题(限时10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_分钟) 1.直接写出结果:

(1)______1=?÷

b b

a ;

(2)=

+-y

x y

x 2

2 .

2.计算:

cd

ax cd ab

4322

等于( )

A .-

x

b

322

B .2

3 b 2

x C .

x

b

322

D .-

2

2

2

283d

c x b a

3.若2a =3b ,则

2

232b

a 等于( )

A .1

B .

3

2 C .

2

3 D .6

9

4.计算:(1)4

232

2

3423b

a d c cd

ab

?

(2)m m m m m --?-+-32

4

962

2

(3)2

??

?

??-?-b a b b a a

(4)

(

)2

22

24244y

x y x y xy x -÷-+-

5.先化简,再求值 (1)x

x x x x x x 3939

692

2

32

2

-+?

++-,其中x =-

3

1. (2)

2

2

4

4

1y

x y

x y x +÷

-+,其中x =8,y =11.

B 、选做题

6.已知a 2+3a +1=0, 求(1)a +a

1;(2)a 2+

2

1a

C 、思考题 7、若x

1-

y

1=3,求

y

xy x y xy x ---+2232的值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分式的乘除法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 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 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 习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具体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 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 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 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 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 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训练要求: 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识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活动内容 1、计算,并说出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 (1)82174? (2)9 452÷;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数除以分数,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与被除数相乘. 活动目的: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做准备。

教学效果: 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第二环节 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9 7259275,,53425432??=???=? 2 79529759275,,435245325432??=?=÷??=?=÷ 猜一猜:=?c d a b ;=÷c d a b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c b d a c d b a ??=?, d b c a d c b a c d b a ??=?=÷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第三环节 知识运用 活动内容 例题1: (1)226283a y y a ? (2)22122a a a a +?-+ 例题2 (1)x y xy 2 2 62÷ (2)41441222--÷+--a a a a a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开学已经将近两周,在这两周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的第一大部分《小数乘法》的教学。已经有了两年五年级教学经验的我自认为这部分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知识或是难以掌握的规律,因为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两周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第一周的小测,我班刘盼同学考了年级的最低分20分,而且不及格的同学就有6个,全班仅有班长得了100分。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均有以下几种:1)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2)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3)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一一找答案一一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而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新课标

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 二、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这两种办法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对于学生的做题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我能够在例1和例2上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就不致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漏洞百出。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习。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

分式的除法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类比分析、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下列运算 思考:你能用语言描述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吗? 学生回忆回答: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24245252,35357979242525525959353434797272???=?=????÷=?=÷=?=??,,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提出问题:你能用字母表示上述运算法则吗? 学生讨论总结,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你能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吗? 引出本课的课题-----分式的乘除法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 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学生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分式的乘法的运算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分式的除法的运算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为: (二)例题解析 例1、计算 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解: 注意:①分子分母有多项式的,一般是分子和分母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 ②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2232(1)43a y y a ?2232432a a y y a a ?==?221(2) 22a a a a +?-+221(2)(2)2a a a a a a +==-?+-b d bd a c ac ?=b d b c bc a c a d ad ÷=?=b d bd a c ac ?=b d b c bc a c a d ad ÷=?=b d bd b d b c bc a c ac a c a d ad 乘法:;除法:?=÷=?=2 232(1)43a y y a ?221(2)22a a a a +?-+

数学八年级下北师大版分式的乘除法同步练习

数学八年级下北师大版分 式的乘除法同步练习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分式的乘除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26x x x = B.0=++y x y x C.1-=-+-y x y x D.b a x b x a =++ 2.下列分式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n m m n n m =?3454; B.b c a d d c b a =? C . 222242b a a b a a -=??? ??-; D.3334343y x y x =??? ? ?? 3.已知a-b 0≠,且2a-3b=0,则代数式 b a b a --2的值是( ) .0 C 或-12 4.已知72=y x ,则222 273223y xy x y xy x +-+-的值是( ) A.10328 B.1034 C.10320 D.103 7 5.化简x x y x 1?÷等于( ) C. x y D.y x 6.如果y=1 -x x ,那么用y 的代数式表示x 为( ) A. 1+- =y y x B. 1--=y y x C. 1+=y y x D. 1-=y y x 7.若将分式x x x +22化简得1 +x x ,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x>0 B. x<0 C.x 0≠ D. x 1-≠ 二、解答题 8.22442bc a a b -?; 9.化简222 210522y x ab b a y x -?+; 10.化简x x x x x ÷+++1222; 11.若m 等于它的倒数,求分式224 44222-+÷-++m m m m m m 的值;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精选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精选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精选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小数乘法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谈几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1、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1.50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1.50+1.50+1.50+1.50,1.50×4或4×1.5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你能将1.50×4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4、引导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学生解答后,应将主要的几种解法有序地、整齐地显示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显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做出评价,并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先让用该法解答的学生说: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 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为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提供条件。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通过独立思考

分式的乘除法练习题

分式乘除法 一、选择题 1. 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1)0 =-1 B. (-1)-1 =1 C. 2x -2 =221x D. x -2y 2 =22x y 2. 下列变形错误的是( ) A. 4 63232 24y y x y x -=- B. 1)()(3 3 -=--x y y x C. 9 )(4)(27)(12323b a x b a b a x -= -- D. y x a xy a y x 3) 1(9)1(32 222-=-- 3. cd ax cd ab 4322-÷ 等于( ) A. -x b 322 B. 23 b 2x C. x b 322 D. -2 22283d c x b a 4. 若2a =3b ,则2 2 32b a 等于( ) A. 1 B. 3 2 C. 2 3 D. 6 9 5. 使分式2 2222)(y x ay ax y a x a y x ++?--的值等于5的a 的值是( ) A. 5 B. -5 C. 5 1 D. -5 1 6. 已知分式)3)(1() 3)(1(-++-x x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为( ) A. x ≠-1 B. x ≠3 C. x ≠-1且x ≠3 D. x ≠-1或x ≠3 7. 下列分式,对于任意的x 值总有意义的是( ) A. 152--x x B. 112+-x x C. x x 81 2+ D. 2 32+x x 8. 若分式 m m m --21||的值为零,则m 取值为( ) A. m =±1 B. m =-1 C. m =1 D. m 的值不存在

9. 当x =2时,下列分式中,值为零的是( ) A. 2 322+--x x x B. 94 2--x x C. 2 1 -x D. 1 2 ++x x 10. 每千克m 元的糖果x 千克与每千克n 元的糖果y 千克混合成杂拌糖,这样混合后的杂拌 糖果每千克的价格为( ) A. y x m y nx ++元 B. y x ny m x ++元 C. y x n m ++元 D. 21(n y m x +)元 11. 下列各式的约分正确的是( ) A. 2()2 3()3a c a c -= +- B. 2 2 32 abc c a b c ab = C. 2 2 12a b ab a b a b = ---- D. 2 2 2142a c a c c a =+--+ 12. 在等式22 211 a a a a a M +++=+中,M 的值为 ( ) A. a B. 1a + C. a - D. 2 1a - 13. 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题中只做对了一道题,你认为他做对的题目是( ) A. 11 326b a a ?= B. 22 ()b a b a a b ÷=-- C.11 1x y x y ÷=+- D. 2 2 11() () x y y x y x ? = --- 14. 下列式子:,,1,1,32,32πn m b a a b a x x --++ 中是分式的有( )个 A 、5 B 、4 C 、3 D 、2 15. 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11++=a b a b B 、2 2a b a b = C 、b a b ab =2 D 、am bm a b = 16. 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A 、a 24 B 、112+-m m C 、122 +m D 、m m --11 17.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m n n m =? ÷1 B 、111=÷?÷m m m m C 、1134=÷÷m m m D 、 n n m n 1=?÷

八下数学52分式的乘除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分式的乘除法》习题 一、填空题 1. 将 下 列 分 式 约 分 : (1) 2 58x x = ; (2)22357mn n m -= ;(3)2 2 ) ()(a b b a --= . 2.计算:① 2 24b a a 8b c ?=________;②22x 14y 2y ÷= . 3.计算4 222 2a b a a ab ab a b a --÷+-= . 4.计算4 312x (15ax )ab ÷= . 二、选择题 1.计算2322n m m n m n ÷÷-的结果为( ) A . 2 2n m B .3 2n m - C .4 m n - D .n - 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 A.4 4b b a a = B. 2222b b c a a c +=+ C. 2 2 2)(b a b a b a b a +-= +- D. a 3a a b 3a b = ++ 3.化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结果是 ( ) A.-a-1 B.-a+1 C.-ab+1 D.-ab+b 4.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有( ) ①24x x 1x 4x x ?=;②6a 2b 322a 3b ??- ??? =-4a 3;③111222-=+÷-a a a a a a ;④b ÷a ·1a =b

⑤ab b a a b b a 1 2222=÷??? ?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化简4222 22 m(m )(m )m m n n n n n m -+÷?-的结果是( ) A. 2 m m n - B.2 m m n + C.4 n m n + D. 4 n m n - 6.已知 223x 1 M x y x y ÷=--,则M 等于( ) A. 3x x y + B. x y 3x + C.3x x y - D. x y 3x - 三、解答题 1.计算. (1))2224ab a a b +-÷a 4b a b +-; (2)22(14)41292341 y y y y y -++? +-; (3)2 4 4x (16x y)()y -÷- 2. 化简:22 2x 6x 92x 6 9x x 3x -+-÷-+

《分式的乘除(1)》教学反思

《15.2.1分式的乘除(1)》教学反思 汕头市蓝田中学黄秋娜 《分式的乘除》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并会进行简单的应用,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法则,再大量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必然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实质不能真正理解,对所学知识也容易遗忘,因此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类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动脑思考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探究,很自然地学习了新知识。 首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很自然的引入分式乘除法的运算;在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由分数的运算法则探究出分式的运算法则,并利用练习加深理解;在分式的乘除运算教学过程中,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巩固新知、提高计算能力。 这节课重点是熟练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教学设计提供给学生一个探索、思考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逐步探讨发现,通过学习既训练了猜想、归纳、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应变能力。 1.法则的引入。本节课运用了类比的方法,由小学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入手,引导学生类比归纳出分式乘除法的法则,课堂上学生能由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过渡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文字叙述,中下游学生有一定困难,但通过教师引导点拨,也能顺利归纳。类比让学生体验出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的紧密,参与到知识点的归纳过程更有利他们熟

练掌握法则,为后面法则的运用打下基础。 2.知识的归纳。本节的探究应用环节主要有三个,一是分子分母是单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二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三是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三个部分,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探究完成知识的归纳,其基本流程是:自主探索——问题引导——形成规律。 3.练习的设置。本节课遵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探究环节中的练习题,我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习题,课堂上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演练,检验他们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合理评价他们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在课堂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1)学生计算能力欠缺,解题速度慢,我在传授过程中急于求成,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时间足够,让学生自己互相点评同学的解题过程,指出同学错误的地方,效果会更加明显。(2)在解决习题时,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只是由教师在黑板上指出并强调,没有把学生的原题展示出来,所以效果不够明显。(3)为了赶时间讲完事先安排的内容,没有让学生进行板演,感觉学生参与度不够,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我相信不同的教学理念可以成就不同的课堂,不同的课堂可以成就不同思想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民主、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在宽松、活跃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一节典型的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的内容,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了,但是这些运算定律到底是否适合小数乘法,学生并不知道。因此,这是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简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先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因此,我让学生猜测以后,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确实适用。先猜测再验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科学的世间观养成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而不是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猜测、发现、验证。 知道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这一知识后,就要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接着我出示:0.25×4.78×4 0.65×201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数,使计算简便”这一习题的设计,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让学生在简算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名医诊断”,帮助学生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总的来说,这一节课还是上得比较顺利,感觉上课学生的配合比较融洽,而且难点学生们都暴露出来了,上课中也及时的得到了解决。 其实小数的计算是以整数计算为基础的,而运算的定律也是如此。我想,如果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整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也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数的形式不同而已,应用整数运算定律是凑成整十、整百,而小数中就是凑成整数,但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数感,要有扎实的数学计算基本功。因此,我认为,加强口算训练十分必要,也很关键,学生口算能力强,水平高的话,计算定律的运用也就不在话下,他们可以很自觉地想到口算,即会很自然地应用计算定律来解决问题了。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 总之,要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得靠平时的训练一点一点的积累.当然,我也会朝着这方面继续努力!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乘除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3.2分式的乘除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26x x x = B.0=++y x y x C.1-=-+-y x y x D.b a x b x a =++ 2.下列分式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n m m n n m =?3454; B.bc ad d c b a =? C . 222242b a a b a a -=??? ??-; D.3334343y x y x =??? ? ?? 3.已知a-b 0≠,且2a-3b=0,则代数式 b a b a --2的值是( ) A.-12 B.0 C.4 D.4或-12 4.已知72=y x ,则222 273223y xy x y xy x +-+-的值是( ) A.10328 B.1034 C.10320 D.103 7 5.化简x x y x 1?÷等于( ) A.1 B.xy C. x y D.y x 6.如果y=1 -x x ,那么用y 的代数式表示x 为( ) A. 1+- =y y x B. 1--=y y x C. 1+=y y x D. 1-=y y x 7.若将分式x x x +22化简得1 +x x ,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x>0 B. x<0 C.x 0≠ D. x 1-≠ 二、解答题 8.22442bc a a b -?; 9.化简222 210522y x ab b a y x -?+; 10.化简x x x x x ÷+++1222;

11.若m 等于它的倒数,求分式224 44222-+÷-++m m m m m m 的值; 12.若分式 4321++÷++x x x x 有意义,求x 的取值范围; 13.计算-() 4425mn m n n m -÷???? ??-???? ??; 14.计算2 2322358154m ab m b a -÷; 15.计算(xy-x 2)xy y x -÷. 答案: 1. C 2 .A 3.C 4.C 5.C 6.D 7.C 8.-2 2c a 9.)(4y x a b - 10.11+x 11.1± 12.2,3,4≠--- 13. 1n 14.- 76a m 15.- 2x y

复习《分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式》复习(一)教学设计 班级八(5)班科目数学课题《分式》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 时间年月日执行教师王菊 设计说明 本节是第三章《分式》的复习课,共两个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回顾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概念与分式的运算时用到的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分式的运算性质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和分式的运算法则应该基本掌握,就是在运算过程中应用不熟练,更说不上熟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课前自己复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应善于归纳和总结,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收集典型题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利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学生:一份问题归纳评价单老师:一份问题反馈评价单 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备注 知识回顾(5分钟) 教师提出问 题;1、分式的概念及 判别.2、分式的基本 性质是什么?3、分 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是什么?引导学生 思考并做回答.(可 参考老师设计的“归 纳评价单”) 根据课前准备的 已细化了的评价单认 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回顾与思 考,使学生对分式的 基本性质、乘除法等 基本运算有一个更 深层次的认识. 题型展示(5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各小组派 出代表将本组准备 的典型题展示出来 各小组商定后,派出代 表将本组准备的典型 写在黑板上。 通过典型题目的收 集、整理与展示,加 强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再认识. 讨论交流(15分钟)根据已展示的题目, 由各小组讨论交流 后派出代表交叉演 示,老师巡视其他同 学做的情况。 各小组派代表上黑板 做已展示的题目,由展 示题目的一方来判断 正误。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反馈练习(15分钟)可参考老师课前已 准备好“反馈评价 单”,由各小组合作 完成,根据完成的速 度和正误情况给予 表扬。 小组合作完成 加强学生对分式概 念和性质灵活应用 技能的训练,提高学 生的运算能力,应用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通过设置恰当 的、有一定梯度的题 目,关注学生知识技 能的发展和不同层 次的需求. 课堂小结(5分钟)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反思今天的学习收 获与疑惑,教师进行 补充。 各小组讨论后可派代 表说也可以自己说出 还有哪些知识点没弄 懂? 通过学生对知识点 的总结,让学生感受 成功的喜悦,从而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分式的乘除法练习题69446

分式乘除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1)0 =-1 B. (-1)-1 =1 C. 2x -2 =221x D. x -2y 2 =22x y 2. 下列变形错误的是( ) A. 46323224y y x y x -=- B. 1)()(33-=--x y y x C. 9)(4)(27)(12323b a x b a b a x -=-- D. y x a xy a y x 3)1(9)1(32 222-=-- 3. cd ax cd ab 4322-÷等于( )A. -x b 322 B. 23 b 2x C. x b 322 D. -2 22283d c x b a 4. 若2a =3b ,则2 2 32b a 等于( )A. 1 B. 3 2 C. 23 D. 6 9 5. 使分式2 2222)(y x ay ax y a x a y x ++?--的值等于5的a 的值是( )A. 5 B. -5 C. 5 1 D. - 5 1 6. 已知分式)3)(1() 3)(1(-++-x x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为( ) A. x ≠-1 B. x ≠3 C. x ≠-1且x ≠3 D. x ≠-1或x ≠3 7. 下列分式,对于任意的x 值总有意义的是( ) A. 152--x x B. 112+-x x C. x x 81 2+ D. 2 32+x x 8. 若分式m m m --2 1||的值为零,则m 取值为( ) A. m =±1 B. m =-1 C. m =1 D. m 的值不存在 9. 当x =2时,下列分式中,值为零的是( ) A. 2 322+--x x x B. 94 2--x x C. 21-x D. 1 2 ++x x 10. 每千克m 元的糖果x 千克与每千克n 元的糖果y 千克混合成杂拌糖,这样混合后的杂拌糖果每千克的价格为 ( )

10.3 分式的乘除-沪教版(上海)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

10.3 分式的乘除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计算3 b a a ÷的结果是( ) A .3a B .3b C .3a D .3b 2.计算21 1 ()a a ÷-的结果为( ) A .a B .a - C .31a - D .31a 3.化简211 m m m m --÷的结果是 ( ) A .m B .1 m C .1m - D .1m m - 4.计算22 3223a b b a ?的结果是( ) A .23a B .2 3b C .2b D .23b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122b a a b ab -=-- B .2m n mn x x x ÷= C .()221a b a a b a a -÷-= D .318655xy xy xy a a ÷= 6.计算2224 21a a a a --+-的结果是( )

7.化简2242213x x x x x a ÷-++-的结果为21 x x -,则a =( ) A .4 B .3 C .2 D .1 8.计算2(1)(2)5(1)(1)(2) a a a a a -+?+++的结果是( ) A .251a - B .255a - C .25105a a ++ D .221a a ++ 9.甲瓶盐水含盐量为1a ,乙瓶盐水含盐量为1b ,从甲乙两瓶中各取重量相等的盐水混合制成新盐水的含盐量为( ) A .2a b ab + B .a b ab + C .1ab D .随所取盐水重量而变化 10.计算224338()()42 x x y x y y ?-÷-的结果是( ) A .3x - B .3x C .12x - D .12x 二、填空题 11.化简:226()4a b b a ?=__________. 12.计算:11 x xy x y ?=--________________. 13.化简:2m mn mn m n m n +÷=--____. 14.化简11x -÷211 x -=_____. 15.计算:22374a b a ?= ___________.

分式的教学反思

分式的教学反思 学生经历了以前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发现 (1)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次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2)分式方程也是错误重灾区。 一是增根定义模糊,对此,我对增根的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①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 ②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 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 (3)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课堂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和题型入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特别强调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一样,先分析题意,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进行检验,既要

检验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 1. 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清楚分式分式方程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⑴方程式里必须有分式,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是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的充要条件。同时,由于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所以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求出的解就应使每一个分式有意义,否则,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正是由于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通过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就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这种化归思想的教学。 3. 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来,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4.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个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实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使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实行验证,感受规律的准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理解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使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准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个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使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实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分式的乘除法练习题精选40

5a+5b 18ab3 ———?——— 10ab a2-b2 16y2-x2x+4y ———————÷———————x2-12xy+36y2x2-6xy 9x 5 x ———÷————?——— 5x+5 25x2-25 5x-5 4x2y ——?—— 5y 8x ab -3a3b3 ——÷——— 8cd 8cd a2-4a+4 a-2 —————?—————a2-5a+6 a2-4 7 8 ————÷———— 4-m2m2-2m 5a 10b ——?—— 4b 15a 8x2y ——÷2x3y2 5b 4y3 -5xy÷—— 9x

5(x+y) b-y ———?——— y-b x+y 5a+5b 19a2b ———?——— 2ab a2-b2 36y2-x2x+6y ———————÷———————x2+8xy+16y2x2+4xy 7x 3 x ———÷————?——— 3x+8 9x2-64 3x-8 6x3y ——?—— 7y28x a2b -3a2b ——÷——— 8c3d 2c2d a2-2a+1 a+3 —————?—————a2+4a+3 a2-1 3 4 ————÷———— 49-m2m2+7m 7a 10b ——?—— 2b211a 8x2y ——÷2x3y3 7b

6y3 -3xy÷—— 5x 8(x+y) n-y ———?——— y-n x+y 9a+9b 2a2b ———?——— 8ab a2-b2 4y2-x2x-2y ———————÷———————x2+16xy+64y2x2+8xy 8x 7 x ———÷————?——— 5x+8 25x2-64 5x-8 9x y ——?—— 8y23x a3b -3ab3——÷——— 2c34c2d a2+2a+1 a-2 —————?—————a2-3a+2 a2-1 6 6 ————÷———— 49-m2m2+7m 9a 12b ——?—— 2b217a2

《分式的乘除法》练习课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练习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3.分式的乘除法 课型:练习 主备人: 审核人:初三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准确准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化简与计算。 二、重点:训练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三、难点: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技巧。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练结合 五、教具设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回顾(出示ppt 课件) 1. 分式的乘除法则 =?v u g f , =÷v u g f = ,(0≠u ) 2.分式的乘方法则: n g f )(= ,(n 为正整数,0≠ g ) 3.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顺序是 分式运算结果的要求: 化为最简分式。 4、学习方法指导: 类比分数的乘、除、乘方,掌握分式的乘、除、乘方;因式分解、约分是分式化简的必要途径. (二)基础训练(出示ppt 课件)

1、填空:(1)2a b b a ?= 。(2)x x y ÷= . (3)222()3a b c -= . (4)2222(2)()(2)x xy x y ?÷= 。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632x x x = B.21221x x -=-- C.2933m m m -=+- D. 11111 x x x x ÷?=++ (三)例题分析(出示ppt 课件) 通过分析例题,掌握运算技巧,熟练进行分式乘除混合运算。 例题:计算下列各题 1、222102515 x x x x x x -++?-- 解:原式=22(5)(1)(5)5(1)(1)5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222281616121 x x x x x x -+-÷--+ 解:原式=2222(4)(1)(4)(1)54(1)(1)(4)(4)(1)(4)5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技巧一:在分式乘法中,含有多项式,先考虑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计算,并且对分子分母中公因式可以直接约分,减小计算量。 除法先转化乘法,把除式中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而被除式不变。 3、221112111x x x x x x x -+-÷?-+-+ 解:原式=2(1)(1)1(1)1(1)111 x x x x x x x x x +-----??=--+++ 4、22222()33a b a b ab a b a b a b +-?÷-+- 解:原式=22 2()2()()()2()()3()3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b ab +-+-+??=-+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全面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一): 透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这时有一道决定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决定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必须是四位小数。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书中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能够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必须是四位小数的状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先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 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状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决定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决定,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必须是四位小数。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二):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