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20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知识导学】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题型、解题思路与其他类型的现代文常规题型、解题思路并无多大的不同。
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也就有了独特的解题思路,现将具体方法剖析如下:一、整体感悟。
只有整体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住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
所以,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文章是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得怎么样等一系列有关文章全局性的问题,还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等。
这些都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整体感悟的方法有三:首先,作者的语言形成过程,就是作者的情感表露过程,文章的言与意是水乳交融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通过阅读文章语言,初步感受其内容。
其次,是将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情感态度,避免千篇一律的肢解分析与千人一面的阅读结果。
再次,文章的语言具备了使读者进行整体认读和理解的优势。
我们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从整合出发到整合终结。
二、找准契合点。
即析“景、物”入“情”。
作者之所以要写景状物,是因为要借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来言志、明理、抒情,为的是让读者与他产生情感的共鸣。
所以,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三、合理的联想。
写景状物的文章,属于美文,在阅读文章时,既要排斥主观臆断,又要有合理的联想。
品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要词句的含义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联想。
常见的考题有“请续写本文的结尾部分。
”或“读了文章,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四、明确技法,分析效果。
写景状物的散文无不用到许多创作技法且涉及到它们的试题也很多,常见的题型有:本文的抒情方式是什么?备选答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本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荷塘月色朱自清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第四讲写景状物阅读Ⅱ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上堂课我们对写景状物类散文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相信通过上节课的讲解,大家对写景状物类散文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上次的课堂我们重点强调了层次概括、语句赏析、表现手法及情感主旨三大主要考查题型,今天的课堂我们将继续进行写景状物类散文的剖析,重点突破含义、作用、表现手法这三种考查题型。
二、复习预习辨文体: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在这类文章中,景、物是文章的主角,其景其物所蕴含的灵气、情意则是作者赋予的。
常考题型:1、层次概况2、赏析语句3、理解词语、句子、题目的含义4、某句话或者某段话的作用5、表现手法6、主题、情感把握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考点/易错点1、主要对象混淆2、对象特点遗漏4、表现手法把握不准5、情感主旨理解较为肤浅知识点2含义类题型词语/题目/一句话的含义:修辞+浅层字面含义+深层情感主旨含义答题模式:运用了某某修辞+既指……(浅层字面含义)+又指……(深层情感主旨含义)考点/易错点①浅层含义遗漏②修辞手法遗漏③情感主旨的结合不够贴切知识点3作用类题型(1)语段作用①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②结构上的作用A、位于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B、位于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为下文写……做铺垫)C、位于文章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文章中心、主题需要写出来)(2)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②渲染……氛围③烘托人/物……心情/性格特点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3)题目作用①运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文章线索,贯穿全文③题目象征……/文章主要描写对象④表达了……(文章情感、主旨)(4)写A为什么写B的作用(A B为同类)①A和B有不同点或者相同之处②A和B形成对比或者正衬③突出强调……或者由A写到B,丰富文章内涵,A和B象征着……④表达了……注:主要写A,花较多笔墨写B的作用(A B为异类)①A和B之间有什么关系(文本中可以直接圈画出来)②由A写到B,丰富文章内涵③A象征……④表达了……(5)引用的作用(引用诗句、名言)①引用……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文采②引用位于文中:烘托人/物的……③引用位于文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6)叙事顺序的作用①倒叙:概括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插叙:概括内容+插入……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7)叙事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写景散文阅读复习目标: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就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考点分析: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本学期课本上有些散文是以景色描写主的,作者花费大量的笔默写景其目的是为了抒情,这类散文的特点是“借景抒情”。
如朱自清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等。
此类写景状物散文,其考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答题思路:(1)提取要点的方法:直接从段落中找出中心句(原句、自己概括)(2)整合要点的技巧:写景散文概括方法:什么物具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受。
2.理解重点字词的作用理解词语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词语表义+词语深意(表现了……, 突出了……)。
3.理解关键语句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理解关键语句可用如下句式表示:句子表义+句子深意(表现了……, 突出了……)。
3.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2019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写景散文阅读(学生)2019年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复——写景散文阅读本次复的目标是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和写作特色等。
其中,写景状物散文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其特点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本学期课本上有些散文是以景色描写为主,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来描绘景色,其目的是为了抒情,这类散文的特点是“借景抒情”。
例如XXX的《春》、XXX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等。
此类写景状物散文,其考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是散文的考点之一,因为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
提取要点的方法是直接从段落中找出中心句,整合要点的技巧是概括出物品的特点,给人留下的感受。
2.理解重点字词的作用,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词语表义,表现了深意,突出了重点。
3.理解关键语句,重要句子包括题目、开头、结尾和过渡句,其特征是含蓄深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其作用分别是揭示中心(对象)、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和承上启下。
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往往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
描写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其作用是通过描写物品的外观、特点和感受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黄昏的美丽写景散文的描写主要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黄昏的美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黄昏有时候是一个错误,因为黯淡的光线会让人无法欣赏景色的美。
但有时候,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比如暮霭降临时,XXX树下情人的相拥,或者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作者正在镜泊湖的游船上,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
初中中考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指导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中考写景状物类作品(散文)的阅读方法。
2.探究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并完成习题。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1.说说自己在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回忆写景状物散文有哪些考点。
2. 阅读《塞外的春天》,完成题目。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
“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
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
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
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
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
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草芽。
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
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
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妇人。
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
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草,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
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
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名家写景状物散文篇一:写景状物类散文考点归纳1写景状物类散文复习写景状物类散文考点:1、梳理文章思路2、分析景物(事物)特点3、把握关键词句4、评析写作(表现)手法5、赏析优美语言6、体会作者情感7、把握文章主旨中考试题:西城三年试题:一、梳理文章思路:考题形式:表格填空居多答题方法:1、通读文章,确定答题范围。
2、在答题范围内,按试题提示,分出层次,确定题目已给范围和未知范围。
3、筛选并提取有效答题信息。
(许多信息点可在原文中找到,特别是“情感”)4、一般需要仿照已知信息的句式特点作答。
(一)思路:1、整体思路:A、《乡村的灯火》20XX昌平一模: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11个字以内)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b、《天上的那件事》20XX丰台一模:阅读全文,说出本文围绕“鸽哨”行文的思路。
(每空须有“鸽哨”二字)1、魂牵梦萦的鸽哨;2、难以寻觅的鸽哨;3、令人遗憾的鸽哨;4、引人深思的鸽哨2、局部思路:A、《听雨》20XX大兴二模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
阅读文章③-⑨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评价雅人听雨→②→③→④→盼望雨声长响1、喜听雨滴妙音2、叙述喜雨原因3、神驰雨中麦田4、欣赏雨中荷花b、《芦芽山记》20XX九上海淀: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芦芽山的经过。
请阅读②—⑤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①山高谷深,奇石林立②感受生命力的旺盛③领悟到生命的完结与更生④云雾雄奇,峡梯险要,孤石奇特,云蒸雾裹。
要点:云雾多,险(二)内容(景物)或情感、认识、心理、特点:1、内容+情感:A、《病槐树》宣武20XX一模文中多次以鸟儿的行为和母亲的心理,折射出槐树的命运变化。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每空4个字。
(4分)喜爱自豪遭遇劫难(失去生机)惋惜无奈重返树蓬(飞回来了)b、《雄关赋》20XX崇文一模:“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体现了不同的内容与感情。
初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理解(一)、散文常识概念: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要素:1、景、物:景物的特点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文章的主旨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特征: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写景状物散文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1)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
(2)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
(3)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致。
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3)按空间顺序写。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一分结构。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
三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状物的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散文阅读(三)——写景状物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乡记忆李清明我的家乡是一个十足的水乡。
人口骤然增长的年代,祖辈们在浩淼的洞庭湖边上,利用秋冬季节湖水干涸的时候,锄挖肩挑,人背牛拉,用泥土筑堤,围起了一个个人畜居住的人工围子。
至今家乡的乡镇还一直沿用过去的“围”字命名,譬如洞庭围乡、临河围乡、湖滨围镇等等。
围堤筑起来之后,春夏季节,洞庭湖洪水汹涌而至,洪水涨多高,围堤便要修多高。
记得我离开家乡的1982年,水乡的堤坝已临河床筑到三十多米高了。
站在高高的河堤上俯看垸内,人们仿佛在一个巨大的木盆底下生存。
人如蚁牛如蝇,一切渺小而忙碌。
月光下的水乡波光粼粼,风动影斜,一切静谧而幽远。
临水而建的家乡过去总是十年九涝,不得安生。
汛期一至,浑黄的湖水便会将牛羊成群、柳枝吐蕊、草木茵茵的湖床抬高许多,人工围起来的垸子像极了一个个在洪水中颤栗的盆罐。
一旦垸溃,整个家乡便会一片黄汤,树枝瓜藤,木柜门板,还有用茅草和树木结成的整个屋顶……都会随风浪吹送至残剩的垸堤边,极为苍凉。
——或许是为了传承,抑或也是为了告诉后人:你来自哪里,将要去何方。
于是,早.有会将小孩的胞衣置于一个陶罐之中,深埋在房屋边心理准备的乡亲们,每有婴儿出生,总是..一棵高大的树木底下。
小孩满月之后,大多数孩子的父亲便会把小孩的生辰八字工工整整地雕刻于装衣物的木柜壁上。
如此这般,于水乡的人们来说,故乡就是他(她)们埋胞衣罐子的地方,而自己的历史便是那个刻着自己生辰八字的木柜。
即使被洪水冲走,经泥水泡过、太阳晒过,洗一洗,擦一擦,仍可以认出木板上的文字。
洞庭湖水凶涨的时候,垸堤内房前屋后的河汊、水塘的积水也会跟着上涨。
夜幕降临,浑黄色月光下的水乡到处凄惶一片,房屋和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时隐时现,惊飞的长嘴鱼鹰的叫声在水波的回应下悠长而凄厉……这时,出来游玩的小孩,大都会受到惊吓,睡到半夜往往会发低烧、说胡话,甚至梦游。
老人们便会说,孩子的魂魄在外游荡,遇见了水鬼在追赶,要赶紧“收吓”,将孩子在外面游荡的魂魄喊回来(也叫“喊魂”)。
第一部分专题三[散文阅读卷(一)写景状物散文]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高树鸣蝉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
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
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厌之者亦不少。
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
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
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渲染着夏的气息。
但这时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
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
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
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楼上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尝不想如此。
周邦彦《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
这首词的主题是“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⑤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
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了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
这是秋的讯息。
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里,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里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四方,吹奏哀怨的长笛。
此时方觉蝉声竟是如此凄婉。
以前在老家从未有过如此感觉。
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传统的悲秋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