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8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97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战略管理课程是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战略管理的概念、理论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企业战略的基本要素,掌握战略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
二、课程目标1、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框架。
2、掌握战略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包括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资源分析等。
3、掌握战略制定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使命陈述、愿景构建、目标设定等。
4、掌握战略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组织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
5、掌握战略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包括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等。
三、课程内容1、战略管理概述:介绍战略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框架,包括战略管理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2、战略分析:介绍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资源分析等方法和工具,帮助学生掌握战略分析的基本技能。
3、战略制定:介绍使命陈述、愿景构建、目标设定等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战略制定的基本技能。
4、战略实施:介绍组织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战略实施的基本技能。
5、战略评估:介绍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等方法和工具,帮助学生掌握战略评估的基本技能。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6学时,分为18次课程。
每次课程时长为2小时,每周安排3次课程。
课程安排如下:1、战略管理概述(4学时)2、市场分析(4学时)3、竞争分析(4学时)4、资源分析(4学时)5、使命陈述与愿景构建(4学时)6、目标设定(4学时)7、组织结构调整(4学时)8、资源配置(4学时)9、人力资源管理(4学时)10、平衡计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4学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战略管理》是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专注于教授学生关于组织战略规划、实施和评估的基础知识。
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1. 引言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模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宏观经济学中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和模型。
2. 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决定与有效需求密切相关。
有效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需求的总和。
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系。
当有效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的有效需求刺激了生产和就业的增长,从而推动了国民收入的增加。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效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凯恩斯模型来解释。
凯恩斯模型认为,总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当总支出增加时,企业为满足需求会增加生产,从而提高就业水平和国民收入。
因此,政府和个人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以及净出口都对国民收入有着重要影响。
3. 政府支出与国民收入政府支出是国民收入决定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来进行支出。
这些支出刺激了经济活动,促进了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增长。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乘数效应来解释。
乘数效应是指一个政府支出单元对国民收入的总影响。
根据凯恩斯的乘数效应理论,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产出和就业的增长,进而提高国民收入。
4. 私人消费支出与国民收入私人消费支出也是国民收入决定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私人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私人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刺激生产和就业的增长,从而提高国民收入。
私人消费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边际消费倾向来解释。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个人或家庭每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当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时,个人或家庭更愿意用新增收入来进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5. 投资支出与国民收入投资支出是国民收入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支出是企业用于购买资本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和改善生产技术的支出。
投资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推动国民收入的提高。
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基本问题或主要内容:国民收入决定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与争论、开放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中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决定,那么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一套方法。
现行使用GDP(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支出循环流程:从产出或收入计算社会生产总值结果必然相同,因为根据会计规则:买者购买产品支出必然等于这些产品卖者收入。
每一次影响支出交易也必定影响收入,每一次影响收入交易也必定影响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涵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市场价值。
在这个概念中几个关键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市场价值1.GDP测度是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般是一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这里强调地域概念是因为要和国民概念相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
国土原则是指,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疏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国内生产总值。
按国土原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要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
国民原则是指,凡是本国公民(指常住居民)所创造收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按国民原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国外要素收入挣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要素收入)。
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或:GDP=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思考: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作为产量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答: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用GNP作为产量主要测量懂,从1991年起改为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测量一国居民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收入(工资,利润,利息),但要减去支付给国外同类报酬.与GNP不同,GDP不考虑从国外获得报酬和支付给国外报酬.它是一国在国内实际生产产品和劳务测量值.GDP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产量标准计量,因为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在传统上比在美国重要得多.由于国际贸易在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从1991年以后也开始用GDP.作为衡量产量主要测量,这种转变也可以使美国对其他国家经济比较更加容易些.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开放度越大理GDP作为测量收入重要性也越大.此外,由于来自国外要素收入数据较难准确获得,而GDP数据较易获得;由于相对GNP而言,GDP 是经济中就业潜力一个较好测量指标,比方说,外国人到东遭国投资,解决是东道国就业问题,所有这些原因,都表明把GDP作为经济中产生基本测量指标更合理一些。
宏观经济学习题(1)——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一、选择题1.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的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的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定购的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二手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股票;C. 汽车制造厂购进10吨钢板;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4.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赠;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5.下列第()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6.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项A.国民生产净值减去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净值加上资本消耗等于国民生产总值;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上折旧;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上直接税;7.如果个人收入=570元,而个人所得税=90元,消费=430元,利息支付总额=10元,个人储蓄=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A.500元;B.480元;C.470元;D.400元8.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9.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10.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11.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宏观经济学练习: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第一次作业)一、选择题1、通常用来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为()。
(厦门大学研)A. 消费者价格指数B. 生产者价格指数C.原材料价格指数D.GDP平减指数2、假定某国1990年和1995年的名义GNP分别为1200亿元和2000亿元,GNP的折算指数分别为1.0和1.5,据此可推论1990年和1995年之间()。
(中央财经大学研)A. 名义GNP上升了33%B. 实际GNP不变C.实际GNP上升了11%左右D.实际GNP下降3、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市场价值。
(上海财经大学研)A. 所有经济交易B. 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和服务C.所有产品与服务D.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4、已知消费为6亿元,投资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的产品与服务支出为1.5亿元,净出口为0.2亿元,则()(上海财经大学研)。
A.NNP=8.7亿元B.GNP=8.7亿元C.NNP=5亿元D.无法确定GNP5、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如果政府预算为赤字,国际贸易为盈余,则()。
(对外经贸大学研)A.国内私有投资大于私有储蓄B.国内私人投资小于私人储蓄C.两者相等D.无法判断两者大小6、乘数效应是指()(厦门大学研)。
A.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引起总支出中任何项目的倍数变化;B.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引起投资的倍数变化;C.总支出中任何项目的变动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倍数变化;D.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引起消费的倍数变化;7、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导致收入变动超过支出的变化量,这是因为()(对外经贸大学)。
A.政府购买支出对收入变化很敏感;B.经济最初处于总收支平衡点;C.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D .潜在GDP发生了变化。
8、在凯恩斯乘数中,乘数的重要性依赖于()(上海财经大学)A.投资函数的斜率B.消费函数的斜率;C.实际货币供应量D.实际利率9、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与税收乘数kt之间存在()(上海财经大学)A.kg﹥kt﹥ktrB. kt﹥ktr﹥kg;C. ktr ﹥kg﹥ktD. kg﹥ktr﹥kt10、若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50+0.9(y-ta),且政府税收ta与自发性投资支出i同时增加50亿元,则均衡收入水平将()(上海财经大学)。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1.试述GNP、GDP、NNP、NI、PI、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因此,从收入法的角度出发,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
凡是本国居民创造的收入,无论他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则不计入GNP。
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它是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总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从GNP中减去折旧,就可以获得国民生产净值(NNP):NNP=GNP-折旧。
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企业间接税,可以得到国民收入(NI):NI=NNP-间接税。
国民收入包括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总和,由五部分收入组成: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和净利息收入,即: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利润和交纳的社会保障金,再加上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和利息调整等,可以得到个人收入(PI):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收入再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收性支付,就可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
为什么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使用实际GDP?答: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2000年的名义GDP就是以2000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总产出的价值。
造成不同年份名义GDP 变化的原因有两个,①物质产量的变化;②市场价格的变化。
因此,如果将不同年份名义GDP进行比较时,就不能确定GDP增长中有多少是由于产量增长引起的,又有多少是由于价格上升造成的。
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
国民收⼊核算第⼀章国民收⼊核算⼀、本章重点(⼀)核⼼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标、主要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与区别2、国民收⼊核算中DPI 、PI 、NI 、GNP GDP 、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联系3、国民收⼊核算的⽅法4、国民收⼊核算中的恒等关系5、两部门、多部门的国内收⼊决定理论(⼆)本章知识脉络图⼆、本章内容精要(⼀)本章内容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标宏观经济学是将⼀个社会作为⼀个整体的经济活动,它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如国内⽣产总值、就业总⼈数、价格⽔平等,所以⼜称为总量经济学,通过对政府预算⾚字、贸易⾚字、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问题研究,找出问题产⽣的原因、后果、和对策,最终实现较⾼的国民产出、充分的就业⽔平、较低的价格⽔平、国际收⽀平衡。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较联系: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供求曲线的形状也⼤体相同,都差不多地向下倾斜和向上倾斜,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分析有些变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部分是加权平均)得到。
区别: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曲线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经济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宏观经济学的供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平和社会产出总值。
3、国内⽣产总值(GDP)国内⽣产总值是指⼀国或⼀定地区在⼀定时间内运⽤⽣产要素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
4、国内⽣产净值(NDP)⼀个国家⼀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
5、国民收⼊(NI)⼀个国家⼀年内⽤于⽣产的各种⽣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即⼯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它等于国内⽣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付)+政府补助⾦。
6、个⼈收⼊(PI)、个⼈可⽀配收⼊(DPI)个⼈收⼊PI:⼀个国家⼀年内个⼈所得到的全部收⼊。
个⼈可⽀配收⼊DPI:⼀个国家⼀年内个⼈可以⽀配的全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