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797.00 KB
- 文档页数:83
Economics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量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与核算中的国民收入不同。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而均衡国民收入总是与总需求相等。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如果总需求小于国民收入(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如果总需求大于国民收入(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
只有当社会总需求恰好等于国民收入(总供给)时,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三个核算恒等式:GDP≡C+I+G+(X -M),GDP≡C+S+T,C+I+G+(X-M)≡C+S+T 。
之所以不能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是因为:1、恒等式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既定不变的量无论是支出中的个人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还是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收入C、私人储蓄S、政府税收T,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因而是既定不变的量。
2、三个核算恒等式左右两边的总量是恒等的,不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实际支出、意愿支出与非意愿支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社会总意愿支出的组成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4、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核算恒等式的区别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实际支出是指已经实现了的支出;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想要的支出或计划支出;非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不想要的而又不得不进行的支出。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凯恩斯模型一、名词解释消费函数: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
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
投资乘数: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自主消费:指总消费中由于外生变量决定的那部分支出。
在收入-支出模型中,指不是由于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所引起的那部分消费。
引致消费:指由内生变量而引起的消费.在收入-支出模型中指由国民收入变动决定的消费。
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之和。
重置投资:置投资是指增加或者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净投资:是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的投资支出,即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包括建筑、设备与存货的净增加。
净投资的多少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变化情况。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
第一、二节是要说明在假设总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第一节是一种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不考虑总供给和货币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二节引入货币因素,说明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说明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原理。
通过本章教学,要掌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为分析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总供给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的含义与计算;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及其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教学难点:乘数的计算;IS曲线;LM曲线;IS-LM 曲线变动的影响。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GDP)1、GDP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注意:(1)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2)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仅计算本年度产品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以前产出。
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3)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 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
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
(5)按照市场价格计算。
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GDP的缺陷:(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